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
- 格式:docx
- 大小:19.70 KB
- 文档页数:2
1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一件,装配时,不需要经过选择,修配或调整,就能装配在整机上,并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特征。
2互换性的分类:完全互换(绝对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有限互换)。
3实现互换的条件:标准化——前提。
4优先数系和优先数就是对各种技术参数的数值进行协调,简化和统一的一种科学的数值标准5配合的种类:间隙X,过盈Y,过渡Xmax,Ymax;min=ES-ei;max=EI-es;公差带图要点:零线公差带和基本尺寸6孔轴:通常指圆柱形的内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的内外表面。
7公差与偏差的区别:偏差是代数值,公差是绝对值.8配合制(基准制):基孔制H和基轴制h.9配合制的选用:1,一般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的配合2,(1)不经切削加工,(2)加工尺寸小于1mm的精密轴比同级的孔困难,(3)当同一轴与基本尺寸相同的几个孔相配合,且配合性质不同的情况下,以上选用基轴制的配合.3若与标准件配合时,应以标准件为基准来选择.4为满足配合的特殊要求,允许采用任意一个.10几何误差分类:形状误差方向误差位置误差;几何公差包括: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柱度圆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方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位置公差:位置度同心(轴)度对称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几何公差附加符号:包容要求E;线素LE;不凸起NC;任意横截面ACS;最大小实体要求ML11几何误差的影响: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3影响零件的自由装配性. 12要素的分类:1按结构特征1)组成要素:是指零件的表面或表面上的线2)导出要素:是指由一个或几个组成要素得到的中心点中心线或中心面2按检测关系1)被测要素:图样上给出了集合公差要求的要素,也就是需要研究和测量的要素2)基准要素:图样上规定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位置的要素13被测要素的标注:1)为组成要素:指引线必须垂直框格,箭头指出的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应与尺寸线明显错开2)为导出要素:箭头应位于相应尺寸线的延长线上3)为线素:在公差框格附近用LE注明;14基准要素的标注:1)无论基准要素的方向如何,基准方格中的字母都应水平书写2)当基准是尺寸要素确定的轴线中心面或中心点时,基准三角形应放置在该尺寸线的延长线上,如果没有足够的位置标注基准要素尺寸的两个箭头,则其中一个可用基准三角形代替15几何公差:是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形状理想方向和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几何公差带包括:形状,方向,位置,轮廓,跳动.1)对于圆度公差带的方向应垂直与公差轴;斜向圆跳动公差带方向要求与基准轴线成阿尔法角;其他的垂直被测表面2)形状公差小于方向公差小于位置公差16其他标注:1)技术要求:未注的几何公差按GB/T1184-K;2)提取的基准是轴线时,公差值前加直径符号;基准与提取线对齐17最大实体状态MMCLMC和最大实体尺寸MMSLMS:Dm=Dmin,dM=dmax18包容要求:表示实际要素应遵守其最大实体边界,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过最小实体尺寸19表面粗糙度的评定1基本术语:1)取样长度lr:至少包含5个以上轮廓峰和谷,一般表面越粗糙,lr值越大2)评定长度ln;可包含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2评定参数1)幅度参数;(1)轮廓的算数平均偏差Ra(2)轮廓的最大高度Rz 2间距参数:轮廓单位的平均长度RSm: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宽度的平均值3混合参数:轮廓的支承长度率Rmr© :在给定水平位置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与评定长度的比率20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的内容及其注法:从左到右:加工余量mm;用去(不去)除表面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双向极限值U:上极限um L:下极限;传输带或取样长度:指长短滤波器的截止波长值,长的是取样长度0.008-0.8mm,如没有为默认传输带;参数代号:最大轮廓高度Rz um,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 um;评定长度:评定长度为几个取样长度mm,默认是5;极限值判断规则:默认为1.6%规则,max为最大规则;参数极限值:即RaRz的数值um.21尺寸小的工件,过盈配合的工件表面粗糙度高22滚动轴承的各级精度:0级普通级,6,6X级中等级,5,4精密级,2超精级.23滚动轴承负荷类型:定向负荷: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荷向量与某套圈相对静止,该负荷方向将始终不变的作用在该套圈的局部滚道上;旋转负荷;摆动负荷;径向负荷大小:P/C小于等于0.07轻负荷,小于等于0.15正常负荷,大于0.15重负荷24轴:槽深:t1,d-t1;孔:d+t1;对称度选8级;配合表面(工作的)Ra3.2um,非配合表面6.3um;简答题1、选定公差等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在首先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精度要求,使综合经济效果为最好2、基准制的选用原则是什么?答:主要考虑工艺的经济性和结构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基孔制,这样可以减少备用的定值孔用刀具、量具的种类,经济效益比较好3、那些情况下,采用基轴制?答:以下情况下,采用基轴制 1)直接用冷拉钢材做轴,不再加工2)与标准件配合,如滚动轴承外环外径、标准圆柱销外径与孔的配合。
互换性:指构成机器(或仪器)的同一规格的零件和部件所具有的以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方式可以互相替换使用的性能。
