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 格式:ppt
- 大小:406.50 KB
- 文档页数:11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图》,读了以后心情不能平静,把我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二十四孝图》讲的是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中国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不但孝敬父母,还要爱护孩子。
“郭巨埋儿”却置儿子的生命于不顾,让人感到残忍;“尝粪忧心”让人觉得恶心;“老莱娱亲”又让人觉得做作不可思议;“卧冰求鲤”更是拿生命开玩笑。
做这样的孝子让人止步。
作品还对那些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对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一味的愚孝表示反封建的决心。
总之,此一时,彼一时,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要让那些封建流毒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子予养而亲不待”。
孝顺要趁早,否则,弄一个“刻木事亲”又有何用呢?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2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
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3“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
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
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4其实,《二十四孝图》的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种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温馨,向一缕淡淡的香气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个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朝花⼣拾⼆⼗四孝图读后感朝花⼣拾⼆⼗四孝图读后感(3篇) 读完⼀本经典名著后,⼤家⼼中⼀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朝花⼣拾⼆⼗四孝图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朝花⼣拾⼆⼗四孝图读后感1 《朝花⼣拾》中有⼀篇叫《⼆⼗四孝图》的⽂章,给我印象⼗分深刻,颇有感受。
⽂章讲的是作者忆述⼉时阅读《⼆⼗四孝图》的感受,揭⽰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莱娱亲”、“郭巨埋⼉”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童的性命,将“⾁⿇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教坏了后⼈”。
作品对当时反对⽩话⽂、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四孝图》是⼀本讲中国古代⼆⼗四个孝⼦故事的书,主要⽬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但其中的“⽼莱娱亲”和“郭巨埋⼉”“尝粪忧⼼”令⼈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吧。
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独养母亲,对母极孝。
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男孩,郭巨担⼼养这个孩⼦,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商量:“⼉⼦可以再⽣,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节省粮⾷好供养母亲。
”夫妻遂把⼉⼦抱出,挖坑要埋。
兴好挖出⼀坛⾦⼦来,才免了⼉⼦⼀死。
郭巨虽有孝⼼,但杀⼉之举,却有违⼈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为贵”的⼈本观念。
看似⼤孝,其实是残忍。
朝花⼣拾⼆⼗四孝图读后感2 我幸运地读到了其中的⼀篇散⽂——《⼆⼗四孝图》对于这样的⼀篇⽂章,虽然名叫《⼆⼗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的。
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了恐惧,他⼀直认为孝顺⽗母⽆⾮是“听话”,“从命”,以及长⼤之后,给年⽼的⽗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从⽂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对封建制度的厌恶。
试想这种常⼈不能做到的,却⼜拼命引导要求⼈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们做出⼗分极端的⾏为并以此为孝道,⽽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之思维导图+情节梳理+音频+精度指导【主要内容】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主题思想】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解读内容1针锋相对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不久,当时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十分激烈,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北洋军阀政府一方面疯狂镇压革命运动,一面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二十四孝图》、《百孝图》等沉渣在社会上重新泛起。
以“甲寅派”(专门宣传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一个派别)为代表的封建复古势力争相附和,叫嚷“读经救国”,提倡文言,攻击白话。
所以本文一开始,鲁迅就以犀利的文字对这伙反动的复古势力发出愤怒的诅咒,表示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三个“最黑”的形容词充分表达出鲁迅对这些封建余孽的刻骨仇恨,作者还申明:“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绝不改悔。
”进一步表明同复古派誓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
2不容易的进步接着,作者夹叙夹议,回顾了“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儿童读物的状况,认为与外国相比,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可以看懂,有了进步(鲁迅还特别回顾了童年时候枯燥的读书经历)。
可是这种改革却受到复古主义者的竭力“阻遏”,他们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鲁迅深刻地指出,封建复古主义的反动实质就是“吃人”,他们远胜过《开河记》中蒸食小儿的麻叔谋,因为麻叔谋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却“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作者表示,他的这些话必然要招来敌人的诬蔑和攻击,但这些他都不管。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抨击,下面yjbys本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今天,我从书架里拿出来从未看过几眼的鲁迅先生晚年时期之作——《朝花夕拾》,而仔细去看内容,却发现这部散文集中写的,有全是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
幼年之事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去到晚上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篇,回味无穷。
我幸运地读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图》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
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这本书主要技记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抨击,给了我很大的心灵震撼!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2文章是作者由儿童读物谈到《二十四孝图》,回忆起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写了最令“我”反感的“老菜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同时也启发着我们要孝敬长辈,尽到做子女的职责,比起旧中国的儿童,我们幸福多了。
然而,今天的我们对父母的孝敬做的并不好。
老而无养的现象时有发生,看着可怜,听着心痛。
乌鸦还有反哺之恩,更何况我们还是人呢?虽然,我们现在不必如旧社会对父母惟命是从,但我们做儿女对父母的孝敬也是必不可少的。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0字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美德的经典作品,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人们深刻领
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
在这部作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深厚。
每一个故
事都让我感动不已,比如《卖油翁》中的卖油翁为了孝敬母亲,不
惜冒险去卖油,最终被淹死在河里;《孟母三迁》中的孟母为了让
孟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搬家,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孝道的真谛,让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除了孝道,这部作品还展现了忠、信、仁、义等传统美德。
比
如《忠烈杨家将》中的杨家将为了国家利益,舍己为人,最终壮烈
牺牲;《信义母》中的信义母为了守护家族的信义,不惜牺牲自己
的儿子。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传统美德的伟大和崇高,让我明
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原则。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
统美德的博大精深,也更加坚定了我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决心。
我相信,只有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下,我们才能成为品德高尚、道德兼备的人,才能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作品,从中汲取正能量,让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部编版中考语文
天生我材必有用二十四孝图
一.主要情节: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做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二.相关知识点。
解读内容1针锋相对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不久,当时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十分激烈,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北洋军阀政府一方面疯狂镇压革命运动,一面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二十四孝图》、《百孝图》等沉渣在社会上重新泛起。
以“甲寅派”(专门宣传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一个派别)为代表的封建复古势力争相附和,叫嚷“读经救国”,提倡文言,攻击白话。
