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区别大分子溶液
- 格式:ppt
- 大小:344.00 KB
- 文档页数:34
A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 题, 75 分)1.反应A(g)+B(g)?D(g)在固体催化剂下进行,在等温下达到吸附平衡时,覆盖度:q A= k A P A/( 1+k A P A+k B P B)q A= k A P A/ (1+k A P A+k B P B)当 A 是弱吸附,而 B 是强吸附时,反应速率为A. r=KPA B. r=KP BC. r=K(P B/P A)D. r=K(P A/P B)2.对于化学吸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附是单分子层B.吸附力来源于化学键力C.吸附热接近反应热D.吸附速度快,升高温度能降低吸附速度3.晶体颗粒大小与其溶解度关系是,微小晶体的溶解度A.大于大块、大粒晶体C.等于大块、大粒晶体B. 小于小块、小粒晶体D.与大块、大粒晶体溶解度的关系不好确定4.固体吸附剂在溶液中的吸附量A. 总是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随溶解度的增加而增加C.随溶质极性的增加而增加D.能使固液表面自由能降低最多的溶质被吸附的量是最多5.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无关A.温度B. 液体密度C.附加压力D. 大气压力6.一分散体系,在温度 T 每当高度升高-2m时,体系浓度降低一半,则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的重量为4′10A. 0.02272 kTB. 17.33 kTC. 39.9 1 kTD. 0.02272/kT7.下列有关冷光描述中, 正确的是A.原子或分子吸收外界光变为激发分子,发出与原光源不同的光B.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激发分子回到基态时发出的光C.切断电源后继续发出的光D.由物体反射回来的光8.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形成下列四种半径为R的液滴或气泡,受到附加压力最大的是A.在空气中形成的液滴B.在空气中吹成的气泡C.在溶液中吹出的气泡D.将此溶液滴入石蜡中形成液滴9.将浓度为-3-3的 AgN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制的得AgI 溶胶,下列三0.5 mol×dm的 KI 溶液和 0.1 mol×dm3种电解质,其聚沉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FeCl >MgSO>K Fe(CN)B. K Fe(CN) >MgSO>FeCl精选文库C. MgSO4>FeCl3 >K3Fe(CN) 6D. K 3 Fe(CN)6 >FeCl3 >MgSO410.Donnan 平衡的现象是:在有大分子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小离子在膜两边浓度不相等的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A.溶液粘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小B.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通过半透摸膜C.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因静电作用妨碍小离子的均匀分布D.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11.有两种蛋白质,第一种的分子量为100000,第二种为60000,在相同介质相同温度下形成密度相近的溶液,其扩散系数之比D1/D 2A. 1.67B. 0.60C. 0.84D. 1.1812.洗涤时,用表面活性剂能除去油脂油垢A. 完全是由于润湿作用B.完全是由于加溶作用C. 完全是由于乳化作用D.是由于上述三种作用的综合13.竖直玻璃毛细管内有一小段润湿液柱,在液柱下端处涂一点表面活性剂,则管内液柱A.向上移动B.向下滑落C.不动D.液柱不动,但液面的曲率半径变大14.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中,表面吸附量G 的意义A.溶液表面层的浓度B.溶液表面的浓度与溶液本体的浓度差C.溶质超过体相的物质相D.单位表面上溶质超过体相内同量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量15.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物质的微小晶体比之普通晶体具有A. 较小的蒸气压B.较高的熔点C.较大的化学势D.较小的溶解度16.溶胶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向某一电极方向运动的只是A.胶核B.胶粒C.胶团D.紧密层17.溶胶和大分子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A.粒子大小不同B.渗透压差别很大C.热力学稳定性不同D.丁达尔效应的强弱不同18.在 Fe(OH)3、 As2 S3、 Al(OH) 3和 AgI (含过量AgNO3)四种溶液中有一种不能和其它溶胶相互混合,否则会引起聚沉,这种溶胶是A. Fe(OH) 3B. As 2 S3C. Al(OH) 3D. AgI19. 298 K 时,某溶胶在介质粘度-122-1h=0.001 Pa ×S时,其扩散系数 D=2.18 ′ 10m×S,同温度下该溶精选文库胶在介质粘度h=0.01 Pa ×S时,扩散系数-122-1则该溶胶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胶粒半D=4.36 ′ 10m×S ,径之比 r 1 /r 2为A. 1:10B. 2:1C. 20:1D. 1:2020. HLB值是表示表面活性剂的A.