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黑客攻击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77.26 KB
- 文档页数:2
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涉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的硅谷,但是直到1966年才被发现。
1中国第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而被破获的第一例纯粹的计算机犯罪(该案为制造计算机病毒案)则是发生在1996年11月2。
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被发现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无论从犯罪类型还是发案率来看都在逐年大幅度上升,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逐渐开始由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犯罪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的犯罪发展,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而后者无论是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是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都远远大于前者。
正如国外有的犯罪学家所言,“未来信息化社会犯罪的形式将主要是计算机犯罪,”同时,计算机犯罪“也将是未来国际恐怖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2000年5月9日,被怀疑为“爱虫”计算机病毒始作俑者的27岁银行雇员拉莫内斯在马尼拉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阅读一份菲律宾国家调查局指控他制造该病毒的报告。
最后拉莫内斯因为证据不足而获释放,5月19日,他将再次出席为该事件举行的听证会。
2000年5月11日,24岁的菲律宾大学生德古兹曼在奎松举行的记者会上以手掩面。
由于与肆虐全球的“爱虫”计算机病毒有牵连而受到调查的德古兹曼说,他也许是在无意中发送了病毒,但并非出于恶意。
有证据表明,“爱虫”计算机病毒和他今年在大学中一份被校方否决的。
2000年5月16日,菲律宾全国调查局一名官员在马尼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爱虫”计算机病毒始作俑者使用过的磁盘。
调查局官员称,这套磁盘是在马尼拉的一处民宅内查获的,里面的一套程序与肆虐全球的“爱虫”计算机病毒有许多共同特征,大约有40人参与了这套。
2001年5月1日,台北市刑警大队破获一起涉嫌网上盗取银行客户存款案。
嫌疑人邱志宏利用网络咖啡店上网,侵入他人银行帐号,盗走巨额存款。
图为邱志宏及其作案证据。
随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流血冲突的不断加剧,双方间的网络战也开始升级。
自7月25日凌晨起,一个自称“摩萨德小组”的黑客团伙进入巴勒斯坦通讯社“瓦法”的网络中心,将其主页修改为宣传以方立场的新面孔,迫使巴通社关闭其网站。
木马捆绑与隐藏12.2.1 背景描述木马并不是合法的网络服务程序,如果单纯以本来面目出现,很容易被网络用户识别。
为了不被别人发现,木马制造者必须想方设法改换面貌;为了诱使网络用户下载并执行它,黑客将木马程序混合在合法的程序里面,潜入用户主机。
在受害主机里,为了逃避杀毒软件的查杀,木马也会将自己“乔装打扮”;为了防止用户将其从系统里揪出来,木马则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法进行隐藏自己。
总之,现在的木马制造者是越来越狡猾,他们常用文件捆绑的方法,将木马捆绑到图像、纯文本等常见的文件中,然后通过网页、QQ、Email 或MSN 等将这些文件传送给受害者,而用户一旦不慎打开这些文件,木马就自动执行了,主机就中木马了。
12.2.2 工作原理1.木马捆绑木马捆绑即是文件捆绑,黑客将木马或者病毒等恶意程序与其它正常文件组合成的一个整体。
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可行和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当受害者下载并运行捆绑了木马等恶意程序的文件时,其中的木马等恶意程序就会被激活。
木马捆绑的手段归纳起来共有四种:(1)利用捆绑机软件和文件合并软件捆绑木马;(2)利用WINRAR、WINZIP 等软件制作自解压捆绑木马;(3)利用软件打包软件制作捆绑木马;(4)利用多媒体影音文件传播。
2.木马隐藏隐藏是一切恶意程序生存之本。
以下是木马的几种隐藏手段:(1)进程隐蔽:伪隐藏,就是指程序的进程仍然存在,只不过是让它消失在进程列表里。
真隐藏则是让程序彻底的消失,不以一个进程或者服务的方式工作,做为一个线程,一个其他应用程序的线程,把自身注入其他应用程序的地址空间。
(2)伪装成图像文件:即将木马图标修改成图像文件图标。
(3)伪装成应用程序扩展组件:将木马程序写成任何类型的文件(如dll,ocx等),然后挂在十分出名的软件中。
因为人们一般不怀疑这些软件。
(4)错觉欺骗:利用人的错觉,例如故意混淆文件名中的1(数字)与l(L的小写)、0(数字)与o(字母)或O(字母)。
13. 黑客如何通过Wi-Fi漏洞进行攻击?13、黑客如何通过 WiFi 漏洞进行攻击?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WiFi 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依靠WiFi 连接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娱乐等各种活动。
然而,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看似方便的无线网络连接,也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入口。
那么,黑客究竟是如何通过 WiFi 漏洞来进行攻击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 WiFi 网络的工作原理。
WiFi 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数据的,当我们的设备连接到 WiFi 网络时,会发送和接收数据包。
而这些数据包中包含了我们的各种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浏览记录等等。
黑客攻击 WiFi 漏洞的一种常见方式是“嗅探攻击”。
简单来说,黑客可以使用特殊的工具来监听 WiFi 网络中的数据包。
就好像有人在旁边偷偷听你说话一样,他们能够获取到你传输的各种敏感信息。
如果这些数据包没有经过加密,或者加密方式存在漏洞,那么黑客就能轻易地解读其中的内容。
