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大著名的青铜器,每一件都有不为人知的轶事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史上最全青铜器的分类及图释(建议收藏)青铜器是用红铜、锡、铅的合金铸造而成,也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一般来讲,青铜器的主要类别有工具类、武器类、食器类、酒器类、水器类、乐器类以及装饰类等。
尽管如此,仍然无法涵盖全部青铜器品种,如居家使用的灯、炉、车马器等,商品交易中所使用的铸币以及铜版地图、象棋、铜碑等。
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陈设欣赏价值。
青铜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8世纪的夏朝,就已经能生产很复杂的青铜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铜工具、兵器、乐器等。
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达到了鼎盛时期,器物的形制和纹饰可谓五花八门。
那时青铜器只是上层贵族享用的物品,平民百姓无法享受。
直到公元前3世纪,青铜器不再为少数人所专用,而成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青铜器数量多,种类复杂,若按用途大致可分为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农具、杂器等。
一,鼎煮食器。
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1,商早器商代早期安阳博物馆藏三足,尖足,无盖,双耳2,商中后期司母戊大方鼎商代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由王室所铸, 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目前,此鼎的国博文字牌名是“后母戊鼎”。
四足,方,二耳,高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3,周、战国中山王鼎战国,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三足,有盖,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
战国的鼎与同时期大多其他青铜器一样,发色偏黄红,文饰简约。
二,簋(gui,音轨)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
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是我国商周时期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主要用于祭祀、日用和随葬,它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青铜簋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也有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
青铜器器物种类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它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包括器皿、乐器、武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青铜器的种类,让我们一同来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器皿类1. 鼎鼎是青铜器中的传世瑰宝,它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皿之一。
鼎器的上部有两个耳,可以悬挂在三条腿上。
鼎常用于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也是权力权威的象征。
鼎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其中最著名的是商代的四足方鼎和周代的三足圆鼎。
2. 觥觥是一种盛酒器皿,上部有盖子,中部有饰纹装饰。
觥常与敦煌壁画中的达摩祐法场景相联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珍品。
3. 斗斗是一种盛水器皿,形状像一个长方形的口,通常用于膳食或盛放水果,也是古代宴会上常见的器物。
二、乐器类1. 缶缶是一种青铜打击乐器,它的形状像一个圆鼓,上面有凹陷的部分。
缶历史悠久,常被用于古代的宴会和祭祀活动中。
2. 磐磐是一种青铜打击乐器,形状像一个圆桌。
它被广泛用于古代的音乐演奏中,是重要的礼乐器。
3. 缶、磐之外,还有箫、笙、簫、短笛等青铜管乐器,丰富了古代乐器的种类和音色。
三、武器类1. 剑剑是一种常见的青铜武器,剑身细长,剑柄上通常有精美的图案装饰。
在古代,剑是一种贵族身份的象征,也是战士重要的武器之一。
2. 戈戈是一种具有尖刃的青铜武器,戈的形状像一个长枪,适合用于近战作战。
戈在古代军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 弓矢弓矢是一种常见的青铜武器,它是远程作战的利器。
弓矢在古代军事和狩猎中被广泛使用。
四、雕塑类1. 青铜镜青铜镜是一种用于反射光线的镜子,它的表面常常雕刻着精美的纹饰。
青铜镜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并且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2. 动物形象青铜器的雕刻常常以动物形象为主题,如麒麟、龙、神兽等。