效率B.酸碱平衡常数C.亲水性、亲油性强弱D.溶解度21.关于溶胶的某些特征,正确的说法是A.多相系分散介质不能透过半透膜,分散相可透过半透膜B.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存在某种界面,分散相可透过滤纸,但透不过半透膜C.多相体系分散介质透不过半透膜,分散相可透过滤纸D.多相系分散相和介质均可透过滤纸和半透膜22.根据 DLVO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溶胶是否稳定取决于双电层斥力、范德华力和化学作用力B.聚沉值与起聚沉作用的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C.由于溶剂化壳层的作用,当胶粒不带电时也可能稳定D.当胶粒间的距离趋向无限大时,双电层斥力势能和范德华力能不为零,大小相等,符号相同23.在两个充有 0.001mol ×dm -3KCl 溶液的容器之间是一个AgCl 多孔塞,塞中充满了KCl 溶液,在多孔塞两侧放两个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则液体向A.正极移动B. 负极移动C.一部分向正极,另一部分向负极D. 不移动24.在一水平毛细管中装有润湿液体( 如水 ) ,若在右端加热,则液体A.不移动B. 向左移动C.向右移动 D .无法判断25.当表面活性剂入加入到溶剂后,所产生的结果是A. dr/dC > 0,负吸附B. dr/dC > 0,正吸附C. dr/dC < 0,负吸附 D . dr/dC < 0,正吸附26.对于物理吸附,哪一点是不正确的A. 吸附力来源于范德华力B.吸附速率较小C.吸附热较小,一般无选择性 D .吸附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为多层27.一肥皂泡的站半径为R,表面张力为r ,则肥皂泡的内外压力差DP为A.0B.r/RC.2r/R D .4r/R28.下列有关 x 电势的描述,正确的是A.x 电势只有当固 - 液两相相对运动时,都能被测定B.x 电势与胶粒在电场中的电势梯度成正比C.x 电势是胶粒表面的双电层的热力学电势D.介质粘度越大,胶粒在电场中运动速率越慢,x 电势就越大29.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主要区别A.粒子大小不同B.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C.渗透压不同 D .丁达尔效应强弱不同30.在选用乳化剂时,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是一个重要参数。
第一章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 与0.58%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较接近的是溶液()。
(A) 0.1 mol/L 蔗糖溶液 (B) 0.2 mol/L 葡萄糖溶液 (C) 0.1 mol/L 葡萄糖溶液(D) 0.1 mol/L BaCb 溶液2. 25°C 时,总压为10 atm 时,下面几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
(A) O.lg H 2 (B) 1.0 g He (C) 1.0 g N 2 (D) 1.0 g CO 23. 气体与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
6. 一定愠度下,等体积的甲醛(HCHO)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的渗透压相等,溶液中甲醛和葡萄糖的质量比是( )。
(A) 6 : 1(B)1 :6(C) 1:3(D) 3:1 7. 下列相同浓度的稀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o(A) HAc 溶液 (B) CaCh 溶液 (C)蔗糖水溶液 (D) NaCl 水溶液 8. 取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融化路面的冰雪,效果最好的是()。
(A)氯化钠 (B)氯化钙 (C)尿素[CO(NH 2)2] (D)蔗糖9. 在一定的外压下,易挥发的纯溶剂A 中加入不挥发的溶质B 形成稀溶液。
此稀溶液的沸点随着加的增加而 ()。
(A) 升高(B)降低 (C)不发生变化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10.室温25°C 时,0.1 mol/L 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为()o(A) 25 kPa(B) 101.3 kPa (C) 248 kPa (D) 227 kPa11. 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为()。
(A)天气太热 (B)很少下雨 (C)肥料不足 (D)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12. 37°C,人体血液的渗透压为780kPa,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液浓度是()。
(A) 85 g/L (B) 5.4 g/L (C) 54 g/L (D)8.5 g/L 13. 有一半透膜,将水和某溶质水溶液隔开,其结果是()。
第九章 大分子溶液思考题1. 大分子溶液和溶胶有什么异同?【答】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基本区别如下表:特 性 溶 胶 大分子溶液分散相大小 107 ~ 109 m 107 ~ 109 m溶液体系 微多相体系 单相体系与溶剂的亲和力 小 大扩散速度 慢 慢半透膜 不能通过 不能通过热力学性质 不平衡体系、不符合相律 平衡体系、符合相律 稳定性 热力学不稳定 热力学稳定渗透压 小 大粘度 小 大对电解质 很敏感 不敏感2. 大分子的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分别研究什么?影响大分子柔顺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大分子的近程结构是构成大分子最基本的微观结构,主要研究大分子的组成与构型。
