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素分析理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6.72 KB
- 文档页数:3
义素分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义素分析是一种语法分析方法,其作用在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
义素是指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通过对语言中的义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下面将详细探讨义素分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在汉语中,一个词语通常由多个字组成,每个字都具有自己的意义。
通过对词语进行义素分析,可以将词语拆解成更小的意义单位,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每个字的意义,进而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
例如,对于词语“学生”,可以分析为“学”和“生”两个义素,学生可以理解为学习的人。
通过义素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语的意义。
其次,义素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词的构词规律。
在汉语中,很多词语都可以通过加减字或义素来构成新的词语。
通过对词语的义素分析,学生可以观察和总结这种构词规律,并运用到实际的语言学习中。
例如,通过对词语“儿童”、“孩子”、“小孩”进行义素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个通用的义素“child”,从而理解它们都是表示“孩子”的意思。
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汉语语法中的问题。
在汉语语法中,有许多规则和用法需要通过对词语的义素进行分析和理解才能掌握。
例如,通过对词语的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各类词语的特点和用法,掌握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
同时,通过根据上下文,对词语的义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推测不确定的词语的意义。
这样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交流能力。
最后,义素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汉字学习的效果。
通过对词语的义素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和演变过程,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和形状。
同时,义素分析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汉字拆分能力,即将一个汉字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义素,然后通过组合义素来认读汉字。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读和书写汉字。
义素分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词义的解释和分析,是汉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采用什么方法来解释词义、把握词义,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所学词语,对汉语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词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内容,是人们对其中一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点的概括反映。
词义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基础,正因为词具有意义,才使人们的思维和交际成为可能,它在语言和言语交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而汉语教学中的词义分析一般以词汇意义为基础,同时人们习惯于以词为单位,指出一个词包含多少个义项,用这种方法来解释词义。
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词义的认识也日益深化,对它的分析也更加深入,运用分析音位区别特征的原理来分析词义的构成,将词义由义项再分析出义素,从而使词义研究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本文结合义素及义素分析来探讨这一分析方法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义素及义素分析义素是词义的构成因素,它是对词的义项进行分析后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
义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理性义素,指构成词的词汇意义的一些因素;二是感性义素,指构成词的修辞意义的一些因素。
例如,“教师”的义项是“以教学为职业的知识分子”,这一义项可分解为三个理性义素:(1)人,(2)知识分子,(3)以教学为职业的。
再如,“老大娘”的义项是“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多用于不相识的)”,这一义项可分解为三个理性义素:(1)人,(2)女性,(3)年岁大;另外再加两个感性义素:(1)尊称,(2)多用于不相识的。
需要说明的是:义素属于语义的微观层面,是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的词义单位,不是自然语言单位,所以不管在语言体系还是言语交际中,都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能借用自然语言来描写它的特征,义素只有在经过集合之后才能表现自然语言的义项。
词义的义素分析,不再以词为单位,而是以义项为单位。
把词的义项分解为义素,就是将词义中能够独立存在的意义单位,分割成最小的不能再分解的语义特征。
义素分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义素分析是一种语法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分析汉语词语的构成和意义。
它通过研究语素和词根的组合规律和含义,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词汇的组成和意义,并提高汉语语法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汉语教学中,义素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义素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构成方式。
汉字多音多义,而单个字的意义往往不够准确和具体。
而通过尝试分解词语成义素,学生可以发现词语的潜在含义和搭配规律。
例如,"伸展"这个词,通过分析可以得知"伸"是指向前伸的动作,"展"是指展开的动作,两者结合起来即表示"向前伸展"的意思。