这些雕塑形象栩栩如生,寓意吉祥祝福,并且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拜。
3. 人物形象青铜器的雕刻中也常常出现人物形象,如君主、士兵等。
博物馆中的中国十大青铜器(图) 2011年11月30日10:40 人民网微博1、青铜尊可能来自于中国南部,湖南省。
商朝,公元前13-12世纪。
青铜尊介绍:这件仪式用的青铜酒器(尊)是由两头公羊支撑的坛子。
商朝时,虽然中国南部借鉴中国北部的青铜铸件技术和酒器制作方法,然而,南部的装饰形态和风格与北部迥然不同。
这件写真的酒器物件是当地品味和选择的范例。
羊角自由弯曲的公羊比饕餮或怪物的脸部更为逼真和形象。
大部分的中国古代器皿都是用公羊装饰的。
它的制作很可能是首先铸造羊角,然后再将它插入用于铸造器皿其余部分的模具当中。
在中国南部,饕餮似乎不及在安阳(位于中国北部,河南省,公元前1300年左右是商朝的主要中心)那么重要,也许对于饕餮的了解也不及安阳。
在这件青铜尊上有一只饕餮,它位于这件器皿的颈部下方。
饕餮的眼睛和角清晰可见,但其他面部特征只是用一些线条描绘。
背景资料: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
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2、青铜半两钱来自中国。
秦国,公元前3世纪。
中国的圆形钱币在这枚钱币上刻有“半两”二字,“半”在洞的右边,“两”在左边。
半两意为半盎司,是钱币的重量。
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半两币是强大的秦国的通用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国获得战争胜利,建立了新大秦帝国。
中国历史上⼗⼤青铜器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量使⽤青铜⼯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青铜是⾦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
这⼀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
这⼀时期古⼈创造出了极其灿烂辉煌的青铜⽂明。
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商朝
⼟于河南安阳殷墟的⼀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化的代表作。
四⽺⽅尊:商朝晚期的祭祀⽤品
曾侯⼄编钟:战国时期礼乐⼤型⽤具
马踏飞燕:青铜器物⾥的知名标志
中华第⼀灯:长信宫灯
秦始皇陵马车
⽺⽗丁⽅⿍
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
腹部纹饰为⼀个虎头两个虎⾝,虎⼝之下有⼀⼈形,⼈头衔于虎⼝之中。
虎⾝下⽅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
圈⾜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字形镂孔。
⽑公⿍
鸮[xiāo]尊为古代盛酒器。
铜尊,最早见于商代。
综合各地出⼟的器物,计有:⿍、⼤⿍、⼤⽅⿍、⿀、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器、酒器和⽔器等门类。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时代遗址⾥,经考古发掘,在⼏⼗处遗址⾥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超技术与⽂化。
古⽂献上记载当时⼈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关于青铜器的中国历史故事青铜器工艺的冶铸方法与青铜器的造型及装饰方法密切相关。
青铜器都是铸成的,不是敲击或剜凿成的。
所以在古代能铸造成这样的艺术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技术的高超。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各朝代青铜器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故事:西周初年西周初(武王、成王、康王、召王时期)的八九十年间的青铜器,在造型和装饰上与殷代青铜器大同小异。
造型的风格特点明显类似。
但铭文内容较详,记述了当时的政治活动,不仅便于确定其时代,而且提供了历史研究的资料。
武王时期的“大丰”(或名“天亡”),成王时的“献侯鼎”,康王时的“盂鼎”,都是有名的代表性作品。
河南洛阳及溶县等地出土成组的(铭文中有相同的族名和人名的)铜器群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如:“康侯、沐伯”组二十一器,“矢令”组四器(其一出土于江苏丹徒),“作册大”方鼎等四器,“卿”组六器,“”组六器,“臣辰”组四十余器,都是成王及康王时为贵族们作的铜器。
西周初年的铜器中,特别以大盂鼎(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作)重一五三·五公斤,高约一米,是古代铜器中有名的重器。
上有铭文二九一字。
内容是叙述康王如何赏赐他的大臣“盂”的经过。
赏赐品中有“人鬲”,被历史学者认为是古代奴隶制的证据。
盂鼎的造型(鼎腹的轮廓和鼎足的样式)都已呈现西周铜鼎的流行形式。
器口花纹,是殷代的题材,但处理上已是西周的方式。
从大盂鼎上明显地看出青铜器艺术由殷代向西周、春秋时代的演变。
