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寓言故事及寓意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9篇三年级寓言故事,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动物王国里,有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鼠在树木上晒太阳,突然,它从树木上掉了下来,正好摔在了狮子的身上,老鼠连忙道歉,狮子大声嚷嚷着,说:“谁呀?敢撞我,安得什么心呀?”老鼠吓得整个身子都快跳起来了,连忙说:“请你别吃我,以后你遇难了,我就可以帮助你。
”狮子一看,原来是只小老鼠,心想:你这么小,将来如何帮我,就摇头叹息的离开了。
过了几日,狮子中了坏人的圈套,突然,被那只小老鼠看见了,小老鼠跑过去用牙齿咬断了绳子,救出了狮子。
狮子很疑惑,问道:“我又不认识你,你为何要救我?”小老鼠答道:“上次我激怒了你,你没有吃掉我,我十分感激你下定决心要报答你。
”狮子听了这话,一把将老鼠抱在怀里,落下了激动的眼泪。
坏人看见狮子跑了,气得直跺脚。
而狮子与老鼠却成为了好朋友。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算是凶狠的狮子,也会有被困的`时候。
就算是胆小的老鼠,也会有有用的时候。
所以不能嘲弄胆小怕事的人。
这天太阳害羞地躲在云层里,偶尔露出来替猎人瞧瞧小羊们,多像在捉迷藏啊。
小绵羊在山坡上吃着草,互相开着玩笑。
主人公小绵羊是只想冒险的羊,看着大家嬉戏打闹,自己瞧瞧地溜出去了。
“啊,这边的草更青,看起来更好吃。
我要去远一点的地方,那边的草肯定更鲜美。
”说着,跑得更远了些。
“啊,好口渴啊,诶,那边有水。
”于是就“哧溜”一下跑过去欢快地喝了起来。
它不知道,此时危险正在慢慢地靠近。
一只狼留着口水悄悄逼近,一把把小绵羊抓了过来,“你个小肥羊,终于我的`午餐有着落了,哈哈哈哈。
”小绵羊一看,呀,狼!不行,得想个方法,“狼先生,我吃太撑了,还没消化过来呢。
等会儿你吃进去的都是草。
2022年成语寓言故事(15篇)成语寓言故事1饿虎不食饿虎:“胖子留步,快些脱去衣服,让我饱餐一顿。
”__官:“大王饶命。
我乃一__官,有许多钱,你要多少给多少。
请手下留情!”饿虎:“你是__官?”__官:“下官正是。
”饿虎:“我不吃你,快逃命去吧!”__官:“下官能否斗胆问上一句,大王为何今日大发慈悲,饶过本官一命?”饿虎:“我听老一辈说过,__官虽然肉多,但五脏俱毒,不宜食用。
”成语寓言故事2螳螂捕蝉的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
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
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
成语寓言故事3自相矛盾从前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制的长矛和盾牌。
他先把盾牌举起来,一面拍着一面吹嘘说:“我卖的盾牌,最牢最牢,再坚固不过了。
不管对方使的长矛怎样锋利,也别想刺透我的盾牌!”停了一会儿,他又举起长矛向围观的人们夸耀:“我做的长矛,最快最快,再锋利不过了。
不管对方抵挡的盾牌怎样坚固,我的长矛一刺就透!”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做的长矛来刺你做的盾牌,是刺得透还是刺不透呢?”。
楚国商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提示]说话、写__,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斥。
这则寓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词语。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④:“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韩非子》望洋兴叹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辩不清了。
关于团结的寓言故事精选(共7篇)篇1:关于团结的寓言故事精选某部落首领有三个儿子,都十分勇敢彪悍,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
首领老了,担心自己死后三个儿子争位而导致部落分裂。
有一天,首领把三个儿子叫来,表示准备传位给他们三个中的力气最大的一个。
测试的方法是放一堆羽箭,让三个儿子同时测试,看谁折断的多。
折断一根箭时,三个儿子都能很轻易做到。
折断五根箭时,三个儿子用用力也都能做到。
折断十根箭时,三个儿子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能办。
但等到二十根箭时。
没有哪个儿子能办到。
首领对三个儿子说,你们看自己折断箭。
如果把这二十根一根一根折断,是不是能容易。
而要一下子折断二十根箭,是不是就很难甚至办不到。
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父亲希望你们无论是谁当了首领,其他兄弟都应当服从他而不是拆他的台。
三兄弟听了很感动,发誓在父亲百年之后,一定不为了首领之位而自相残杀。
篇2:关于团结的寓言故事精选三只老鼠同去一个很深的油缸偷油喝,够不到油喝的它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大家轮流喝,有福同享。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想:“油就这么多,大家轮流喝一点儿也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饱。
” 夹在中间的老鼠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怎么办?我看还是把它放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 第三只老鼠也暗自嘀咕:“油那么少,等它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儿?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它们放了,自己跳到缸底饱喝一顿。
”于是,第二只老鼠狠心地放开第一只老鼠的尾巴,第三只老鼠也迅速放开第三只老鼠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去了。
最后,三只老鼠都淹死在油缸里。
篇3:关于团结的寓言故事精选从前,人的每只手都有五个兄弟——大哥(大拇指)、二哥(食指)、三哥(中指)、四弟、(无名指)、五弟(小指)。
他们都有各自的分工,尽职尽责团结的生活在手上。
