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 单元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16
《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复习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平移、旋转、翻转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形运动的特点和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复习导入:回顾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
1.3.2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解释。
1.3.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讨论,巩固和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第二章:平移运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移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运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平移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运动对图形位置和形状的影响。
2.3 教学步骤2.3.1 知识讲解:讲解平移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运动的概念。
2.3.2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平移运动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运动的过程和对图形的影响。
2.3.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讨论,巩固和加深对平移运动的理解。
第三章:旋转运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旋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旋转运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旋转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角度。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运动对图形位置和形状的影响。
3.3 教学步骤3.3.1 知识讲解:讲解旋转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运动的概念。
3.3.2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旋转运动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旋转运动的过程和对图形的影响。
3.3.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讨论,巩固和加深对旋转运动的理解。
第四章:翻转运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翻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翻转运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的运动(二)
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梳理“图形的运动(二)”单元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知道在这部分知识中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2.通过梳理知识框架,回顾知识点以及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梳理“图形的运动(二)”单元的知识框架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单元的知识。
下面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梳理的知识框架。
随机回报,学生自己补充,黑板上相机完成知识框架。
(二)复习知识点
1.谁能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还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吗?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2.你能说说怎么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吗?
图形的运动(二)
平移 轴对称 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
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3.你能说说平移的特点和两要素吗?
平移的特点: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
(三)练习
1.练一练
2.试一试。
图形的运动总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对图形运动这一章节进行总复习。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回顾和巩固,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回顾和掌握图形运动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图形运动的规律,难点是如何将这些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和练习题。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图形,它们是如何运动的?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图形是向右平移了5个格子,第二个图形是绕着点O旋转了90度。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运动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PPT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运动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如下:图形运动:平移、旋转平移:图形的所有点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旋转: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但大小和形状不变。
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长方形,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将其平移5个格子,再绕点O旋转90度,观察旋转后的长方形的位置和大小是否有变化。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图形运动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旋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拓展延伸:除了平移和旋转,还有其他的图形运动方式,比如缩放和翻转。
缩放是指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而翻转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线翻转一定角度。
这些图形运动方式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图形运动的规律。
图形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两种方式。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图形的运动(一)》必记知识点一、重点知识点1.轴对称图形1.定义:一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3.判断方法: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看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否完全重合。
4.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数量: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
2.平移1.定义:沿直线将图形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叫做平移。
2.特点:平移前后,图形的大小、方向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法:先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然后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距离,最后连接新顶点。
3.旋转1.定义: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固定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
2.特点:物体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方向发生了改变。
3.方向:分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4.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相等。
二、练习题与拓展1.判断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2.通过平移或旋转操作,使图形达到特定位置或形状。
3.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性,解决剪纸、拼图等实际问题。
三、复习建议1.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定义、特点和性质。
