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2出则悌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弟子规》教案(通用16篇)《弟子规》教案(通用1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一、复习闯关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1、教师:《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
今天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活动设计背景《弟子规》是清代学士根据张示孔子言行的《论语》,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所提炼的做人道理,适用于幼儿的启蒙教育。
古老的文化中蕴含着的是一脉相承的渊源文化和行为准则。
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更加广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逐渐加强,辨别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自己处在特定的环境,小朋友该如何去处理,弟子规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行为参考,帮助孩子们愉快、大方,有礼貌的与人交往。
作为简练、深刻的古文,《弟子规》能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们灵性。
活动目标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与生活情景结合,将尊敬长辈、关爱伙伴的诗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乐于积极参加国学诵读活动和歌曲表演唱活动,帮助儿童积累文学底蕴,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及灵性。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学会做一个长辈们喜欢、朋友们信赖、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活动准备活动课件、小红花、字卡、古筝音乐、曲谱活动过程一、激情引入1、播放课件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之前我们学习了《弟子规》里小朋友爱父母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弟子规》里有关于尊敬长辈、兄弟姐妹们友好互相关爱的故事。
2、再次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义:孔融是怎样吃梨的,我们可以向孔融学习什么?(关心友爱,把好吃的留给别人,谦虚有礼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尊长,勿见能。
”二、诵读导入,培养儿童情绪带领同学们模仿古人(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复习诵读,引出课题。
三、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韵文,读准字音。
2、借助图文,译文初步理解课文。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四、诵读古文。
出则悌教案《弟子规》之〈出则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出则悌〉中所学内容的含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3、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以多种方式表达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四、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讲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2)通过小故事,小组之间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齐背已学《弟子规》的所有内容,并作点评。
(二)新授1、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兄弟姐妹相处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的句子。
2、课件出示,指导学生朗读。
3、理解其义(1)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谁来说说这些句文讲的是什么内容,(2)解释这些句子的含义(学生试着自己来解释字的意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
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兄道:为兄之道。
友:友爱。
恭:恭敬。
睦:和睦。
)欣赏动画《孔融让梨》。
找一找动画中的故事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哪句话,说一说,故事让我们懂得什么道理了,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轻:看轻。
怨:怨恨。
忍:忍让。
忿:愤怒、愤怒。
泯:消除、消灭、消失。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弟子规出则悌的教案教案标题:培养悌心——以《弟子规》为基础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弟子规》中关于悌的内容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悌心,促进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的良好发展;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的文本材料;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弟子规》的封面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弟子规》,并征求他们对悌的理解。
Step 2:讲解悌的概念(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讲解悌的含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悌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悌。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你在家庭中如何表现悌心?2. 你在学校中如何表现悌心?3. 你在社会中如何表现悌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将其展示给全班。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Step 5:角色扮演(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发《弟子规》中与悌相关的段落。
要求学生根据段落内容,分角色进行扮演,展示悌心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方式。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Step 6:个人总结(5分钟)要求学生每人写一篇短文,总结自己在本课程中学到的关于悌的知识和体会。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悌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
Step 7:课堂展示和反思(5分钟)请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总结,并进行课堂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持续发展和践行悌心。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悌心实践活动,如走访社区老人、帮助弱势群体等;2.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进行互助合作,培养悌心;3.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悌心典范,如亲人、老师、社会公民等,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出则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出则悌〉中的意思。
2. 看故事、听故事,学会出门在外必要的接人待物的礼节以及尊尊老敬贤之道。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讲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2)通过小故事,小组之间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
(2)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学会行住坐卧的基本礼仪,尊老敬贤人生态度难点:理解含义并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自由读,指名读。
(二)出示:兄道友弟道恭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3. 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4. 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三)学习“兄弟睦孝在中”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明白在家庭之外与长辈、平辈相处时应遵循的礼仪和规范。
2、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友爱朋友的良好品德。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出则悌”的要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出则悌”中具体语句的含义和道理。
掌握在不同场合与他人相处的礼仪规范。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出则悌”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培养学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灵活运用“悌”的智慧。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对《弟子规》原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和要求。
2、故事法讲述相关的古代故事和现代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悌”的重要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出则悌”的原则来解决。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加深对“出则悌”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友爱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兄弟姐妹或朋友相处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出则悌”的含义(10 分钟)解释“出则悌”中“出”的含义,即走出家门,在社会上与人交往。