历史小故事:西周及春秋时代西周及春秋时代(约公元前一二○○�四七六年)的青铜器中,具有成熟的西周风格的作品最有代表性,这些铜器大半制作于西周晚期(约公元前九○○;八○○年),即共王至宣王时期。
东周春秋时代,地方性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不断发展。
战国艺术的新风格已在逐渐酝酿中。
代表着周朝文化的青铜器,西周多是王室及王臣之器,到了东周则王室王臣之器罕见,而诸侯列国之器极其盛行,反映列国在政治上走上独立发展的趋势。
商周青铜器分类和名称商周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青铜器艺术的黄金时期。
商周青铜器的分类和名称有很多,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代表性的商周青铜器。
一、礼器类1. 角觚:角觚是一种常见的商周青铜器,形状像牛角,用来盛放酒。
它的名称来源于其形状,觚即角。
角觚的制作精美,通常有铭文纹饰,展现了商周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工艺水平。
2. 爵:爵是一种高足圆口的酒器,是商周时期贵族进行祭祀和宴饮时常用的器物。
爵的制作工艺复杂,通常有动物纹饰和铭文,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等级制度。
3. 卣:卣是一种形状独特的酒器,它的造型像一个长颈瓶,上部有一对弯曲的手柄。
卣的名称来源于其形状,卣即颈瓶。
卣的制作精细,通常有精美的纹饰和铭文,体现了商周时期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二、乐器类1. 缶:缶是一种古代乐器,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圆筒,有时还会加上一对手柄。
缶的制作工艺复杂,外部常有铭文和纹饰,内部有音孔。
缶是商周时期宫廷音乐演奏中常用的乐器,体现了古代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 磬:磬是一种用来敲击发声的乐器,形状呈长方形,由多块不同长度的石片组成。
磬的名称来源于其声音,磬即清脆的声音。
商周时期的磬常常有铭文和纹饰,且音质优美,是古代宫廷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三、兵器类1. 戈:戈是一种古代兵器,形状像一把矛,有时还带有刃口。
戈的制作工艺精湛,通常有精美的纹饰和铭文,展现了商周时期战争文化和战争技术的发展。
2. 钺:钺是一种古代兵器,形状呈弯曲的刀刃,类似于斧头。
钺的制作复杂,通常有铭文和纹饰,是商周时期贵族统治和军事扩张的象征。
以上只是商周青铜器分类和名称中的几种代表性例子,商周青铜器还有许多其他种类,每一种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寓意,都是中国青铜器艺术中的珍贵遗产。
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分类和名称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历程,感受古人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成就。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文物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一时期古人创造出了极其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2.四羊方尊商代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人神像三星堆出土商代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两件器物是三星堆青铜其中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器物。
青铜大立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
世界青铜时代的代表,30件顶级战国国宝(高清大图)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又一大变革时期。
经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为减少,到公元前476年,周朝诸侯国由140多家诸侯减至20余家。
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命韩、赵、魏为三家列位诸侯,战国七雄由此正式形成,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战国地图战国时期,是青铜时代的晚期,铁器时代的开端。
但青铜器具依旧是社会,其青铜业仍旧向前发展,复杂的青铜器制作已使用焊接技术,有些铜器表面鎏金,有的刻以花纹或错以金银,工艺水平极高。
战国漆器业与玉器发展也有长足进步,战国后期有的漆器上加镶金属口沿,不仅使胎质极薄的漆器得以加固,而且使漆器更加美观大方,战国玉器种类较前代更为丰富,按其功能可分为礼仪器、装饰品和日用器具三类。
其中装饰品大为流行,占有很大的比重。
如今,战国时期传世至今的,大多为铜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30件历史文物。