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学生从构词的角度来认识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其次,义素分析有助于学生扩充词汇量。
汉语词汇庞大,通过掌握一些常用的词根和义素,学生可以灵活地组合和衍生新词。
例如,"四季"是一个常见的词语,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四"表示"四个","季"表示"四季",那么衍生词"四季如春"就表示四季像春天一样的美好。
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词汇,并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再次,义素分析有助于学生学习汉语语法。
汉语是一种以词为基本语法单位的语言,通过研究词语的义素构成和搭配规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句法和语义规则。
例如,通过分析汉字的衍生义素和词根,学生可以学习到形容词的比较和最高级的表达方式。
例如,"高兴"是一个形容词,通过分析可以得到"高"表示高度的意思,"兴"表示情绪,那么"更高兴"就表示更加高兴,"最高兴"就表示最高兴。
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从词汇层面上理解汉语的语法和句法规则。
义素分析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019年教育文档义素分析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义素分析的涵义及特点(一)义素分析的涵义义素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用来描写语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最早由法国语义学家波蒂埃提出。
义素分为“理性义素”和“附加义素”两类。
“理性义素”是指与概念有关的,通常指字典或词典里可以查到的义素;“附加义素”是指理性义素之外的,我们能体会到的或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义素。
①义素分析,又称语义成分分析,是指把词语的义项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
② (二)义素分析的特点与传统分析相比,义素分析方法有两大特点。
1.传统的释义是对词义进行整体的概括,释义是囫囵的、抽象的,义素分析则使用分解手段强化了语义的可分析性,它深入词义的微观结构,使词义形式化、具体化,达到表义的清晰化。
比如“池塘”一词有五个义素【地方】、【面积不大】、【有水】、【水流停聚】、【低洼】。
这五个义素从不同方面表现该词的语义特征,义素【地方】表示它属于“山川”一类,和草、木、禽、兽之类相区别;义素【有水】表示它和“湖、泽、溪、涧”等属于同一小类,和“山陵、坑、谷”等相区别;【水流停聚】这个义素使它有别于“演、潦”等。
2.义素分析对词义、语义的分析、描述更客观、便利,便于人们操作,并将分析结果用数学式的手段进行描述,增强了语义学研究的科学性。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与义素分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与熏陶;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
语文教学承担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能否正确、准确地把握、理解词义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文章作品的理解说到底要从理解作品的文字做起。
传统语文教学中对词义的讲解一般是利用教科书,以直接表示概念的词汇意义作为基本词义的解析,再结合上下语境选择义项。
多年来,研究分析词义已习惯以词为单位说明一个词包含多少个义项,语文教学中对词义的教学也采用这一方法,而这种对词义的解释常常是囫囵的、不科学的,让人难以满意的。
义素分析法与中学语文词语教学同义词辨析字数:3082 来源:中外教学研究2008年12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出发,阐述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同义词辨析中的作用,分别从文言文同义词和现代汉语同义词进行阐述,使复杂的同义词辨析趋于清晰、精细。
【关键词】同义词义素分析法同义词教学词汇教学属于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虽然中学没有像中文专业大学生那样开设专门的“现代汉语”课,但在解读作品、获取文章精髓和评价文学形象的过程中,前提就是对语言的理解。
语言是符号的艺术,汉语是诗性语言,“富有弹性,富有韵律,组合自由,气韵生动”(申小龙语)。
积累词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同义词义位的辨析,是积累词汇、掌握词汇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表示“反复思考”的词语就是“琢磨”、“斟酌”、“推敲”、“掂量”、“揣摩”等几个词,虽然表示相同的意思,但是在写作时选用哪一个呢?这不得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每一个词的理据意义。
本文从同义词和义素分析法的定义出发,主要阐述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同义词教学中的作用。
一、同义词与义素分析法的定义1、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等义词在意义上完全相同,在语言中可以换用。
如:自行车——脚踏车、铁路——铁道。
近义词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意义和用法上都有细微差别。
如:“坚决”侧重态度果断;“坚定”侧重立场稳定。
2、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法是指从义素的角度分析义位的方法,是现代语义学的重要分析方法。
它借助于结构语言学的对比性原则,将一组义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出共性义素,并在比较中找出不同的义素,这样既可以看到同组义位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
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分析”的理论。
义素分析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义素分析是一种以字义为基础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解析字的本义和义项,探究其在词语和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义素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句子结构,又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探讨义素分析的运用。
首先,义素分析有助于词义理解。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生词,仅靠记忆往往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
这时,可以通过义素分析的方法,解析词的构成与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真实含义。
例如,通过分析“姐妹”一词的义素,我们可以知道“姐”是指年纪比自己大的女性,“妹”是指年纪比自己小的女性,“姐妹”即指姐姐和妹妹。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对生词死记硬背,而无法真正理解词义的问题。
