籽粒中脂肪及脂肪酸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41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 年4月第47卷 第2期Apr.2022Vol.47, No.2玉米是我国储备粮主要品种之一,玉米储存品质判定对粮食储存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而玉米脂肪酸值是评价玉米储存品质的控制性指标,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储存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经济效益。
现行国家标准对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玉米脂肪酸值的实际检测中,测定结果通常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根据现行标准的执行情况,对影响玉米脂肪酸值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1 扦取样品的影响1.1 扦取样品位置的影响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按照GB/T 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扦取样品,高大平房仓的第一层玉米的脂肪酸值比第二~五层的要大许多。
对堆高5 m 以上高大平房仓分区标记五点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对于包装粮堆,粮堆四周外围的粮食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脂肪酸值的变化比内部的要大许多。
由于自动分级的影响,杂质集中区的玉米的脂肪酸值上升得很快,明显高于粮堆其他部位。
如果玉米在储存的过程中出现局部发热的现象,粮堆局部脂肪酸值上升的速度会更快。
因此,在扦样时应严格按照标准分区设点,合理选择扦样点,分配各扦样点的上中下各层的扦样位置,确保样品的代表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扦样过程中,如果发现局部发热的问题,应单独进行检测处理。
同一仓房不同扦样位置的脂肪酸值测定结果见表1。
测定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因素万凡杰,张增禄(中央储备粮聊城直属库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000)收稿日期:2022-03-29作者简介:万凡杰,男,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粮油质检。
摘要:为提高测定玉米脂肪酸值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根据GB/T 20570—2015测定玉米脂肪酸值,并对影响玉米脂肪酸值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扦取样品、仪器设备、样品提取过滤、样品滴定、不确定度的影响。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1. 引言在食品和农业领域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对于评估产品的质量和营养成分至关重要。
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主要成分,它们不仅为机体提供能量,还对细胞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食品中脂肪酸的含量,有助于合理配置人们的膳食结构,以及评估食品中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脂肪酸含量测定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2. 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脂肪酸含量测定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脂肪酸分离,利用比色检测器对其进行定量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1. 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制备成试剂,并进行必要的前处理步骤,如提取或酯化。
2. 样品注射:将经过前处理的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样品特性和测试要求,设置合适的温度、流速和柱子类型。
4. 色谱分离:样品通过色谱柱后,不同脂肪酸化合物会按照其挥发性和亲和性不同分离出来。
5. 检测与定量:使用比色检测器对分离出的脂肪酸进行定量测定,并计算出含量。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定量结果准确可靠。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操作技术,同时对样品的前处理也要求较高。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除了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与气相色谱法不同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基于样品在液相中的亲和性差异。
以下是该方法的基本步骤:1. 样品准备:将样品制备成试剂,并进行适当的前处理步骤,如提取。
2. 样品注射:将前处理后的样品通过自动进样器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样品特性和测试要求,设置合适的流速、柱子类型和溶剂体系。
4. 色谱分离:样品在液相色谱柱中根据分子的亲和性和相对极性的不同,进行分离。
5. 检测与定量:通过紫外检测器对分离出的脂肪酸进行定量,并计算出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能够便捷地对包含多种脂肪酸的样品进行分析。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第一法内标法2原理加入内标物的样品经水解-乙醚溶液提取其中的脂肪后,在碱性条件下皂化和甲酯化,生成脂肪酸甲酯,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