另一种常见的攻击方式是“虚假 WiFi 热点”。
黑客会创建一个看起来与合法 WiFi 热点名称相似的虚假热点,比如在公共场所,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名为“Free WiFi”的热点,但实际上这可能是黑客设置的陷阱。
当你连接到这个虚假热点时,黑客就能够获取你传输的数据,甚至控制你的网络连接。
还有一种叫做“WEP 加密破解”的攻击手段。
WEP 是一种早期的WiFi 加密方式,由于其安全性较低,黑客可以通过一些工具和技术来破解这种加密,从而获取网络访问权限。
此外,“WPA/WPA2 密钥破解”也是黑客常用的方法之一。
虽然WPA 和 WPA2 加密方式相对更加安全,但如果用户设置的密码过于简单,或者黑客通过字典攻击等方式不断尝试,还是有可能破解密码,进而入侵网络。
除了上述方法,黑客还可能利用WiFi 设备的漏洞进行攻击。
比如,某些无线路由器可能存在软件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获取路由器的控制权,进而对连接到该网络的设备进行攻击。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引言事故是人们在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种情况,但往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了解典型事故案例对于预防和应对类似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几个典型事故案例,探讨事故的原因、后果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案例一:科技公司数据泄露事故描述某科技公司的客户数据库遭受到黑客攻击,导致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黑客窃取了客户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和信用卡信息。
这一事件对客户的信任和公司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事故原因1.安全系统薄弱:科技公司的网络安全措施不够完善,黑客可以轻易地渗透到系统内部。
2.数据保护不当:客户的个人信息没有得到足够的加密保护,使得黑客能够轻松地窃取数据。
3.员工培训不足:员工对于网络安全意识不强,容易成为黑客的钓鱼攻击目标。
事故应对措施1.加强网络安全:公司应加强防火墙设置、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并定期进行安全审计以排除潜在风险。
2.数据加密保护:加密客户个人信息,确保即使数据泄露也不易被黑客窃取。
3.员工培训:加强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员工如何警惕钓鱼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
案例二:化工厂爆炸事故事故描述某化工厂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导致周边居民受伤和建筑物受损。
此次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给周边社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事故原因1.设备故障:化工厂的设备发生故障,并没有及时报修和更换,导致事故发生。
2.安全操作失误:工人操作不当,没有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
3.管理不善:化工厂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检查和监督机制,对事故的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
事故应对措施1.停产检修: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2.安全培训: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教育他们按照安全操作程序进行工作,增强安全意识。
3.安全管理改进:检查和完善化工厂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定期检查和监督机制,确保风险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案例三:交通事故事故描述某高速公路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多辆车追尾相撞,造成多人死亡和受伤。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以下是一些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
1. 黑客攻击:一名15岁的青少年黑客利用他的计算机技能进行了一系列黑客攻击。
他入侵了多个公司和政府网站,窃取了用户信息和财务数据,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网络欺凌:一名13岁的女孩在社交媒体上对一个同学进行了长时间的网络欺凌。
她发布了侮辱性的帖子和评论,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3. 网络诈骗:一名17岁的男孩通过网上销售假冒商品来获取非法利润。
他创建了一个虚假的在线商店,欺骗顾客购买他提供的假冒商品,并窃取了他们的信用卡信息。
4. 色情内容传播:一名14岁的男孩在网上分享和传播儿童色情内容。
他创建了一个秘密社交媒体帐号,与其他人交换儿童色情图片和视频。
5. 网络钓鱼:一名16岁的男孩使用网络钓鱼技术来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
他发送了一封冒充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受害者提供他们的银行账户和密码,并成功盗取了受害者的财务信息。
这些案例只是一些例子,并不能代表全部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教育和保护青少年,以防止他们陷入犯罪活动。
常见法律案例及解析:隐私泄露案例一:某某公司泄露客户个人信息事实经过:某某公司是一家电商平台,拥有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
该公司未能妥善保管用户信息,在一次黑客攻击事件中,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出去。
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等隐私信息。
律师解读:根据相关法规,企业有义务妥善保管用户的个人信息,并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防止信息的泄露。
该公司未能履行合理的安全义务,导致用户隐私信息泄露。
