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法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165
债权法课堂笔记整理授课教师:王文军上篇债法总论第一章债的一般原理第一节债与债权法一、债的概念(《民通》84th):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一)作为+不作为=给付注:给付是指债的关系上特定人之间有权请求的特定行为。
(包括行为和结果两部分,不以财产价值为限)(1)包含给付的行为和给付的结果。
(2)某些情况下不要求结果的发生。
(3)标的≠标的物(二)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特别结合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有权请求一定给付的法律关系。
(三)债的关系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除了个别的给付关系(如合同),还包括危险的告知等。
(结构复杂,随时间不断变化)注:合同履行后,可以说广义债的关系消灭,但它仍作为当事人保有各自给付的法律上的原因。
2、狭义:一方享有债权,另一方负担相应的债务。
二、债权的性质(一)债权不是对债务人人身、行为和给付标的物的支配。
(二)债权的本质是有效地受领债务人的给付。
三、债权的法律特征(一)债权是请求权:债权与请求权:(1)债权是目的(实质性权利),请求权是手段。
(2)请求权不仅仅会因为债权产生,也可由其他权利(物权、人格权等请求权)产生。
(二)债权是相对权:例外:买卖不破租赁、涉他合同、预告登记等。
(三)债权具有相容性(相对于物权排他性):在同一个标的物上,可以有数个内容相同的债权。
例:甲同时将某物卖给5个人,并签订买卖合同,则5个合同均成立并生效,甲同时对5个人负有债务。
例外:《买卖合同司法解释》9th——普通动产一物数卖(四)债权具有平等性:请求不分先后。
1、数个债权同时对一个标的物发生时,无论债权关系成立的先后,其地位一律平等。
2、企业破产时,债权人根据职工工资>国家利益>普通债权的原则按比例受偿。
3、未破产时,债务人有偿还债务的自由。
(五)债权具有期限性:罗马法把债权称作“法锁”,若永久存在,会限制债务人交易的自由,债权具有死亡的因素,目的达到了债权就消灭。
债权债务普法讲座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债权债务的普法讲座。
债权债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对我们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债权和债务的概念。
债权是指债权人依法享有的向债务人要求履行债务的权利,而债务则是指债务人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债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债权债务纠纷。
例如,购买商品时,如果商家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我们作为消费者就拥有了向商家要求履行债务的债权。
同样地,如果我们借款给他人,对方未按时偿还借款,我们作为债权人就有权要求对方履行债务。
那么,如何保护自己的债权呢?首先,我们应当在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如果发生纠纷,我们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委托律师代理,以提高维权的成功率。
而作为债务人,我们应当按时履行自己的债务,遵守合同约定。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无法按时履行债务,我们应及时与债权人进行沟通,并尽力寻求解决方案,避免纠纷的发生。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法律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合同法》、《债权法》等法律法规对债权债务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债权债务的产生、履行、转让、终止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我们应当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免陷入法律纠纷。
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常见的债权债务陷阱。
在签订合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合同条款是否明确、合法,并注意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免责条款。
债权债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身权益,避免陷入债权债务纠纷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够增加大家对债权债务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安全和保障。
谢谢大家的聆听!祝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避免债权债务纠纷,享受幸福和安宁的生活!。
第四编债权制度第十九章债的一般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债的概念和特征,明确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知道债的种类及合同在债中的地位;掌握债的履行原则、条件和不履行的形态及后果;掌握债权担保方式和债的保全。
【教学重点及难点】债的概念和特征;债的种类、债的履行原则;债权担保方式和债的保全【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适量讨论和课后阅读。
第一节债与债权法一、债的概念。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1、现代民法上债的概念源自于罗马法。
罗马法上的债,既指债权、债务,也指债权债务关系,有时并称为法锁。
如《法学阶梯》认为:债是拘束我们根据国家的法律而为一定给付的法锁。
这与现代民法的债的含义大体是相同的。
2、民法上债的概念不同于民间所谓的债,也不同于中国固有法上的债。
我国民间所称之债,单指债务,且多指金钱债务;自汉律以来,债的概念一直未见扩大,仍仅指欠人财物,直到清末《大清民律草案》,西方民法中债的概念才首次被引入我国。
3、债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方享有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而他方则负有满足该项请求的义务,享有权利的一方为债权人,负有债务眼的一方为债务人。
二、债的法律特征。
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是特定的;债权是请求权,只能通过特定的义务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才能实现;债的客体可以是物、行为、智力成果等。
债权关系和所有权关系是两种重要的财产法律关系,我们要在两者的比较中理解债的特征:1、债与所有权的主体不同。
所有权是绝对权、对世权,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除所有人之外的一切人;而债是相对权、对人权,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2、债与所有权的内容不同。
在所有权关系中,所有人可以直接行使其权利,即对财产的直接支配,无须义务人的积极配合,义务人的义务是不作为的义务;而债权只能通过特定的义务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才能实现。