互换性内容:几何量(尺寸大小,几何形状(宏观微观)及相互的位置关系),机械性能,理化性能。
公差:几何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动,就能满足互换性的目的,这个允许变动量。
用于协调机器零件的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
公差与互换性的关系:互换性要公差来保证,满足功能要求条件下,公差应尽量规定得大些。
互换性分类:按程度和范围:完全互换,零部件不需任何辅助加工与修配,可不加挑选进行装配或更换,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的性质。
一般地,标准件采用完全互换,便于专业化生产和装配。
不完全互换,在装配前,将零件按实际尺寸分组,按组装配,或采用更换零件或调整位置的办法来达到装配的精度要求,前者分组互换,后者调整互换。
按互换方式或应用场合,内互换,部件或机构内部组成零件间的互换。
不完全互换。
外互换,部件或机构与其相配件间的互换。
完全互换。
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活动。
要素/几何要素:构成几何体的点线面统称。
组成要素:构成几何体的面或面上的线,轮廓要素。
导出要素:由一个或几个组成要素得到的中心点线面,即几何体中心要素。
尺寸要素:由一定大小的线性尺寸或角度尺寸确定的几何形状。
公称组成要素:由技术制图或其他方法确定的理论正确的组成要素。
公称导出要素:由一个或几个公称组成要素得到的中心点线面。
工件实际表面:实际存在并将整个工件与周围介质分隔的一组要素。
实际(组成)要素:由接近实际(组成)要素所限定的工件实际表面的组成部分。
提取组成要素:按规定方法,由实际(组成)要素提取有限数目的点所形成的实际(组成)要素的近似替代。
提取导出要素:由一个或几个提取组成要素得到中心点线面。
互换性的分类和特点互换性是指物品或者服务可以相互替代,在实践和理论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市场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互换性的分类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互换性的分类互换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分类方式:1. 商品互换性和劳务互换性:互换性可根据交易物品的不同进行划分。
商品互换性是指商品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换或替代。
例如,一个苹果可以和另一个苹果进行互换。
而劳务互换性则指的是劳务的替代性,例如不同的医生或者律师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为他们提供的劳务虽然具有差异,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
2. 时空互换性和价值互换性:互换性也可以根据交易发生的时空以及价值属性进行分类。
时空互换性是指商品或劳务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具有互换的能力。
例如,一个公共事务所提供的服务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进行互换。
而价值互换性则是指不同的商品或劳务在价值属性上具有互换的能力,即不同的商品或劳务在满足需求时可以互换。
3. 直接互换性和间接互换性:根据交换的方式,互换性可分为直接互换性和间接互换性。
直接互换性指的是物品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换。
例如,我可以用一枚硬币直接购买一杯咖啡。
而间接互换性则需要通过交换媒介来实现,比如使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进行交易。
二、互换性的特点除了以上分类,互换性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以下是几个主要的特点:1. 替代性:互换性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替代性。
互换性意味着可以通过不同的替代品来满足需求。
例如,如果某种特定品牌的洗发水暂时无法购买到,可以选择其他品牌的洗发水替代。
这种替代性使市场具有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2. 交换价值:互换性是基于交换价值的概念。
物品或者劳务具有互换性是因为它们在市场上可以被评估和交换。
交换价值是由供需关系和市场条件决定的,它反映了物品或者劳务的稀缺性和需求程度。
3. 不完全互换性:尽管互换性是一个广泛适用的概念,但并非所有物品或者劳务都具有完全的互换性。
互换性的含义1.互换性的含义:统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和修理就能装在机器上,并能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的性能。
零部件所具有的不经任何挑选和修配便能在同规格范围内互相替换的特性就是互换性。
2.几何参数包括:尺寸大小、几何形状以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3.互换性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4.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在设计方面,零部件具有互换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和标准部件,大大简化了绘图和计算工作,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品种的多样化。
在制造方面,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门设备,用计算机辅助制造,实现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使用和维修方面,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在磨损及损坏后可以及时的更换,因而可以减少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用,保证机器连续的运转,提高机器的使用价值。
5.优先数的主要优点:相邻两项的相对差均云,疏密适中,而且运算方便,简单易记。
在同一序列中,优先数的积、商、整数的乘方等仍是优先数。
6.公差和偏差的比较:1)偏差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而公差则一定是正值。
2)极限偏差用于限制实际偏差,而公差用于限制误差。
3)对于单个零件,只能测出尺寸“实际偏差”,而对数量足够多的一批零件,才能确定尺寸误差。