其次,义素分析有助于句子结构理解。
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句子,读起来很费解。
此时,通过对句子中词语的义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句子结构和语义关系,增强句子的理解能力。
例如,对于句子“晨曦熹微,彤霞满天”,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晨”、“曦”、“熹”、“微”、“彤”和“霞”的义素,知道这是在描述早晨的光线明亮而温和,天空洒满了红霞。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再次,义素分析有助于扩大词汇量。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词汇量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而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个复杂的词语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构词要素,通过对这些构词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词语,并根据理解进行创造性运用。
例如,对于词语“风华绝代”,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风”、“华”、“绝”、“代”的义素,知道它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非常出众、美丽。
通过每天分析一两个复杂词语的义素,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最后,义素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反复练习义素分析的方法,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对语义和词汇的敏感性,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义素分析法研究之综述摘要:义素分析法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词义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起源于西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引入我国,我国语言学家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介绍义素分析法的研究发展现状以及义素分析法的使用。
关键词:义素分析法研究现状主要内容一、义素分析法来源及定义义素分析法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丹麦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最早提出的设想,他定义为一个词可以被分解为一组微观的语义构成成分,1955 年前后,在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通过借鉴语音学在音位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区别特征提出“语义特征”的同时,法国语义学家鲍狄埃也提出了类似的术语“义素”。
[1]到了五十年代后期,由于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代表人物雅可布逊提出的音位学区别性特征理论的启发,美国人类学家朗斯伯里和古德内夫提出并采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了不同语言中的亲属词语。
[2]之后,语言学家们继承并发展了义素分析法,用以研究和解释词义。
而我国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讲义素分析发正式运用于汉语语义分析。
二、义素分析法具体分析方法关于义素分析法的具体分析过程,曹炜、黎千驹等学者指出普遍存在四个步骤:首先是确定语场,该语义场须是最小语义场,此时的比较分析才是有效的;其次是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义素。
具体比较的方法不尽相同,例如曹炜先生将义素分成三大块:范围义素(也有学者称为类义素)、特征义素和限制义素,然后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他认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范围义素的确定有所不同,比如名词一般用类词语来表示,“馒头”、“包子”的范围义素是“食品”;动词的范围义素是义位中所显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看”、“盯”、“瞧”的范围义素是“眼睛”;形容词的范围义素是具有所说明的性质、状态的事物、现象;“娇柔”、“妖娆”的范围义素是“女子”;第三个步骤是列出语义结构式子或语义矩阵,最后是检验分析的结果。
(1)贾彦德的语义分析法关于义素分析法的操作程序贾彦德在《汉语语义学》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义素分析的程序和方法,其他学者对义素分析法的介绍和他的大同小异。
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标示、语义原子等等。
传统语言学分析词语的意义,一般到义项为止,现代语言学则进一步把义项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
如“男人”这个义项可以分析为『男性、成年、人]。
其中[男性]、[成年]、[人]就是三个义素,这三个义素组合起来,就构成“男人”这个义项。
又如“镰刀”,《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收割谷物和割草的农具,由弧形的刀片和木把构成”,按照义素分析方法,这一词便可分解为三个义素:[农具]、[用于收割谷物和割草]、[由弧形刀片和木把构成]。
义素是通过一组相关词语的比较而分析出来的相互区别的语义特征。
如“男人”的三个义素,就是通过“男人”与“女人、男孩、女孩”相互比较而分析出来的,其中[男性]这个义素是“男人”、“男孩”与“女人”、“女孩”相互区别的语义特征;[成年]是“男人”、“女人”与“男孩”、“女孩”相互区别的语义特征;[人]则是这些词共同的语义特征,又是它们与“公牛”等词语相互区别的特征。
义素分析又叫构成成分分析,最早由丹麦的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20世纪40年代提出,20世纪70年代传人我国,最初主要限于对实词中的部分名词、少量动词和形容词,而且主要是其中的部分类义词,范围还比较小。
现今义素分析理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中,不但能分析类义词,也能分析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不但能分析实词的词汇意义,也能分析虚词的语法意义;不但能分析词和语素的概念意义,也能分析词或语素的附加意义,包括评价意义、语体意义等。
本文主要探讨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义素分析法可以清楚、深刻地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便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语的意义。
