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修订
- 格式:doc
- 大小:7.83 MB
- 文档页数:191
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气发〔2020〕113号•【施行日期】2020.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的通告气发〔2020〕113号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已经中国气象局批准,现予以公布。
附件:《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目录中国气象局2020年12月29日附件《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目录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号1.QX/T 585—2020 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2021-04-152.QX/T 586—2020 船舶气象观测数据格式 BUFR 2021-04-15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规范3.QX/T 587—20202021-04-15高空气象观测仪器4.QX/T 588—2020 天气雷达钢塔技术要求2021-04-155.QX/T 589—2020 自动雪深观测仪2021-04-156.QX/T 590—2020 气象计量标准装置期间核查导则2021-04-157.QX/T 591—2020 树轮密度资料采集技术方法2021-04-158.QX/T 592—2020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柑橘2021-04-159.QX/T 593—2020 气候资源评价通用指标2021-04-15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号10.QX/T 594—2020 地面大气电场观测规范2021-04-1511.QX/T 314—2020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规范QX/T 314—2016 2021-04-1512.QX/T 255—2020 供暖气象等级QX/T 255—2015 2021-04-1513.QX/T 157—2020 气象视频会商系统技术规范QX/T 157—2012 2021-04-15船舶自动气象观测数据格式《第14.QX/T 122—20112021-01-151号修改单》。
民航空发[2001]84号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文件民航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建设及运行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中国民航气象自动观测系统(Automated Weather Observing System——简称AWOS)建设管理工作有序地实施,依据民航总局(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规定)及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简称民航总局空管局)制定的空管设备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选型、统一标准”的原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是为航空器起飞写着陆提供各种气象参数的助航设备,所有民用航空机场在建设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时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空管行业管理主管部门(民航总局空管局)对地方民用机场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的建设选址、竣工验收及申请开放使用施行行业管理和审批。
第四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一、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包括RVR、常规气象要素、云和天气现象传感器等在内的集成自动化系统。
它能实时她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影响航空器着陆与起飞的各种气象参数。
二、跑道视程《RunwayVisualRenge一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的缩写为RVR;在本(规定)中用此缩写替代其全称):在跑道中线上,航空器上的驾驶员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跑道边界灯、中线灯的距离。
三、精密进近:使用仪表着陆系统(ILS)、微波着陆系统(MLS)或精密进近雷达(PAR)提供方位和下滑引导的仪表进近。
四、机场运行最低标准:机场可用于飞机起飞着陆的运行限制。
对于起飞,用能见度(VIS)或跑道视程(RVR)表示,在需要时,还应包括云高;对于精密进近着陆,根据运行分类用能见度(VIS)和跑道视程(RVR)和决断高度/高(DA/DH)表示;对于非精密进近着陆,用能见度(VIS)和最低下降高度/高(MDA/MDH)表示。
五、决断高度(DA)或决断高(DH):在精密进近中规定的一个高度或高。
在这个高度或高,如果不能取得继续进近所需的目视参考,则必须开始复飞。
民⽤航空⽓象地⾯观测规范第5章天⽓现象第五章天⽓现象天⽓现象是指⼤⽓中或地⾯上所产⽣的除云以外的各种物理现象,它包括降⽔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地⾯凝结现象和其他现象等。
各种天⽓现象都是在⼀定的天⽓条件下产⽣的。
天⽓现象的出现,反映着⼤⽓的不同运动和物理变化过程,是天⽓变化的体现,也是天⽓预报的依据之⼀。
对航空飞⾏有重要意义的天⽓现象会严重威胁航空飞⾏安全。
因此,正确地观测天⽓现象,准确地判定它的强度,不但对保障飞⾏安全起到重要的作⽤,⽽且是分析、预报天⽓和了解⽓候情况的重要资料。
值班观测员应当按照《民⽤航空⽓象地⾯观测规范》的要求观测天⽓现象,⽽且还应当和其他要素结合起来仔细分析,以便能正确的确定某⼀现象。
第⼀节降⽔现象降⽔现象是指液态和/或固态的⽔汽凝结物或冻结物从云中或空中降落到地⾯的现象。
⼀、降⽔种别的判定和降⽔现象的主要特征值班观测员应当根据降⽔物的形态和下降的情况以及当时的云层、降⽔形成的条件等进⾏分析、判定降⽔的种别。
(⼀)⾬(RA)—是较⼤液体⽔滴(直径≥0.5毫⽶)所产⽣的降⽔。
表现为由⽔滴构成的、强度变化缓慢的滴状液态降⽔。
降落情形清晰可见,落在⽔⾯上可以激起圆形波纹和⽔花,落在⼲地上可留下湿斑。