2.通过画图、剪纸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3.多做练习题,提高图形运动的识别和操作能力。
四、易错点1.在判断轴对称图形时,注意区分图形的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2.在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时,注意方向和距离的准确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注意将图形运动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通过以上的复习内容和练习,学生应能够全面掌握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的相关知识点,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复习卷(含答案)一、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而成的?请你用颜色表示出来。
1.二、认真思考细心填。
2.图中秤盘中放入( )kg的物品,指针会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90°。
3.图形B可以看作是由图形A绕点Q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又向( )平移( )格得到的;图形C可以看作是由图形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又向( )平移( )格得到的;图形D可以看作是由图形( )绕点( )按( )方向旋转( ),又向( )平移( )格得到的。
4.三角形ABC运动到三角形AB′C′的位置,是三角形ABC绕点( )( )时针旋转90°得到的;也可以说是绕点( )( )时针旋转270°得到的。
三、反复比较认真选。
(填序号)5.下面的游戏中是旋转运动的是( )。
A.踢毽子B.碰碰车C.荡秋千D.捉迷藏6.从3:00到3:15,分针围绕钟面中心旋转了( )°。
A.15B.60C.90D.1207.将方格中的图形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形是( )。
A. B. C. D.8.下面的图形中,不是原七巧板摆成的是( )。
A. B.C. D.四、涂一涂,画一画。
9.观察图形,给风车填上相应的数字。
顺时针旋转90°逆时针旋转90°10.根据前三幅图的变化规律画出第④幅图。
11.下面3组图形,怎样通过平移或旋转使每组图形变成长方形?12.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2)长方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五、解决问题。
13.如图,观察下面图形,说一说每个三角形怎样运动能得到下面的正方形,并标出序号。
14.说一说,图中左边的图形怎样变换可以得到右边的图形?15.观察下面的图形,图②是图①按照什么方向旋转得到的?将图③按照这种方法补充完整。
16.爷爷在自家庭院内铺了一个美丽的图案(如图),已知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 1.2 m²。
《图形的运动》复习知识要点
一、小学阶段学过的图形的运动方式:
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二、平移
1、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
3、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要把握两点:一是移动的方向,二是移动的距离。
三、旋转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并按某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图形的旋转。
2、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改变。
3、在方格纸上画旋转图形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中心点;二是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四、轴对称
1、一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抓住“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来画。
五、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按一定的比,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叫做图形的缩放。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改变了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没变。
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与联系。
图形的运动整理和复习一、基础知识整理(一)图形的运动。
1.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图形运动:平移、旋转、轴对称。
2.只改变大小,不改变形状的图形运动:图形的放大和减小。
(二)轴对称图形假如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双侧的图形能够完整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三)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变换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变化,不过地点发生了变化。
1.平移:物体或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运动,而自己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像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所做的运动叫做平移。
平移的两个因素: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描绘平移现象时,要描绘成“某物体或图形向某方向平移了几个单位或多远” 。
2.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像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所做的运动叫做旋转。
旋转的三个因素:一是旋转点或轴,二是旋转方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三是旋转角度。
描绘旋转现象时,要描绘成“某物体或图形沿某一点按某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
(四)图形的放大与减小能够把一个图形的各边按必定的比进行放大或减小,进而获得该图形的放大图或减小图(放大图或减小图统称为原图形的相像图形)。
图形的放大与减小,只改变物体或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它的形状和角的大小。
在方格纸上按必定的比将物体或图形放大或减小的步骤: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占几格;二算,按已知比计算出放大图或减小图的每边各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减小图。
二、例题精讲例察看上图,在剪纸图案、设计图案和制作花边中各采纳了什么方法?试加以说明。
剖析与解答:在剪纸蝴蝶图案中采纳了对称的方法,马上一张纸对折,剪出半只蝴蝶的模样,再把纸睁开,就是一只蝴蝶了,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在设计图案时采纳了旋转的方法,即画一个正方形,连结它的对角线,两条对角线订交于 O 点,以 O 为中心按顺时针旋转 45°,与原正方形的对角线订交于四点;连结这四点成一个正方形,以 O 为中心按顺时针旋转 45°,与原正方形的对角线又订交四点;再连结这四点成正方形,还以 O 为中心按顺时针旋转 45°而得。
《图形的运动》单元复习一、三种基本运动:平移、旋转、翻折二、三种特殊图形(一个图形):旋转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1.旋转对称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一定是旋转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图形是绕着一个点旋转180°与原来图形重合;而轴对称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翻折,直线两侧的部分重合。
3.正多边形一定是旋转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正n边形的最小旋转角为360 n,有n条对称轴,只有当边数为偶数时才是中心对称图象。
三、两种图形的特殊位置关系(两个图形):中心对称与轴对称。
四、画图:1.将一个图形平移、旋转、翻折。
2.画一个图形关于一个点的中心对称图形或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3.找对称中心与对称轴:4.画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一对对应点连线的中点或两对对应点连线的交点对称轴:一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或两对对称点连线段的中点的连线共性:图形的运动都化归为点的运动。
注意:画图要保留痕迹,最后要有结论。
练习:ACDEBBACDFEADCB F EBC11. (方法)一个数字在对面镜子里看是“1208”,你知道这个数字实际上是多少?2. (概念)已知:△ABC 平移后能与△DEF 重合,点E 为BC 上一点,BE=3,EC=8。
(1)平移的方向是 ,平移的距离是 ; (2)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有哪些?为什么?(3)点O 为BC 上的一点,BO=5,则点O 的平移距离是 ;(4)点E 为直线BC 上一点,以上结论还成立吗?3. (画图)已知:直角△ABC 中,∠C=90°,BC=3,AC=4,AB=5,将△ABC绕点A 旋转,使点C 落在直线AB 上的点C ',则BC '= 。
4. 如图,△ABC 与△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AB=AC ,AD=AE ,∠BAC=∠DAE=65°,则△BAD 旋转后可以与 重合,旋转中心是 ,最小旋转角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