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通货膨胀
- 格式:docx
- 大小:12.14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一. 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和衡量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所讲的物价上涨指物价总水平普遍上涨,物价总水平上升指持续、大幅上升。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本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100%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0%(二)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成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以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形成了通货膨胀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物价水平上涨,形成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两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方面因素变动,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形成的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导致失业率上升极度膨胀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通货膨胀有利于货币收入相对灵活的人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对储蓄者不利不利于货币收入相对固定的人(四)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治理紧缩货币政策减缓货币供应量控制实际利率紧缩财政政策紧缩政府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刺激社会总供给增长紧缩收入政策工资、物价指导政策实行工资--价格管制税收等奖励收入政策二. 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其判断含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持续下跌。
判断通货紧缩的依据:根本标准是货币是否升值;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赶不上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率。
西方经济学界的两种代表性理论:生产过剩论和需求不足论我国的通货紧缩成因1.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滞后效应2.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所引起的生产能力过剩3.居民收入预期不佳及消费心理的下降4.出口需求减少加大了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5.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偏低是根本原因(二)我国通货紧缩的形成机理(三)反通货紧缩的政策建议反通货紧缩政策建议•实行“通货非膨胀”的稳健货币政策•优化财政赤字结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正确处理扩大信贷投放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心理预期,同时大力拓展农村市场。
综合知识:第10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0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0.1 通货膨胀概述§10.1.1 通货膨胀的定义1.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
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纸币发行过多,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纸币流通。
其次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2.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
现代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认是"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了生产的需要……"。
新自由主义者哈耶克认是,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合乎规律的导致物价上涨。
萨缪尔森认是,通货膨胀的意思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时期。
3.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定义:因流通中注入货币过多而造成货币贬值以及总的物价水平不同形式的(公开的或隐蔽的)持续上升的过程。
§10.1.2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分是不同的类型:1. 按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划分是:(1)温和的通货膨胀,又称爬行的通货膨胀或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2)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或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
(3)跑马式的通货膨胀,也称快步小跑式通货膨胀。
2. 按表现形式不同划分是:(1)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压制型通货膨胀或被遏制的通货膨胀。
(2)公开的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式的通货膨胀。
3. 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不同划分是:(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
(4)混合型通货膨胀。
(5)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
(6)国际传播型通货膨胀。
§10.1.3 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通过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来衡量的。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是:当期通货膨胀率=(当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100% 价格水平高低则是通过各种价格指数来衡量的,世界上较是流行的价格指数有以下三种:1.消费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2.批发物价指数(WPI,wholesale price index)3.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减指数(GNP deflator)一般说来,在衡量通货膨胀时使用最普遍的是消费物价指数。
第十章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1、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
是纸币为特征的信用货币流通量过多,超过了商品经济对货币的需要量,而引起的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纸币数量过多(或信用货币数量过多)、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三个表现围绕一个中心,即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实际需要量货币要量。
2、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
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物价上涨,但并不是任何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A: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物价上涨不是;B: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时期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总水平上升是一种趋势;C: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而且明显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是超出一定幅度,或一定弹性限度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3、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1)消费物价指数(CPI),主要反映了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生活费用价格水平变动趋势。
2)批发物价指数(WPI),或生产物价指数(PPI),主要反映了与生产企业周转过程中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水平变动趋势,对商业周期反映敏感,可度量物质生产部门设国产成本的变化,但与居民经济庭生活消费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包括劳务价格。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即按当年计算的GNP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NP总值。
以构成呢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为对象,即包括生活消费资料,也包括生产资料,即包括商品价格,也包括劳务价格,是能够较全面衡量一国总体物价水平变动趋势的指标,但是反映并不及时。
