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2016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6.12.13•【文号】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83号•【施行日期】2011.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1月1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根据2013年8月31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3年1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6年12月13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有关作业活动,是指船舶装卸、过驳、清舱、洗舱、油料供受、修造、打捞、拆解、污染危害性货物装箱、充罐、污染清除以及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等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管理全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根据职责权限,具体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四条船舶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船舶检验规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要求,并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五条船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要求,取得并随船携带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证书、文书。
交通部关于实施《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9.03.01•【文号】交救发[1999]102号•【施行日期】1999.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事救捞正文交通部关于实施《沿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1999年3月1日交通部)交救发〔1999〕102号根据《关于发布〈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的通知》(交体法发〔1999〕3号),为做好全国打捞单位的资质核准并按计划完成资质证书的办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资质核准的打捞单位范围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1999年4月1日起从事沿海和内河通航水域空载排水量或单件重量200吨以上的沉船沉物打捞作业的企、事业单位,工商营业执照中有打捞营业范围的,且船舶、设备、人员、资历业绩符合管理规定的,都可以向发证机关(交通部救捞局)申请办理打捞单位资质等级证书。
任何打捞工程的承包、分包或转包人,均应取得与总承包人相同的资质等级。
二、资质核准时间安排发证机关自2月15日起,开始对打捞单位进行资质核准工作。
并在收到打捞单位全部申请文件和材料后45日内作出核准意见,颁发相应的证书。
所有打捞单位自4月1日起向各港务(航)监督机构申请打捞作业的,都应提交有效的资质等级证书。
三、资质标准的有关说明(一)打捞业绩:打捞单位必须有整体打捞沉船的能力。
对于一个打捞工程不计其施工时间,沿海和内河一、二级打捞单位近4年内工程完工数量中打捞成功率在90%以上;沿海和内河三级打捞单位近3年内工程完工数量中打捞成功率在90%以上。
社会信誉由被服务的客户或工程主管机关提供书面意见为准,若提供的意见中90%为良好的,且工程主管机关对打捞作业无大事故处罚的,视为社会信誉好。
若打捞单位确实不能提供客户意见,发证机关可视情要求其提供打捞工程协议、合同,有关作业纪律(录像,照片等)或打捞单位上级主管机关的书面意见。
海事执法业务流程(2018)目录一、沿海水域划定禁航区和安全作业区审批业务流程 (1)二、打捞或者拆除沿海水域内沉船沉物审批业务流程 (9)三、通航水域岸线安全使用和水上水下活动许可业务流程 (15)四、大型设施、移动式平台、超限物体水上拖带审批业务流程 (21)五、内河通航水域安全作业备案业务流程 (27)六、航行警(通)告发布业务流程 (30)七、海事声明签注业务流程 (35)八、残骸清除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签发业务流程 (38)九、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审批业务流程 (42)十、船舶国籍证书核发业务流程 (52)十一、外国籍船舶进入或临时进入非对外开放水域许可(略) (62)十二、高速客船操作安全证书核发业务流程 (63)十三、船舶文书签注业务流程 (71)十四、船舶《连续概要记录》签发业务流程 (75)十五、船舶登记业务流程 (80)十六、《货物系固手册》签注业务流程 (124)十七、船舶名称核准业务流程 (129)十八、船舶识别号使用核准业务流程 (133)十九、船舶建造重要日期确认 (137)二十、船舶在港区水域内安全作业备案业务流程 (141)二十一、游艇俱乐部备案业务流程 (145)二十二、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核发业务流程 (148)二十三、载运危险货物和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审批业务流程 (153)二十四、船舶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水上过驳作业审批业务流程 (159)二十五、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人员资格认可业务流程 (164)二十六、船舶防污染文书备案业务流程 (168)二十七、船舶油料供受作业单位备案业务流程 (182)二十八、船舶污染物的接收和处理情况备案业务流程 (185)二十九、海员证核发业务流程 (188)三十、从事海员外派业务审批业务流程 (193)三十一、培训机构从事船员(引航员)培训业务审批业务流程 (201)三十二、船员适任证书核发业务流程 (207)三十三、船员服务簿签发业务流程 (214)三十四、船员培训合格证签发业务流程 (219)三十五、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核发业务流程 (226)三十六、航运公司安全营运与防污染能力符合证明核发业务流程 (232)三十七、设立验船机构审批业务流程(略) (242)三十八、专用航标的设置、撤除、位移和其他状况改变审批业务流程 (243)三十九、船旗国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249)四十、开航前检查业务流程 (259)四十一、港口国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267)四十二、船舶现场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277)四十三、海船船员健康证明签发监督管理业务流程 (283)四十四、船员培训机构监督管理业务流程 (287)四十五、船员考试监督管理业务流程 (297)四十六、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05)四十七、船舶载运固体散装货物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09)四十八、船舶防污染文书现场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11)四十九、船舶防污染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13)五十、防治船舶污染应急防备和处置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16)五十一、船舶燃油质量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19)五十二、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业务流程 (321)五十三、涉外海上事故或事件安全调查管理业务流程 (333)五十四、船公司、船舶诚信监督管理业务流程 (338)五十五、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55)五十六、海区航标设置管理 (358)五十七、海区航标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64)五十八、海区航标保护管理业务流程 (367)五十九、行政许可变更、延续、撤销、注销业务流程 (370)六十、海事行政许可听证业务流程 (376)六十一、海事行政强制措施业务流程 (380)六十二、海事行政处罚业务流程 (389)六十三、行政处罚听证业务流程 (396)六十四、海事行政执法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业务流程 (399)六十五、海事行政复议业务流程 (404)六十六、海事行政赔偿业务流程 (414)六十七、海事应诉业务流程 (418)一、沿海水域划定禁航区和安全作业区审批业务流程一、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于对辖区沿海水域禁航区和安全作业区划定的办理工作。
打捞船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打捞船的管理和操作,保障打捞船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下属所有打捞船的管理和操作。
三、打捞船的管理1. 打捞船的登记和备案(1)公司应向相关部门备案打捞船的基本情况和船舶检验证书,及时更新备案信息。
(2)打捞船的管理应具备相应的证书和资质,保证打捞工作的合法合规。
2. 打捞船的保养和维修(1)定期对打捞船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船舶设备的完好,确保打捞作业的顺利进行。
(2)设立专门的维修保养部门,负责打捞船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
3. 打捞船的人员管理(1)打捞船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证书和岗位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擅自操纵打捞船,确保打捞操作的安全性。
4. 打捞船的安全管理(1)定期进行打捞船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船体结构及设备的安全性。
(2)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救生设备,为打捞船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5. 打捞船的运行管理(1)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航行区域进行打捞作业,不得越界作业。
(2)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暂停打捞作业,确保船员生命安全。
6. 打捞船的环境保护(1)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规,不得随意排放废弃物和杂物。
(2)在打捞作业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7. 打捞船的监督检查(1)公司应建立打捞船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打捞船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2)不合格的打捞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并接受相关部门的复查。
8. 打捞船的责任追究(1)对违反公司规定的打捞船或违反安全规程的情况,公司应及时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2)对因管理不善导致的事故,公司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加强管理措施。
四、打捞船的操作1. 打捞船的作业规范(1)在进行打捞作业前,必须对目标物体进行详细勘察和评估,并制定详细的打捞方案。
(2)打捞船的操作必须按照公司制定的作业流程和安全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更改。
