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段子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通用10篇)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通用10篇)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篇11、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2、原文:齐宣王使人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同‘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必须三百人。
南郭处士被请来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给这三百人奖赏。
后来宣王死了,齐闵王当上皇帝,他喜欢一个一个听,南郭处士逃跑了。
3、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一片芦苇白苍苍,清晨白露结成霜,我那心爱的人儿哪!就在河水的那一旁。
4、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着,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菜。
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看见,照旧挥锄除草,看它跟瓦片、石头没有什么不同;华歆看见,把金子拾起来,丢下锄头离开了。
他们有曾同坐在一块席子上读书,正好有官员乘着大车、戴着官帽经过门前。
管宁(无动于衷),依旧读书;华歆却把书扔下,出去观看。
管宁把所做坐的席子割作两半,跟华歆分开坐。
他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5、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考试当日,书生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
监考官点名后,书生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备用卷”,上面满是奇形怪状的字体,让人不明所以。
监考官一见,心生疑惑,遂问:“此卷何意?”书生从容答道:“此乃吾之独门秘技,名为‘天书’,专为考场所用。
诸君若能识得其中一二,便是真才实学。
”监考官闻言,啼笑皆非,只得准许书生使用。
考试开始,书生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竟将一篇篇文言文翻译得如同儿歌一般。
旁人见状,无不捧腹大笑。
其中有一篇《论语》中的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书生翻译为:“学而时习之,真是开心!”在场之人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不久,试卷收齐,监考官将卷子交予主考官批阅。
主考官阅卷时,见书生翻译的文言文幽默风趣,不禁哑然失笑。
然而,仔细一读,却发现书生所翻译的文意与原文大相径庭。
主考官心生一计,决定在放榜时,将书生的试卷公之于众,让大家评评理。
放榜之日,众人纷纷围观。
主考官指着书生的试卷,说道:“此卷虽译文幽默,但文意却与原文相去甚远。
众位看官,以为如何?”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
书生得知此事后,懊悔不已。
他深知自己好高骛远,却忽略了对文言文的真正理解。
从此,他不再追求表面的光鲜,而是潜心研读,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文人。
这则故事流传甚广,成为后世学子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书生那独特的“天书”翻译法,也成为了千古笑谈。
以下是书生的一些“天书”翻译段子:1. 《孟子·告子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书生翻译:“得到道的人有很多帮助,失去道的人很少帮助。
”2. 《庄子·逍遥游》:“逍遥游于四海之外。
”书生翻译:“在四海之外逍遥游。
”3.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书生翻译:“咕咕叫的鸟儿,在河洲上。
”4.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书生翻译:“人不是圣人就是贤人,谁能不犯错误?”5. 《三国演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书生翻译:“天下的兴衰,普通人也有责任。
长者问:“书生,汝此行何往?”书生答:“长者,吾欲赴京赶考,以求功名。
”长者哈哈大笑,曰:“书生,汝之才学固已出众,然功名非易得之物。
汝宜深思之。
”书生愕然,遂请教长者:“长者,吾当如何思考?”长者捋须微笑,曰:“吾有一对联,汝试对之。
上联:独坐破茅屋,看书至天明。
下联:忽闻敲门声,惊起一滩鸟。
”书生凝思片刻,对曰:“上联:孤舟泛沧海,饮酒笑群仙。
下联:忽闻江水声,惊醒一滩鱼。
”长者拍案叫绝,曰:“书生,汝之才情果非凡俗。
然功名之路,曲折坎坷,汝宜谨慎行事。
”书生受教,遂辞别长者,继续前行。
途中,书生遇一山洞,洞口有对联:“洞中仙子居,洞外行人过。
”书生对曰:“上联:洞中仙子居,下联:洞外游子归。
”洞中仙子闻声而出,见书生风度翩翩,谈吐不凡,遂与之结为金兰之交。
仙子赠书生一宝剑,曰:“此剑锋利无比,汝持之,必能逢凶化吉。
”书生感念仙子之恩,挥剑斩断前路荆棘,继续前行。
至京师,书生凭借才学,高中状元。
皇帝赐婚,书生与仙子喜结连理。
然好景不长,皇帝驾崩,新帝登基。
新帝猜忌书生,欲加害于他。
书生携仙子逃出皇宫,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家乡。
长者闻讯,亲自前往迎接。
书生与长者相对而泣,感慨万分。
长者曰:“书生,汝之经历,实乃人生大考验。
然汝凭借才学,勇闯难关,终成一代传奇。
”书生答曰:“长者,吾之成功,全赖长者教诲。
若无长者,吾恐难逃此劫。
”自此,书生与长者结伴而行,游历四方,传道授业。
世人传颂其事迹,称其为“才子书生”。
译文:昔日有一书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一日,前往京城赶考,途中遇到一位长者。