可是时间一长,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及寓意水牛听了狐狸的话,觉得有点不自在,便说:“你不懒吗?整天跑来跑去,也不知道休息一下。
”狐狸听了水牛的话,摇了摇头说:“不是,你不懂。
我这是到处学习,开阔眼界,你看你,就知道吃草,连世界都不知道多看看。
”水牛沉默了一会儿,慢慢地站了起来,对狐狸说:“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喜欢在这里慢慢地吃草,享受阳光和清风。
你喜欢到处趴趴走,也是你的自由。
”狐狸听了水牛的话,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转身离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喜好,不必去干涉别人的选择,而是应该尊重和理解彼此的不同。
正如水牛喜欢悠闲地吃草一样,狐狸喜欢到处溜达,每个人都应该活出自己的样子,做最真实的自己。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聪明的狐狸,它以自己的聪明和机智而自豪。
狐狸喜欢四处溜达,观察各种新奇的事物,并且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看待周围的一切。
一天,它遇到了一只大水牛,水牛正安静地趴在河边悠闲地吃草。
狐狸看见水牛后,闲来无聊,便随口说道:“嘿,大水牛,你怎么整天都待在这儿吃草,连世界另一头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吗?”水牛瞄了狐狸一眼,心想:“狐狸眼光独到,说不定我真有些懒散。
”说道:“狐狸,虽然我每天都是在这儿吃草,但我也会趴在这里欣赏美丽的河水,感受清新的空气,我认为这就足够了。
”狐狸不屑地笑了笑:“哼,你太过懒惰了,不思进取。
我四处走走,看看天下百态,你应该效仿我。
”水牛微微一笑,说:“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的选择。
”狐狸见水牛不为自己言,冷笑一声,转身离去,不再理会水牛。
然而,这次的相遇却给了狐狸一次深思,他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方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喜好,不应该去干涉别人的选择,而是应该尊重和理解彼此的不同。
正如水牛喜欢安静地享受大自然的一切,狐狸喜欢四处溜达,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最真实的样子,活出自己最真实的生活。
寓言故事及道理
从古至今,寓言故事一直是人们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以生
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讲述着深刻的道理。
寓言故事的魅力在于,它既能给人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又能让人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和思考。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几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并探讨其中
蕴含的道理。
首先,我们来讲述《乌鸦和狐狸》这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狐
狸用巧妙的手段夸夸其谈,讨好乌鸦,使得乌鸦自满地张开嘴巴,
结果失去了珍贵的食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
奉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
这也是人们
常说的“珍惜眼前人”的道理。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乌龟和兔子》这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
兔子自负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够轻易战胜乌龟,结果却因为骄傲大意
而输给了乌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自大往往会让人失去警惕,而谦虚谨慎却能让人走得更远。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别人”的道理。
最后,我们来讲述《狼来了》这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牧童多
次虚构狼来袭的消息,最终导致村民不再相信他,当真的狼来袭时,没有人相信他的警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谎会让人失去信任,
失去信任会让人陷入危险之中。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诚实为本”的
道理。
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更能从
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寓言故事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道理,让人
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引发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
希望我们都
能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融会贯通,让智慧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
道路。
小学语文的解析古代寓言故事的寓意与教育意义解析古代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故事,可以使学生们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取知识,培养对道德与价值观的认知,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解析小学语文中古代寓言故事的寓意与教育意义。
一、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古代寓言故事中,往往以动物为主要角色,通过这些动物的行为和遭遇,告诉学生们要具备勇敢、乐观、坚持的品质。