依据各种脂肪酸甲酯含量和转换系数计算出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3试剂和材料注: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3.1.1盐酸(HCl)。
3.1.2氨水(NH3·H2O)。
3.1.3焦性没食子酸(C6H6O3)。
3.1.4乙醚(C4H10O)。
3.1.5石油醚:沸程30℃~60℃。
3.1.6乙醇(C2H6O) (95%)。
3.1.7甲醇(CH3OH):色谱纯。
3.1.8氢氧化钠(NaOH)。
3.1.9正庚烷[CH3(CH2)5CH3]:色谱纯。
3.1.10三氟化硼甲醇溶液,浓度为15%。
3.1.11无水硫酸钠(Na2SO4)。
3.1.12氯化钠(NaCl)。
3.2试剂配制3.2.1盐酸溶液(8.3 mol/L):量取250 mL盐酸,用110 mL水稀释,混匀,室温下可放置2个月。
3.2.2乙醚石油醚混合液(体积比1:1):取等体积的乙醚和石油醚,混匀备用。
3.2.3氢氧化钠甲醇溶液(2%):取2 g氢氧化钠溶解在100 mL甲醇中,混匀。
3.2.4饱和氯化钠溶液:称取360 g氯化钠溶解于1.0L水中,搅拌溶解,澄清备用。
3.3标准品3.3.1十一碳酸甘油三酯。
3.3.2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37种)。
3.3.3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丁酸甲酯C4:0(C5H10O2)CAS NO. 623-42-7;己酸甲酯C6:0(C7H14O2)CAS NO.106-70-7;辛酸甲酯C8:0(C9H18O2)CAS NO.111-11-5;癸酸甲酯C10:0(C11H22O2)CAS NO.110-42-9;十一烷酸甲酯C11:0(C12H24O2)CAS NO.1731-86-8;月桂酸甲酯C12:0(C13H26O2)CAS NO.111-82-0;十三烷酸甲酯C13:0(C14H28O2)CAS NO.1731-88-0;肉豆蔻酸甲酯C14:0(C15H30O2)CAS NO.124-10-7;肉豆蔻脑酸甲酯C14:1(C15H28O2)CAS NO.56219-06-8;十五烷酸甲酯C15:0(C16H32O2)CAS NO.7132-64-1;顺-10-十五碳烯酸甲酯C15:1(C16H30O2)CAS NO.90176-52-6;棕榈酸甲酯C16:0(C17H34O2)CAS NO.112-39-0;棕榈油酸甲酯C16:1(C17H32O2)CAS NO.1120-25-8;十七烷酸甲酯C17:0(C18H36O2)CAS NO.1731-92-6;顺-10-十七碳烯酸甲酯C17:1(C18H34O2)CAS NO.75190-82-8;硬脂酸甲酯C18:0(C19H38O2)CAS NO.112-61-8;反油酸甲酯C18:1n9t(C19H36O2) CAS NO.1937-62-8;油酸甲酯C18:1(C19H36O2)CAS NO.112-62-9;反亚油酸甲酯C18:2n6t(C19H34O2)CAS NO.2566-97-4;亚油酸甲酯C18:2n6c(C19H34O2)CAS NO.112-63-0;γ亚麻酸甲酯C18:3n6(C19H32O2)CAS NO.16326-32-2;花生酸甲酯C20:0(C21H42O2)CAS NO.1120-28-1;顺-11-二十碳烯酸甲酯C20:1(C20H38O2)CAS NO.2390-09-2;亚麻酸甲酯C18:3n3(C19H32O2)CAS NO.301-00-8;山嵛酸甲酯C22:0(C23H46O2)CAS NO.929-77-1;二十一烷酸甲酯C21:0(C22H44O2) CAS NO.6064-90-0;顺-11,14-二十碳二烯酸甲酯C20:2(C21H38O2) CAS NO.2463-02-7;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甲酯C20:3n6( C21H36O2) CAS NO.21061-10-9;顺芥子酸甲酯C22:1n9(C23H44O2) CAS NO.1120-34-9;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C20:3n3(C21H36O2) CAS NO.55682-88-7;花生四烯酸甲酯C20:4n6(C21H34O2) CAS NO.2566-89-4;二十三碳酸甲酯C23:0(C24H48O2) CAS NO.2433-97-8;顺-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甲酯C22:2(C23H42O2) CAS NO.61012-47-3;木蜡酸甲酯C24:0(C25H50O2) CAS NO.2442-49-1;顺-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甲酯C20:5(C21H32O2) CAS NO.2734-47-6;神经酸甲酯C24:1(C25H48O2) CAS NO.2733-88-2;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C22:6(C23H34O2)CAS NO. 2566-90-7。
玉米中脂肪酸值的测定Xxxxxx系09级专业:xxx 姓名:xxx 2009210790摘要:本实验介绍了玉米脂肪酸值在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操作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出终点判定的辅助方法,减少平行试验的误差。
关键词:玉米脂肪酸值测定影响因素实验平行试验试验误差脂肪酸值的测定一直是玉米储存品质判断的重要依据,2006年11月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0-2006),并于200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规则中将脂肪酸值作为玉米储存品质判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玉米入库及存储过程中,脂肪酸值的测定都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玉米脂肪酸值测定过程中滴定终点变化不敏锐,个体差异大等问题,容易造成平行试验误差较大。
我们对该方法进行仔细研究,总结了大量经验,摸索出玉米脂肪酸值测定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及终点判断的辅助方法,大大减少了平行试验的误差。
1 玉米脂肪酸值测定的方法在室温下用无水乙醇提取玉米中的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计算脂肪酸值。
试样制备→试样称取→浸出→过滤→滴定→结果计算。
2 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2.1样品的制备(1)取样要有代表性,分别取混合均匀的样品80~100g。
(2)按GB/T 5507检验样品细度,粉碎样品只能用具有风门可调和自清理功能的锤式旋风磨粉碎,粉碎后的样品一次通过CQl筛的应达到95%以上。