作为个人信息的处理者,该公司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建议:1.公司应及时通知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并提供相应的补救措施。
2.受影响的用户可以要求该公司提供赔偿,包括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等。
3.公司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尽力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案例二:某某医院泄露病人病历信息事实经过:某某医院的一名员工将病人的病历信息上传至社交媒体,并公开展示。
这些病历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病历编号、疾病诊断等敏感信息。
律师解读:医院作为个人信息的处理者,有义务保护病人的隐私信息。
员工的泄露行为损害了患者的隐私权。
医院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理。
建议:1.医院应立即停止员工的违规行为,并删除相关的病历信息。
2.受影响的病人可以要求医院提供赔偿,并要求医院采取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医院应加强员工教育,提高员工对隐私保护的意识。
案例三:某某社交网络平台滥用用户数据事实经过:某某社交网络平台在用户注册时收集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并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这些信息用于广告推送。
部分用户因为接收到不相关的广告而感到困扰。
律师解读:社交网络平台作为个人信息的处理者,应当遵守相关法规,取得用户的明示同意后方可使用个人信息。
该平台未经用户同意滥用个人信息,涉嫌侵犯用户的隐私权。
用户可以要求该平台停止滥用个人信息,以及提供相应的赔偿。
建议:1.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隐私设置,限制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
2.如果平台滥用个人信息给用户造成了实际损失,用户可以要求平台承担赔偿责任。
网名:KING真实姓名:谭绪武简介:原中国黑客联盟站长,2001年中]=美黑客大战领军人物之一,中国第1代黑客之一,中国最早期黑客组织中国黑客联盟的创始人,中国黑客界泰斗级元老,中国传奇黑客。
2003年1月25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到19时30分的6个小时里,全球互联网遭受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安全威胁,亚洲、北美和欧洲的网络全都陷入了瘫痪或者半瘫痪的状态。
美国FBI一位发言人称,他们怀疑此事与一名自称“KING”的中国黑客有关。
全球惊魂6小时1月25日中午,广州的龙先生和同事吃完午饭,匆忙赶回杂志社。
今天是他们的截稿日,下午会有很多作者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稿件,他们要赶紧处理。
但当他们打开电脑,顿时傻眼:他们无法连上邮件服务器收取信件,甚至无法登陆任何网站。
龙先生和同事们急得不断打电话到为他们提供网络服务的公司反映,可是他们的求助甚至没人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情急之下,龙先生愤怒地说:下个月我们就转用中国电信!但此时,中国电信用户也正面临同样的难题。
上海的王女士要在当天下午将一份报价方案发给正在澳大利亚的经理,以准备下星期一开始的商务谈判。
但她足足用了两小时也没能通过Outlook把邮件发出去。
王小姐试图改用网页方式发送邮件,但仅显示hotmail邮件的主页面就用了差不多30 分钟,而且执行登录操作后,网站无法连接。
王女士从中国电信的服务热线中得知,上海地区的互联网出口堵塞,中国电信正在全力抢修。
一筹莫展的王女士只好打国际长途向经理汇报,电话一接通,话筒里就传来经理焦急的声音:怎么现在一个网站都连不上?!这种焦急的情绪在国内的网上蔓延。
从1月25日13时30分左右开始,国内几乎所有网站在同一时间内无法访问,但一些网上通讯软件仍能够正常使用,关于事件原因的种种谣言开始通过这些通讯软件传播开来,仅记者一人就从QQ的好友中得到以下几种猜测:美伊爆发信息大战,殃及全球;中国遭受美国黑客攻击;中国电信正在调整带宽;中国的互联网政策发生变化……事实上,互联网正遭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安全威胁。
《网络信息安全》教案网络信息安全教案1. 课程简介网络信息安全是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和防范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和防范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保护个人和机构的信息安全。
2. 教学目标1.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学会识别和防范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
4.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和防范能力。
3. 教学内容1.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需求与目标–信息加密与认证–安全协议与安全架构2.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密码学原理–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安全模型与安全策略3.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范与恶意代码分析–数据备份与恢复4.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与防范措施–黑客攻击与入侵手段–网络钓鱼与社交工程–数据泄露与隐私保护5.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安全软件的使用与配置–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与处理–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配合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