讲解“悌”的含义,即敬爱兄长,引申为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和朋友。
3、学习《弟子规》中“出则悌”的具体内容(20 分钟)带领学生朗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解释其含义,强调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友爱、尊重,这样家庭才能和睦,也是对父母孝顺的表现。
讲解“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让学生明白在与兄弟姐妹或朋友相处时,不要过于计较财物,说话要宽容忍耐,这样就能减少怨恨和冲突。
学习“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长辈,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
4、故事分享(15 分钟)讲述古代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孔融对兄长的尊重和友爱。
分享现代社会中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真实案例,如某家庭中姐姐为了弟弟放弃自己的学业,最终弟弟取得成功后回报姐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出则悌”。
“弟子规.出则悌”课堂教学教案执教者:都江堰市柳街小学牟远红教学内容:弟子规.出则悌教学目标:1:熟读弟子规.出则悌部分2:初步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与人相处,要能够像在家庭一样顺从长辈,团结同学,爱护弟弟姐妹教学重点“兄道友------忿自泯。
”前八句教学课件准备:弟子规前八句PPT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1:集体背诵弟子规的总序2:分角色接龙,背诵弟子规的“入则孝”部分3:争当“小老师”,给大家说说你最喜欢的“弟子规”中的一句话的理解。
(选4句集中巩固)。
二:教学新课1:教师教学生诵读“弟子规.出则悌”部分。
2:学生齐读“弟子规.出则悌”部分,教师正音。
3:分小组诵读。
4:开火车诵读。
5:“小老师”教读领读(4人)6:教师教学“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哥哥要爱护弟弟,弟弟要尊重哥哥,做父母的孝心也就饱含在其中了。
7:教学“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如果彼此都把财物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姐妹之间就不会有怨仇。
若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的话,愤恨自然就会消除。
三:课堂巩固1:熟读弟子规.出则悌。
2:熟读背诵“兄道友----忿自泯。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怎样在生活中落实好这四句话,才能做到好好孝敬父母4: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熟读并诵读背诵这四句话。
四: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出则悌部分,大家回去以后在家里诵读给父母听,和他们一起交流讨论你们感兴趣的部分。
2:结合生活实际,请老师,父母和同学们一起把今天学到的“兄道友----忿自泯”部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3:齐读齐诵齐背“兄道友---忿自泯”部分。
4:教师小结,结束下课。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第一章:弟子规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让学生理解弟子规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1.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弟子规的核心价值观弟子规的基本内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和核心价值观互动法:讨论弟子规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出则悌的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出则悌的具体做法2.2 教学内容出则悌的含义出则悌的重要性出则悌的具体做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出则悌的含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出则悌的具体做法第三章:孝敬父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3.2 教学内容孝敬父母的意义和重要性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第四章:尊敬师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敬师长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尊敬师长的具体做法4.2 教学内容尊敬师长的意义和重要性尊敬师长的具体做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敬师长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尊敬师长的具体做法第五章:友爱兄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爱兄弟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友爱兄弟的具体做法5.2 教学内容友爱兄弟的意义和重要性友爱兄弟的具体做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友爱兄弟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友爱兄弟的具体做法第六章:和睦乡里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睦乡里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和睦乡里的具体做法6.2 教学内容和睦乡里的意义和重要性和睦乡里的具体做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和睦乡里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和睦乡里的具体做法第七章:谨言慎行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谨言慎行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谨言慎行的具体做法7.2 教学内容谨言慎行的意义和重要性谨言慎行的具体做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谨言慎行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谨言慎行的具体做法第八章:尊敬他人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敬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尊敬他人的具体做法8.2 教学内容尊敬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尊敬他人的具体做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敬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尊敬他人的具体做法第九章:勤奋学习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勤奋学习的具体做法9.2 教学内容勤奋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勤奋学习的具体做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勤奋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勤奋学习的具体做法第十章:反省修身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反省修身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反省修身的方法10.2 教学内容反省修身的意义和重要性反省修身的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省修身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反省修身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共十个章节。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弟子规是古代中国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孩子们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其中,弟子规中有关悌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孝悌的重要性:弟子规强调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的重要性,并指出这是人们做人的基本道德义务之一。
2. 孝顺父母:弟子规告诫孩子们要尽心尽力孝顺父母,不分昼夜地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
3. 尊敬兄长:弟子规教导孩子们要尊重年长的兄长,尊敬他们的地位和权威,服从他们的教诲和要求。
4. 和睦相处:弟子规教导孩子们要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5. 忠诚与奉献:弟子规教导孩子们要对家庭和亲人忠诚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利大家,以家庭利益为重。
弟子规中有关悌教案的内容,旨在培养孩子们尊老爱幼、关怀亲人的品德,促进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这些教诲对于孩子们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共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弟子规出则悌教案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出则弟】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请看第八条:【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
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
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
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