⾬通常降⾃层积云、⾬层云、⾼层云和⾼积云。
(⼆)冻⾬(FZRA)—过冷⾬滴与地⾯或地物、飞机等相碰⽽即刻冻结的⾬。
冻⾬通常降⾃层积云、⾬层云、⾼层云和⾼积云。
(三)阵⾬(SHRA)—起、⽌突然,骤降骤⽌,强度变化⼤⽽快,⾬滴⽐⾮阵性降⾬中的⼤。
阵⾬主要降⾃对流云。
(四)⽑⽑⾬(DZ)—⼤量的微⼩⾬滴(直径⼩于0.5毫⽶)所产⽣的相当均匀的降⽔现象。
⽑⽑⾬表现为稠密、细⼩⽽均匀的液态降⽔,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下降,迎⾯有潮湿感。
落在⽔⾯上⽆波纹和⽔花,落在地⾯上⽆湿斑。
⽑⽑⾬常降⾃层云、碎层云或雾中。
(五)冻⽑⽑⾬(FZDZ)—过冷⾬滴与地⾯或地物、飞机等相碰撞⽽即刻冻结的⽑⽑⾬。
第八章风第一节风的观测一、概述空气的运动,可以分解为垂直的和水平的两个分量。
空气运动的垂直分量称为空气的垂直运动(如对流运动);空气运动的水平分量则称为风。
风是由水平方向上大气压力分布不均而产生的。
风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风的观测包括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在民航地面气象观测中,统一规定测量距地面约10米高度上的风。
二、风的观测项目和定义(一)风向:风的来向。
单位为度。
(二)风速:空气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水平距离。
单位为米/秒。
(三)两分钟平均风速:观测时距内两分钟的风速平均值。
(四)十分钟平均风速:观测时距内十分钟的风速平均值。
(五)平均风向:指在观测时距内风的平均矢向。
(六)静风:两分钟或十分钟时距内风速平均小于0.5米/秒的风。
(七)阵风:两分钟或十分钟时距内瞬间风速大于等于平均风速5米/秒时的最大值。
(八)大风:瞬间风速大于等于17.0米/秒的风。
(九)最大风速:某一时距内各个“平均风速”中的最大值(不含阵风的值).(十)极大风速:某一时距内风速大于等于17.0米/秒时,出现的瞬间极大风速值(包括阵风的数值)。
(十一)三十六方位风向:以十度为等级单位的风向。
(十二)十六方位风向:以22.5º为等级单位的风向。
(十三)风向不定:在观测时距内风向变化达大于等于180º,为风向不定;当风向变化大于等于60º且小于180º,平均风速小于2米/秒,也为风向不定。
注:1、瞬间风速:指3秒钟的风速平均值。
2、风速单位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小时=3.3英尺/秒=1.9海里/小时三、当机场仅有一条跑道时,在METAR和SPECI中应当使用代表跑道接地地带上空的风;当机场有二条或以上跑道时,在METAR和SPECI中应当使用代表主要跑道接地地带上空的风;。
四、在MET REPORT和SPECIAL中根据本机场气象服务机构和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等航空用户的协议提供跑道上的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3号——中国民用气象工作规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6.03.28•【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3号•【施行日期】2016.04.28•【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3号《中国民用气象工作规则》已于2016年3月24日经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4月28日起施行。
部长杨传堂2016年3月28日中国民用气象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民用航空气象工作,保障民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正常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用航空气象工作。
从事民用航空气象工作及与民用航空气象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民用航空气象工作基本内容包括观测与探测气象要素,收集与处理气象资料,制作与发布航空气象产品,提供航空气象服务。
提供航空气象服务的范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以及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区域。
第四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依照本规则履行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职责。
民用机场应当设置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
本规则所称的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包括机场气象站、机场气象台、民航地区气象中心、民航气象中心。
第五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配备满足履行职责要求的气象专业人员和气象设施设备,建立相应的气象工作制度。
第六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统一管理全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民用航空气象工作。
第七条民用航空气象发展和建设规划由民航局统一制定。
规划应当服从国家和民航发展总体规划,以运行和用户需求为引导,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合理、资源共享的原则。
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以及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民用航空气象情报的交换,由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月总簿依照例行观测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的《民航气象地面观测月总簿》(以下简称月总簿)是民航气象效劳机构为国家积存的重要科学技术档案之一。
它不仅是气象科学研究和天气预报体会总结的基础 , 也是为国际和国内民航部门提供航站气候资料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编制和上报要求一、凡进行24小时观测或13小时观测的机场气象效劳机构,每一个月均应编制月总簿。
二、凡配备自动观测设备的机场气象效劳机构,编制月总簿时应当进行24小时全项或缺项统计。
三、月总簿应以光盘形式存储和上报,并利用A3纸打印、装订一份,永久保留。