有些近义词虽然给学生反复讲,但由于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效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如果引入义素分析理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爱好一嗜好”是一组近义词,[爱好]_[+对某事物有兴趣+喜爱一不良习惯+程度轻],[嗜好]_[+对某事物有兴趣+喜爱+不良习惯一程度轻1,通过义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词语有共同之处——[+对某事物有兴趣+喜爱],也有不同之处,前者是[不良习惯+程度轻],后者是[+不良习惯一程度轻1。
又如“错误”与“缺点”有些学生经常混淆,如果引入义素分析法,孰可以使学生明白这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异,错误=[+问题+不对+特征],缺点=[+问题+不好+特征],这样学生就可以抓住两个词语差异的核心,前者指“不对”,后者指“不好”。
又如下面这些近义词,看一见一望、边疆一边境、取消一取缔、果断一武断、树一树木等。
[看]_[+用眼+向一定方向]、[见]_[+用眼+向一定方向+有结果]、[望]_[+用眼+向一定方向+往远方]
[边疆]_[地域+靠近国境+面积大]、[边境]_[地域+靠近国境+面积小]
[取消]_[+不让继续存在+程度轻]、[取缔]_[+不让继续存在+程度重]
[果断]_[+做某事+干脆+褒义]、[武断]_[+做某事+干脆+贬义1
[树]_[+木本植物+通称总称]、[树木]_[+木本植物+通称+总称]
义素分析也适用于区别反义词。
反义词以同一语义场的核心义素为前提,其意义的对立是区别义素,义素分析使反义词的同与异一目了然。
如“鳏夫”与“寡妇”这两个词,学生只对“寡妇”这个词比较熟悉,对“鳏夫”这个词比较陌生,如果引入义素分析法,就可以比较简明地进行讲解。
[鳏夫]_[+人+成年+丧偶+男性],[寡妇]_[+人+成年+丧偶+女性1]可见,“鳏夫”与“寡妇”都是指成年人丧偶,所不同的是,“鳏夫”是指成年男性丧偶,“寡妇”是指成年女性丧偶,这样通过义素分析,学生一下子就可以抓住关键。
可见,利用义素分析来说明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既方便又简明,有助于学生对词义的学习和掌握。
其次,义素分析法有助于说明词语用法和组合能力,便于学生组词造句。
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正确使用“勇气”与“勇敢”,主要是没能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如果用义素分析法来
分析这两个词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勇气]_[+不怕危险困难+有胆量+有气魄+名词],[勇敢]_[+不怕危险困难+有胆量+形容词1,很明显,“勇气”是一个名词,“勇敢”是一个形容词。
又如“拘泥”与“拘谨”也是一对近义词,『拘泥]_[+不知变通+受约束+充当动词1,[拘谨]_[+不知变通+受约束+充当形容词],可见,“拘泥”与“拘谨”虽然都是指“不知变通”与“受约束”,但前者是一个动词,而后者是一个形容词。
又如“侵占”与“侵犯”,乍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实际上这两个词语的组合能力是不一样的,[侵占]_[+非法占有+损害他人一接抽象事物],[侵犯]_[+非法占有+损害他人+接抽象事物1,可见,“侵占”的是“非抽象事物”,“侵犯”的是“抽象事物”。
又如“爱护”与“爱戴”,[爱护]_[+喜爱+拥护+与人或物搭配]、[爱戴][喜爱+拥护+与人搭配],其组配能力也不一样,“爱护”的可以是“人或物”,而“爱戴”的只能是“人”。
可见,义素分析法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再次,义素分析法有助于准确地掌握词语的附加意义。
词语的语汇意义是词语在语汇系统中的独立的意义,一般分为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两大类。
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指称意义等,是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
附加意义是词语所体现的各种联想意义或色彩意味。
主要包括评价意义、语体意义等。
通过义素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词语的评价意义、语体意义。
如“保护”与“庇护”的概念意义一样,都是指“尽力照顾,使不受伤害”,[保护]_[+尽力照顾+使不受伤害+褒义],[庇护]_[+尽力照顾+使不受伤害一褒义1,可见,其评价意义不一样,前者是一个褒义词,后者是一个贬义词。
又如“团结”与“勾结”的概念意义一样,都是指“为着一定的目的结合”,[团结]_[+活动+结合+正义目的+褒义],[勾结]_[+活动+结合+邪恶目的+贬义],可见,其评价意义不一样,前者是一个褒义词,后者是一个贬义词。
又如“月儿”、“月球”与“月亮”,其概念意义都指“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表面凹凸不平,本身不发光,直径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三者的语体意义不同,分别是口语、书面语、口语或书面语。
最后,义素分析法还可以帮助分析一些典型的修辞手法。
这里以比喻为例来说明义素分析法在分析修辞现象中的应用。
所谓“比喻”其实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打比方。
这种“相似点”在语义上的表现也就是义项之间要有相同的义素,这些相同的义素要么是能够分析出来的,即显性的,要么是隐性的。
例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句,本体是“月光”,喻体是“流水”。
“月光”的概念义指“月亮的光线,是由太阳光照到月亮上反射出来的”,“流水”的概念义指“流动的水”,这时候有学生就会问老师不是说比喻句中的喻体要同本体具有相似性吗,怎么看不出本体“月光”与喻体“流水”之间的相似性呢?这确实给老师提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有些老师可能会从别的方面找答案,但如果从义素分析的角度去讲解,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月光:(概念意义:月亮的光线)
(附加意义)[+接连不断][+银白色][+柔和]
流水:(概念意义:流动的水)
(附加意义)[+接连不断][+银白色][+柔和]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月光”与“流水”的概念义素不同,可见它们不是同类的,但它们的附加义素相同,可见它们又有相似之处。
正是“月光”与“流水”在附加义素上的相似性,使“月光”和“流水”构成了本体与喻体的关系。
有时学生会对一些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感到疑惑,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祖国啊,我的母亲!”这样的句子,有时候学生就会问,“祖国”指“自己的国家”,而“母亲”指“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如果用义素分析法表示的话,一般可以表示为[+直系亲属十长辈十女性],两者不匹配,但大家为什么都这么说呢?这时候有的老师会这样回答学生的问题,这
是一种修辞现象,学生表面上虽然接受了但还是感到不是十分明白。
如果采用义素分析方法,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时候可以告诉学生,“母亲”的概念意义可以分析为[+直系亲属十长辈十女性],同时其附加意义可以分析为[+亲切十亲爱+可爱],而“祖国”的附加意义也可分析为[+亲切十亲爱+可爱],正因为在附加义素上的一致性,所以可以说“祖国啊,我的母亲”。
王蕾,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