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课文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箱、夸”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性、卷”等12个生字,会写“负责、衬衫”等15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产生阅读兴趣。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一、单元整体导读,明确学习主题。
1.回顾寓言单元,建立新知联系。
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4篇寓言故事,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我们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第八单元也是故事单元,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
2.初览第八单元,明确学习目标。
观察图画,猜测大致内容。
——观察导读页,交流发现,明确第八单元学习的内容。
——关注人文主题。
关注语文要素。
二、阅读故事题目,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故事题目,认识多音字“缝”。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急性子和慢性子。
2.交流课前预习,——读准多音字“夹”。
夹袄就是有两层的,有里、有面的衣服。
——读准一组词语——引导观察,交流发现。
着头。
“歪”字,上面是“不”,下面是“正”,不正就是“歪”。
三、自主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时间。
1.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
请同学们读一读,边读边圈出表示时间的语句。
2.浏览课文,梳理故事发展时间。
3.默读课文,尝试填写表格。
时间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反应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四、抓住对话动作,感悟人物性格。
㈠聚焦故事发生的第一天根据自学提示完成自学:自学提示:1.默读1-13自然段。
2.找出最能体现顾客是急性子和裁缝是慢性子的语句。
3.读一读,体会顾客和裁缝性格有什么不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池子与河流》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
本文是一首寓言诗,也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
全诗共有10小节。
第1一8小节是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池子与河流表达了各自对生活的观点。
第9小节是池子与河流的结局,对比鲜明。
第10小节升华主题,告诉道理。
教学时以读为主线,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了解人物的不同想法。
在粗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课文道理浅显易懂,可通过读唤起儿童情感中的共鸣,在读中体会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比较喜欢读故事,《池子与河流》是一首诗歌,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故事有趣,学生乐于去读。
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教学目标】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
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
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外阅读过的寓言,用本单元学过的寓言导入,明白本文是以诗歌的形式讲述的。
这样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导入本节课,为接下来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语文园地八》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鉴赏文、活动、积累和评析等部分。
下面是与该教材相关的一些参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教材内容。
一、课文鉴赏1. 课文《宝葫芦里面的秘密》。
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讲述了小草小时候得到的一个宝葫芦,里面能变出很多惊奇的东西。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什么道理呢?你有没有类似的宝贵物品呢?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与这个故事进行比较和对话。
2. 课文《拯救小动物》。
这个故事讲述了小明在森林里帮助小动物找到了水源,并帮助它们度过了干旱的日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关爱动物、关爱环境的重要性。
你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或者提出你对于保护动物和环境的建议。
二、活动1. 观察感受大自然。
请学生们选择一个适合的时候,到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方,观察身边的大自然。
可以写下观察到的一些细节,比如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动物等等。
也可以拍摄一些照片,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制作宝葫芦。
在课文中,我们知道宝葫芦里面能变出很多惊奇的东西。
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制作一个自己的宝葫芦,可以是纸质的、陶瓷的或者别的材料的。
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宝葫芦。
三、积累1. 生字积累。
在课文中,有一些生字是学生们比较生疏的,可以对这些生字进行积累和训练,比如“葫芦”、“密语”等等。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方法,通过拼读、造句和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们掌握这些生字。
2. 成语积累。
语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语,通过学习这些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可以将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常用的成语进行积累,比如“花园”、“大水杯”等等。
可以让学生们通过配对、造句和接龙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四、评析在评析部分,可以对教材中的课文和鉴赏文进行深入地评析和讨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材内容。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回答,并展开相关的讨论。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课后作业及答案一、选择。
1.和“冀”读音相同的字是()。
A.翼B.计C.北2. “因释其耒而守株”中,“因”的意思是()。
A.因为B.原因C.于是3. “考()、样()、解()”,括号中应该填入的字分别是()。
A.释试式B.试式释C.式释试二、看拼音,写词语。
ɡēnɡtián shǒu zhūdài tùchùdònɡtóu jǐnɡshìfànɡ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冀复得兔”的意思:希望能再得到兔子。
()2. “兔走触株”中的“走”和“走路”中的“走”是一个意思。
()3. 耒是古代的一种农具。
()四、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因释\其耒而守\株B. 因\释\其耒而\守株C.因\释其耒\而守株五、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宋人“身为宋国笑”,大家会笑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宋人“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8课堂笔记本课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如灌溉、运河、水车等。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丰富多样的水利工程。
第一节灌溉的智慧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对于水利工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重视。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就体现在他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灌溉工程。
古代中国人利用山区水源丰富的特点,建造了山间灌溉的工程。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蜀地的灌溉工程。
通过建设各种不同的水渠、堤坝等工程,使得水能够顺利引入农田,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古代中国人还善于利用水力资源进行灌溉。
他们在水渠中架设水车,通过水车的旋转来提取水源,用于灌溉农田。
水车的运转既方便又高效,大大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
第二节运河的巧妙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水利工程还包括了运河。
运河是一种人工开凿的、用于衔接两个水体的水道。