2. 打捞船的物品搬运(1)在进行打捞作业时,要严格控制目标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确保打捞船的承载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1999年第4号]【发布部门】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9.10.08【实施日期】2000.01.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1999年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已于1998年4月21日经第六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黄镇东1999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企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船舶、排筏通行、停泊和作业的安全,保护水域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进行下列涉及通航安全的水上水下施工作业(以下简称施工作业),适用本规定:(一)设置、拆除水上水下设施;(二)修建码头、船坞、船台、闸坝,构筑各类堤岸或人工岛;(三)架设桥梁、索道,构筑水下隧道;(四)打捞沉船、沉物;(五)铺设、撤除、检修水上水下电缆或管道;(六)设置用于捕捞、养殖的固定网具设施;(七)设置系船浮筒、浮趸、竹木排筏系缆桩以及类似的设施;(八)进行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海洋及气象观测、水文测量、地质调查、科学研究等活动;(九)清除水面垃圾;(十)扫海、疏浚、爆破、打桩、拔桩、填埋、挖砂、淘金、采石、抛泥砂石;(十一)救助遇难船舶,或紧急清除水面污染物、水下污染物;(十二)其他影响通航水域交通安全或对通航环境产生影响的施工作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以下简称港监局)主管全国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港务(港航)监督机构(以下简称港监)具体负责其管辖水域内的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资格和申请第四条建设者或施工者(以下统称施工作业者)从事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施工作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施工作业所在地的港监提出施工作业通航安全审核申请(以下简称申请),接受港监的审核。
海事执法业务流程(2018)目录一、沿海水域划定禁航区和安全作业区审批业务流程 (1)二、打捞或者拆除沿海水域内沉船沉物审批业务流程 (9)三、通航水域岸线安全使用和水上水下活动许可业务流程 (15)四、大型设施、移动式平台、超限物体水上拖带审批业务流程 (21)五、内河通航水域安全作业备案业务流程 (27)六、航行警(通)告发布业务流程 (30)七、海事声明签注业务流程 (35)八、残骸清除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签发业务流程 (38)九、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审批业务流程 (42)十、船舶国籍证书核发业务流程 (52)十一、外国籍船舶进入或临时进入非对外开放水域许可(略) (62)十二、高速客船操作安全证书核发业务流程 (63)十三、船舶文书签注业务流程 (71)十四、船舶《连续概要记录》签发业务流程 (75)十五、船舶登记业务流程 (80)十六、《货物系固手册》签注业务流程 (124)十七、船舶名称核准业务流程 (129)十八、船舶识别号使用核准业务流程 (133)十九、船舶建造重要日期确认 (137)二十、船舶在港区水域内安全作业备案业务流程 (141)二十一、游艇俱乐部备案业务流程 (145)二十二、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核发业务流程 (148)二十三、载运危险货物和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审批业务流程 (153)二十四、船舶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水上过驳作业审批业务流程 (159)二十五、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人员资格认可业务流程 (164)二十六、船舶防污染文书备案业务流程 (168)二十七、船舶油料供受作业单位备案业务流程 (182)二十八、船舶污染物的接收和处理情况备案业务流程 (185)二十九、海员证核发业务流程 (188)三十、从事海员外派业务审批业务流程 (193)三十一、培训机构从事船员(引航员)培训业务审批业务流程 (201)三十二、船员适任证书核发业务流程 (207)三十三、船员服务簿签发业务流程 (214)三十四、船员培训合格证签发业务流程 (219)三十五、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核发业务流程 (226)三十六、航运公司安全营运与防污染能力符合证明核发业务流程 (232)三十七、设立验船机构审批业务流程(略) (242)三十八、专用航标的设置、撤除、位移和其他状况改变审批业务流程 (243)三十九、船旗国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249)四十、开航前检查业务流程 (259)四十一、港口国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267)四十二、船舶现场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277)四十三、海船船员健康证明签发监督管理业务流程 (283)四十四、船员培训机构监督管理业务流程 (287)四十五、船员考试监督管理业务流程 (297)四十六、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05)四十七、船舶载运固体散装货物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09)四十八、船舶防污染文书现场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11)四十九、船舶防污染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13)五十、防治船舶污染应急防备和处置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16)五十一、船舶燃油质量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19)五十二、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业务流程 (321)五十三、涉外海上事故或事件安全调查管理业务流程 (333)五十四、船公司、船舶诚信监督管理业务流程 (338)五十五、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55)五十六、海区航标设置管理 (358)五十七、海区航标监督检查业务流程 (364)五十八、海区航标保护管理业务流程 (367)五十九、行政许可变更、延续、撤销、注销业务流程 (370)六十、海事行政许可听证业务流程 (376)六十一、海事行政强制措施业务流程 (380)六十二、海事行政处罚业务流程 (389)六十三、行政处罚听证业务流程 (396)六十四、海事行政执法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业务流程 (399)六十五、海事行政复议业务流程 (404)六十六、海事行政赔偿业务流程 (414)六十七、海事应诉业务流程 (418)一、沿海水域划定禁航区和安全作业区审批业务流程一、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于对辖区沿海水域禁航区和安全作业区划定的办理工作。
