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18.58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详细归纳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 古诗词三首一、多音字。
剥:bō剥削bāo剥皮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二、古诗内容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注释:①杂(zá)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一、运算定律。
1. 加法运算定律。
- 加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 b=b + a。
例如:3 + 5 = 5+3 = 8。
- 加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 b)+c=a+(b + c)。
例如:(2 + 3)+5 = 2+(3 + 5)=10。
2. 乘法运算定律。
- 乘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b = b× a。
例如:2×3 = 3×2 = 6。
- 乘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 用字母表示:(a× b)× c=a×(b× c)。
例如:(2×3)×4 = 2×(3×4)=24。
- 乘法分配律。
-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 用字母表示:(a + b)× c=a× c + b× c。
例如:(2+3)×4 = 2×4+3×4 = 20。
二、简便计算。
1. 加法简便计算。
- 当几个数相加时,如果有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 例如:125+37+75=(125 + 75)+37 = 200+37 = 237。
2. 乘法简便计算。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 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有两个数相乘能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 例如:25×13×4=(25×4)×13 = 100×13 = 1300。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字词。
1. 易错字音。
- “慰藉”的“藉”读“jiè”,不要读成“jí”。
- “蝙蝠”的“蝙”读“biān”,“蝠”读“fú”。
2. 易错字形。
- “帐”与“账”:“帐”多与布有关,如“蚊帐”;“账”多与钱财有关,如“账本”。
- “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负”,要注意笔画顺序。
3. 多音字。
- 率:shuài(率领)、lǜ(效率)- 屏:píng(屏幕)、bǐng(屏息凝视)二、重点词语。
1. 描写自然景观的词语。
- 繁星藤萝波涛。
2. 表示安静的词语。
- 寂静静谧幽静。
三、句子。
1. 修辞。
- 比喻句:“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把桃花水比作竖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水声音的美妙。
- 拟人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探出头来”把笋当作人来写,写出了笋的生机与活力。
2. 描写方法。
- 静态描写:“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描写了白桦树的颜色和外观,是静态描写。
- 动态描写:“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写出了荷花随风舞动的姿态,是动态描写。
四、课文内容。
- 主题:课文描写了在乡村里一个小方洞般的玻璃天窗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里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和慰藉。
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 重点段落:“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这一段写出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想象空间。
- 主题:文章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
- 重点段落:“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这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桃花水的声音之美。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一、乘法(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积的变化规律。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乘法的估算。
可以把每个因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可以将两个因数中的任意一个因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
方法提示:笔算时,一般把位数多的数放在上面。
拓展提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积不变。
要点提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少是四位数,最多是五位数。
二、数量关系式(1)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①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单价:某种商品单位数量的价格叫做单价。
数量:购买商品的件数叫做数量。
总价:一共花的钱数叫做总价。
②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在这三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能求出第三个量。
(2)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①速度、路程的含义。
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路程:一定时间内所行的距离,叫做路程。
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在这三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能求出第三个量。
要点提示:1.用特殊的单位表示速度:所行路程/单位时间。
2.理解"/":/是除号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所以速度表示为“所行路程/单位时间”。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总结(一)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总结前言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小数乘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小数乘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数的运算规律,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
正文1. 小数的乘法规律•小数相乘时,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然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两个小数相乘,先去掉小数点,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然后再在结果中找到小数点的正确位置。
2. 小数的乘法步骤•将小数按照整数的乘法方法进行计算,不考虑小数点。
•计算完成后,根据小数点的位置确定最终结果的小数点位置。
3. 小数的乘法例题•例如:计算0.2 × 0.31.先按整数乘法计算,结果为6。
2.确定小数点位置,两个小数点累计的位数为1+1=2,所以结果的小数点应在第2位,即0.06。
4. 注意事项•在小数的乘法中,需要注意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当小数点位置难以确定时,可以在计算过程中加入适当的零,使得小数点位置更明确。
结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小数乘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数乘法是数学中的基础运算之一,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规律和步骤,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数值计算。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小数乘法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小数乘法的应用•小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货币兑换、计算面积和体积等。