战国商鞅方升商鞅方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商鞅戟商鞅戟上海博物馆藏战国镶嵌云纹敦战国镶嵌云纹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错金银鸟兽形盉战国错金银鸟兽形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人物龙凤帛画战国人物龙凤帛画湖南省博物馆藏曾候乙编钟曾候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四川省博物院藏战国虎纹铜戈战国虎纹铜戈四川省博物院藏战国木雕双头镇墓兽战国木雕双头镇墓兽荆州博物馆藏战国错金银兆域图铜版战国黑科技错金银兆域图铜版河北博物院藏战国鹰顶金冠饰战国鹰顶金冠饰内蒙古鄂尔多斯博物馆藏鹰顶金冠有“草原瑰宝”之誉,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匈奴酋长金冠饰,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战国曾侯乙尊盘战国曾侯乙尊盘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子禾子青铜釜战国子禾子青铜釜国家博物馆藏该釜腹部有刻铭9行,记载子禾子颁布容量标准,大意是:子禾子命人告知陈得:左关釜的容量以仓廪之釜为标准,关和以廪升为标准。
中国21大绝世珍宝!第一名你绝对想不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祖宗留给我们太多稀世珍宝,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通。
(21)北京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
(20)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
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19)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8)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禹治水”大玉山————“大禹治水”的玉山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为致密坚硬的青玉。
这件文物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17)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16)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15)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14)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
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十大国宝青铜名器作为国宝青铜器仿制品的经典之作,由中国历史博物馆限量仿制,全球绝版发行2000套。
作为建馆(1912年)纪念,第1912号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可见其文物价值非同一般。
必将成为各地博物馆、大、中学校图书馆、机关、集团办公大楼、宾馆、别墅、寺庙以及其它名人、名地、名宅的最有身份、最有地位、最有象征意义的镇家之宝;必将成为所有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爱好者民追千古的珍藏。
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限量绝版发行,突现其文物价值,与民间收藏者共同收藏同一时代、同一模型、不同编号的青铜器系列仿制品,为建馆以来第一次,更加明确了民间收藏的合法性和文物价值,并蕴含着巨大的升值潜力。
中国历史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古老文明跨越两千年,迎接千年复兴,自建馆以来,首次将馆藏的最著名的十大国家国宝级青铜文物(通称十大国宝),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十大国宝”传世珍藏版是博物馆建馆百年来首次遴选中国青铜器文明史上十件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精典之作顶级国宝,以其仿制品面世,精选优质青铜采用古老的浇铸法手工完成,形神直逼原件,其工艺之精湛为国内外文物复仿制品所罕见,代表着当代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准。
十大国宝传世珍藏版全球限量绝版发行2000套,发行2000套后,随机在国家权威公证机关公证下毁模,其中编号1912号、2008号等特殊编号分别已被国家博物馆、北京奥组委、香港博物馆等权威馆藏单位永久珍藏,0001号亦被嘉德拍卖行收藏并将于2008年进行拍卖。
可见其文物价值非同一般。
必将成为各地博物馆、大、中学校图书馆、机关、集团办公大楼、宾馆、别墅、寺庙以及其它名人、名地、名宅的最有身份、最有地位、最有象征意义的镇家之宝;必将成为所有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爱好者民追千古的珍藏。
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限量绝版发行,突现其文物价值,与民间收藏者共同收藏同一时代、同一模型、不同编号的青铜器系列仿制品,为建馆以来第一次,更加明确了民间收藏的合法性和文物价值,并蕴含着巨大的升值潜力。
中国古代青铜器欣赏大全!(收藏)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
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青铜器,当然不只是作册般的青铜鼋,还有这些值得你欣赏!
