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基本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8
供应链供应链(Supply chain)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linkage) 组成的网络结构。
也即是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形象一点,我们可以把供应链描绘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则是主杆;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杆、枝与杆的一个个结点,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生物学中的食物链类似。
在“草一兔子一狼一狮子”这样一个简单的食物链中(为便于论述,假设在这一自然环境中只生存这四种生物),如果我们把兔子全部杀掉,那么草就会疯长起来,狼也会因兔子的灭绝而饿死,连最厉害的狮子也会因狼的死亡而慢慢饿死。
可见,食物链中的每一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破坏食物链中的任何一种生物,势必导致这条食物链失去平衡,最终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同样道理,在供应链“企业A—企业B一企业C”中,企业A是企业B的原材料供应商,企业C是企业B的产品销售商。
如果企业B忽视了供应链中各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而过分注重自身的内部发展,生产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如果企业A不能及时向他提供生产原材料,或者企业C的销售能力跟不上企业B产品生产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B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这条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注:“价值链”,它与供应链是同一个观念。
还有提到的所谓全球运筹管理,实际上也跟供应链是相通的,所讲的范畴都是一样。
供应链的特征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
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复杂性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第二节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为了有效指导供应链的设计,了解和掌握供应链结构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节着重从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角度考查了几种供应链的拓扑结构模型.一供应链的模型I:链状模型结合供应链的定义和结构模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供应链模型如图4-1所示,我们称其为模型I.模型I清楚地表明产品的最初来源是自然界,如矿山、油田、橡胶园等,最终去向是用户.产品因用户需求而生产,最终被用户所消费.产品从自然界到用户经历了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三级传递,并在传递过程中完成产品加工、产品装配形成等转换过程.被用户消费掉的最终产品仍回到自然界,完成物质循环如图4-1中的虚线.图4-1 模型Ⅰ:链状模型很显然,模型I只是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表明供应链的基本组成和轮廓概貌,进一步地可以将其简化成链状模型II如图4-2所示.模型II是对模型I的进一步抽象,它把商家都抽象成一个个的点,称为节点,并用字母或数字表示.节点以一定的方式和顺序联结成一串,构成一条图学上的供应链.在模型II中,若假定C为制造商,则B为供应商,D为分销商;同样地,若假定B为制造商,则A为供应商,C为分销商.在模型II中,产品的最初来源自然界、最终去向用户以及产品的物质循环过程都被隐含抽象掉了.从供应链研究便利的角度来讲,把自然界和用户放在模型中没有太大的作用.模型II着力于供应链中间过程的研究.图4-2 模型Ⅱ:链状模型1.供应链的方向在供应链上除了流动着物流产品流和信息流外,还存在着资金流.物流的方向一般都是从供应商流向制造商,再流向分销商.在特殊情况下如产品退货,产品在供应链上的流向与上述方向相反.但由于产品退货属非正常情况,退货的产品也非本书严格定义的产品,所以本书将不予考虑.我们依照物流的方向来定义供应链的方向,以确定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顺序关系.模型II中的箭头方向即表示供应链的物流方向. 2.供应链的级在模型II中,定义C为制造商时,可以相应地认为B为一级供应商,A为二级供应商,而且还可递归地定义三级供应商、四级供应商;同样地,可以认为D为一级分销商,E为二级分销商,并递归地定义三级分销商,四级分销商.一般地讲,一个企业应尽可能考虑多级供应商或分销商,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供应链的运行状态.二供应链的模型Ⅲ:网状模型事实上,在模型II中,C的供应商可能不只一家,而是有B1,B2, Bn等n家,分销商也可能有D1,D2, ,Dm等m 家.动态地考虑,C也可能有C1,C2,,Ck等k家,这样模型II就转变为一个网状模型,即供应链的模型III如图4-3.网状模型更能说明现实世界中产品的复杂供应关系.在理论上,网状模型可以涵盖世界上所有厂家,把所有厂家都看做是其上面的一个节点,并认为这些节点存在着联系.当然,这些联系有强有弱,而且在不断地变化着.通常,一个厂家仅与有限个厂家相联系,但这不影响我们对供应链模型的理论设定.网状模型对供应关系的描述性很强,适合于对供应关系的宏观把握.图4-3 模型Ⅲ:网状模型1.入点和出点在网状模型中,物流作有向流动,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这些物流从某些节点补充流入,从某些节点分流流出.我们把这些物流进入的节点称为入点,把物流流出的节点称为出点.入点相当于矿山、油田、橡胶园等原始材料提供商,出点相当于用户.图4-4中A节点为入点,F节点为出点.对于有的厂家既为入点又为出点的情况,出于对网链表达的简化,将代表这个厂家的节点一分为二,变成两个节点:一个为入点,一个为出点,并用实线将其框起来.如图4-5,A1为入点,A2为出点.同样地,如有的厂家对于另一厂家既为供应商又为分销商,也可将这个厂家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或更多,变成两个节点:一个节点表示供应商,一个节点表示分销商.也用实线将其框起来.如图4-6,B1是C的供应商,B2是C的分销商.图4-4 入点和出点2.子网有些厂家规模非常大,内部结构也非常复杂,与其他厂家相联系的只是其中一个部门,而且内部也存在着产品供应关系,用一个节点来表示这些复杂关系显然不行,这就需要将表示这个厂家的节点分解成很多相互联系的小节点,这些小节点构成一个网,称之为子网如图4-7.在引入子网概念后,研究图4-7中C与D的联系时,只需考虑C2与D的联系,而不需要考虑C3与D的联系,这就简化了无谓的研究.子网模型对企业集团是很好的描述.图4-7 子网模型3.虚拟企业借助以上对子网模型过程的描述,我们可以把供应链网上为了完成共同目标、通力合作、并实现各自利益的这样一些厂家形象地看成是一个厂家,这就是虚拟企业如图4-8.虚拟企业的节点用虚线框起来.虚拟企业是在经济交往中,一些独立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相互协作的利益共同体.虚拟企业组建和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相互协作而产生的效益,一旦这个目的已完成或利益不存在,虚拟企业即不复存在.图4-8 虚拟企业的网状模型。