古代中国的运河工程被称为“京杭大运河”,它连接了海河和长江,成为了古代中国北方和南方之间的主要交通干线。
古代中国人在运河的开挖和运河纵横的规划上也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工程才能。
为了解决运河纵向上不同位置的高度问题,古代中国人采用了一种名为“闸”的水利设施。
闸由闸门和水闸两部分组成,通过调节水闸的开合,控制水的高度,使得运河上的船只能顺利通过。
古代中国人还很注重维护运河,保证其长期可持续使用。
他们修建了各种各样的泄洪设施,以应对运河水位过高的情况。
以及修筑了码头、摆渡、船闸等设施,使得运河在航运上更加便捷和高效。
第三节水车的普及水车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之一。
水车是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机械设备,主要用于磨面粉、提取水源等。
古代中国人民善于利用水能,广泛应用水车于生产中。
古代中国的水车种类繁多,有磨面水车、提水水车等。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捣衣水车。
捣衣水车是用于洗涤衣物的一种机械设备。
它利用水力将衣物打湿并运动起来,达到衣物洗涤的效果。
水车的发明和使用,使得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导(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导【第1篇】教材分析《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裁缝慢条斯理,顾客急于求成,故事结局很有意思,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文章篇幅较长,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清晰地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教学设想】“复述故事”是本单元、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指向基于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复述,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立足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梳理顾客和裁缝在几天里的不同要求和表现,再有序复述故事。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巩固“卷、缝、夹”等多音字的读音,拓展带有衣字旁的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3.能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借助关键词和表格完整有序复述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借助关键词和表格,有序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程一、复习导入1.师生共写课题。
2.复习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上节课学习的多音字,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齐读。
②出示带衣字旁的词语,指名读,拓展认读更多衣字旁的的生字,全班齐读。
③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明确课文写作顺序—按照时间顺序,相机板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检测,加强学生对多音字的记忆。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温故而知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入学习情境。
二、走进课文,尝试复述(一)借助板书,尝试简单复述1.学生指名学生上台将时间和衣服款式一一对应,并借助板书简单复述故事。
2.出示复述故事星级考核表,教师小结。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内容归纳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江山美丽,花草飘香,燕子翻飞,鸳鸯安睡的情景,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欢愉、闲适的心情。
《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外的几枝桃花、戏水的鸭子、满地蒌蒿和短短的芦芽的描写,表现出了早春时节春江的景色,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三衢道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2.《燕子》:作者通过对燕子的外形和在春光中飞行、休憩的燕子的动作的描写,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3.《荷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情态、色彩明丽的荷塘景色。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昆虫备忘录》:作者用清新、有趣的语言描述对复眼的琢磨,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的样子和特点。
描述生动,特点突出,表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二单元5.《守株待兔》:本文通过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就丢掉农具整天守着树桩,结果再也没有得到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6.《陶罐和铁罐》:本课讲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无影无踪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7.《狮子和鹿》: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腿细长难看。
但是当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时,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他狮口脱险;而美丽的角被树枝挂住,险些让他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不要因为长处而看不见短处,也不要因为短处而否定长处;在认识事物时,不要只看美丽的外表,也要讲究实用。
8.《池子与河流》:这首寓言诗通过池子和河流的对话以及它们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不可贪图安逸,只想着享受生活,这样只会被人遗忘;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们带来幸福,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样才会被人记住,成为“长流不断的河流”。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总共安排了四个板块: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了解复述与背诵的区别,并对本单元的复述方法作了归纳,提示学生借助一定的方法,有助于完整、有序地复述篇幅长、内容丰富的故事。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字组成的两组词语,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学习生字。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3项内容,一是体会象声词的作用,并照样子写句子。
根据语境恰到好处地运用象声词,通过仿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象声词的作用;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所给题目的特点,在题目中使用一组反义词,体会趣味性,再试着写几个类似的题目;三是练习转述别人的话,学习怎么将直接引语转成间接引语,对完成复述故事很有益处。
在转述别人的话时,要注意改变人称、去掉语气等。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大林寺桃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初夏时节游览庐山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
二、说教学目标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
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培养热爱阅读故事的兴趣,并能较准确地进行故事复述。
2.能够体会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进行句子仿写,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教学难点:1.体会句子中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
2.能发现故事题目的规律,能和同学交流这样的故事题目。
3.学会正确转述别人的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的教学主题是“有趣的故事”。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清晰地串联起了整个故事。
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默读课文,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
难点是对于裁缝表现的信息提取要做到适当概括,会复述故事。
由此还可以拓展群文阅读,整合学习内容,发现习作规律。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学会默读,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本课篇幅较长,还需要在默读方面有所加强,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略读、跳读,练习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