三千多年前作册般铸成的青铜鼋。
文物遗存的价值高、典例全1、司母戊鼎——商代司母戊鼎是中国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的富景墓中发现了司母戊鼎,现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2、四羊方尊——商代四羊方尊是1938年从湖南宁乡县的一座山上出土的,是商代最大的青铜方尊,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3、青铜立人像——商代青铜立人像发现于成都市三星堆遗址,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人像。
它被誉为世界青铜像之王,并被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4、毛公鼎——西周毛公鼎发现于陕西省岐山县,是西周后期毛公爵建造的。
鼎里面是发达的铭文,上面写着毛公爵是如何建议周敬轩的。
现在收藏于台北国立博物馆。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5、莲鹤方壶——东周朝1923年在河南省新郑市的郑公墓中出土的莲鹤方壶非常华丽,其制作涉及当今所缺少的许多复杂技术。
现在放在河南省博物馆。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6、越王勾践剑——春秋战国时期勾践剑于1965年从湖北楚墓发现,以其不寻常的锋利度和抗锈性而闻名,这是由于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铬层。
现在由湖北省博物馆拥有。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7、曾侯乙编钟——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州市出土的曾侯编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最精美,最完整的大型乐器。
它改变了音乐世界,被认为是稀缺的宝藏。
湖北省博物馆现在拥有它。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8、秦始皇陵铜车马——秦朝青铜战车和马匹是1980年在秦始皇陵墓中发掘的,是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青铜战车和马匹。
它代表了秦朝最高的冶炼和雕刻艺术。
现在,它被收藏在兵马俑博物馆中。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9,长信宫灯——西汉长信宫灯于1968年在窦湾(西汉王朝六生王)墓中出土,轻巧,实用,却华丽(与其他笨重且复杂的青铜器皿不同)。
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使该灯成为中国第一盏灯。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10,马踏飞燕——东汉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市雷泰汉墓中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中国古代铸造业最高的代表。
古代青铜器介绍我国最早的古代青铜器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古墓中,而夏商周三代是青铜器发展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到了战汉时期之后逐渐没落。
按照青铜器的用途和性质不同,一般把青铜器分为食器、酒器、水器、量器、工具、兵器、乐器、车马器、日用器、货币等十大类别,紫色百合香为您逐一详解。
一、中国古代青铜器-食器中国古代青铜食器主要包括鼎、豆、簋、鬲、甗、俎等。
其中鼎是最为普通的一种类型,一般用来烹煮和盛放食物,同时也是上层贵族们祭祀时所用到的一种礼器。
最早的鼎出现在夏代,尤其是西周时期形成了严格的用鼎制度。
当时的天子用九鼎盛放肉制品,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者一鼎,肉的数量依次递减。
豆多用于盛放食物,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流行。
簋多用来盛放熟食,同时也是商周祭祀中重要的礼器。
鬲的用途与鼎比较类似,多用作一种炊器,最早的鬲出现在商代,战国晚期逐渐消失。
甗是蒸煮器,多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时期。
俎,不仅是切肉的案几,也是祭祀用的礼器,多流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
二、中国古代青铜器-酒器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主要包括爵、尊、斝、觚等。
其中爵是煮酒或者温酒的器具。
最早的爵出现在夏代,商代十分流行,西周中期之后逐渐消失。
尊是大型的盛酒器,形制非常丰富,流行于商周时期。
斝是一种温酒器,多流行于夏商周时期。
觚是一种饮酒器,商代最为流行,西周中期之后几乎消失不见。
三、中国古代青铜器-水器中国古代青铜水器主要包括匜、盘、鉴等。
其中匜是最为常见的青铜水器之一。
最早的匜出现在西周时期,春秋时期非常流行。
鉴是一种盛水器。
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比较流行。
四、中国古代青铜器-量器中国古代青铜量器主要包括升、釜等。
其中升多为方升,战汉时期比较多见。
五、中国古代青铜器-工具中国古代青铜工具主要包括斧、锛、铲、镰、凿等。
六、中国古代青铜器-兵器中国古代青铜兵器主要包括戈、矛、刀、剑、弩、镞、钺、戟、冑等。
其中戈是夏商周时期出现最早的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名称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名称及其特点。