•通过小数乘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6. 小数乘法的拓展•小数乘法是数学中的基础运算,通过掌握小数乘法的知识,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例如小数除法、分数乘法等。
•小数乘法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物理中的单位换算等。
7. 小数乘法的技巧•在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时,可以使用近似值进行估算,以简化计算过程。
•可以使用适当的图形或模型,帮助理解和解决小数乘法问题。
结尾小数乘法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小数乘法,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值运算中的规律和技巧。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的复习:
1.课文阅读理解:
在这一单元中,有一些课文需要我们进行阅读理解。
我们需要注意理
解课文的主旨和主题,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同时,也要注意
识别课文中的关键词和短语,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2.对比描写:
这个知识点要求我们能够通过对比描写,明确事物的特点和区别。
我
们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进行对比,来展示出它们
之间的异同之处。
3.四字格的学习与运用:
四字格是指由四个字组成的短语或句子。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需要学
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四字格,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进行写作。
比如:“龙飞
凤舞”,就是一个形容动作灵活、有力的四字格。
4.造句:
造句是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复习这个知识点时,我
们可以选择一些关键词或短语,根据其意思和语法规则,来构造语言表达,使句子完整、通顺。
5.诗歌欣赏:
这一单元中,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欣赏一些诗歌作品。
我们要注意诗歌
的韵律和格律,及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阅读和欣赏诗歌,我们能够
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6.对话表演:
这个知识点要求我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对话创作和表演。
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情景,选择适当的词语和语言形式,与他人进行对话
交流,展示自己的听说能力。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类班级()姓名()一、词语归类1、描写诸葛亮特点的成语。
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出自《三国演义》的故事空城计(主要人物:诸葛亮司马懿)苦肉计(主要人物:周瑜黄盖)夜走麦城(主要人物:关羽)刮骨疗毒(主要人物:关羽)桃园结义(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过五关,斩六将(主要人物: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主要人物:诸葛亮周瑜)火烧赤壁(主要人物:诸葛亮曹操孙权周瑜鲁肃)三英战吕布(主要人物:吕布)3、出自《三国演义》的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吕布曹植周瑜孙权鲁肃赵云司马懿4、替代(AB意思相近)诵读赞叹合适温暖寒冷5、安危(AB意思相反)开关伸缩黑白是非兴亡6、AB——BA(意思相同)举荐——荐举替代——代替合适——适合后退——退后演讲——讲演歌唱——唱歌7、多音字组词。
着zháo(着急)塞sâ(茅塞顿开)落l uò(降落)zh uó(穿着)sāi(塞子)lào(落下毛病)zhe(看着)sài(塞外)là(丢三落四)担dàn(担子)兴xīng(兴亡)压yā(压力)dān(担任)xìng(高兴)yà(压根儿)难nán(难得)吐tù(呕吐)解jiě(解放)(不解)nàn(难友)tǔ(吐泡泡)xiâ(姓解)(浑身解数)大dà(大夫)(指官职)dài (大夫)(指医生)8、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三顾茅庐:顾,拜访。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现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蜿蜒起伏:蜿蜒,弯弯曲曲,向前延伸。
形容山脉弯弯曲曲,有高有低。
青翠欲滴:欲,将要。
形容绿色很浓,将要滴下来了。
秀丽宜人:宜,适合。
形容景色美丽,非常适合人欣赏。
群雄纷争:纷,众多,杂乱。
茅塞顿开:顿,一下子。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九课《自然之道》1、《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
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
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2、课内理解(1)《自然之道》讲述了一个发人深醒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向导,结队到南太平洋旅游,观察幼龟是怎么离巢进入大海的。
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拯救了一个侦察兵幼龟,安全地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错误的信息,就从巢中鱼贯而出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3)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言下之意是说,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幼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4)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极不情愿”说明向导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予以理解但又感到无可奈何。
(5)我们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说明同伴们后悔的心情。
(6)现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引号的作用是特别强调部分。
(7)“天啊!”说明我们对眼前的一幕震惊的程度。
(8)“赶紧”、“迅速”、“气喘吁吁”表明我们想尽办法减少自己酿成的惨剧带来的损失。
(9)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悲叹”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10)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答:因为“我们”自认为是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违背了自然之道,导致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之中,所以作者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1)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答:我懂得了: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或指挥。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2.探究目标
(1)会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2)会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
(3)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二、知识梳理
1.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
2.岩石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纹理、颗粒大小、软硬程度、表面光滑或粗糙、轻重等方面对常见的岩石进行观察。
3.在观察岩石软硬程度时,可以借助指甲、铜钥匙、小刀对岩石进行刻画来判断,岩石的软硬分四类,分别是软、较软、较硬、硬。
4.观察岩石颗粒时,可分颗粒细密、颗粒粗疏、颗粒粗大等不同颗粒。
5.观察岩石可以采用眼睛看、手摸、鼻子闻、耳朵听等方法,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手电筒等工具。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岩石标本。
(2)探究问题: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岩石标本有什么特征?