组成包括大分子链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链接顺序、链的交联和支化等;构型主要研究取代基围绕特定原子在空间的排列规律,构型只有在发生键的断裂并进行重排时才发生变化。
远程结构亦称二级结构,是指大分子链在整体范围内的结构状态,包括分子的大小与形态、链的柔顺性及分子在各种环境中所采取的构象。
影响大分子柔顺性的主要因素有:主链就够、取代基、交联、温度和溶剂等。
3. 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有哪些表示方法?各采用何种实验方法测定?【答】数均分子量 渗透压法质均分子量 光散射法Z 均分子量 超离心沉降法粘均分子量 粘度法4. 大分子溶解的特征是什么?大分子的溶剂选择有哪些原则?【答】大分子溶解一般经过溶胀和溶解过程。
溶剂选择的原则有:极性相近原则、溶度参数近似原则和溶剂化原则。
5. 什么是大分子溶液的流变性?几种常见的流变曲线各有什么特点?【答】流行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粘性流动和形变的性质。
常见的流变曲线有 Newton 型、塑流型、假塑流型、胀流型和触变流型。
Newton 型 粘度是常数塑流型 有屈伏值假塑流型 没有屈伏值,切稀胀流型 切稠触变流型 时间依赖性6. 粘度有几种表示方法?如何用粘度法测定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答】粘度表示方法有牛顿粘度η、相对粘度r η、增比粘度sp η、比浓浓度c η、特性粘度[η]等。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
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10.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将大于7。
二、单选题: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 液体; (B) 气体;(C) 固体; (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D) 通过超显微镜也不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A)(A)除去杂质,提高纯度;(B)(B)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C)(C)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D) 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第十章 大分子溶液一、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大分子平均摩尔质量的表示方法及常用的测定方法;大分子电解质溶液的特性;Donnan 平衡以及测定大分子电解质溶液渗透压的方法。
2.熟悉大分子的溶解特征及其在溶液中的形态;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及其测量方法;大分子溶液黏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和用黏度法测定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的原理;大分子溶液的流变性和几种典型的流变曲线。
3.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性质的异同;大分子溶液的光散射现象;沉降速率法和沉降平衡法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区带电泳和稳态电泳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应用;凝胶的分类、形成、结构及性质。
二、基本公式和内容提要(一)基本公式数均摩尔质量公式1122B B n 12BBBB N M N M N M M N N N N MN +++=+++=∑∑ 可用依数性测定法和端基分析法测定。
质均摩尔质量公式1122B B m 12B2BB BB B B Bm M m M m M M m m m m MN M m N M +++=+++==∑∑∑∑ 可用光散射法测定。
z 均摩尔质量公式23B B B B 2B B B B BBB z m M N M M m MN M z M z ===∑∑∑∑∑∑ 可用超离心沉降法测定。
黏均摩尔质量公式1/1/(+1)B B B B ηB B B N M m M M N M m αααα⎛⎫⎛⎫== ⎪ ⎪ ⎪ ⎪⎝⎭⎝⎭∑∑∑∑可用黏度法测定。
大分子溶液渗透压公式2nRT RTA c c M P =+ 适用于大分子稀溶液。
大分子溶液散射光强公式()()22220,0421cos 2πr cRT n n I I L r c /c θθλ+∂⎛⎫= ⎪∂∂∏∂⎝⎭ 适用于入射光的波长大于大分子的情况。
光散射法测定大分子分子质量的基本公式o 29012Kc A c R M =+Newton 黏度公式d d F v D A xt h h ===式中η称为黏度系数,简称黏度。
第三章液体制剂一.问答题1、什么是醑剂、芳香水剂?二者有何异同?2、哪些情况下考虑配制混悬液型药剂?如何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举例说明。
3、乳剂由哪几部分组成?可分为哪几类?决定类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乳剂存在哪些不稳定现象?4、说明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区别?5、分析乳剂不稳定性的原因,讨论使其稳定的措施。