1. 长角觥长角觥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酒器。
它的特点是杯身细长,两侧有角状突起,形似牛角。
长角觥通常用于祭祀和宴会,寓意着丰收和幸福。
2. 爵爵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酒器。
它的特点是杯身宽大,两侧有耳状的把手。
爵通常用于宴会和祭祀,象征着尊贵和祝福。
3. 饕餮纹铜簋饕餮纹铜簋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食器。
它的特点是器身上铸有饕餮纹,形象怪异恐怖。
饕餮纹铜簋通常用于祭祀和宴会,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4. 瑞兽纹铜镜瑞兽纹铜镜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日常用具。
它的特点是镜面上镶嵌有瑞兽纹,形象生动精致。
瑞兽纹铜镜通常用于化妆和装饰,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5. 角形器角形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礼器。
它的特点是形状像牛角一样弯曲,具有独特的造型。
角形器通常用于祭祀和宴会,寓意着丰收和吉祥。
6. 双耳炉双耳炉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供器。
它的特点是炉身两侧各有一个耳状的把手,便于搬动和使用。
双耳炉通常用于祭祀和供奉,象征着祝福和庇佑。
7. 虎纹铜盘虎纹铜盘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器皿。
它的特点是盘面上雕刻有虎纹,栩栩如生。
虎纹铜盘通常用于祭祀和宴会,寓意着威武和勇猛。
8. 地支钟地支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计时工具。
它的特点是钟面上刻有十二生肖的地支纹饰。
地支钟用于计时和寻找吉时,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9. 龙纹提梁壶龙纹提梁壶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酒器。
它的特点是壶身上雕刻有龙纹,栩栩如生。
龙纹提梁壶通常用于宴会和祭祀,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10. 龙纹铜镜龙纹铜镜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日常用具。
它的特点是镜面上刻有龙纹,形象生动精致。
龙纹铜镜通常用于化妆和装饰,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以上是几种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名称及其特点。
这些青铜器不仅是古代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种类1、容器(1)食器:鼎、鬲、簋、敦、豆等。
(2)酒器:爵、角、尊、觥、方彝、卣、瓿、壶、瓶、缶。
(3)水器:盘、鉴、盂、盆、匜。
(4)度量衡器:釜、升、量、衡、尺、权。
2、乐器:铙、钲、錞于、钟、铎、铃、鼓。
3、兵器:戈、矛、铍、戟、钺、刀、剑、弩、镞、盔。
4、工具:斧、锛、凿、削、铲、镰、镢。
5、车马器:辖、轭、轴饰、舆饰、毂饰、衡饰、銮。
中国比较有名的古代青铜图片1、司母戊大方鼎2、四羊方尊3、长信宫灯4、十五连盏树形灯5、青铜奔马关于邢侯簋的介绍1、邢侯簋的作用:中国古代食器和祭器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用来盛黍、稷稻、粱等。
2、邢侯簋的形制特征:簋为四兽垂耳,侈口鼓腹,高约20厘米,器身纹饰精美,具有西周早期特征的器物。
3、邢侯簋的纹饰:腹身饰两两对应的象纹,四垂耳上装饰着精美的兽纹。
4、邢侯簋的铭文:有铭文68字曰:“隹三月,王令荣内史曰井侯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
拜稽首,鲁天子厥濒福,克奔走上下,帝无冬令于右周,追考。
对不敢,邵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册王命,乍周公彝。
”5、邢侯簋的历史:1921年间盗墓者在邢台的邢侯墓中盗得,卖到河南洛阳文物市场后,被当时英国籍的希腊巨富尤莫伐拉斯购得,由于对我国历史的不了解,他都不知道自己得到的竟是中国青铜器的稀世珍宝,回到英国后他便把邢侯簋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
并一直在该博物馆保存至今。
介绍完了那么多的古代青铜器。
我们来说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吧。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之纹饰:饰是青铜器皿上的装饰纹样,雕或浮雕铸成,题材广泛,各类纹饰的发展演变情况也提供了重要依据。
按纹饰的种类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建筑纹五大类。
商周青铜器名称和用途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代表,其包括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铸造技术以及器物的名称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商周青铜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详细介绍的回答。
商周青铜器的名称和用途十分广泛,主要分为礼器、器具、兵器和乐器四大类。
其中,礼器是古代中国社会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主要用于宗庙祭祀活动和贵族间的礼仪交往。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商周青铜礼器及其用途:1. 鼎:鼎是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具有三足两耳的特点。
