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火灾预防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223.42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高层住宅火灾隐患形成及其防范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国民建设的不断增强,高层住宅早已成为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高层住宅人口密度大,火宅发生后疏散较为困难等特点,以至于一旦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势必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因此,加强对高层住宅火宅隐患的防范工作,早已成为目前我国消防部门的首要任务。
本文笔者就高层住宅形成火灾隐患的原因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降低高层住宅火灾发生概率。
关键词:高层住宅火灾隐患防范对策由于受到我国土地、人口等基本国情的影响,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不可避免的成为我国城市建筑的主流发展趋势。
然而,伴随着高层住宅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火灾也日趋加剧,严重危害着高层住宅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因此,如何有效加强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问题,尽可能避免高层住宅火灾的发生,早已成为消防部门的首要任务。
1、目前我国高层住宅形成火灾隐患的主要原因1.1 对消防安全与消防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部门在高层建筑住宅的消防设计与消防管理上尚缺乏足够的重视与认识。
以至于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初期,施工建设人员只是一味的根据销售需要,对高层建筑的建筑布局、设想进行设计。
而并没有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消防安全,致使目前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并没有经过有关消防部门的审核、验收合格,便投入使用,在后期使用上带来了极大的火灾隐患。
同时,根据我国居民住宅消防管理条例的基本要求,目前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内拥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防排烟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防火卷帘操作系统、雨淋或水幕系统、自动闭门装置系统等消防设备。
但是在消防设备的实际管理上,仍沿袭了以前的保安人员工作体制,以至这些消防设施无法得到良好的日常维护与检修,一旦发生火灾疫情时,势必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伤亡。
1.2 高层住宅火灾负荷较大,引发火灾的因素较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巨大的转变。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高层民用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高层建筑在为人们提供便捷和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问题。
由于其高度较高、人员密集、结构复杂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火势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中通常存在着大量的管道井、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通道,这些通道就像一个个“烟囱”,在火灾发生时会形成强烈的烟囱效应,使得火势迅速向上蔓延。
其次,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民用建筑中的人员数量众多,而疏散通道有限,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容易惊慌失措,导致疏散秩序混乱,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和时间。
此外,消防救援难度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消防车辆的云梯和水枪往往难以到达较高的楼层,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保障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筑设计和施工要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在设计阶段,要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和功能分区,设置足够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并确保其畅通无阻。
同时,要选用防火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和构配件,提高建筑的整体防火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消防设施的安装质量。
其次,要加强消防设施的配备和维护。
高层民用建筑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这些消防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要加强对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再者,要强化消防安全管理。
物业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落实消防安全职责。
要加强对居民和商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让居民和商户熟悉疏散路线和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
同时,要加强对建筑内部的消防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高层建筑火灾成因及防范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高层建筑火灾成因及防范措施引言高层建筑脚手架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单位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简称《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切实履行自己法定的职责。
1高层建筑脚手架火灾特点1.1火势迅猛,蔓延途径多,易产生烟囱效应高层工业和民用建筑内部的陈设和装修材料大多是可燃易燃物品,储存、使用的可燃物资多,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如果防火分隔存在问题,发生火灾时将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建筑高度越高,烟囱效应越强烈。
根据火灾时的温度高低和燃烧速度对烟的流速进行测试,在火灾初期,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5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
对于一座百米高层建筑物,烟气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只需30s左右,烟气就能由竖向管井扩到顶层,在很短时间内,整座大楼就可能形成一片火海。
1.2人员疏散困难,伤亡严重发生火灾后,由于垂直疏散距离远,人员集中,疏散设施少,普通电梯不能作为安全疏散用,而且人的疏散又与烟火蔓延的方向相反。
据测试,人在烟雾中能见度约为30m,加之火场烟雾浓度增大,受燃烧物体背景和烟雾种类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很难安全疏散,多数人员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
火灾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物内部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极大,尤其是建筑群,主体建筑连接的附属建筑将其包裹在中央,消防车不易接近,消防队员攀登困难,用水量大,有时需要达到80l~120l/s。
受消防登高设备及玻璃幕墙限制和风向风力的影响,难以实施破拆玻璃窗进行自然排烟,降低扑救效率,贻误灭火战机。
1.3构造功能复杂,火险隐患突出综合性的高层建筑,设有供电设备、厨房设备、暖通设备、给排水设置、环保设备和交通输送设备,设置的空调风管、排烟排气管道、电缆电井管道、吊顶等纵横交错,是火灾时烟气火势发展扩大的重要路由,因为这些管道内未设排烟防火阀,由于油垢尘埃的影响有时失效不能动作。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详解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楼大厦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然而,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也不容忽视。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并严格遵守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高层建筑的定义与特点在探讨防火规范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高层建筑。