例如《老鼠和小鸟》的故事,通过小鸟对老鼠的帮助,传达了“有困难时要互相帮助”的寓意。
这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勇气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
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古代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人物的行为和遭遇来传达一定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渔翁和金鱼》的故事,通过渔翁放生金鱼得以换来好运的转变,告诉学生要有爱心与善良,并将这种价值观内化为行动。
三、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古代寓言故事中常常出现的不可思议或夸张的情节,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乌鸦和狐狸》的故事,通过描述狐狸用巧妙的方法欺骗了乌鸦,学生们不仅能够体会到智慧的重要性,更能够在思考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古代寓言故事中的语言优美而简洁,具有一定的韵味,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故事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例如《螃蟹与野鸭》的故事,通过对螃蟹和野鸭的描述,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句式运用的巧妙和语言之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中古代寓言故事的寓意与教育意义非常丰富。
通过这些故事,学生们可以得到知识的启迪,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同时在阅读中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古代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只有通过深入解析这些古代寓言故事的寓意与教育意义,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帮助学生们在成长中真正受益。
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从前,有一只聪明的狐狸,它经常在森林里游荡,观察着各种动物的行为举止。
有一天,狐狸看见了一只老虎在树下打盹,它悄悄地溜了过去,偷偷地把老虎的尾巴踩了一脚。
老虎猛地醒来,大怒之下,却发现狐狸已经跑得远远的了。
狐狸笑着对老虎说,“老虎兄,你睡觉时尾巴翘得这么高,我怕它被太阳晒黑了,所以特意帮你压了压。
”。
老虎被狐狸的话哄得心情大好,对狐狸赞不绝口。
从此以后,老虎对狐狸非常信任,甚至把狐狸当做自己的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狐假虎威”的道理。
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指有些人靠着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使人心生畏惧。
这就好比狐狸靠着老虎的势力来吓唬其他动物一样。
但实际上,这种势力是虚假的,只要有勇气面对,就能轻易戳穿。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寓言故事中学到“狗急跳墙”的道理。
寓言故事中的情节是这样的,有一只狗被人追赶,它急得跳上了一堵墙。
但是,它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跳,结果一头栽进了深坑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在绝望的时候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往往这样做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寓言故事中学到“杀鸡儆猴”的道理。
寓言故事中的情节是这样的,有一次,猎人捉到了一只小鸟,他打算杀了它,然后挂在树上,以警示其他鸟儆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以一个为例,来警示其他人,让他们知道做错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总的来说,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发和教益。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道理,也可以从中看到人性的丑陋和美好。
希望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多多思考,多多借鉴寓言故事中的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和善良。
好看的伊索寓⾔故事-狼与鹭鸶 鹭鸶是鹭科的鸟类,为⼤、中型涉禽,主要活动于湿地及林地附近,鹭鸶体态⾮常美,⽽且脖⼦很长,关于他们的寓⾔故事是怎样的呢?⼩编为⼤家准备了狼与鹭鸶的故事,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狼与鹭鸶的故事 ●狼吃东西的时候,⾁⾥的⼀⼩块⾻头卡在喉咙⾥,吞不下去,很疼。
他四处奔⾛,想找到什么办法减轻痛苦。
●他为了让⼈相信说道:“如果能取出这块⾻头,我付出什么都可以。
” ●最后,鹭鸶同意试试看,他让狼张⼤嘴,然后将长长的脖⼦伸进狼的喉咙,⽤尖嘴叼出⾻头。
●鹭鸶问:“你给我什么报酬?”狼露出他的⽛齿,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平安⽆事地收回头来,这就是报酬。
” 寓意: ⼀个贪得⽆厌的⼈是不会因为得到别⼈的帮助⽽⼼存感激的。