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但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时,表达得还不够具体全面,本节课在复述故事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群文阅读信息量大,学生因为先天条件不同、背景知识多寡、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在阅读获得过程中的层次差异。
部分学生可能在群文阅读出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课堂上要关注怎样缩短学生能力间的差异,使这部分孩子也能在群文阅读中有较大的收获,能力得以锻炼。
教学内容:《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好脾气姑娘与坏脾气姑娘》《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教学理念:以“1+x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使学生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1、群文阅读《好脾气姑娘与坏脾气姑娘》《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了解内容,梳理故事的情节发展脉络。
2、能借助表格梳理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发现故事中的相反,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创编“相反”的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阅读单教学流程:一、互动游戏,导入课文。
1、做反义词游戏。
2、你看题目中藏着什么秘密?(一对反义词),还有一个多音字: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寓意寓意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意义。
它通过文字和形象的表达方式,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哲理、价值观以及人生思考。
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课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有关寓意的启示。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寓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审视人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第八课的文学作品是《取来照相的村子》。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为了取来照相而经历了很多困难。
最终,他们成功地拍下了全家福照片,展示了他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呢?首先,故事告诉我们奋斗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农民家庭为了照相,经历了艰辛的旅程和各种困难。
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困境和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故事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全家人共同努力,为了家庭的幸福而不懈奋斗。
他们彼此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家庭的愿望。
这说明家庭的力量是巨大的,家庭的团结和互助可以为我们提供坚实的后盾,在人生道路上给予我们支持与鼓励。
第三,故事中也蕴含了艰辛与回报的关系。
农民家庭为了照相,经历了很多辛苦和困难。
他们不仅要徒步跋涉,还要穿过泥泞的小路和陡峭的山坡。
然而,最终他们成功地拍下了全家福照片,展现了他们幸福的笑容。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可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牺牲,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最终将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回报。
最后,故事中还寓意了美的追求。
农民家庭之所以要照相,是因为他们追求美好的事物。
在故事的结尾,他们在照片上看到了自己的笑脸,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这说明,追求美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愿望,美好的事物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不断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取来照相的村子》寓意深远。
它告诉我们奋斗的重要性,家庭的重要性,艰辛与回报的关系以及美的追求。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8课《池子与河流》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46分)1.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生涯(yāyá)贵妇(fūfù)忙碌(lùlǜ)尊(zūn zhūn)敬遵循(xún xūn)应验(yān yàn)2.形近字组词尊________ 脸________ 盾________ 涛________遵________ 验________ 循________ 滔________3.查字典“举”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举”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向上抬;②举动、行动;③提出;④推选;⑤全。
“举世闻名”的“举” 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4.选序号,填空组词。
(1)①尊②遵________敬________守________循(2)①滔②蹈舞________ ________滔________天(3)①验②脸检________ 洗________ 应________5.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①没有任何忧愁。
形容心情安然舒畅。
________②形容事务繁杂、辛辛苦苦的样子。
________③形容接连不断。
________④水流奔腾永不停止,也形容运动着的事物永不停息。
________6.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姐姐________的货船________的河流________的生活________的池子________的木筏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池子以为自己过着________的生活,十分得意,而河流________,负载船只的生活。
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________。
8.句子练习。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
①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②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2)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8、池子与河流俄国克重洛夫
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的形式来讲。
分角色期读课文。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这是怎么回事?”
池子对她的邻居河流说道,
“我什么时候看见你,
你总是滚滾滔滔!
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
“我差不多老是看见,
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
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
还有小划子啊小船,
简直数也数不完。
“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
要是换了我,说句老实话,
我可真要愁死啦!
我的命运有多好,
比起来,你我相差竟这么大!
“固然,我并不出名,
我没有出现在地图上,
像你那样蜿蜒地贯穿全国
也没有行吟诗人为我弹琴歌唱。
这一切其实都是空的。
“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责妇人躺在鸭垫上一样。
我不用为大船和木筏操心,
小划子有多重也用不着想,
至多,有一两片树叶被微风吹落,
在我的胸膛上轻轻摇荡。
“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
还有什么能够代替?
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
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
“啊,你在推究哲理?”
河流回答道,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
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
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
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
整个让青苔铺满,
又让芦苇遮掩,
到头来完全枯干。
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
它会逐步磨灭;
才能一旦让懒情支配,
它就一无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