所以本文一开始,鲁迅就以犀利的文字对这伙反动的复古势力发出愤怒的诅咒,表示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三个“最黑”的形容词充分表达出鲁迅对这些封建余孽的刻骨仇恨,作者还申明:“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绝不改悔。
”进一步表明同复古派誓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
2不容易的进步接着,作者夹叙夹议,回顾了“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儿童读物的状况,认为与外国相比,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可以看懂,有了进步(鲁迅还特别回顾了童年时候枯燥的读书经历)。
可是这种改革却受到复古主义者的竭力“阻遏”,他们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鲁迅深刻地指出,封建复古主义的反动实质就是“吃人”,他们远胜过《开河记》中蒸食小儿的麻叔谋,因为麻叔谋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却“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作者表示,他的这些话必然要招来敌人的诬蔑和攻击,但这些他都不管。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表现了鲁迅捍卫“五四”文化革命成果的坚定立场。
文中鲁迅几处借题发挥,运用杂文笔法,对“现代评论派”的陈西滢之流攻击自己的言论,顺戈一刺,旁敲侧击,予以嘲讽,既增添了杂文意味,又始终未离全文主旨。
3二十四孝图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主要忆述童年时期的生活,他通过自己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孝道”的虚伪性、残酷性和欺骗性。
作者先写自己对“孝”的最初认识,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及至见到《二十四孝图》以后,才知道做“孝子”比这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是对于文章或者小说,读完之后的一种感悟,或者是对于原文的中经典的摘抄。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类似。
下面是yuwenmi小编整理的,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一】《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
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
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
”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
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
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二】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
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
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例(13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1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
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
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
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
,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
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2《朝花夕拾》这本书你一开始看会觉得它的文字很难懂,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白话文,但你若是静下心来,仔细的品读与琢磨,你就能发现它真的很有意思。
鲁迅先生把他曾经的那些快乐的、难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写进了这本书里,其中,《五猖会》是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篇。
《五猖会》主要讲了”我”想去看五猖会,可父亲却让”我”去背《鉴略》,最后,”我”背完书,出发去看五猖会的时候,却不那么高兴了。
这一篇,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还是很明显的,读起来也不是那么吃力,作者把对曾经封建的教育方法的批判也写了进去,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思想有多么的`痛恨。
这一点从《二十四孝图》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其中的”老菜娱亲”与”郭巨埋儿”表现出了十分厌恶的心理,因为这两个故事,表现出了极其扭曲的孝道,鲁迅先生对当时儿童所体验的那些不正常的、所谓的孝道感到深深同情,他想打破这种束缚,想创造一个”新中国”,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封建的旧思想,是一个真正和谐、自由、平等的地方。
读完此书,我能感受到鲁迅先生那颗火热的心,这里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带给我许多美好的精神享受。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的内容概括1、《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所评点的《二十四孝》,应该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的《全相二十四孝图诗》。
其主要内容如下: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概括《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中学时期的你是否学过这文章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供大家阅读!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鲁迅二十四孝图原文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可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
可是一般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北京人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
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
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了。
但无论他是什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
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这些话,绅士们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骂得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精选6篇)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篇1捧着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
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
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
而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
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的观点。
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
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
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你可以称之为荒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
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
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
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
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孝并不像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
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
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
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
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
因此原谅二十四孝吧!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篇2在暑假,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之前,我和要好的朋友去参观北京的孔庙,在许多展品中,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眼就看到很小的角落里,甚至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图,其中一个“郭巨埋儿”。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通用1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我幸运地读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图》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
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这本书主要技记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抨击,给了我很大的心灵震撼!鲁迅先生为什么说,童年时请人讲了《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因为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实在荒谬。
比如《尝粪心忧》说:“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
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其父疾始二日。
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
’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医学上只听说有观粪便看病情的,而没听说过尝粪便的。
父亲病重,儿子尝粪便,难道是为医生提供配方根据吗?父亲病重,儿子拜北斗星辰又有何用呢?鲁迅认为,二十四孝中有些好学,有些实在难学或者说不能去学。
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题记孝,是什么?怎么才算一个孝子?以前的我对此一直都很懵懂。
直到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我才渐渐懂了一些。
《二十四孝图》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时》,顾名思义,《二十四孝图》讲的正是《二十四孝图》——24个古代的孝道故事:扇枕温衾、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在文中,作者却以毫不留情的口气批判这些故事,这不禁令我有些疑惑:《二十四孝图》不该是弘扬孝道孝心的么,为什么还要批判呢?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将《二十四孝图》读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