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方法和态度,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方式,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后进入革命斗争时期逐步形成的。
作为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始终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式,第一次被明确提出,还要追溯到中国现代近代史上的“百日维新”时期。
当时清政府中的新派政治家康有为提出“推翻旧门派,去污净腐,吸收新知,实事求是”的政治纲领,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要求,被视为中国现代化思想体系碑,并对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排满派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他的思想路线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标准,基于实际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原则,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方针,实行“地主都富起来”的政策,达到了“废除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并运用一系列新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目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毛泽东时期进一步强大,被神圣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
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实践论》中关于“实事求是”的阐述,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深入人心。
特别是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个波折的历史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曾经被人们扭曲和误解。
改革开放以来,实事求是思想道路在中国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思想就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
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侧重地运用,作为政策决策的基础。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各个时期的命运理论建设、政治路线的制定、组织建设与领导、群众工作、和维护党的团结等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命运理论建设中的实践,主要包括毛泽东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思想以及实行“以工代赈”等思想和政策等。
实事求是路线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路线形成于中国革命斗争中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事求是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实事求是路线的核心是坚持以实际情况为准绳,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路线的形成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中国革命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党内高度重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善于从实际出发,找出正确的道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中,党的领导者强调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出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土地政策,推动农民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实事求是路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中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实事求是路线被认为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论。
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实事求是路线被用来处理农民土地承包问题。
在城市经济改革中,实事求是路线被用来制定适合当前发展需求的经济政策。
在文化教育改革中,实事求是路线则被用来引导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
实事求是路线的发展也正体现了党的领导者对实践的不断总结和探索。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继续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事求是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实践的重视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案例导入:在延安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这四个大字气势恢宏,刚劲有力。
为什么中国革命博物馆生命要保存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呢?因为它非同寻常,它是我们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历史见证。
在延安中国革命纪念馆,保存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
这块石碑,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早在1931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后,党中央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由王明主持,但白色恐怖下的党中央机关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王明等人经常是四处躲避。
恰好此时,共产国际需要中共派一个负责人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
于是,“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
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候补书记。
28岁时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然而王明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以他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给我们党带来了惨痛的损失和教训。
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并非易事。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那天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卓越的领导人,就尝试着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向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作斗争。
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王明的时代虽然结束了,可是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肃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还在作祟。
教训如此之多,情况这样复杂,毛泽东认为有必要组织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路线,进行认真地学习和清理。
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开始不久,1942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红色首都”延安的宝塔山下落成,毛泽东应邀兴致勃勃地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那字体兼具山海之势,颇见一代伟人的气度与风采。
1943年12月12日,这四个大字被刻在石板上,镶嵌在大礼堂正面墙上,作为全党同志学习的座右铭。
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人们郑重地取下石刻,埋入地下。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有哪些需要重点看的精华知识点?小编为大家梳理下文,介绍知识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思想路线,也叫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使用了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树立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1937年,他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科学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作了新的解释,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的斗争中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正是在邓小平等领导同志的领导和支持下,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标准的大讨论成了全党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发展作者:来源:(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将其明确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是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推动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的第一个宣言书。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讲话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也被称为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其创新性的主要贡献有: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全面改革进程中思想解放的科学总结,是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提示可能考点: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维护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邓小平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列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形成的历史起点,也是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点和活的灵魂,是其生命力和创造力源泉之所在。
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始终,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方面。
第四,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地位,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导言:在中央党校的门口一块石头上刻着中央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
这是毛泽东当年为党校亲笔题写的,勉励所有共产党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实事求是也是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那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有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㈠相关概念1、思想路线:认识路线。
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是认识路线的具体化。
2、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3、实事求是词源: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有个河间王刘德热爱古代文化,立志恢复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和年年征战而损失的古代典籍和礼仪,他主张用事实作证据,去伪存真,舍非求是。
所以班固修称赞河间献王刘德“求学好古,实事求是”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1、背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是毛泽东。
毛泽东当时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有着强烈的针对性的。
针对的革命战争年代照搬教条,对马列理论不消化、对中国国情不了解、不研究的现象而提出的。
1935 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当时有一个同志刚到陕北洛川就提出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毛泽东后来问题,一切苛捐杂税你都取消了,究竟哪几种苛捐哪几种杂税?毛泽东批评这种作风是闭着眼睛在抓麻雀,瞎子摸鱼。
1937 年11 月底,王明从苏联回国抵达延安,(“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
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他顶着共产国际执委的头衔到处发表演讲,并大段大段背诵马列主义原话。
说起外国的事来头头是道,却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作为中央党校校训,在延安开展了端正党的学风,,党风、文风的整风运动。
2、提出①1929 年6 月14 日,毛泽东在写给林彪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提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
点》(即著名的南方谈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二个宣言书。
邓小平同志去世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邓小平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然要求尊重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运用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实践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尊重实践就是尊重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我们党工作路线上的体现。
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与时俱进对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 体现时代性B. 把握规律性C. 富于创造性D. 注重协调性【ABC】(2005年多选题第2 4题)。
7.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一科学的表述揭示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有四个基本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其基本内容为:(1)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反对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两种错误的思想。
(2)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要吃透理论,注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搞清实际,把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认识,并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导言:
在中央党校的门口一块石头上刻着中央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这是毛泽东当年为党校亲笔题写的,勉励所有共产党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实事求是也是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那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有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
㈠相关概念
1、思想路线:认识路线。
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是认识路线的具体化。
2、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3、实事求是词源: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有个河间王刘德热爱古代文化,立志恢复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和年年征战而损失的古代典籍和礼仪,他主张用事实作证据,去伪存真,舍非求是。
所以班固修称赞河间献王刘德“求学好古,实事求是”
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1、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是毛泽东。
毛泽东当时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有着强烈的针对性的。
针对的革命战
争年代照搬教条,对马列理论不消化、对中国国情不了解、不研究的现象而提出的。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当时有一个同志刚到陕北洛川就提出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毛泽东后来问题,一切苛捐杂税你都取消了,究竟哪几种苛捐哪几种杂税?毛泽东批评这种作风是闭着眼睛在抓麻雀,瞎子摸鱼。
1937年11月底,王明从苏联回国抵达延安,(“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
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他顶着共产国际执委的头衔到处发表演讲,并大段大段背诵马列主义原话。
说起外国的事来头头是道,却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作为中央党校校训,在延安开展了端正党的学风,,党风、文风的整风运动。
2、提出
①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写给林彪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提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
”
②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从而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
“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该有创造性。
③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中最先使用了“实事
求是”这个概念。
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④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界定。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
⑤1942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延安落成,毛泽东应邀兴致勃勃地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1943年12月12日,这四个大字被刻在石板上,镶嵌在大礼堂正面墙上,作为全党同志学习的座右铭。
今天在北京党校的门口依然摆放实事求是的石刻,勉励所有共产党人说话办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确立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较好的坚持和贯彻执行。
①强调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
②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整风活动。
③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东西。
④大力倡导调查研究。
讨论:“实事求是”立碑铭志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