它是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品位的象征,在宗庙中用于祭祀活动。
鼎中的食物代表着对祖先的供奉。
2. 爵:爵又称斝,是一种高脚杯,常用于盛酒,是古代贵族宴会中的重要器物。
爵的形制高雅,制作工艺考究,在贵族的婚礼、宴会和祭祀仪式中被广泛使用。
3. 角:角是一种长而曲折的容器,用于盛放食品。
角具有独特的造型,通常呈弧形,两头是拱形的耳,上部为口,下部为足。
角主要用于宴会和祭祀仪式中,代表着富贵和地位的象征。
4. 斗:斗是一种浅口容器,常用于盛放粮食和水。
斗的形状通常为圆形,也有方形和六边形等变异形式。
斗既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祭祀仪式中重要的器物。
除了礼器,商周青铜器还有一些常见的器具,如鬲、镊、壶、卣、觥等。
这些器具在商周时期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鬲:鬲是一种常用的炊具,通常是由铜制成,形似锅状。
鬲内的火焰和燃料可以使食物得到充分煮熟。
鬲在烹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饮食提供了便利。
2. 镊:镊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工具,类似于夹子,主要用于夹持物体。
商周时期的镊常与鬲一同使用,便于在烹饪过程中夹取烫的食物,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 壶:壶是一种容器,由于其造型优美,成为了青铜器中的一个重要种类。
商周时期的壶主要用于盛放液体,如酒和水等。
壶的形状多样,有方形、圆形等。
4. 卣:卣是一种较大的容器,外形呈弧形,上部有小口,适于盛装较大量的液体。
卣主要被用于婚礼、祭祀等重要场合,代表着亲情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中国4大著名的青铜器,每一件都有不为人知的轶事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一段历史被称为青铜时代。
那个辉煌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青铜文物,有的堪称无价之宝。
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进入青铜时代,流传至今的文物经过历史的浮浮沉沉,总会伴随着一些传奇轶事,下面是中国4大著名青铜器,看看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司母戊鼎,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最重的青铜器,是由郭沫若根据上面的铭文命名,后来改成后母戊鼎。
护鼎英雄吴培文的故事:鼎于1937年由河南村民吴培文发现,文物出土走漏了风声,日本警备队队长黑田荣闻讯赶来参观,大赞
“宝贝”,但是没有明抢,这引起了吴培文的警觉。
他觉得留住这鼎可能自己性命难保,遂联系了古董商肖寅卿来了收购,肖出价20万大洋。
但是由于鼎比较大,肖决定分割后运走,看着鼎被人们用锯子锯,吴培文觉得作孽,遂横下一条心,将鼎保护起来。
果然,不久后,日军进村搜宝,但真鼎早被吴培文埋于自家马棚下,并且他还花20元大洋制作了一个假鼎,自己远离家乡避难,并托自家亲戚留意。
直到抗战胜利吴培文才回来,并将鼎捐给国家。
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是商代最大的青铜器,属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四羊方尊可谓命途多舛,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姜景舒、姜景桥、姜喜桥兄弟三人挖地时发现了它,以400大洋卖掉,并留有一个残片。
四羊方尊出土曾轰动一时,当时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均在长沙,一向关心文物的周总理下令找寻国宝下落。
后来国宝找到了,却在运送过程中遭日机轰炸,碎成20多片,后
来拼接好后发现差一片,而这一片正是姜氏兄弟保留的那片,姜氏兄弟将残片于1976年捐给国家。
越王勾践剑,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的剑,代表青铜锻造的巅峰。
这把剑号称天下第一剑,千年不腐,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
当时一名考古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可见剑之锋利。
让人痛心的是,1993年越王勾践剑被运往新加坡参加该国举办的"战国楚文物展",作为压轴文物。
在展出结束后的拆展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慎使一块有机玻璃柄板卡在了勾践剑的剑刃上。
剑拆下后,我方发现剑刃部有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新伤痕,这件无价之宝因工作人员的疏忽受到了损坏。
毛公鼎,中国铭文最多的国宝。
早在清朝道光年间,毛公鼎就被出土了,落入古董商苏亿年之手,之后又是几手颠沛流离,到民国时落入叶公超之手,并于1941年夏密携毛公鼎逃往香港。
不久,香港被日
军攻占,叶家托德国友人将毛公鼎辗转返回上海。
1948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量南京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南迁至台北,毛公鼎就在此列。
现在,毛公鼎珍藏于台北博物馆。
《中国4大著名的青铜器,每一件都有不为人知的轶事》出自:百味书屋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