筛上筛下全部筛分范围的样品经充分混合后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3)在常温下,粉碎后的样品的脂肪酸值会逐渐增加,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测定。
如需较长时间存放,应存放在冰箱中,全部过程不得超过24小时。
(4)样品称取时采用百分之一天平即可,称取试样10 g±0.01 g,称量前要混匀样品。
用称量纸及角匙称取,注意样品转移时无洒漏。
2.2样品的处理(1)用50 mL单标线移液管加入50 mL无水乙醇浸泡试样,并置于振荡频率为100次/min的往返式振荡器上振摇30min。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脂肪酸是一类具有长链的羧酸,常见于生物体内的脂类中。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和质谱法等。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些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首先是气相色谱法(GC)。
G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测定脂肪酸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柱对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检测脂肪酸的浓度。
GC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的脂肪酸。
但是,GC法需要样品预处理,包括提取和甲酯化反应。
此外,GC法还需要使用气相色谱仪等专业设备,成本较高。
第二种是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是一种基于液相的分析技术,利用高效液相柱对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分离,并使用紫外光谱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与GC 法相比,HPLC法不需要样品预处理,分析过程简单可靠。
其缺点是对于高沸点的脂肪酸分离效果较差。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可以使用HPLC-MS结合技术进行测定,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第三种是核磁共振法(NMR)。
NMR是一种基于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脂肪酸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与GC和HPLC相比,NMR法不需要样品预处理,操作过程相对简单。
但是,NMR法的分析时间较长,且需要昂贵的NMR设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少。
最后是质谱法(MS)。
质谱法是一种利用质谱仪测定脂肪酸组分和结构的方法。
质谱法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分辨率好,并且可以通过质谱图对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准确的定量。
然而,质谱法的仪器成本较高,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除了上述方法外,在脂肪酸的测定中还可以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如酶法和比色法等。
酶法通过酶的作用将脂肪酸转化为其他化合物,再利用吸光度、荧光强度等性质进行定量测定。
比色法利用脂肪酸与某些试剂反应产生有色化合物,通过测定产物的吸光度进行定量测定。
综上所述,脂肪酸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质谱法以及化学分析方法等。
粮食中脂肪酸值含量的测定GB 5510—85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中脂肪酸值含量的测定。
1 仪器和用具1.1 带塞锥形瓶:150 ml;1.2 量筒;1.3 移液管;1.4 微量滴定管;1.5 表面皿;1.6 天平:感量0.01 g;1.7 电动振荡器;1.8 漏斗等。
2 试剂2.1 0.01 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乙醇(95%)溶液:先配制约0.5 N氢氧化钾水溶液,再取20 mL,用95%乙醇稀释至500 ml;2.2 苯、95%乙醇;2.3 0.04%酚酞乙醇溶液(0.2 g酚酞溶于500 ml 95%乙醇溶液中)。
3 操作方法3.1 试样制备:从平均样品中分取样品约80 g,粉碎使90%以上试样通过40目筛。
粉碎后试样加在20℃以上室温放置,脂肪酸值会很快增加,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测定。
3.2 浸出:称取试样20±0.01 g(脂肪酸值高于60 mgKOH/100 g时称试样10 g)于200 ml或250 ml锥形瓶中,加入50 ml苯,加塞摇动几秒钟后,打开塞子放气,再盖紧瓶塞置振荡器振荡30 min(或用手振荡45 min),取出,将瓶倾斜静置数分钟,使滤液澄清。
3.3 过滤:用快速滤纸过滤,弃去最初几滴滤液后用25 ml比色管或量筒收集滤液25 ml立即准确调节至刻度。
3.4 滴定:将25 ml滤液移入锥形瓶中,再用原比色管或量筒取25 ml酚酞乙醇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至呈现微红色半分钟内不消失为止。
记下所耗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毫升数(V1)。
3.5 空白试验:取25 ml酚酞乙醇溶液同3.4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记下耗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毫升数(V0)。
4 结果计算脂肪酸值以中和100 g粮食试样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