一、(1)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结构:一般来说,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一般有一个核心节点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为媒介实现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3)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面向用户需求。
(4)供应链的类型: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5)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从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的,从原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关键业务过程的集成管理。
(6)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联系和区别:联系: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通过物流联结企业各部门或各节点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通过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结起来,改变了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管理目标之一:整体物流最优化。
区别:管理内容不同供应链管理不仅包括物流管理,还包括对于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
研究重点不同物流管理主要研究旨在改善物流效率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方法。
供应链管理不仅限于技术方法的研究,更加注重“合作”、“双赢”等管理理念的研究。
管理目标不同由于不涉及资金流,物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最低成本。
相反,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最大价值。
二、(1)价值链:一个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及维护其产品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企业各项活动之间都有密切联系,每项活动都能给企业带来有形或无形的价值,价值链不仅包含企业内部各种链接活动,还包含企业外部各种链接活动。
(2)特征:是增值链,是电子链,是协作链,是虚拟链。
(3)供应链与价值链、产业链的关系:联系:价值链并不是孤然的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可以进行外向延伸或连接。
•供应链基本概念与结构•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法•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物流管理优化目录•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绿色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总结与展望01供应链基本概念与结构供应链定义及特点供应链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特点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
供应链结构类型链状结构网状结构一种更为复杂的供应链结构,由多个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构成,各环节之间呈网状连接,形成多个交叉点和互动关系。
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负责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的稳供应商消费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组织,是供最终用户将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成最终产品的企业,负责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
制造商分销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企业,负责产品的展示、销售和服务等职责。
零售商0201030405供应链中角色与职责02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目标与原则目标原则协同计划预测补货策略030201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策略库存优化及风险管理方法库存优化风险管理03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管理需求分析策略制定策略实施市场调研采购策略制定及实施过程供应商选择、评估与激励机制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激励机制通过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建立信任共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加强信息共享,包括市场需求、生产计划、库存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协调双方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当出现问题或纠纷时,双方应积极协商解决,共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双方应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和方法,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与维护04生产计划与物流管理优化生产计划编制和调整方法基于需求预测的生产计划编制通过收集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等信息,运用统计分析和预测模型,制定初步的生产计划。