1 / 3。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律的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律的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不受加数的先后顺序影响。
即a + b = b + a。
例如,4 + 3 = 3 + 4。
无论先将4和3相加还是先将3和4相加,结果都是7。
二、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在加法运算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受加数的配合顺序影响。
即(a+b)+c = a+(b+c)。
例如,(6+2)+4 = 6+(2+4) = 12。
无论是先将6和2相加再加4,还是先将2和4相加再加6,结果都是12。
三、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不受因数的先后顺序影响。
即a ×b = b × a。
例如,2 × 7 = 7 × 2。
无论先将2和7相乘还是先将7和2相乘,结果都是14。
四、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是指,在乘法运算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受因数的配合顺序影响。
即(a×b)×c = a×(b×c)。
例如,(5×3)×2 = 5×(3×2) = 30。
无论是先将5和3相乘再乘2,还是先将3和2相乘再乘5,结果都是30。
五、加法和乘法的分配律加法和乘法的分配律是指,在一个式子中,若乘一个数或因式,再加或减另一个数或式,则可以先将这个数或式加或减,再乘。
即a×(b+c) = a×b + a×c。
例如,3×(4+5) = 3×4 + 3×5 = 27。
这个式子可以先将括号里的数相加,再乘3;也可以先分别乘3,再将所得积相加。
结果都是27。
通过学习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运算律知识点,我们不仅掌握了数学中经典的算法,还能更深入地了解计算规律,提高运算的能力和效率,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单元《食物》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4、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5、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他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7、脂肪的辨别方法(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2).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8、淀粉的辨别方法(1).在淀粉糊中滴入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
(2).分别在不同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9、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10、我的膳食营养原则:⑴荤素搭配⑵粗细粮搭配。
⑶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⑷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⑸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1、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一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12、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
(2)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
⑶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13、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微生物。
14、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条件,在适宜的环境环境里,他们能很快的繁殖,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是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食物腐败变质了。
四年级下册语⽂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第9课、《⾃然之道》这篇课⽂与寓⾔故事《拔苗助长》⼀样,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然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办坏事。
⼀、词语解析1、愚不可及:⽂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分愚蠢,好⼼反⽽办坏事。
2、这⼉的“蠢事”具体指什么?(⼀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的是什么事?)答:这⼉的“蠢事”具体指我们强烈要求向导帮助幼龟回到⼤海。
3、我们认为⾃⼰“愚不可及”,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我们认为⾃⼰“愚不可及”,根本原因是没有按⾃然规律办事。
⼆、理解句⼦:1、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龟,朝⼤海⾛去。
那只嘲鸫眼见到⼿的美⾷丢掉,只好颓丧地飞⾛了。
答““极不情愿”表明了向导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但迫于我们的压⼒,只好这样做。
“颓废”⽣动形象地描写了嘲鸫丢掉快到⼿的美⾷失望的⼼情。
2、向导⼀边⾛⼀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答:“悲叹”指悲哀地感叹,感情较强烈,突出了向导伤⼼难过的⼼情。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飞⾏的秘密。
答:“终于”既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付出了艰⾟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也体现了科学家锲⽽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4、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答:“根本”说明了海龟的灾难,完全是由于“我们”违反了规律⽽造成的,否则,海龟是不会受到伤害的。
5、令⼈难以相信的是,它们之中有的居然能够朝⼣与共,和睦相处。
答:“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意思,“居然”是对前⾯“令⼈难以相信”程度的加深和强调。
6、“叼就叼去吧,⾃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答:这是⼤⾃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我保护的⼿段。
同时也⽤向导的话点明了课⽂的主题:⾃然之道,即⾃然的规律。
三、练习题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
PP震惊(zhan zan)巢⼝(cháo cáo)PPP愚蠢(yūyú )侦察(zhēn zēn)2、解释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任何科目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数与代数一 .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①能用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或根据小数在图中图色。
②能正确读、写小数。
③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能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表示。