长者见其风度翩翩,谈吐非凡,便与他交谈。
长者问:“书生,你此行要去哪里?”书生回答:“长者,我欲前往京城赶考,以求功名。
”长者哈哈大笑,说:“书生,你的才学固然出众,但功名非易得之物。
你应该深思熟虑。
”书生惊讶,于是请教长者:“长者,我该如何思考?”长者捋须微笑,说:“我有一副对联,你试着对一下。
上联:独坐破茅屋,看书至天明。
原文:山洪暴涨,波涛汹涌,蔽日遮天。
智者观之,叹曰:“此水之猛,何异于人生之波折?”译文:Mountains were deluged, the surging waves were like mountains, covering the sun and darkening the sky. The wise man observed this scene, sighed and said, "This fierce water, how is it different from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智者又曰:“人生如梦,恍若白驹过隙。
世人皆欲求长生,然寿夭由命,岂可强求?”原文:人生如梦,如白驹过隙。
世人皆欲求长生,寿夭由命,岂可强求?译文:Life is like a dream, fleeting as a white horse through the space. All people wish to seek longevity, but life and death are subject to fate, how can one强行 pursue it?智者闻邻家老妪病重,遂往探望。
老妪卧床不起,见智者至,泪眼婆娑。
智者安慰曰:“生死有命,不必忧虑。
人生在世,应知足常乐。
”原文:邻家老妪病重,智者往探。
老妪卧床,泪眼望智者。
智者慰之曰:“生死有命,不必忧。
人生在世,宜知足常乐。
”译文:A neighbor's elderly woman was seriously ill, and the wise man went to visit her. The old woman lay in bed, with tearful eyes looking at the wise man. The wise man comforted her, saying, "Life and death are subject to fate, do not worry. In life, one should be content and happy."智者归途中,见一孩童捉蝶,蝶翅翩翩,孩童追逐不舍。
丙申年,天地之间,风云变幻,人间百态,无不令人捧腹。
今吾特以文会友,笑谈一年之搞笑往事。
一、官场趣闻昔有一官员,才疏学浅,却官至极品。
一日,上朝之际,皇帝问:“尔有何奇才,能得朕之赏识?”官员答曰:“臣无奇才,唯有口才。
”皇帝笑曰:“口才亦好,朕赐汝‘口才大臣’之誉。
”众官闻之,无不捧腹。
二、市井奇谈甲某,市井之徒,一日偶遇一仙,仙曰:“吾赐汝一物,可助汝发家致富。
”甲某喜出望外,接之。
仙曰:“此物名为‘金口’,言必中,事必成。
”甲某遂回家,逢人便言:“吾得金口,万事如意。
”果不其然,甲某所言皆成真,遂成富翁。
然不久,甲某因言多必失,家财散尽,复归市井。
三、江湖轶事江湖中有侠客,名唤“笑面虎”。
一日,笑面虎偶遇一盗,盗曰:“汝欲得宝,须先过我三关。
”笑面虎笑曰:“好,吾愿过三关。
”盗遂命笑面虎过第一关:笑不露齿。
笑面虎笑之,果然笑不露齿。
盗曰:“汝过关矣。
”笑面虎过第二关:哭不流泪。
笑面虎哭之,果然哭不流泪。
盗曰:“汝又过关矣。
”笑面虎过第三关:喜不欢颜。
笑面虎喜之,果然喜不欢颜。
盗曰:“汝果是笑面虎,吾愿将宝赠汝。
”笑面虎得宝,遂名扬江湖。
四、家庭琐事某日,一家三口共进晚餐。
父问子:“儿,何事让你欢喜?”子答:“爹,我今日在学校得了一等奖。
”父笑曰:“恭喜恭喜。
”母曰:“那娘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子大喜,狼吞虎咽。
食毕,父问:“儿,有何不快?”子答:“唉,只是红烧肉太咸了。
”父、母闻之,相视而笑。
五、社会现象近日,网络盛行“表情包”。
一日,某网友发一表情包,众人皆笑。
其中一人曰:“此表情包甚妙,犹如我辈之写照。
”众人纷纷赞同,笑谈不已。
岁月匆匆,笑谈一年。
笑中带泪,泪中带笑。
愿来年,吾等仍能笑对人生,共度欢笑时光。
一、世事无常,笑料百出岁初,我国某地一老汉误将狗粮当成人粮,误食后精神大振,走街串巷,自称“狗王”。
此举引得众人围观,笑声不断。
老汉最终在众人欢笑声中,回到了自己的狗粮世界。
二、科技进步,笑料连连岁中,我国某科技公司研发出一款“自动喂猫器”。
愚夫行至友人处,众人已围坐一堂,笑谈甚欢。
愚夫拱手道:“诸位才子,今日赋诗,有何妙句,愿闻其详。
”众人相视而笑,皆不言。
忽有一友,以手抚额,吟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愚夫闻之,搔首踟蹰,心知此诗意境深远,非己所能及,遂默默退至一旁。
又一友起,拍案而起,吟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愚夫闻之,不禁捧腹大笑,遂上前拍手道:“好诗,好诗!此乃俗语新编也。
”众人亦笑,愚夫乃心满意足。
酒过三巡,一友醉眼朦胧,吟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愚夫听罢,笑得前仰后合,几乎跌倒。
众人皆起,扶愚夫道:“兄台何故大笑?”愚夫喘息道:“此诗可谓笑破肚皮,笑死人也!”忽有一友,醉意更浓,吟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愚夫闻之,不禁摇头叹息,遂摇头晃脑,吟道:“夜来风雨声,老夫醉梦生。
”众人闻之,皆惊愕不已,不知愚夫何以如此。
又有友起,吟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此句与前友所吟者同,愚夫笑不可支,遂跪地求道:“愿赐佳作,再赋一诗。
”众人皆笑,一友遂吟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愚夫听罢,笑得满地打滚,众人皆扶之起。
愚夫起身,笑对众人道:“今日之诗,皆妙不可言,唯有一句,堪称绝唱。
”众人皆问:“兄台高见,愿闻其详。
”愚夫笑道:“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
此诗虽俗,然却流传千古,堪称经典。
”众人闻之,皆笑,愚夫亦笑。
自此,愚夫每逢聚宴,必赋诗一首,虽多为俗语新编,然亦能博得众人一笑。
愚夫虽愚,然其风雅之名,竟传遍市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诗曰:市井愚夫喜风雅,附庸风雅笑破家。