4)偏差取决于加工机床的调整,不反映加工难易,而公差表示制造精度,反映加工难以程度。
5)极限偏差主要反映公差带位置,影响配合松紧程度,而公差反映公差带大小,影响配合精度。
7.极限尺寸判断原则:1)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
2)在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
对于孔,其实际尺寸不应大于最大极限尺寸;对于轴,则应不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主要是用以限制作用尺寸的,而最小实体尺寸则主要是用以限制实际尺寸的;即作用尺寸和实际尺寸均应限制在最大、最小实体尺寸以内)8.何谓最大、最小实体尺寸?它和极限尺寸有何关系?答、对应孔或轴具有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多状态下的极限尺寸;或最少状态下的极限尺寸。
互换性名词解释
互换性是一个概念,用来描述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并具有相似的性质、特征或功能。
互换性通常出现在数学、经济学、生物学和语言学等领域中。
在数学中,互换性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数值在特定的运算过程中可以交换位置,而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例如,在加法和乘法中,任意两个数的顺序可以互换,因为加法和乘法操作都具有互换性。
在经济学中,互换性意味着两个或多个商品可以互相替代,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和价值。
例如,苹果和梨可以互换作为水果的选择,因为它们都能提供类似的营养和口感。
互换性在生物学中也经常被讨论。
生物学中的互换性指的是物种或基因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扮演相似的角色。
例如,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如果一种物种濒临灭绝,另一种具有类似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的物种可能会代替它的角色。
这种互换性可以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语言学中,互换性是指语言中不同词语之间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相互替代,并保持句子的合理性和意义。
例如,在句子"
我喜欢吃苹果"中,苹果可以被其他水果词语如梨、香蕉等替换,而句子的意思仍然保持不变。
总的来说,互换性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概念。
它描述了在特定条件下,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并且具有相似的特征、功能或意义。
通过理解互换性,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灵活的替代和交换。
互换性是指事物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的性能互换性的种类:完全互换性不完全互换性互换性的作用:减少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实现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区别:其区别是:完全互换是一批零件或部件在装配时不需分组、挑选、调整和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预定要求。
而不完全互换是零件加工好后,通过测量将零件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为若干组,仅同一组内零件有互换性,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
b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将使零件制造精度要求提高,加工困难,成本增高;而采用不完全互换,可适当降低零件的制造精度,使之便于加工,成本降低。
测量是指为了确定被测几何量的两只而进行的实验过程形位公差按结构特征分为:轮廓要素中心要素按存在状态分为:实际要素理想要素按所处地位分为:被测要素基准要素按功能关系分为:单一要素关联要素行为公差带具有形状大小方向位置四要素同一被测要素上既有尺寸公差又有行为公差时,确定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原则称为公差原则,它分为独立原则和相关要求两大类1、测量过程中的四个要素是什么?答:四个要素是:①被测对象②测量单位③测量方法④测量精度2、量块按“级”使用与按“等”使用那个测量精度高?为什么?答: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要高。
因为按“等”使用时排除了量块的制造误差,而按”级”使用则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
3、测量误差的来源包括那些方面?答:主要有以下方面:①计量器具的误差②方法误差③环境误差④人员误差4、什么是尺寸公差和公差带图?答:表示零件的尺寸相对其基础尺寸所允许度动的范围,叫做尺寸公差。
公差带的图解方式称为公差带图。
5、什么是基孔制配合?答: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6、什么是基轴制配合?答: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7、公差带的两个特征参数是什么?答:两个特征参数是:一是基本偏差,它确定公差带位置。
一、互换性概述互换性: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奇异,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互换性应该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不需经过任何选择、修配或调整便能装配、维修更换●装配或更换后的整机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作用:互换性是重要的生产原则和有效技术措施;不但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减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互换性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尺寸大小、几何形状以及相互位置关系)和机械性能(硬度、强度)的互换达到互换性并不要求相同规格的零、部件集合参数绝对相同,而是允许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互换性的分类按可换性的程度完全互换(绝对互换) 