并能让这些分数与小数互换。
④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的生活中的实物。
⑤能在数轴上表示某个小数。
⑥数位顺序及小数的组成。
⑦能把十进、百进、千进的计量单位用小数表示。
⑧小数的大小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十分位...)二.小数的运算1.小数的加减法①不进位、不退位。
1.2+3.4 6.6-1.3②进一位、退一位。
20.6+3.7 19.1-2.7③连续进位,连续退位。
12.75+2.25 71.13-16.55④位数不同。
16.3+2.75 60-2.882.小数的乘法①一般情况。
2.8×1.1②乘数中间有“0”。
1.06×3.3③乘数末尾有“0”。
1.06×470④积末尾有“0”。
8.5×0.88⑤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0.49×0.9○0.49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⑦小数的性质。
(在不改变1.3的大小的情况下,把它改写成两位小数)3.小数的除法①除数是整数。
②除数是小数。
③商中间有“0”。
④商末尾有“0”。
⑥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
0.49÷0.9○0.49⑦循环小数。
会判断循环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⑧余数问题。
(把一段长3.6米的绳剪成长为0.6米的小段,最多可以剪几段,还剩几米?)⑨近似数。
四舍五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如去尾、收尾法(进一法)。
4.混合运算。
要求:能简算要简算。
先判断运算顺序,再观察数据特点,看能否简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重点知识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加法中,和=加数+ 加数,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乘法中,积= 因数×因数,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含义,尤其是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运用这种关系。
-正确处理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特别是多层括号的情况,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3. 考点-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填空或解决简单问题,如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常以脱式计算的形式考查,要求准确遵循运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 重点知识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例如,通过观察一个由多个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根据视图还原物体: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想象和还原出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2. 难点-从斜方向观察物体的视图判断,以及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视图准确还原立体图形,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复杂的组合几何体,准确分析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尤其是有遮挡情况的判断。
3. 考点-给出立体图形,选择从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以选择题或判断题形式出现。
-根据给定的几个方向视图,画出或选择正确的立体图形,多为操作题或选择题。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 重点知识点-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和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计算25 + 36 + 75,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得到(25 + 75)+ 36 = 136。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知识点补充:
①、几个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 如:29+35+31=29+31+35
②、加减混合运算中带着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交换减数、加数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 【a ˃c 】
如:46+72-26=46-26+72
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在计算过程中,如果那两个数相加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把这两个数先相加,这样可以使
计算简便。
3、减法的运算性质
①、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再加上减数;或用这个数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被减数。
用字母表示:a-【b-c 】=a-b+c=a+c-b 如:50-【20-10】=50-20+10=50+10-20
②、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
如:10+【4-3】=10+4-3
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如:10-【8+1】=10-8-1
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①、需要记住的特殊数的乘积
5x2=10 25x4=100 125x8=1000 25x8=200 75x4=300 375x8=3000 25x8=200 125x4=500
②、两个数相乘的简便计算,方法不唯一。
既可以把一个因数用乘法拆分,使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也可以把一个因数用加、减法拆分,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拆分一个因数时,不能改变这个数的大小。
】 ③、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25或者125,就要想到4或者8。
【25x4=100 25x8=200 125x4=500 125x8=1000】
④、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把这个因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除法的运算性质
知识点补充:
①、在连除运算中,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
②、在连除运算中,如果除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么可以应用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xc】进行简便计算。
③、两个数相除,如果除数分解成的因数恰好与被除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可以应用a÷【bxc】=a÷b÷c进行简便计算。
④、在除加算式中当除数相同时,可以运用a÷c+b÷c=【a+b】÷c
在除减算式中当除数相同时,可以运用a÷c-b÷c=【a-b】÷c
⑤、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除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如:100÷【4x25】=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