四、机场气象效劳机构应于当月10个工作日前上报上月月总簿,地域空管局气象中心于收到月总簿后2个月内审核完毕,发觉问题应当向报审单位发出修改通知或进行查询。
五、机场气象效劳机构自收到查询单之日起,于7个工作日内查复上报。
六、编制月总簿应当做到:(一)按规定的项目、格式、精度要求和统计方式利用运算机进行编制、打印。
切实做好校对,严格预审,确保质量。
(二)按规定的日期报出。
对审核部门查询的内容,应在规定的时刻内查复,审核出的错情,应及时更正并上报。
第二节封面和封底及扉页有关项的录入一、封面在《民航气象地面观测月总簿》上录入本机场气象效劳机构名称,并录入月总簿的年份、月份。
二、扉页(一)机场气象效劳机构名称本机场气象效劳机构的单位名称,如乌鲁木齐气象中心。
(二)地址除机场气象效劳机构所在省(区)市外 , 还应注明所在城市的方向或所在地的县、村、镇名称,以便与本地其它机场区分。
(三)经纬度本机场所在地的纬度和经度 , 只录入度、分。
当分值不足十位时,十位补“0”, 如:29°03'。
(四)观测场拔海高度观测场距离海平面的高度,以米为单位,取一名小数。
拔海高度未经实测的,其高度值应加括号,如 :()。
(五)观测平台距地面高度观测平台面(平台有围墙,那么为平台围墙顶)距离地面的高度,以米为单位,取一名小数。
新版《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改动相关内容列举、说明(1)关于明语报旧:无,《民用航空机场特殊天气报告标准与规定》中仅规定了SPECIAL。
新:第十条本机场的航空气象用户设有与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气象观测显示器上的任何气象要素都一致的显示终端,并且能同步显示MET REPORT和SPECIAL中涉及的气象要素时,经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和相应的空中交通服务部门、有关营运人以及在机场的其他用户达成协议后,可以不编发MET REPORT和SPECIAL。
个人理解与说明:此条是根据168号文即《民用航空机场特殊天气报告标准与规定》(民航空发[2002]168号) (下面都简称为168号文)进行的修改。
满足不编发MET REPORT和SPECIAL的条件是A.航空气象用户设有与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气象观测显示器上的任何气象要素都一致的显示终端,且能同步显示MET REPORT和SPECIAL中涉及的气象要素。
涉及的航空气象用户大体理解为塔台调度、航空公司驻场签派、机场(本场可能指现场)三类人。
B.与用户达成协议,即与航空服务用户达成协议不向其发布MET REPORT和SPECIAL 本次讲师中南局肖汉强理解是满足A、B后,仅不编发报文格式的MET REPORT和SPECIAL报,例行的电话通报,传真等手段需要根据协议内容继续执行。
空管办气象处孙启源处长的解释是电话通报、传真与MET REPORT和SPECIAL报文是等同的手段,即可以相互代替的,满足A、B后,如果不是针对协议中特别指出的天气或者内容,可以不采取上述手段通知。
(2)对时旧:无新:第十二条使用自动观测设备观测的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应当以观测编发报终端的始终为观测时钟。
个人理解与说明:此条涉及气象台日常运行,故列出。
新规范第十二条至第十四条都为关于对时的内容的原则性规定(3)观测时次旧:第二十二条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时次分为24、13小时观测及不定时观测三种。
关于《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的修订说明《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AP-117-TM-02)自2006年7月1日重新修订颁布以来,进一步规范了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工作,对提高民航气象观测工作质量,保障民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正常和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行有关民航气象观测工作的规定,《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等规章、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以及手册均有涉及,由于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实施时间的不同,部分条款存在不一致性。
同时,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有些观测方法和规范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为了统一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和观测手册,积极采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方法,进一步规范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记录和报告等观测工作,空管办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于今年二月份启动了《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的修订工作。
现将修订的情况说明如下:一、修订的基本思路此次修订的基本思路是:将现行规章、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以及手册中有关民航气象观测工作的观测方法、记录、报告以及设备的安装等内容全部纳入本规范,同时,参照正在修订的《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以及国际民航组织的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国近年来民航气象观测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条款。
二、本次修改的主要方面及需要说明的问题现行的《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共13章132条,修订后调整为16章243条。
本次修订后,内容和篇幅有所增加,涵盖范围有所拓展。
主要修改涉及:(一)涵盖的内容为了使本规范涵盖气象观测业务的全过程,即气象观测的观测方法、记录、报告、设备的选址及观测资料的处理等内容,本次修订将《民用航空气象第一部分——观测与报告》、《民用航空气象第六部分——电码》、《民用航空气象第十部分——地面观测记录》、《民用航空机场特殊天气报告标准与规定》(民航空发[2002]168号)、《跑道视程使用规则》(MD-TM-2000-47)以及观测手册中部分规定性的条款整理后,一并纳入本规范。