《债权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债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 掌握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内容3. 了解债权转让、债务承担和担保等制度4. 培养学生运用债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债权的概念与特征2. 债权的分类3. 合同的订立4. 合同的履行5.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债权的概念与特征2. 合同的履行规则3.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条件4. 债权转让和债务承担的法律效果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债权法的具体规定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典型案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 比较法:比较债权法与其他法律制度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债权法的理解4. 实践教学法:安排学生参与模拟合同签订、纠纷解决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债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 第二课时:讲解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3. 第三课时:讲解债权转让、债务承担和担保制度4. 第四课时: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债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第五课时:总结本章内容,进行课堂测试六、教学资源1. 教材:《债权法教程》2. 案例库:收集各类债权法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3. 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教学讲解4. 视频资料:寻找相关债权法案例的视频资料,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案例过程5. 在线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债权法网站和论坛,了解最新动态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债权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讲解内容:详细讲解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规则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债权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典型案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5. 总结讲解: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债权法的掌握程度2. 案例分析报告:布置课后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债权法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讲解方式和进度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3. 反思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补充或更新教学资源4. 改进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十、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重点掌握债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 学习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规则3. 分析典型案例,运用债权法解决实际问题4. 访问相关债权法网站和论坛,了解最新动态5. 准备下一章内容,提前预习债务法的相关知识十一、教学拓展1. 对比研究:将债权法与其他法律制度(如物权法、知识产权法等)进行对比研究,深化学生对债权法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民法分则之债权法》——张翔西北政法大学第一部分债权法总论第一节概述(一)债的特征流转性法律关系。
主体的特定性。
以请求权与给付义务为内容。
以给付行为为客体(二)债的标的客体指向的对象是标的(物、无形财产、行为本身)(三)债权特征债权权能—请求(他人之“物”)与受领是一种请求权—对人。
是一种相对权。
具有平等、相容性。
(物权—排他性)债权创设可以具有任意性(意定、不受法定类型的约束)原则上,债权请求权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第二节债的分类一、意定之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发生依据指的就是合同之债法定之债——以法律的规定为基础产生的债指的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和侵权之债二、单一之债——指债之两方均为一人多数人之债——指债之两方中,一方或双方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债其中多数人之债可分为:连带之债——多数债权人或债务人中的任意一人,均可对外主张或承担,本方所享有之债权或承担之债务。
包含:连带债务连带债权连带之债外部关系消灭之后内部会产生追偿权关系(按份追偿)按份之债——多数债权人或债务人中的任意一人,仅依照确定的份额对外主张或承担,本方所享有之债权或承担之债务的债。
多数人之债之于标的是否可分分为:可分之债——可以是连带之债也可以是按份之债不可分之债——只能是连带之债三、简单之债——标的只有一个选择之债——并列多个标的选择权则是履行的前提(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由债务人选择)履行不能的问题:一个选择不能履行,选择之债并不当然发生履行不能的后果任意之债——有多个标的,且有先后顺序之分的债。
与选择之债区别在于标的排列顺序。
不存在选择权问题。
履行不能的构成上,与选择之债相同。
四、财务之债——以有形或无形财务为标的之债劳务之债——以劳务为标的的债(判断:债务人的付出,如: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区分意义:前者具有强制执行的可能性,后者无强制执行的可能性(不能直接强制)。
财务之债可分为:特定物之债——以特定物为标的的财务之债种类物之债——以种类物为标的的财务之债种类物与特定物区分:能否用他物来替代。
论案例教学法在债权法课中的实施路径作者:原蓉蓉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51期摘要: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应与传统授课方式有机结合,并不断探索建立网络平台、参与司法实践等辅助措施。
关键词:案例教学;债权法;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53-02自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被引入中国以来,其注重培养学生司法实践能力的优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已成为国内法学教育所不容忽视的一种区别于传统讲授方法的新颖模式。
2011年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更是凸显了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这就对法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探索真正实现案例教学法本土化的有效路径,而非简单采取拿来主义。
正所谓江南为橘江北为枳,发端于美国的案例教学法有其特定的产生背景和条件,判例法的法律传统是其产生、发展、完善所不可或缺的天然土壤。
我国因袭的则是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在借鉴案例教学法时应当结合课程特点、课程结构等特性而因课制宜。
债权法课程作为民法的重要分支,旨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动态法律关系,与民事主体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天然优势。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授课方式有机结合采取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传统的授课模式,二者各有优势和不足。
“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讲授。
”[1]究竟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还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应当结合课程特点和内容有效协调。
笔者所在学校的债权法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之一开设时间是大二上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2学时,课堂容量为80人左右。
其主要特点是内容庞杂、课时有限、学生人数多,这决定了如果完全照搬英美的案例教学法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
首先,如果要完全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需要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互动,随着教学方式改革的深入,债权法课程的课时应适当予以延长,才能保障真正将谈论深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