上述三个指标各有侧重,不同观测重点需要采用不同指标;从总体考察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指标,相互参考,互相印证,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
4、通货膨胀类型1)按程度划分可有四类:A:“爬行式通货膨胀”(Creeping Inflation),也即“温和的通货膨胀”。
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幅度在2-3%之内,短期内无法预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爬行”着。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开始通胀及成因通胀的影响及治理通货紧缩⏹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与内容;⏹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解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和建议;⏹掌握通货紧缩的含义,评价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理解通货紧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开始通胀及成因通胀的影响及治理通货紧缩3开始通胀及成因通胀的影响及治理通货紧缩一、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投入流通中的货币量持续超过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不断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4总供给<总需求开始通胀及成因通胀的影响及治理通货紧缩二、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企业商品交易价格指数(Corporate Goods PriceIndex ,CGPI)⏹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 )5开始通胀及成因通胀的影响及治理通货紧缩三、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物价上涨的速度分类⏹温和的(爬行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公开型通货膨胀(开放的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抑制的通货膨胀)6总供给<总需求开始通胀及成因通胀的影响及治理通货紧缩三、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7总供给<总需求开始通胀及成因通胀的影响及治理通货紧缩四、通货膨胀的成因⏹凯恩斯学派⏹经济发展和增长的伴生之物⏹结构主义⏹一种供给现象⏹货币主义⏹过度的需求8总供给<总需求E 2P 2y 2D 2E 1PyoD 1Sy 1P 1D 3D 4P 4P 3y fE 3E 41、需求拉上说P 2y 2E 2y 3P 3E 3S 3S 2S 1E 1P 1PDyoy 12、成本推动说3、供求混合推动说11P 4S 3DS 2BP 2D 3P 5EP 3CD 2P 1Y fP OS 1SAD 1Y4、结构型通货膨胀说⏹在总供求处于平衡的状态下,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总需求:
2、社会总供给:
3、货币均衡:
4、流动性过剩:
5、供应型调节:
6、需求型调节:
7、通货膨胀:
8、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9、结构型通货膨胀:
10 、通货紧缩: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总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A、总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B 、总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C、货币供给是总需求的载体D 、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
2、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当物价水平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将会
()。
A、不变B 、增加C 、减少D 、先增加后减少
3、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的是()。
A、货币供给规模
B、货币需求规模
C、商品服务规模
D、出口规模
4、企业和个人的货币需求从总体上受制约于()。
A、总需求B 、货币总供给C 、货币总需求 D 、总供给
5、1980 年我国提出的“两平一稳”政策中的“一稳”是()。
A、稳定物价
B、稳定财政
C、稳定信贷
D、稳定国际收支
6、货币失衡的需求型调节针对的是()。
A、货币供应量B 、先是货币需求量,后是货币供应量
C、货币需求量D 、先是货币供应量,后是货币需求量
7、滞胀现象可以用下列哪种通货膨胀理论来解释()。
A、需求拉上说 B 、成本推动说C、结构说 D 、混合说
8、把利息和租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在通货膨胀时期会()。
A、增加收益
B、损失严重 B 、不受影响D、短期损失大
9、成本推动理论从()方面找寻通货膨胀的根源。
A、总需求B 、总供给 C 、货币需求D 、货币供给
10、需求拉上理论解释通货膨胀时的一个重要假设是()。
A、总需求稳定
B、货币需求稳定
C、总供给稳定 D 、货币供给稳定
11、认为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是通货膨胀的()。
A、强制储蓄效应 B 、收入分配效应
C、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D 、财富分配效应
12、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
A、突发性的商品抢购 B 、挤兑银行
C、货币制度的崩溃 D 、投机盛行
13、供给学派提出()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A、减税B 、单一规则政策 C 、工资管制D、利润管制
14、最能直接反映与公众的生活相联系的通货膨胀指标是()。
A、GDP冲中减指数
B、PPI C 、通货膨胀扣除率D、CPI
15、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多数国家使用最多的手段是()。
A、宏观紧缩政策
B、收入紧缩政策
C、宽松货币政策
D、宽松财政政策
16、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服务部门,但所有部门的货币
工资增长率却要求同步增加,从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属于()
通货膨胀。
A、需求转移型B 、部门差异型C、小国开放型D、瓶颈制约型
17、政府为了应对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通常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A. 紧缩性
B. 扩张性
C. 中性
D. 紧缩与扩张相结合
18、通货紧缩在本质上是一种()现象。
A、经济B 、货币C 、供不应求 D 、供过于求
19、通货紧缩主要通过影响()和()来影响投资。
A、投资成本与风险 B 、投资收益与风险
C、投资收益与成本 D 、投资风险与意愿
20、有人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是由总需求膨胀所引起,其提出的应对主张包
括调整投资结构和()。
A、紧缩信贷
B、控制收入
C、限制价格
D、压缩基建规模
三、判断题。
1、实际经济运行中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所以两者应该是等量的。
()
2、在现代社会,当社会总供求失衡时,政府采取的主流思路就是间接调控,通过货币均衡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均衡。
()
3、货币的需求型调节是中央银行针对可变的货币供应来调整货币需求。
()
4、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往往是由货币供应过多引起的。
()
5、任何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
6、中性论学者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
()
7、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害,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利。
()
8、在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很低。
()
9、通货膨胀在短期和长期内都能引起扩大就业、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
10、“工资——价格螺旋” 出现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
11、通货膨胀的发生只会有利于债权人,且不利于债务人。
()
12、通货膨胀促进论是指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
()
13、通货膨胀得以实现的前提是现代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
14、通货紧缩是反通货膨胀的手段和措施。
()
15、80 年代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是施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
3、简述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
4、简述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影响的分析。
(
5、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紧缩政策。
五、论述题。
1、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2、论述引起通货紧缩的各种成因。
CCADA CBBBC BCADA BABCD
xvxvx xxxxx xw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