众人笑他诗不佳,他笑众人笑他傻。
醉眼朦胧吟佳句,摇头晃脑自逍遥。
虽愚亦得风雅名,笑传千古乐逍遥。
练习一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二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三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四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
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能续已断之指如故”是也。
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六昔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石针,用以治病。
)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主持,治理)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七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八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九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即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儒生曰:“君不知,古之圣贤,皆以仁义为本,行仁政,施仁爱,何其美好也!”无赖笑曰:“吾闻古之圣贤,亦食五谷杂粮,与人无异。
然其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岂非痛苦哉?”儒生正色曰:“乱者,非圣贤之过,乃时也。
若非圣贤出,何以安天下,救万民于水火?”无赖曰:“吾闻圣贤亦有过,孔子之师曾子,曾言‘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圣贤亦知有过,岂能尽善尽美?”儒生闻言,抚须而笑:“君言甚是。
然圣贤之过,如日月之蚀,虽有时隐,终归光明。
吾等凡夫俗子,过如恒河沙数,岂能比肩圣贤?”无赖哈哈大笑:“善哉,善哉!吾乃一介市井无赖,岂能与君等圣贤相比?然吾有一问,愿闻君答。
”儒生拱手曰:“愿闻高见。
”无赖曰:“吾闻圣贤皆好文,然吾未见其文中有笑话,不知圣贤亦有笑谈否?”儒生闻言,面色微变,稍作沉思,遂笑曰:“吾有一则笑话,愿与君共赏。
”无赖曰:“愿闻其详。
”儒生曰:“昔有智者,欲教其子辩才,乃设一难题。
曰:‘天下何事最难?’其子对曰:‘天下事皆易,唯有取笑他人最难。
’智者闻之大喜,曰:‘善哉,吾子辩才已出,吾无忧矣。
’”无赖听罢,捧腹大笑:“善哉,善哉!吾今日方知,辩才非止于争,更有笑谈之乐。
”两人谈笑风生,日暮时分,方散。
自此后,儒生不复与人争辩,每遇无知者,但笑而不语,人皆称其“笑儒”。
译文:从前有个书生,喜欢辩论,常常与人争论古今的是非,从未有过失败。
有一天,他在市场上偶然遇到一个市井无赖,两人相对一笑,于是开始辩论。
书生说:“您不知道,古代的圣贤,都是以仁义为本,实行仁政,施舍仁爱,多么美好啊!”无赖笑着说:“我听说古代的圣贤,也吃五谷杂粮,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然而那个时代,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难道不是痛苦的吗?”书生严肃地说:“乱世,不是圣贤的过错,是时代的变迁。
如果不是圣贤出现,怎么能安定天下,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呢?”无赖说:“我听说圣贤也有过错,孔子的老师曾子曾经说过‘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可见圣贤也知道自己的过错,怎么能做到尽善尽美呢?”书生听后,捋着胡须笑着说:“您说得对。
一、原文:马有千里之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马儿跑得千里路,人若无长远打算,必然近处有忧愁。
二、原文: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翻译:只要有理,走到哪里都行得通;若是无理,连一步都走不了。
三、原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翻译:时间就像箭一样飞逝,日月就像梭子一样穿梭。
四、原文:人心齐,泰山移。
翻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移动泰山。
五、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能学习的人。
六、原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翻译: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金子一样宝贵,一寸金子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
七、原文:一箭双雕。
翻译:一箭射中两只雕。
八、原文:初生牛犊不怕虎。
翻译:刚出生的小牛不怕老虎。
九、原文: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翻译:井底的青蛙,所见的范围非常小。
十、原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翻译:塞翁失去了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十一、原文:掩耳盗铃。
翻译: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
十二、原文:画蛇添足。
翻译:画蛇时多画了几笔,反而画得不好看。
十三、原文:朝三暮四。
翻译:早晨说有三个,晚上说有四个。
十四、原文: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翻译: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十五、原文:对牛弹琴。
翻译:对着牛弹琴。
十六、原文:悬梁刺股。