脂肪酸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V1──滴定试样用去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体积,ml;V──滴定25 ml酚酞乙醇溶液用去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ml;50──浸泡试样用苯的体积,ml;25──用于滴定的滤液体积,ml;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当量浓度;56.1──氢氧化钾毫克当量;W──试样重量,g;M──试样水分百分率,%(测定面粉脂肪酸值时按湿基计算,不必减去水分);100──换算为100 g试样重量。
前言索氏抽提法脂肪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测定脂肪的含量,可以作为鉴别其品质优劣的一个指标。
脂肪含量的测定有很多方法,如抽提法、酸水解法、比重法、折射法、电测和核磁共振法等。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抽提法,其中索氏抽提法(Soxhlet extractor method)是公认的经典方法,也是我国粮油分折首选的标准方法。
图1 索氏提取器本实验采用索氏抽提法中的残余法,即用低沸点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回流抽提,除去样品中的粗脂肪,以样品与残渣重量之差,计算粗脂肪含量。
由于有机溶剂的抽提物中除脂肪外,还或多或少含有游离脂肪酸、甾醇、磷脂、蜡及色素等类脂物质,因而抽提法测定的结果只能是粗脂肪。
粗脂肪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
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
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结合而成。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
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但不溶解于水。
动物脂肪以含饱和脂肪酸为多,在室温中呈固态。
相反,植物油则以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室温下呈液态。
类脂则是指胆固醇、脑磷脂、卵磷脂等。
综合其功能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主要提供热能;保护内脏,维持体温;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参与机体各方面的代谢活动等等。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
因此脂肪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取决于脂肪酸,不同食物中的脂肪所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不一样。
自然界有40多种脂肪酸,因此可形成多种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酸一般由4个到24个碳原子组成。
图2 脂肪分子结构脂类是指一类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的物质。
气相色谱方法定量检测大豆5种脂肪酸佚名【摘要】为建立大豆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定量方法,采用加热甲酯化提取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 GC),以5种脂肪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为标准样品,在制定5种脂肪酸甲酯组分的标准曲线( R2﹥0.99)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豆脂肪酸组分的定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
通过对4个油份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测定以及与粗脂肪含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籽粒中的脂肪酸提取率和检测效率,其检测的总脂肪酸含量占总油脂含量的94%以上。
该方法不仅能检测样品中5种脂肪酸组分的相对百分比含量,还可以准确计算出籽粒中各个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对大豆脂肪酸检测及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To develop an absolute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fatty acid determination,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fatty acid determination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heated -methylation extraction method and gas chromatography ( GC)analysis. Five individual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i. e. methyl palmitate,methyl stearate,methyl oleate, methyl linoleate and methyl linolenate)were used as the standard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curves( R2 ﹥0. 99)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of five kinds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the absolute concentration of fatty acid of soybean seeds could be determined accurately. Through determination of fatty acids in four soybean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oil content and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fatty acid contents with the total fat contents of them,we suggeste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and