5. 课程安排1.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2课时)2.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2课时)3.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2课时)4.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与防范措施(2课时)5.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2课时)6. 教学资源1.教材:网络信息安全教程2.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3.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7. 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课堂参与度与表现2.实验报告与操作能力3.课程作业与思考题4.期末考试与综合评估8. 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建议学生具备以下基础知识和技能: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和配置3.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逻辑9. 课程资源以下是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1.网络信息安全相关书籍和论文2.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在线课程和讲座3.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论坛和社区希望其他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审计案例20个1.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案例某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使用不透明、财务报表不真实、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引起了外部的质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决定进行财务审计。
审计工作发现,该企业存在多项违规操作,包括滥用资金、违规开支、虚开发票等,涉及金额巨大。
经过调查,公司已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并加强了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了公司的财务安全。
2. 网络安全审计案例一家互联网公司发现其网站遭受黑客攻击,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影响业务运营。
为了查明黑客入侵原因并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公司决定进行网络安全审计。
审计工作发现,公司网络安全措施存在一定漏洞,黑客入侵采取的是钓鱼链接的方式,管理人员对网站的安全性认识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加强了服务器的加密保护、邮箱的反垃圾、病毒、反钓鱼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同时,组织员工对网络安全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案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是影响公司市场表现和股东信任的关键因素。
某上市公司在几年来的财务报表中存在虚报利润,并未披露涉嫌违规的问题,公司因此被处罚并受到了市场的严重惩罚。
为了重新恢复市场信任,公司决定进行财务审计,并进行全面公开的承诺,解决相关问题,修复公司的声誉,并保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对个体工商户的税务审计案例在税收领域,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纳税人之一。
某个体工商户在其经营过程中存在逃税行为,利用虚假账簿等手段实施偷税漏税。
税务部门决定对该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发现该企业存在多种偷税逃税行为,其中包括虚假账簿,漏报应税收入,违规扣除费用等。
经过调查,相关责任人被追缴了所欠税款并付出了相应的罚款,企业被要求规范管理。
5. 对中小企业的财务审计案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一般较弱,存在管理混乱和账务不清等问题。
某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存在实际受益人不明、账务不规范的问题,财务报表存在虚报、计算错误和漏报等错误。
黑客攻击案例
案例分析:广东某市政府某局网站入侵
关于的入侵分析
一:事件背景
广东某市C局所属网站 (IP: 61.xxx.xxx.17)于2001年4月期间遭到黑客恶意攻击,造成网站网页被修改。
在此情况下,深圳市XX科技有限公司于2001年4月17日受某市S局的委托,前往机房现场取证。
二:服务器基本情况以及已获取资料
该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Nt Server 4.0,安装有IIS 4.0,对外使用FIREWALL 屏蔽,只开放WEB服务。
我方技术员收集获得MS IIS 4.0 2001年4月13日至4月17日HTTPLOG和FTPLOG。
三:分析
由于该站受入侵后的直接现象为网页被修改.并且该站受到PIX FIREWALL防卫,对外只开放80端口,所以初步估计是通过IIS远程漏洞获得系统控制权的,IIS 4.0默认下存在ism.dll,msadcs.dll,unicode等获得网页修改权限的远程漏洞。
于是我公司技术人员对该服务器的MS IIS 4.0 2001年4月13日至4月17日HTTPLOG日志文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过滤,得出以下结论:
入侵者利用unicode漏洞从而可以使用web端口提交执行命令的请求,修改网站主页。
被更改的页面如下: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在2001年4月17日来自同一IP的入侵者试图使用unicode 漏洞远程执行命令,达到修改网页的目的。
攻击时间为: 2001年4月17日4:34:19-2001年4月17日5:25:43
入侵者IP地址为:152.158.208.65来自于美国
四:结论
入侵者是利用Unicode远程漏洞获得系统控制权,多次远程执行命令,了解服务器结构后,修改网站主页。
锁定IP为:152.158.208.65来自于美国;攻击时间为:2001年4月17日4:34:19-2001年4月17日5:25:43;入侵者物理地址为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