6、液状石蜡50g用混合乳化剂(司盘80,吐温80)5g制成1000ml乳剂,已知液状石蜡要求的HLB值为10.5,问应取司盘80和吐温80各多少克?(司盘80 HLB为4.3,吐温80 HLB 为15)7、复方碘溶液中碘有刺激性,口服时宜作何处理?8、简述影响胃蛋白酶活力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9、复方硫磺洗剂中还可加什么稳定剂?10、石灰搽剂制备的原理是什么?它属于何种类型乳剂?11、简述漱口剂的应用特点。
12、试述鼻腔给药的意义,应用特点及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A、加助溶剂B、加增溶剂C、成盐D、改变溶媒E、加助悬剂2、糖浆剂的含糖量应为()g/ml以上。
A、65%B、70%C、75%D、80%E、85%3、真溶液型液体药剂中()不需加防腐剂。
A、糖浆剂B、醑剂C、芳香水剂D、溶液剂E、露剂4、有关乳剂型药剂说法错误的有( )A、由水相、油相、乳化剂组成B、药物必须是液体C、乳剂适宜于油类药物D、乳剂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5、有关亲水胶体正确的是()A、亲水胶体外观澄清B、分散相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聚集体C、加大量电介质会使其沉淀D、亲水胶体可提高疏水胶体的稳定性6、有“万能溶媒”之称的是()A、乙醇B、甘油C、液体石蜡D、二甲基亚砜7、有关真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真溶液外观澄清B、分散相为物质的分子或离子C、真溶液均易霉败D、液体制剂中以真溶液型药剂吸收最快8、对苯酚、鞣质等有较大溶解度的是()A、乙醇B、甘油C、液体石蜡D、二甲基亚砜9、根据Stokes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下列那个因素成正比()A、混悬微粒半径B、混悬微粒粒度C、混悬微粒半径平方D、混悬微粒粉碎度E、混悬微粒直径10、苯甲酸作为防腐剂时常用量一般为()A.0.01%B.0.03%~0.1%C.0.1%~0.3%D.1%~3%11、处方:碘50g,碘化钾100g,蒸馏水1000ml,制成复方碘化钾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一、选择题1.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3.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电位离子是Ag+(B) 反号离子是NO3-(C) 胶粒带正电(D) 它是负溶胶。
4.将含0.012 dm3 NaCl 和0.02 mol·dm-3 KCl 的溶液和100 dm3 0.005 mol·dm-3的AgNO3液混合制备的溶胶,其胶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泳的方向是:(A) 向正极移动(B) 向负极移动(C) 不作定向运动(D) 静止不动5.将橡胶电镀到金属制品上,应用的原理是:(A) 电解(B) 电泳(C) 电渗(D) 沉降电势6.在大分子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 使其发生聚沉的现象称为盐析, 产生盐析的主要原因是:(A) 电解质离子强烈的水化作用使大分子去水化(B) 降低了动电电位(C) 由于电解质的加入,使大分子溶液处于等电点(D) 动电电位的降低和去水化作用的综合效应7.在H3AsO3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H2S 气体,生成As2S3溶胶。
用下列物质聚沉,其聚沉值大小顺序是:(A) Al(NO3)3>MgSO4>K3Fe(CN)6(B) K3Fe(CN)6>MgSO4>Al(NO3)3(C) MgSO4>Al(NO3)3>K3Fe(CN)6(D) MgSO4>K3Fe(CN)6>Al(NO3)38.对亚铁氰化铜负溶胶而言, 电解质KCl, CaCl2, K2SO4, CaSO4的聚沉能力顺序为:(A) KCl > CaCl2 > K2SO4 > CaSO4(B) CaSO4 > CaCl2 > K2SO4 > KCl(C) CaCl2 > CaSO4 > KCl > K2SO4(D) K2SO4 > CaSO4 > CaCl2 > KCl9.将大分子电解质NaR 的水溶液用半透膜和水隔开,达到Donnan 平衡时,膜外水的pH值:(A) 大于7 (B) 小于7 (C) 等于7 (D) 不能确定10.只有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也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B)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C)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D) 具有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11.溶胶的电学性质由于胶粒表面带电而产生,下列不属于电学性质的是:(A) 布朗运动(B) 电泳(C) 电渗(D) 沉降电势12.溶胶的聚沉速度与电动电位有关, 即:(A) 电动电位愈大,聚沉愈快(B) 电动电位愈小,聚沉愈快(C) 电动电位为零,聚沉愈快(D) 电动电位愈负,聚沉愈快13.Donnan平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A) 溶液浓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慢;(B) 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通过半透膜;(C) 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浓度不同;(D) 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