第二讲供应链的形态结构第二讲供应链的形态结构供应链通常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商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物流当中涉及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在这些个网链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中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
它们即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又向其下游的交易伙伴供应产品。
引言供应链的基本类型供应链的内部结构物流物流物流物流供应商最终客户资金流零售商资金流批发商资金流制造商资金流需求信息流供应信息流企业和实体构成的供应链11>.复杂性2.动态性3.面向用户需求4.交叉性供应链的特征供应链的类型竞争性的标的,竞争者和市场调查重视严格且紧张的讨价还价卖方买方交易驱动的独立买卖重视商品多样性的管理公开、信任和分享传递物重视上线的业绩和下线的价值8><#004699'>ACB1.公平、公开竞争2.商品交易:<#004699'>A卖给B,B卖给C,C卖给<#004699'>A3.针对顾客喜好的伙伴关系用平行的供应链连接所有的参与者重视无间断的传递、优化和协调减少浪费和步骤,改造成本强调为了合适而精简,而非为了精简而精简一个发起者与其最好的伙伴结成群体重视能力、权限和文化的相容性公司2公司3公司4公司1公司6公司7公司8公司54.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5.精干的供应链和整合系统6.公司群体之间的竞争连接不断增加的企业重视不具有竞争优势企业间的联合获取资产的控制权并倍增它们强调在垄断出现时站在正确的一方低固定成本和下包式生产重视营销技巧和庞大的分销系统控制所有权7.竞争者间的连锁的网络化供应8.资产控制供应生存还是毁灭9.虚拟供应:不生产,只有顾客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
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相应地改变供应链的组成。
供应链基本结构供应链的基本结构与流程篇一物流科学一形成便给这一科学领域注入了系统的思想,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分散的功能要素集合成一个物流系统,这是物流的根本意义所在。
但是有系统思想和如何采取系统的行动,这还是相关的两码事。
物流各功能要素的效益背反关系的解决,是系统管理的重要操作。
物流科学对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方法是沿着形成物流的供应链,在各种效益背反、相互矛盾的主要功能要素环节之间,去权衡利弊,去协调关系,去寻求两条背反趋势曲线的合成曲线的最优范围,或干脆放弃全部链,去管理部分环节,这种处理办法在物流系统变得更大、更复杂之后,往往不再有效。
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便是针对这一状况出现的新管理思想。
供应链的`含义是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分配、销售最后到达用户,这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一定流量的环环相扣的“链”,物流活动是受这一供应链决定的制约的,例如效益观和库存观,供应链上各环节都有不同的利益和观念,各功能之间存在天生的冲突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由于现代管理和现代技术可以提供总体的使各个链节共享,因此可大大扩展视野,使之能从总体上管理整个“链”而不是如同过去那样只管理各链节之间的“接口”,或只管其中一部分链节。
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做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
供应链管理有四个要点:第二,供应链管理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从总体来考虑,如果只依赖于部分环节,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导至计划失真。
第三,不同链节上的库存观不同,在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不把库存当做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看成是供应链的平衡机制。
第四、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诸如用总体综合方法代‘替接口的方法,用解除最薄弱链寻求总体平衡,用简化供应链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论方法实现控制等等。
供应链管理在欧洲较为盛行,这和欧洲对物流的认识有关。
在欧洲的物流观念中,始终强调综合的观念而不大强调分离的观念。
英国采用的新的综合物流观念强调总体战略目标,而不是其中一环节如何先进,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第一章供应链基本架构1供应链主要特征:a复杂性b动态性c面向用户需求d交叉性2供应链基本类型:①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②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③物理有效性供应链和市场反应性供应链④推动是供应链和拉动是供应链3供应链设计考虑的因素:⑴市场覆盖目标:①顾客购买行为②分销类型(密集分销,选择性分销,独家分销) ⑵产品特性:(产品寿命周期,提前期,服务的市场标准)第二章物流理论1我国的物流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现代物流的发展开始得到重视②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③旧式运输、仓储及货物代理企业逐步向物流企业发展2物流的定义: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物流包括: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3物流的功能:①物流网络(由固定的物流设施组成的具有物流能力的物理结构) ②运输和存储③包装,配送和流通加工④信息处理和集成4物流的作业流程⑴生产领域的物流作业:①进货物流②生产加工物流③出货物流⑵流通领域的物流作业:①批发企业的物流过程②零售领域的物流过程③生活领域的物流5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是要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建立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响应性好、具有敏捷性的企业经营机制,产生一种超常的竞争优势6物流管理战略框架⑴第一层:全局性的战略(满足组用户需求) ⑵第二层:结构性的战略(渠道设计,网络分析) ⑶第三层:功能性的战略(物料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 ⑷第四层:基础性的战略(组织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政策与策略,基础设施管理)第三章市场营销管理1真正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①寻找市场上未被满足的需求②倾听客户的意见③持续不断地的接近客户④品质由客户决定2效率与效果的不同:效果是企业提供的价值能满足客户的期望的程度;效率是企业提供价值所需要的销售的角色:达成企业今日的业绩,赚取“今天的报酬”营销的角色:企业为了明日的报酬,不断地摸索、探求,追求持续的成长3营销的终极目的:好的营销能促使日常的销售业务变得异常轻易,因为营销的理想状态将会导致客户处在预备购买的状况下,所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及服务更易于取得(使销售成为不必要)4供应链营销具有的特点:①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相互作用的重点正在从交易转向关系②供应链营销的重点在于有利于客户和客户群自始至终实现价值最大化③供应链营销战略重视与几个关键“市场”建立和扩展关系④质量、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是紧密联系的,然而对他们的管理往往各自单独进行,供应链营销把这些因素集合起来使之更加联系紧密5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步骤:①锁定目标市场②选择目标市场③决定目标市场4产品生命周期与营销策略P61--63 ⑴导入期(①快速略去策略②缓慢略去策略③快速渗透策略④缓慢舌头策略) ⑵成长期(①改进产品品质②促销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特殊偏好③积极开拓不同的营销渠道④适当时机降低价格) ⑶成熟期(①市场修正策略②产品修正策略③营销组合修正策略) ⑷衰退期(①维持现状②收割③撤资④剔除)5市场地位与营销策略⑴市场领导者(①整体市场拓展策略②保护市场占有率策略③拓展市场占有率具体做法:①塑造独特的形象与地位②推出新产品或新品牌③掌握配销渠道) ⑵市场挑战者⑶市场追随者(①紧密追随②模仿③适应) ⑷市场利基者(①产品形态游击战②高价位形态游击战③机动形态游击战)6价格策略⑴现有产品价格策略:①价格维持②价格下降③价格提高⑵新产品的定价策略:吸脂性定价,渗透性定价7渠道策略⑴渠道范围策略:排他性渠道密集型渠道选择性渠道⑵复式渠道策略:互补性渠道竞争性渠道8促销策略⑴广告策略⑵人员推销第四章制造理论1.MRP的基本原理:根据主生产计划(MPS)计算独立需求物料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日期,再根据物料清单(BOM)自动推导出构成独立需求物料的所有相关需求的物料,再由毛需求减去现有库存量和计划接收量;根据每种相关需求物料的各自提前期推导出相关需求的开始采购(生产)时间。
简述供应链的基本结构
供应链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供应商:供应商是向生产厂家提供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企业,是供应链的起点。
2. 生产厂家:即产品制造业,负责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售后服务等,是产品生产的最重要环节。
3. 分销企业:分销企业为实现将产品送到经营地理范围每一角落而设的产品流通代理企业。
4. 零售企业:零售企业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是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环节。
5. 消费者:消费者是供应链的最后环节,也是整条供应链的唯一收入来源。
此外,供应链还包含许多其他环节,如采购、物流配送等。
这些环节在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保证整个供应链的顺畅运行。
第一章供应链基本结构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结构模式,它包括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
它不仅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供应链的基本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供应链的基本类型: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4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供应链的设计过程:1建立供应链目标2制定供应链策略3决定供应链结构的候选方式案4评价供应链结构的候选方案5选择供应链结构6决定单个供应链成员的候选企业7评价并选择供应链的绩效8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9当绩效目标未达到或有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存在时,评价供应链的候选方案供应链考虑的注意事项:1市场覆盖范围目标2产品特性供应链的四大表现形态:1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2企业外部上下游供应链管理3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供应链管理4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第二章物流理论物流的功能:1物流网络2运输和储存3包装、配送和流通加工4信息处理和集成物流作业流程:1生产领域的物流作业(1进货物流2生产加工物流3进货物流)2流通领域的物流作业(1批发企业的物流过程2零售领域的物流过程3生活领域的物流过程)物流管理战略的框架:1全局性的战略(用户服务)2结构性的战略(1渠道设计2网络分析)3功能性战略(1物料管理2运输3仓储管理)4基础性的战略(1组织2信息系统3政策与策略4设施)第三章市场营销计划掌握住消费者需求的四方面:1寻找市场上未被满足的需求2倾听客户的意见3持续不断接近客户4品质由客户决定供应链营销的特点:1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相互作用的重点正在从交易转向关系2供应链营销的重点在于有利于客户和客户群自始至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3供应链营销战略重视与几个关键“市场”建立和扩展关系4质量、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是紧密联系的,然而对它们的管理往往各自单独进行,供应链营销巴这些因素集合起来使之更加联系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