不需选择、辅助加工和修配不完全互换(相对互换) 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为降低成本而采用其他技术手段来满足装配要求,如对机器中的某个零件的某个尺寸进行配做或进行修配、调整;公差: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二、优先数系在生产中,为了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要求,同一品种同一参数还要从大到小取不同的值,从而形成不同规格的产品系列例:普通车床加工最大直径φ320,φ400,φ500,φ630 形成产品系列•本身的零部件•加工和检验用的刀、夹、量具及机床等•使用性能✓防止数值传播的紊乱✓把产品品种的发展一开始就引向科学的标准化轨道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就是对各种技术参数的数值进行协调、简化和统一的一种科学的数值标准目前我国数值分级的国家标准GB321--80优先数系的主要特征•R5系列的项值包含在R10系列之中,R10系列的项值包含在R20系列之中,R20系列的项值包含在R40系列之中,R40系列的项值包含在R80系列之中•Rr系列中的项值可按十进法向两端无限延伸,也适用于比值r/p等于整数的派生系列Rr/p•同一系列中任意相邻两优先数常用值的相对差近似不变。
其中R5系列约为60%,R10系列约为25%,R20系列约为12%,R40系列约为6%,R80系列约为3%•R10/3,R20/6,R40/12的理论等比数列十分接近于公比为2的倍数系列•标注派生系列时,除含有项值 1 的可用简化符号Rr/p外,其它的均需表明系列中含有的一个项值如R10/3(… 2.5 …)例:试写出R10/3从0.012到100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解:该数系为0.016,0.0315,0.063,0.125,0.25,0.5,1,2,4,8,16,31.5,63第一章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第一节极限与配合的基本词汇1.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
1.什么叫互换性?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有何重要意义?互换性是指机械产品中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任取其中一件,不需做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就能进行装配,并能保证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从使用上,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和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从制造看,互换性是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的重要基础,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采用高科技和高生产率的先进工艺和装备,从而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从设计看,可以简化制图、计算工作,缩短设计周期,并便于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发展系列产品十分重要。
2.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有何区别?各应用什么场合?按互换性的程度分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需选择、调整或辅助加工,则其互换性为完全互换性。
当精度要求较高、制造较困难时,应考虑采用不完全互换。
不完全互换具有仅组内零件可能互换、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的特性。
3.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四个元素?完整的测量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
4.量块主要有哪些用途?它的“级”和“等”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按“级”和按“等”使用量块有何不同?量块是一种无刻度的标准端面量具。
主要用作尺寸传递系统中的中间标准量具,或在相对法测量时作为标准件调整仪器的零位。
量块分“级”主要按量块的长度的极限偏差、长度变动量最大允许值、量块测量面的平面度、粗糙度及量块的研合性等质量指标划分的。
分“等”是根据量块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长度变动量允许值、平面平面性允许偏差和研合性等指标划分的。
按“级”使用时,以标记在量块上的公称尺寸为准,使用方便,但包含量块的制造误差;按“等”使用时,以量块的实际尺寸为准,排除了制造误差,仅包含检定实际尺寸时较小的测量误差。
5.什么叫基孔制?什么叫基轴制?选用不同的基准制对使用要求有无影响?为什么?把孔的公差带位置固定,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叫基孔制。
反之,叫基轴制。
6.什么叫配合?有哪几种配合?各种配合是如何定义的?配合是指公称尺寸相同的并且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1.互换性的特点:互换性表现在对产品的零部件在生产,使用,维修三个阶段不同要求。
装配前不需要选择,装配中不需要调整和修配,装配后能满足原设计要求。
例举:电灯泡,手表,汽车上零件。
2.互换性的作用:1)在设计方面,最大限度地采用具有互换性的标准化零部件,可大大简化绘图和计算工作,缩短设计周期,同时便于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
2)在制造和装配方面,零件具有互换性,可以采用分散加工,集中装配,有利于厂际合作,也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3)在使用和维修方面,可以减少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用,保证机器能连续持久的运转,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3.互换性的分类:1)按互换参数的范围,可分为几何参数互换性和功能互换性;2)按方法及程度分,可分为完全互换性和不完全互换性(概率互换,修配互换,分组互换);3)按部位或范围分,可分为内互换与外互换。