第十二章表面现象练习题一、判断题:1.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2.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
3.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是指恒温、恒压下,当组成不变时可逆地增大单位表面积时,系统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则是指表面单位长度上存在的使表面张紧的力。
所以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4.恒温、恒压下,凡能使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5.过饱和蒸气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6.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7.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8.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到平衡。
9.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中,Γ为溶质的吸附量,它随溶质(表面活性物质)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溶质达饱和时,Γ达到极大值。
10.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11.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人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二、单选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切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D)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S周围表面对S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B) 表面张力与S的周边垂直;(C) 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D) 表面张力的合力在凸液面指向液体内部(曲面球心),在凹液面指向液体外部。
3.同一体系,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σ表示,它们:(A) 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B) 量纲和单位完全相同;(C) 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D) 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
1.什么是气凝胶?有哪些主要特点和用途?当凝胶脱去大局部溶剂,使凝胶中液体含量比固体含量少得多,或凝胶的空间网状构造中布满的介质是气体,外表呈固体状,这即为干凝胶,也称为气凝胶。
气凝胶是一种固体物质形态,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
气凝胶貌似“弱不禁风”,其实格外结实耐用。
它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在温度到达1200 摄氏度时才会熔化。
此外它的导热性和折射率也很低,绝缘力气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 倍。
用途:〔1〕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2〕防弹不怕被炸〔3〕过滤与催化〔4〕隔音材料〔5〕日常生活用品2.试述凝胶形成的根本条件?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
②析出的质点即不沉降,也不能自由行动,而是构成骨架,在整个溶液中形成连续的网状构造。
3.简述光学白度法测定去污力的过程。
将人工制备的污布放在盛有洗涤剂硬水的玻璃瓶中,瓶内还放有橡皮弹子,在机械转动下,人工污布受到擦洗。
在规定温度下洗涤确定时间后,用白度计在确定波长下测定污染棉布试片洗涤前后的光谱反射率,并与空白比照。
4.试述洗涤剂的进展趋势。
液体洗涤剂近几年的的进展趋势:(1)浓缩化(2)温存化、安全化(3)专业化(4)功能化(5)生态化: ①无磷化②外表活性剂生物降解③以氧代氯5.简述干洗的原理干洗是在有机溶剂中进展洗涤的方法,是利用溶剂的溶解力和外表活性剂的加溶力气去除织物外表的污垢。
6.脂肪酶在洗涤剂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脂肪酶,人的皮脂污垢如衣领污垢中因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而很难去除,在食品污垢中也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类的憎水物质,脂肪酶能将这些污垢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7.在洗涤剂中作为严峻剂的SAA 主要是什么物质?用作严峻剂的外表活性剂主要是两性外表活性剂8.用防水剂处理过的纤维为什么能防水?织物防水原理:将纤维织物用防水剂进展处理,可使处理后的纤维不外表变为疏水性,防水织物由于外表的疏水性使织物与水之间的接触角θ>90°,在纤维与纤维间形成的“毛细管”中的液面成凸液面,凸液面的外表张力的合力产生的附加压力△P 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因此有阻挡水通过毛细管渗透下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