一、总则为了确保河道打捞作业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河道环境整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河道打捞作业单位及个人,包括河道清淤、垃圾打捞、沉船打捞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河道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河道打捞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监督河道打捞作业的安全工作。
2. 河道打捞作业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河道打捞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3. 河道打捞作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河道打捞作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四、安全措施1. 河道打捞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当对作业区域进行勘察,了解作业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作业内容等,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2. 河道打捞作业时,作业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作业人员必须穿戴救生衣、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并配备救生绳、救生圈等救生设备。
(2)作业现场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警示范围,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当密切配合,确保作业安全。
(4)作业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救生艇、救生衣、绳索等,并定期检查维护。
3. 河道打捞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五、监督检查1. 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河道打捞作业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 河道打捞作业单位应当接受河道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六、责任追究1. 河道打捞作业单位未履行安全管理制度,发生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2. 河道打捞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3. 河道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河道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对中国司法解释中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第21卷第4期2010年12月中国海商法年刊AnnualofChinaMaritimeLawV o1.21NO.4Dec.2OlO林鹏鸠,付晓娟.对中国司法解释中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_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21(4):63—67对中国司法解释中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林鹏鸠,付晓娟(1.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辽宁大连116026;2.辽宁天腾律师事务所,辽宁大连116021)摘要:海上打捞引起的赔偿请求能否限制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其予以明确规定.司法解释也对碰撞船舶之间追偿的打捞费规定为应受限制,但不周全,建议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时予以完善.关键词:打捞费;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船舶碰撞中图分类号:DF96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7659(2010)040063—05 LimitationofliabilityforclaimsarisingfromwreckremovalunderChinesejudicialinterpret ationLINPeng—jiu~,FUXiao—juan(wSchool,DalianMaritimeUniversity,Dalian116026,China;2.TytopLawFirm,Dalia n116021,China)Abstract:ChineseMaritimeCodedoesnotprovideforthelimitationofliabilityforaclaimarisingfromwreckremova1.ItisnecessaryfortheChineseSupremeCourttOcopewithitbythemeansofthejudic ialinterpretation. Thejudicialinterpretationalsomakesitclearthattherecoveryfortheclaimsbetweentheships involvedinacollisionshallbesubjecttOthelimitation,butitseemsnotsound,andshallthereforebebettere