4.判断一批零件是否具有互换性,必须满足2个条件:1)满足不需要挑选,不经修配或调整便可进行装配;2)满足装配后能达到预定使用要求。
5.互换性对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各个方面都带来极大的方便,所以它不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也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6.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机械性能的影响:1)对配合性质的影响;2)对耐磨性的影响;3)对疲劳强的影响;4)对接触刚度的影响;5)对腐蚀性的影响;6)对冲击强度的影响;7)对其他性能的影响。
对于5):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物质存积在表面的微观峰谷处,并渗入到金属内部,致使腐蚀加剧。
因此,提高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质量,可以增强其抗腐蚀的能力。
对于6):对于钢制零件,其冲击强度值因表面粗糙度要求的降低而减小,当配合件在低温状态工作时,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7.基本尺寸的特点:1)设计者根据零件的强度,刚度,结构工艺性确定尺寸;2)设计出尺寸虽然精确,但不标准,还需向标准靠拢,使设计出尺寸符合国家标准;3)零件加工到它基本尺寸不一定是合格尺寸。
互换性的概念概念: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任取其一,不经任何挑选和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并能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的特性叫做互换性。
分类:互换性按其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定义:完全互换—装配时不需挑选和修配。
不完全互换—装配时允许挑选、调整和修配。
应用:零部件厂际协作应采用完全互换,部件或构件在同一厂制造和装配时,可采用不完全互换。
完全互换性是指一批规格相同的零部件在加工好以后,不需要作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在几何参数上具有互相替换的性能。
概率互换(大数互换性)属于完全互换性,这种互换性是以一定置信水平为依据,例如置信水平为95%、99%等,使加工好的规格相同的大多数零部件不需任何挑选、调整、修配等辅助处理,在几何参数上就具有彼此互相替换的性能。
完全互换性应用于中等精度、批量生产。
不完全互换性应用于高精度或超高精度、小批量或单件生产。
不完全互换性是指规格相同的零部件加工完以后,在装配(或更换)前需要挑选、调整或修配等辅助处理,在几何参数上才具有互相替换的性能。
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将使零件制造精度要求很高,难于加工,成本增高。
这时,可以根据生产批量、精度要求、结构特点等具体条件,或者采用分组互换法,或者采用调整互换法,或者采用修配互换法,这样做既可保证装配精度和使用要求,又能适当地放宽加工公差,减小零件加工难度,降低成本。
互换性的意义设计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和标准部件,大大简化了绘图和计算工作,缩短了设计周期,并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的多样化。
制造方面: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便于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有利于计算机辅助制造,及实现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使用维修方面:减少了机器的使用和维修的时间和费用,提高了机器的使用价值。
标准和标准化的引入要使具有互换性的产品几何参数完全一致,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
在此情况下,要使同种产品具有互换性,只能使其几何参数、功能参数充分近似。
什么是互换性:统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任取其一,不需要任何挑选和修理就能装在机器上,并能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的性能。
互换性的分类:几何参数间的互换和力学性能间的互换。
什么是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为尺寸公差。
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配合。
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轴制配合。
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称为实际尺寸。
位置公差分为哪三类:定向公差,定位公差,跳动公差(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最大实体尺寸:实际要素在最大实际状态下的极限尺寸。
对于外表面为最大极限尺寸,对于内表面为最小实际尺寸。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外作用尺寸,对于内表面为最大实际尺寸减去形位公差值;对于外表面为最大实体尺寸加形位公差值。
作用尺寸:(1)孔的作用尺寸:即在配合面全面上,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
(2)轴的作用尺寸:即在配合面全面上,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
体外作用尺寸: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体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
对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与基准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
取样长度:指评定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评定长度:由于加工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为了充分合理的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特性,规定在评定是所必须的一段表面长度,它包括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称为评定长度。