一般来说,建筑高度大于 27 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24 米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被称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具有人员密集、结构复杂、疏散困难等特点。
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容易迅速蔓延,烟雾也难以排出,给救援和逃生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防火分区的设置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
对于高层建筑,防火分区的面积有着严格的规定。
例如,一类高层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 1500 平方米,二类高层建筑不应超过 1000 平方米。
在设置防火分区时,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用途、面积等因素,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
三、安全疏散设施安全疏散是高层建筑防火的关键环节。
疏散楼梯是人员疏散的主要通道,高层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
楼梯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楼梯的宽度和坡度要符合规定,以保证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疏散通道要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杂物或设置障碍物。
通道的宽度也有明确要求,一般不应小于 14 米。
此外,高层建筑还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疏散指示标志要清晰、醒目,能够引导人员准确地找到疏散方向。
应急照明设施要保证在火灾发生时正常工作,为疏散提供足够的照明。
四、消防设施的配备高层建筑必须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
消火栓系统则为消防队员提供灭火用水。
高层建筑火灾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高层建筑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解决城市土地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是从高层建筑出现以来,其防火安全问题就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多,结构复杂,人员众多,一旦发生火灾,无论是疏散还是扑救都有很高的难度。
所以要想更好地做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必须要对其致因因素有具体的了解,并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做好措施。
鉴于此,文章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的成因,然后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成因;防火对策1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1.1起火阶段起火阶段的探讨,主要就是火灾的发生的探讨。
火灾“三要素”是火灾发生对比必要条件。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这三要素相对较多。
比如,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吸烟的烟头作为点火源,进而导致可燃物燃烧;高层建筑中复杂的电力系统,如果出现负荷较大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线路燃烧,进而成为点火源。
同时,高层建筑中的装修材料纷繁芜杂,类型众多,很多材料都是可燃材料,再加上高层建筑中的各种家具、商业设施等,本身都是可燃材料,这样就提供了丰富的可燃物。
至于助燃物,空气就是最好的助燃物,高层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必然是空气充足的。
可见,高层建筑中的火灾三要素是非常齐备的,存在着较多的火灾致因因素。
1.2蔓延阶段火灾的蔓延阶段,是火灾从小到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很多因素同样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火灾最后的程度。
首先是火灾初期的应对策略。
任何火灾都是从小变大的,在火灾初期火势往往相对较小,扑救难度较低,如果能够实施正确的扑救策略,则能够有效阻止蔓延甚至可以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
这需要建筑内部配置充分的消防灭火设施,同时内部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消防灭火能力,这样当刚刚着火时,就能够通过消防器材的使用控制火势,很多高层建筑火灾在初期阶段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初期应对,而造成火灾蔓延的。
其次是建筑本身的防火设计性能。
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建筑内部必须要做好防火分区,通过有效分割,将火势阻止在一定范围内,以限制火灾的蔓延。
论提高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和扑救的方法摘要:在日益重视建筑消防的今天,对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和补救方法进行分析,对消除建筑火灾隐患与推动消防事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为此,本文通过对辖区实际调研情况的分析研究,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火灾预防方法和扑救方法,提高消防工作效果,为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基本保障。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预防;火灾扑救1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中高层、多层建筑日渐增多。
高层、多层建筑由于人员密集、结构复杂、可燃装饰物多,一旦发生火灾、补救不及时,必然引起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人们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为此,建筑消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消防领域面临的共同问题。
为了保证人们生命健康、国家财产安全,必须进一步探讨建筑火灾预防和补救方法,为建筑消防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为国家消防事业做出贡献。
2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方法2.1建筑使用单位应采取的方法(1) 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消防法规,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消防知识学习活动,积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强化“法定代表人就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负全责”的思想,让建筑业主、物业管理者及建筑使用单位负责人了解与掌握消防法规与消防知识,将消防工作纳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2)规范设计和施工,强化对建筑的消防设施的投入,在建筑项目开发设计中,消防设计与施工要充分考虑建筑项目所在地原有的防火分区、防火分隔方法、安全疏散体系和固定消防设施等内容,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建筑,切忌不可“重效益轻消防”,强化建筑效果设计和施工的规范性,并在“安全第一”理念指导下加大建筑消防设施投入,提高防御火灾的能力。
(3)强化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迅速落实整改,建筑使用单位在内部要做好消防宣传与消防管理工作,切实落实消防工作。
2.2强化消防监督(1)各级主管部分部门要强化对地下建筑防火安全工作的管理、检查和督促,在《消防法》精神指导下,各级建筑主管部门、只能部门和建筑物使用单位、管理单位要各司其职,强化地下建筑防火安全工作的管理、检查与督促力度,力求地下建筑的相关消防工作符合《消防法》规范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