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
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
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
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
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
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
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的良好品德。
提高学生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解释“出则悌”的含义。
举例说明“出则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出则悌”对个人成长和集体和谐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出则悌”的含义和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出则悌”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将“出则悌”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增强直观性。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出则悌”。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简要介绍“弟子规”的概念和背景。
提问:“出则悌”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3.2 讲解“出则悌”的含义详细解释“出则悌”的定义。
举例说明“出则悌”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3 分析案例展示几个与“出则悌”相关的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做到“出则悌”。
3.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将“出则悌”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3.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出则悌”。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评价学生对“出则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出则悌”原则的实践程度。
4.2 反馈与改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纸质教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出则悌”。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5.2 参考资料《弟子规》:经典原文和注释。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爱兄弟姐妹的良好品德。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出则悌”的原则,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教学重点:1. “出则悌”的含义和意义。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出则悌”。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出则悌”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落实“出则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故事、案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概念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出则悌”。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出则悌”的含义:尊敬长辈,关爱兄弟姐妹。
3. 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出则悌”。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享一个关于“出则悌”的案例或故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实践“出则悌”。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出则悌”。
2. 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总结出实践“出则悌”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出则悌”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出则悌”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积极践行“出则悌”,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践行“出则悌”。
六、角色扮演(10分钟)1. 设计一个关于“出则悌”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2.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在不同情境下实践“出则悌”的意义。
3. 引导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感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
七、家庭作业布置(5分钟)2. 要求学生在短文或日记中描述一个实践“出则悌”的具体场景,并阐述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本文介绍了《弟子规》中的“出则弟”这一条教导,即在离开家或外出时应注意自己的行为。
文章从第八条开始,讲述如何与人相处。
首先,家中兄弟姊妹应友爱相处,互相尊重。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知道兄弟姊妹是一体的,吵架是不孝的行为。
历史上有很多孝悌的故事,如唐朝的XXX,他即使年老仍照顾姊姊,这种行为非常难能可贵。
兄弟姊妹的相处时间比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更长,因此建立友爱观念非常重要。
如果兄弟姊妹和睦相处,这也是属于孝道的表现。
在与人相处时,应该注意言行举止,不轻易抱怨,忍受自己的怒气。
孩子在家中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让他们觉得金钱至关重要。
当然,我们需要教他们节俭,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珍惜家中的物品。
如果他们从小就过分重视物质享受,那么将来可能会有很多问题。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争夺遗产而反目成仇,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也很常见。
如果父母知道留下财产会引起这种争端,他们肯定不会愿意这样做。
因此,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节俭,勤俭持家才能让家业繁荣昌盛。
如果孩子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将来可能会因为财产争端而产生怨恨和纷争。
除了金钱之外,言语也非常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
我们需要教育孩子要避免粗鲁的言辞,不要伤害他人的感情。
在现代家庭中,夫妻之间经常会发生口角,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正常的,从而研究到不好的行为惯。
因此,父母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或吵架。
孩子很小,他们还无法分辨是非,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是模仿父母的。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避免使用粗鲁的言辞。
如果我们能够忍耐,夫妻之间就能够和平相处,孩子也会研究到正确的行为惯。
如果孩子从小就看到父母吵架或使用粗鄙的语言,那么他们长大后也可能会变得粗鲁、不受欢迎。
因此,父母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做出好的榜样。
弟子规教案2《弟子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并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积累经典的兴趣,简单了解一些经典诵读的法。
3、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些道理,了解一些生活礼仪及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并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课前准备:课件、国学抄写本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
谈话引入、背诵“总叙”和“入则孝出则悌”二、学习新知。
《弟子规》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的礼仪,今天,我们将学习《弟子规》中谨的前八句话。
(一)初读,读准读通出示:《弟子规》谨前八句。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指名读。
(5)师生对读。
(6)齐读。
(二)诵读,感知大意出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1、生读,感知。
(读书图)。
2、齐读。
3、师生对读。
4、导背。
出示:“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定位勿乱顿致污秽”1、情景中学习了解最后四句。
2、连线、了解古语大意3、导行:学生检查自己的衣着。
4、品读。
三、总结书写。
置冠服有1、读书2、背诵3、选一句抄写。
(国学抄写本)四、课后延伸。
五、板书设计:谨珍惜时间讲究卫生着装整洁弟子规国学经典教案11级(1)班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中的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一节,今天我们共同来回顾这一节的内容。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1、领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周易·系辞下》”“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
——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2、自由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