狼与鹭鸶的英⽂版 When a wolf was eating an animal, a small bone from the meat got stuck in his throat. He could not swallow it, so he felt a terrible pain. He ran up and down, and tried to find something to relieve the pain. He tried to convince anyone to remove the bone. "I would give anything," he said, "if you would take it out." At last the crane agreed to try. It told the wolf to open his mouth, and then put its long neck down the wolf’s throat. The crane loosened the bone with its beak, and finally got it out. "Will you kindly give me the reward?" asked the crane. The wolf showed his teeth, and said, "Be content,you have put your head into a wolf’s mouth and taken it out again in safety. That is a great reward for you." 阅读拓展:挑剔的鹭鸶 ⼀天,⼀只长颈长嘴的鹭鸶,迈着⼀双长腿漫⽆⽬的地在河岸边散步,河⽔清澈见底,⽓候清爽怡⼈,鲤鱼和⽩斑狗鱼在⽔中⾃由地游⼷。
05 文言文阅读- 寓言故事类(一)郢书燕说郢人①有遗②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而误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③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郢(yǐng)人:楚国人。
郢,古地名,楚国国都。
②遗(wèi):寄,送(信)。
③尚明:崇尚清明。
尚,崇尚,重视。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B.因/谓持烛者/曰C.举烛/非书意也D.今世学者/多似此类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夜书,火不明.()(2)因谓.持烛者曰()(3)燕相国受书而说.之()(4)燕相白.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举烛非书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课文《穿井得一人》,谈谈你从选文中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螺蚌相语中渚①,有螺蚌相遇岛间。
蚌谓螺曰:“汝之形如鸾②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③,亦足仰④德。
”螺曰:“然,云何⑤珠玑⑥之宝,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于内,不授于外。
启予口,见予心,汝虽外美,其如内何?摩顶放踵⑦,委曲⑧而已。
”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选自《苏轼全集》)【注释】①渚:水中小块陆地。
②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③卑朴:谦卑质朴。
④仰:敬慕。
⑤云何:为什么,为何。
⑥珠玑:泛指珍珠,珠宝。
⑦摩顶放踵:从头到脚。
寓言故事及寓意
阅读提示: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烧炭人与漂布人
烧炭人在一所房子里经营,看见有一个漂布人搬迁到他的旁边来住时,满怀高兴地走上去劝他与自己同住,并解释说这样彼此更亲密,更方便,还更省钱。
漂布人却回答说:“也许你说的是真话,但完全不可能办到,因为凡我所漂白的,都将被你弄黑。
”
这故事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不同类的人难相处。
风与太阳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
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
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
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
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
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这故事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
恋爱的狮子与农夫
狮子爱上了农夫的女儿,向她求婚。
农夫不忍将女儿许配给野兽,但又惧怕狮子,一时无法拒绝,于是他急中生智,心生一计。
狮子再次来请求农夫时,他便说,他认为狮子娶自己的女儿很适合,但狮子必须先拔去牙齿,剁掉爪子,否则不能把女儿嫁给他,因为姑娘惧怕这些东西。
狮子利令智昏,色迷心窍,很轻易地接受了农夫的要求。
从此,那农夫就瞧不起狮子,毫不惧怕他。
狮子再来时,农夫就用棍子打他,把他绑起来。
这故事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有些人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抛弃自己特有的长处,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原来恐惧他们的人击败了。
瞎子和小野兽
一个瞎子精于用手触摸各种动物,什么动物只要他一摸,便能分辨出来。
有个人带来一条小狼,请他摸一摸,说出是什么东西。
他摸了摸这个小野兽后说:“这是一条狐狸,还是一条狼,我不大清楚。
不过有一点我却十分明白,让这种动物进羊栏总是不安全的。
”
这故事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恶劣的习性在年小时便可得知。
一只眼睛的鹿
有头瞎了一只眼的鹿,来到海边吃草,他用那只好的眼睛注视着陆地,防备猎人的攻击,而用瞎了的那只眼对着大海,他认为海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危险。
不料有人乘船从海上经过这里,看见了这头鹿,一箭就把他射倒了。
他将要咽气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不幸,我防范着陆地那面,而我所信赖的海这面却给我带来了灾难。
”
这故事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事实常常与我们的预料相反,以为是危险的事情却倒很安全,相信是安全的却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