daccordinglyinrevisingtheChineseMaritimeCode.Keywords:wreckremovalcharges;limitationofliability;collisionatsea有关打捞费的海事赔偿请求是否属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范围,在船舶碰撞或救助事故引起打捞费请求的情况下又如何限制等问题,直接关系事故当事人的巨大利益,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简称《海商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也常有激烈争议,故相关司法解释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并在修改《海商法》时加以全面考虑,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基于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经历,对近两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与打捞费赔偿请求责任限制有关的两个司法解释中的条文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妥善处理相关实践问题,有助于《海商法》的相应修改.一,中国最新司法解释和一些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船舶碰撞司法解释》)第9条规定:"因起浮,清除,拆毁由船舶碰撞造成的沉没,遇难,搁浅或被弃船舶及船上货物或者使其无害的费用提出的赔偿请求,责任人不能依照海商法第十一章的规定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相关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责任限制司法解释》)第17条规定:"海商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的可以限制赔收稿日期:2010~10—08作者简介:林鹏鸠(1966一),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天腾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协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辽宁省法学会海商法研究会副会长,大连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E—mail:linpengjiu@;付晓娟(1977一),女,广东深圳人,辽宁天腾律师事务所律师,E—mail:fuxiaojuan@.中国海商法年刊第21卷偿责任的海事赔偿请求不包括因沉没,遇难,搁浅或者被弃船舶的起浮,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提起的索赔,或者因船上货物的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提起的索赔.由于船舶碰撞致使责任人遭受前款规定的索赔,责任人就因此产生的损失向对方船舶追偿时,被请求人主张依据海商法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限制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海商法》第204条规定:"船舶所有人,救助人,对本法第二百零七条所列海事赔偿请求,可以依照本章规定限制赔偿责任.前款所称的船舶所有人,包括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经营人."《海商法》第207条规定:"下列海事赔偿请求,除本法第二百零八条和第二百零九条另有规定外,无论赔偿责任的基础有何不同,责任人均可以依照本章规定限制赔偿责任:(一)在船上发生的或者与船舶营运,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的灭失,损坏,包括对港to/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施造成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应损失的赔偿请求;(二)海上货物运输因迟延交付或者旅客及其行李运输因迟延到达造成损失的赔偿请求; (三)与船舶营运或者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侵犯非合同权利的行为造成其他损失的赔偿请求;(四)责任人以外的其他人,为避免或者减少责任人依照本章规定可以限制赔偿责任的损失而采取措施的赔偿请求,以及因此项措施造成进一步损失的赔偿请求.前款所列赔偿请求,无论提出的方式有何不同,均可以限制赔偿责任.但是,第(四)项涉及责任人以合同约定支付的报酬,责任人的支付责任不得援用本条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 《1976年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第2条"可限制责任的索赔"规定:"除第3条和第4条另有规定外,对下列各项索赔,无论其责任的根据如何,均可限制责任:(a)有关在船上发生或者与船舶营运或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的灭失或损坏(包括对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施造成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应损失的索赔;(b)有关海上货物,旅客或其行李运输的迟延所引起的损失的索赔;(c)有关与船舶营运或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侵犯非合同权利的行为造成其他损失的索赔;(d)有关沉没,遇难,搁浅或被弃船舶(包括此种船上的任何物件)的起浮,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的索赔;(e)有关船上货物的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的索赔;(f)有关责任人以外的任何人,为避免或者减少责任人依照公约规定可以限制其责任的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由此措施而引起的进一步损失的索赔."《1976年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第18条"保留"规定:"任何国家在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本公约时.