翻译:用绳子悬在梁上,用针刺大腿,形容刻苦学习。
十七、原文:坐井观天。
翻译:坐在井里看天,形容见识短浅。
十八、原文:杯弓蛇影。
翻译:杯中的弓影误以为是蛇,形容疑神疑鬼。
十九、原文: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翻译: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既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
二十、原文:掩鼻而过。
翻译: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
这些文言文短句,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充满趣味。
通过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幽默,也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到了汉语的魅力。
文言文素材100则1、昔有一人,性懒怠,日卧榻而无所事。
其家贫,然不思劳作,终至饥寒交迫。
邻人劝之勤,弗听,曰:“劳则苦,安能享逸?”后贫病交加,悔之晚矣。
2、有一学者,博学多识,然性孤傲。
与人论学,必争胜,不容他人之见。
久之,人皆避之,独学而无友,其识亦难进。
3、一商于市,售物贵而质劣。
初,人信其言,购之。
后觉其诈,遂无人问津。
商终破产,悔曰:“诚信失,财何得?”4、某村有妇,善织。
其布精美,价亦宜。
邻妇羡之,求其术。
妇秘而不宣,恐人超己。
岁余,新技出,其布无人买,方悟独善不足取。
5、有友二人,同行于道。
遇雨,一有伞而不借其友,曰:“伞贵,恐损。
”友寒病,遂绝交于其。
6、一官贪财,受贿无度。
然法网恢恢,终被擒,家产尽没,身败名裂。
7、某生好读书,日夜不倦。
然不善思,记多而不明理。
及试,无所用,方知学而不思则罔。
8、一匠制器精,求速而忽质。
初售旺,后多损,名毁,客不再来。
9、有父教子严,动辄打骂。
子惧而逆,终离其家。
父老而孤,悔曰:“教当以爱,非暴也。
”10、一人得宝,秘而藏之,恐人知。
日夜忧其失,寝食难安。
后宝仍失,而身病矣。
11、两虎争食,互不相让,斗而俱伤,为猎人所获。
12、一农植谷,苗出而不锄草,望丰获。
至秋,谷少而草盛,叹曰:“勤始能丰。
”13、某君好名,常自夸功。
人皆厌之,其名反污。
14、一童好嬉,学业荒。
师劝之,父母责之,弗改。
年长,无一技之长,悔之。
15、有友相约,一人先至而久等,另者迟来无歉意。
先至者怒,断其交。
16、一商乘船,遇风,货物欲倾。
其不舍财,不抛货,船沉,财与人俱亡。
17、一人学射,中则喜,不中则怒,师曰:“心平方能中。
”18、某君见利忘义,出卖友朋,虽得一时之利,然众叛亲离,终无所依。
19、一官任上,不为民事,只图享乐。
民怨沸腾,上察而罢其职。
20、两鸡相斗,毛落血出,主人见而止之,曰:“何苦相残?”21、一士欲求官,赂上官,事泄,名辱,终生不得仕。
22、一匠刻木,求形似而无神,人皆不赏。
练习一
一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二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三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四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
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能续已断之指如故”是也。
五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六
昔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石针,用以治病。
)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主持,治理)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
七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八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九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即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太祖悦,即施行焉。
十
张丞相好草圣而不工,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我忘之!”
十一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十二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乃省。
十三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
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
金
十四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十五
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十六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十七
主人待仆甚薄衣食常不周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
曰蝉也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仆问蝉着衣否主人曰不
用仆曰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十八
汉宣帝时江淮饥馑人相食天雨谷三日寻魏地奏亡谷二千顷
十九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
之
二十
魏人夜暴疾,命门人钻火。
是夕阴暝,督迫颇急。
门人忿然曰:“君责人亦大无理。
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
”孔文举闻之曰:“责人当以其方也。
”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