detection reproducibility of fattyacid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ddition,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five fatty acid detected by this method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94% of total fat content in soy-bean seeds. It concluded that this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detect not only the relative percentage content but also the absolute concentration of individual fatty acids in soybean seeds,which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ybean fatty acid determination and breeding.【期刊名称】《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548-553)【关键词】大豆;脂肪酸;定量测定;气相色谱( GC)【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O657.63大豆是世界植物油的主要原料。
稻谷及制品脂肪酸检测稻谷及制品脂肪酸检测稻谷及制品脂肪酸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稻谷及其制品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方法。
该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稻谷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和潜在食用风险。
下面将按照步骤逐步介绍这个检测过程。
第一步是样品准备。
在进行脂肪酸检测前,我们需要从稻谷或其制品中提取脂肪。
为此,我们可以使用溶剂提取法或机械压榨法来获得脂肪样品。
这些样品通常需要经过粉碎和混合,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第二步是脂肪提取。
通过溶剂提取法,我们可以将脂肪从稻谷中分离出来。
这一步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如正己烷)来提取脂肪。
提取后,我们需要通过蒸发有机溶剂的方法将脂肪样品浓缩。
第三步是脂肪甲酯化。
在进行脂肪酸检测之前,我们需要将脂肪样品转化为脂肪酸甲酯。
这可以通过与甲醇和硫酸反应来实现。
甲酯化反应可以将脂肪酸与甲醇酯化,使其更易于分析。
第四步是脂肪酸分析。
在脂肪酸分析中,我们通常使用气相色谱法(GC)或液相色谱法(HPLC)来确定脂肪酸的组成。
GC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脂肪酸在气相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来分离和定量不同的脂肪酸。
通过与标准品比对,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
第五步是数据分析。
一旦脂肪酸分析完成,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我们可以计算每种脂肪酸的相对百分比或绝对含量,并进一步评估其营养特性。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脂肪酸组成,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营养差异和潜在影响。
总结起来,稻谷及制品脂肪酸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稻谷及其制品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方法。
通过样品准备、脂肪提取、脂肪甲酯化、脂肪酸分析和数据分析等步骤,我们可以了解这些食物的脂肪酸组成和营养特性。
这种检测方法对于评估食物的营养质量和制定科学的饮食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稻谷脂肪酸值的测定1. 简介在农产品的品质评价过程中,脂肪酸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对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口感和储存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测定稻谷中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2. 稻谷脂肪酸测定方法2.1 采样与样品处理•从不同产地的稻谷场地中随机采集稻谷样品。
•将采集的稻谷样品除去杂质和异物,并晾干。
•将晾干后的稻谷样品进行研磨,得到均匀的粉末样品。
2.2 脂肪酸提取•取一定量的稻谷粉末样品,加入适量的溶剂(如己烷)进行浸泡。
•使用超声波浴进行提取,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将提取液过滤或离心,得到脂肪酸提取物。
2.3 脂肪酸甲酯化•将脂肪酸提取物与甲醇和硫酸进行反应,将脂肪酸转化为甲酯化产物。
•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需要根据不同的样品和实验要求进行优化。
•将甲酯化产物进行萃取、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脂肪酸甲酯化产物。
2.4 脂肪酸分析•使用气相色谱仪(GC)进行脂肪酸的分析。
•将脂肪酸甲酯化产物注入GC进行分离和定量。
•GC条件需要根据不同的脂肪酸和实验目的进行调整。
•通过比对标准物质,确定不同脂肪酸的峰值。
3. 稻谷脂肪酸值分析结果的解读3.1 主要脂肪酸含量分析•通过GC分析,得到不同稻谷样品中各个脂肪酸的含量。
•根据各个脂肪酸的峰值面积,计算出相对含量或相对百分含量。
•比较不同样品中各个脂肪酸的含量,分析其差异。
3.2 脂肪酸组成分析•根据不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计算出脂肪酸的组成比例。
•比较不同样品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分析其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3.3 脂肪酸结构分析•对某些特定的脂肪酸进行结构分析,如是否存在双键、羟基等。