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1.1.1 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民用航空气象7第2页第二十八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规定保存与飞行事故或者其他航空不安全事件相关的记录和资料。
第二十九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统计和上报运行信息。
第三十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与应急演练以及应急后评估工作,机场气象台、机场气象站的气象工作应急预案应当与所在机场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第三十一条在以下情况下,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实施试运行:(一)本规则第十四条至第十八条中的职责发生重大调整;(二)重要气象设施设备,包括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及自动气象站和民用航空气象信息系统新建或改造;(三)气象情报发布格式、方式改变。
第三十二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组织实施试运行时应当完成以下工作:(一)进行人员培训和考核;(二)制定、修改相关的工作程序;(三)新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或自动气象站的,按照规定进行对比观测,制定或修改本机场特殊天气观测报告标准;(四)制定试运行期间的安全保障方案;(五)制定其他必要的措施。
第三十三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对试运行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可业务运行。
第三章气象人员资质与培训第三十四条在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从事民用航空气象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当按照《民用航空气象人员执照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民用航空气象人员执照,并按规定保持有效。
未持有有效执照的人员,不得在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独立从事要求持照上岗的航空气象工作。
第三十五条民用航空气象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对民用航空气象人员的专业培训,民用航空气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接受岗前、岗位培训和考核。
第三十六条符合下列条件的气象培训机构,可以从事与执照申请和执照注册相关的民用航空气象人员培训:(一)具有持照二年以上的民用航空气象专业技术人员或气象专业教员;(二)具有符合民用航空气象人员培训大纲的教材;(三)具有与民用航空气象人员培训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等资源和质量管理体系。
附录一术语和定义附录一术语和定义1、地面气象观测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气候、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生态气象等业务、科学研究和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应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2、气象要素 meteorological element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
3、代表性 representative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根据观测用途不同代表性要求也不一样。
4、准确性 accuracy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定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5、比较性 comparative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6、时制 time system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并以一定的起始瞬时计量时间的系统。
常用的有北京时、真太阳时、地方平均太阳时和世界协调时。
7、日界 day boundary地面气象观测中划定一日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界限。
按照气象要素所采用的时制的不同,其日界也不同。
8、天气现象 weather phenomenon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
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
9、地面凝结现象 surface Coagulate phenomenon在地面或地物上产生水汽凝结或凝华的天气现象。
第四章能见度与能见度有关的用语有好几种,彼此很容易混淆。
作为气象用语时是指“白天是指正常视力的人(视觉对比阈值为0.05),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大小适度的黑色目标物的最大距离;夜间则是指假定总体照明增加到正常白天水平,适当大小的黑色目标物能被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离或中等强度的发光体能被看到和识别的最大距离”。
所谓“能见”,严格地讲是指在白天用肉眼能辨认出黑色目标物(视角大于0.5°但小于5°)的最大距离,实际工作中指能辨认出目标物是什么物体并能清楚地看出它的轮廓;在夜间,则是指假设亮度和白天相同的情况下,能够辨认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实际工作中则指能够清楚地看见目标灯的发光点。
凡是看不清目标物的轮廓或只能看见目标物的部分轮廓,分不清是什么物体,或者所见目标灯的发光点模糊、灯光散乱,都不能算“能见”。
因此,作为气象用语,能见度是指大气的浑浊程度或是大气的透明度。
不论是昼间还是夜间,只要大气的浑浊度相同,能见度就是一样的。