封闭环:封闭环是加工或装配过程中最后自然形成的那个尺寸。
公差原则:就是处理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关系的规定;公差原则分为独立原则和相关原则。
相关原则又分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
独立原则:指图样上给定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均是独立的,应分别满足要求。
如果对尺寸和形状,尺寸与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特定要求,则应在图样上予以规定。
1.互换性的定义:广义:事物可以相互替换的特性;机械制造中的互换性:按规定的几何、物理及其他质量参数的极限范围或公差,来分别制造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使其在装配与更换时不需辅助加工修配,就能很好的满足使用和生产上的要求。
(P1)2. 互换性分类按实现方法和互换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互换性(极值呼唤)和不完全互换性。
不完全互换性包括改来互换性(大数互换性)、分组互换性、调整互换性和修配互换性。
(P2)3.完全互换性是指零、部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仅需要辅助加工与修配,而且不需选择,即可保证百分之百的满足使用要求。
(P2) 4. 优先数系的构成规律;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就是对各种技术参数的数值进行协调、简化和统一的一种科学的数值制度。
我国标准GB/T3 21—1980采用的优先数与国际标准ISO 3:1973相同,分别用系列代号R5,R10,R20,R40,R80表示。
这五种优先数的公比分别用q5,q10,q20,q40,q80表示,下表的数字表示各系列中每个“十进制段”被细分的段数。
即R5中每个十进段被分为5个小段。
(P19)注意看课本。
5. (简答)什么是机械制造中的互换性?公差是什么?答:机械制造中的互换性:按规定的几何、物理及其他质量参数的极限范围或公差,来分别制造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使其在装配与更换时不需辅助加工修配,就能很好的满足使用和生产上的要求公差是实际参数的允许变动量。
6. 什么是标准?什么是标准化?答:(1)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2)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技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达到统一,已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7. 计量学和计量测量是将北侧的量与用计量单位表示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值的过程。
在我国,习惯上将以保持量值统一和传递为目的之专门测量称为计量,而将研究测量、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科学称为计量学。
测量过程包括测量对象、测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器具、测量者及测量环境的等要素。
互换性
参考物质是建立临床检验量值溯源的关键因素之一,参考物质的互换性将直接影响量值传递的正确性。
只有两个不同的测量程序,其中一个可以是参考测量程序,采用具有互换性的校准品校准为相同的值时,测量病人的样本结果才会一致。
另外,室间质评中所采用的质评物质,也应该对于广泛的方法具有互换性。
定义和评估方法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最先发现一些酶的质控品在不同的方法中的测试差异,与病人血清不同,由此提出互换性的概念,随后发现互换性的缺失也存在于非酶分析物中。
物质的互换性是指“由两个测量程序测量一给定物质的特定量产生的测量结果间的数学关系,与测量常规样品的量得到的数学关系的一致程度。
”
最常用的互换性评估方法为“比例法”,用两个测量程序测量一组实际病人样本,对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回归关系曲线,通过测量结果与该曲线的距离计算残差SD;再用同样的两个测量程序测量参考物质,得到的量与该曲线的距离如在3SD之内,认为改参考物质对于这两个程序具有互换性。
该方法比较直观,可以同时评估多个物质,其缺点是只能在同一时间评估两种方法。
影响因素
最理想的参考物质是人血清等实际样本,但从实际应用出发,常常对样本进行稳定化处理或采用替代物。
经过处理后,这些参考物质的互换性很难预期,一般来讲,精密度越高的方法,对物质的互换性的要求也越高。
1.分析物
采用动物来源的样本或添加外源性分析物的方法来制备参考物质,可能会因为分析物的不同导致互换性缺失。
判断是否是分析物差异引起的互换性问题,可以观察互换性与分析物浓度的关系。
如互换性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变差,就可确认互换性缺失由分析物引起。
2.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是影响互换性的最主要因素,它是指被测量以外的某种样品特性(以下简称为影响量)对测量及被测量的值的影响。
基质效应的强弱通常与分析物浓度无关。
在制备标准物质时,出于储存和运输等目的,常常添加外源性稳定剂,做冰冻或冰冻干燥等加工,经过处理的样本和新鲜样本的基质状态不一,不同程度存在基质效应。
实际上,只要认可某一检测系统的基质效应可以忽略不计或由基质效应引起的误差在可接受的水平即可。
基质效应有两种情况,一是影响量本身不产生测量信号,但它增大或减小被测量的测量值;另一种情况是影响量本身产生测量信号。
可见,认识和解决基质效应问题需从参考物质和测量程序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使参考物质和实际样品尽量接近,如选用新鲜人血清新鲜冰冻人血清;另一方面,尽可能选择分析特异性较好、对基质不过分敏感的测量程序。
改进方法
1999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C37-A,专门指导用于胆固醇测量的冰冻
人血清参考物质的制备,尽可能的消除基质效应。
用这种方法在随后的脂类、脂蛋白类、载脂蛋白类参考物质的制备中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当参考物质的互换性难以改善时,可以对参考物质的赋值进行调整,以校正互换性,保证经过量值传递后,测量病人样本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