均可保留不适用第2条第1款第(d)项和第(e)项的权利.但对本公约的实质性条款,不得作任何其他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简称《海上交通安全法》)第40条规定:"对影响安全航行,航道整治以及有潜在爆炸危险的沉没物,漂浮物,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在主管机关限定的时间内打捞清除. 否则,主管机关有权采取措施强制打捞清除,其全部费用由沉没物,漂浮物的所有人,经营人承担.本条规定不影响沉没物,漂浮物的所有人,经营人向第三方索赔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第7l条规定:"船舶发生海难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的措施.对在公海上因发生海难事故,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重大污染损害后果或者具有污染威胁的船舶,海上设施,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采取与实际的或者可能发生的损害相称的必要措施."第90条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简称《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67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第4期林鹏鸠,等:对中国司法解释中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65 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第68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40条规定:"……船舶沉没的,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装载位置等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清除."第42条规定:"发生船舶污染事故,海事管理机构可以采取清除,打捞,拖航,引航,过驳等必要措施,减轻污染损害.相关费用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承担.需要承担前款规定费用的船舶,应当在开航前缴清相关费用或者提供相应的财务担保."第5O条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第1条规定:……四,'残骸'系指发生海上事故后……五,'危害'系指:(一)对航行构成威胁或妨碍的任何情况或威胁;或者(二)有合理预期会对海上环境造成重大有害影响,或是损害一国或多国的海岸线或相关利益的任何情况或威胁.七,'清除'系指对残骸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任何形式的预防,减少或消除.'清除','已清除'和'正在清除'须予以相应解释."二,打捞的法律责任和费用承担首先说明,本文所称打捞是指对包括沉船,沉物或其中存在或溢出的污染物所采取的起浮,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的行为或措施的俗称.一般而言,如果是为了海上交通安全而采取的,习惯简称打捞或清障,而为了防治和减轻海洋污染而采取时,有的简称为清污.当然,在实践中,上述行为或措施有时兼具交通安全和海洋环保两个目的.《船舶碰撞司法解释》和《责任限制司法解释》中的起浮,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即本文简称的打捞,应理解为包括上述两个目的或其中任何一个目的的打捞.因此,除了特别说明或同时列明之外,本文所述的打捞,包括起浮,清除,拆毁,清污和使之无害在内的统称.中国处理沉船,沉物或其污染物的现行规则存在不同并体现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首先,由于国际公约优先于国内法,对于中国参加的《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或《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适用具有涉外因素的污染事故,漏油的船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但不排除任何人可以采取预防污染损害的措施.其次,以海上交通安全为目的的打捞和以防治海洋污染为目的的清污.前者如《海上交通安全法》第40条的规定,沉船沉物的所有人,经营人应当打捞清除;主管机关有权采取措施强制打捞清除;全部费用由沉没物,漂浮物的所有人,经营人承担.后者如《海洋环境保护法》第71条,第90条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40条,第42条和第50条的规定,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采取措施予以清除;海事管理机构可以采取清除,打捞,拖航,引航,过驳等必要措施,减轻污染损害;相关费用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责任者或船舶,有关作业单位承担.最后,除上述特别法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第65条,第68条的规定,对其他所有污染环境的侵权事故,适用以下普通的原则:一是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污染者包括哪些不太清楚,如陆上或海上的货物所有人是否包括在内等;二是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虽有上述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具体案情的复杂和法律规定上的一些不清楚或相互矛盾,如何正确认定责任人往往仍颇有争议,因此在中国海事实践中,对于一个船舶碰撞案中打捞费的处理(包括措施,费用担保和支付等)实际上可能包括以下情形:由沉船沉物的所有人支付,由碰撞船舶的对方船舶所有人支付,由双方船舶所有人各支付部分,或由主管机关支付以及因主管机关要求暂由打捞清障清污单位垫付等.三,对沉船沉物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根据上述规定,笔者对沉船沉物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的规定理解如下.首先,根据《责任限制司法解释》第17条第1款的规定,因打捞提起的索赔,不论是否由于船舶碰撞造成的,应不属于限制性债权,责任人不能依法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这应是中国现行的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原则性规定.