•利用其结构特点对脂肪酸的性质进行解释。
4. 应用与意义4.1 稻谷营养价值研究•通过脂肪酸的分析,了解稻谷中不同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
•分析不同脂肪酸对稻谷的营养价值的影响。
4.2 品质评价及稻谷加工应用•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是评价稻谷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脂肪酸值的测定方法一、原理在室温下用无水乙醇提取玉米中的脂肪酸,用标准氢氧化钾溶液滴定,计算脂肪酸值。
二、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
1、无水乙醇。
2、酚酞-乙醇溶液(10g/L):1.0g酚酞溶于100ml 95%(V/V)乙醇。
3、c(KOH)=0.01mol/L氢氧化钾-95%乙醇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准确移取10.0ml已经标定好的(同测酸价用的)0.1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用95%(V/V)乙醇稀释定容至100ml,临用前稀释。
三、仪器与设备1、具塞磨口锥形瓶:250ml。
2、移液管:50.0ml、25.0ml。
3、微量滴定管:5ml,最小刻度为0.02ml;10ml,最小刻度为0.05ml。
4、天平:感量为0.01g。
5、振荡器:往返式,振荡频率为100次/min。
四、分析步骤1、试样处理:称取约10g试样,精确到0.01g,于250ml具塞磨口锥形瓶中,并用大肚吸管准确加入50.0ml 无水乙醇,置往返式振荡器上振摇10min,频率为100次/min。
静置1~2min,在玻璃漏斗中放入折叠滤纸过滤,并加盖滤纸。
弃去最初几滴滤液,收集滤液25ml以上。
2、测定:精确移取25.0ml滤液于150ml锥形瓶中,加50ml不含CO2的蒸馏水,滴加3~4滴酚酞-乙醇指示剂后,用0.01mol/L的氢氧化钾-95%乙醇标准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30s不消褪为止。
记下耗用的氢氧化钾-95%乙醇溶液体积(V1)注:样品提取后一定要及时滴定,滴定应在散射日光或日光灯下对着光源方向进行,滴定终点不易判定时,可用已加去CO2蒸馏水后尚未滴定的提取液作参照,当被滴定液颜色与参照相比有色差时,即可视为已到滴定终点。
3、空白试验:取25.0ml无水乙醇于150ml锥形瓶中,加50ml不含CO2的蒸馏水,滴加0.1ml酚酞-乙醇指示剂,用0.01mol/L的氢氧化钾-95%乙醇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30s不消褪为止。
玉米脂肪酸值是检验玉米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多少的量值,其检验结果以中和100g玉米试样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玉米中所含脂肪酸及碳水化合物等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解,氧化产生脂肪酸和其它各种有机酸。
玉米储藏期间,霉菌繁殖分泌出脂肪酶,同时由于受储藏条件的影响,玉米脂肪酶的活性大大增加,使脂肪迅速分解,脂肪酸增加比较显著。
因此,脂肪酸值的大小及变化是反映玉米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多次试验总结,测定玉米的脂肪酸值使用不同型号粉碎磨和不同粉碎次数,其结果不同,使用粉碎细度不能够一次达到标准要求的粉碎磨,由于粉碎次数的增加使粉碎磨的磨膛升温和发热,造成脂肪酸值结果偏高。
同一样品由于滴定光线不同脂肪酸值的结果会有差异,试验证实,在自然光线下测脂肪酸值较为准确。
在相同环境下,滤液加入活性炭测定脂肪酸值结果偏低。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中脂肪酸值含量的测定。
仪器和用具带塞锥形瓶:;量筒;移液管;微量滴定管;表面皿;天平:感量;电动振荡器;漏斗等。
试剂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先配制约氢氧化钾水溶液,再取,用%乙醇稀释至;苯、%乙醇;%酚酞乙醇溶液(酚酞溶于%乙醇溶液中)。
操作方法试样制备:从平均样品中分取样品约,粉碎使%以上试样通过目筛。
粉碎后试样加在℃以上室温放置,脂肪酸值会很快增加,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测定。
浸出:称取试样± (脂肪酸值高于时称试样)于或锥形瓶中,加入苯,加塞摇动几秒钟后,打开塞子放气,再盖紧瓶塞置振荡器振荡(或用手振荡),取出,将瓶倾斜静置数分钟,使滤液澄清。
过滤:用快速滤纸过滤,弃去最初几滴滤液后用比色管或量筒收集滤液立即准确调节至刻度。
滴定:将滤液移入锥形瓶中,再用原比色管或量筒取酚酞乙醇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至呈现微红色半分钟内不消失为止。
记下所耗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毫升数()。
空白试验:取酚酞乙醇溶液同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记下耗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毫升数()。
结果计算脂肪酸值以中和粮食试样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
脂肪酸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滴定试样用去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体积,;──滴定酚酞乙醇溶液用去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浸泡试样用苯的体积,;──用于滴定的滤液体积,;──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当量浓度;──氢氧化钾毫克当量;──试样重量,;──试样水分百分率,%(测定面粉脂肪酸值时按湿基计算,不必减去水分);──换算为试样重量。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脂肪酸值在以上的不超过;在以下的,不超过。
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注:浸出液色过深,滴定终点不好观察时,改用四折滤纸,在滤纸锥头内放入约粉末活性碳,慢慢注入浸出液,边脱色边过滤。
或改用%麝香草酚酞乙醇溶液指示剂,滴定终点为绿色或蓝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