所以,也可以给气象能见度一个简单的定义:用距离来表示大气浑浊程度的量称为能见度。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三—《国际航空气象服务》中给出的航空能见度为下面的较大者:一、当在明亮的背景下观测时,能够看到和辨认出位于近地面的一定范围内的黑色目标物的最大距离;二、在无光的背景下,能够看到和辨认出1000cd(1000堪德拉)左右的灯光的最大距离。
该定义中,在给定的大气消光系数下,两个距离具有不同的值,后者随背景亮度而变化,前者用MOR来表示。
这说明,气象能见度与交通部门等单位使用的能见度存在一定差异。
作为气象能见度,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气的稳定度和气团的性质。
气层稳定时,水汽杂质多分布在低层大气中,使能见度变坏;气层不稳定时,由于对流和乱流的作用,将水汽杂质带至高层,使近地面能见度转好。
一般情况下,在冷空气中因水汽杂质较少,能见度较好;在暖空气中,水汽杂质较多,能见度较差。
管理管理程序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编号:AP-117-TM-2012-03下发日期:2012年11月30日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技术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系统构成 (1)第三章系统功能 (2)第一节一般规定 (2)第二节显示功能 (4)第三节其它功能 (7)第四章性能 (8)第一节系统性能 (8)第二节测量性能 (9)第五章环境适应性 (11)第六章附则 (13)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以下称民用机场)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第三条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构成、功能、性能和环境适应性等技术要求应当符合本规范。
第二章系统构成第四条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由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用户终端、数据传输、跑道灯光强度设定单元、电源、防雷等硬件和软件构成。
第五条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传感器包括: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气温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云高仪、大气透射仪或前向散射仪、背景光亮度传感器等。
第六条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用户终端包括:观测用户终端、预报用户终端、其它用户终端(包括空中交通服务部门、机场运行管理部门、航空营运人等用户终端)、系统监控终端等。
第三章系统功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七条民航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应当具有测量或计算气象光学视程(MOR)、跑道视程(RVR)、风向、风速、气压、气温、湿度、降水、云等气象要素的功能。
第八条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各用户终端应当具有显示系统测量和计算的实时气象要素的功能;应当具有按不同跑道分别显示气象观测要素的功能,气象要素的显示应当符合《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的规定。
第九条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应当具有通过航空固定电信网(AFTN)发送报文的功能;应当具有通过有线和无线的通信方式远程传输实时数据及系统监控信息的功能;实时数据的输出格式应当符合规定的要求。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3.09.28•【文号】气办发〔2023〕51号•【施行日期】2023.09.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通知气办发〔2023〕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象领域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贯彻落实《标准化法》《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气象标准制修订工作,更好地发挥气象标准化工作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中国气象局对《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2023年9月28日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气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根据《标准化法》《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中国气象局关于国家级气象标准化主要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气象标准是指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制或者归口管理的气象领域推荐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气象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军民通用国家标准按照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中国气象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气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实施管理。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以下简称法规司),中国气象局分管职能司(以下简称分管职能司),中国气象局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直属企事业单位),气象领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以及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以下简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做好气象标准制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