它是一项非常必要的解释规定,明确肯定了自《海商法》生效以来在海事司法实66中国海商法年刊第21卷践中已将因打捞提起的索赔作为非限制性债权的特别做法.若无此规定,在《海商法》第十一章下,因打捞提起的赔偿请求,只要在船上发生的或者与船舶营运,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本应难以排除在限制性债权之外.《责任限制司法解释》第17条第2款规定,由于船舶碰撞致使责任人遭受前款规定的索赔,责任人就因此产生的损失向对方船舶追偿时,被请求人主张依据《海商法》第207条的规定限制赔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其中"被请求人"当然也是指依法有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人,否则,也就不可能存在"主张依据《海商法》第207条的规定限制赔偿责任"而需要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问题.因此,按照本款的规定,船舶碰撞中的一船支付因为本船打捞提起的索赔时,他不能享受责任限制的权利,但在其支付该索赔之后,再向对方船舶追偿时,对方船舶仍有权将该追偿的索赔作为限制性债权而享受责任限制.这应是对上述原则性规定作出的一个明确的例外规定.该例外规定也是处理碰撞案中此类索赔的一个具体规则,即船舶碰撞中的一船(责任人)对于对方船舶(责任人)因打捞提起的索赔或追偿有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其次,船舶碰撞中的一船(责任人)对于非对方船舶或非责任人因打捞提起的索赔或追偿应无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第一,一船(责任人)对于本船和本船上货物的打捞而支付或应支付的打捞费索赔.当然,从海上交通安全法考虑,一船没有必要为其货物或者对方船舶,货物的打捞直接承担责任,只是在实践中有时可能追于主管机关和当时情势的压力等特殊情况而不得已为之.第二,货物的所有人, 经营人为其货物打捞支付打捞费后向一船(责任人) 提出的索赔.第三,一船(责任人)对于对方船和船上货物自愿或不得已直接组织打捞而由打捞单位对其提起的打捞费索赔.第四,主管机关直接支付或因主管机关要求由打捞单位暂时承担打捞费后向一船(责任人)提出的索赔(如主管机关迫于情势必要).由此可见,至少从现行规定的逻辑分析来讲,针对同一标的物进行的打捞,由于具体安排和付费的不同,索赔或追偿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由对方船舶(责任人)已付或应付的,其再向本船索赔或追偿时,本船可以享受责任限制,否则,如果本船已经实际支付或者本船直接应付时,则不能享受责任限制.同时,由于《海商法》第207条规定的限制性债权包括"责任人以外的其他人,为避免或者减少责任人依照本章规定可以限制赔偿责任的损失而采取措施的赔偿请求,以及因此项措施造成进一步损失的赔偿请求",由于责任人自己不该付而直接支付了打捞费,也由于不能自己告自己,所以,对于本船自己已经实际支付或者本船直接应付的打捞费,也不能从本船的责任限额或者责任限制基金中主张参与分配.这与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规定不同.再次,因打捞的费用提出的赔偿请求或者因打捞提起的索赔应不限于打捞费本身,应包括该打捞造成的进一步损失.实践中,一项打捞行为或措施也可能会造成其他的进一步的损失,由此会引起打捞费用本身之外的其他损失的索赔,而这种索赔有的可以依法向责任人提出或追偿,有的不能.根据《船舶碰撞司法解释》的规定,责任人对于"因起浮,清除,拆毁由船舶碰撞造成的沉没,遇难,搁浅或被弃船舶及船上货物或者使其无害的费用提出的赔偿请求",不能依法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责任限制司法解释》又规定,可以限制赔偿责任的海事赔偿请求不包括因沉没,遇难,搁浅或者被弃船舶的起浮,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提起的索赔,或者因船上货物的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提起的索赔.也就是说,如果因为打捞造成进一步的损失,就该损失向责任人提起索赔或追偿时也适用上述规则.这是比较合理而周全的解释,《责任限制司法解释》弥补了先前的《船舶碰撞司法解释》这方面规定的不周全.复次,打捞是否因为主管机关的强制命令进行,应不影响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船舶碰撞司法解释》和《责任限制司法解释》都没有区别是否强制打捞引起的费用或索赔对于责任限制的影响,因此,不难理解,不论是否强制打捞引起的向责任人的索赔或追偿,上述责任限制方面的结果都一样.这是一项比较合理而务实的安排.强制打捞和非强制打捞本非民事意义上的概念,且在实践中,强制打捞和非强制打捞有时也难以区别.不少沉船,沉物本有经济上的打捞或救助价值,即使没有主管机关的打捞命令或要求,其物主或财产保险人本来也会自愿组织打捞(这时也可能安排救助),只是因为主管机关考虑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而更早下达了强制打捞令或限期打捞令,从而使其表面上也成为"强制打捞".这时的强制打捞,实质上与自愿打捞或者救助是竞合的.这样,上述司法解释避免了实践中强制打捞和非强制打捞有时难以区别引起的纠纷.最后,除了船舶碰撞之外,因救助人过错造成的沉船沉物打捞引起的索赔,该救助人应可比照适用第4期林鹏鸠,等:对中国司法解释中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67 上述司法解释享受责任限制权利.实践中,救助标的或被救助物在救助作业过程中可能由于救助人的过错或违约而遭受额外的损失.救助人对于其救助作业过程中由于其过错或违约造成的救助标的或被救助物的损失,依法也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由于《1976年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和《海商法》已规定,救助人也是依法有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责任人,而且,其行为或不为也会造成被救船和财产(相当于碰撞中的对方船舶和船上货物)的沉没,从而使打捞成为必要,引起打捞方面的索赔,但《责任限制司法解释》并没有包括救助人应负责的原因引起的打捞在内.虽然从逻辑上说,该司法解释的第17条第2款规定对于救助人应该不适用,但若如此理解,是不合理,不适当的,更违反了鼓励救助原则,使救助人处于比一般的碰撞当事船东较为不利的地位.因此只能理解,这不是目前的司法解释的初衷,也许最高人民法院只是考虑了中国司法实践至今还没有出现救助人因其救助作业过程中的过错或违约造成的救助标的或被救助物的损失而承担责任的案例,故暂时没有或不必在该司法解释中一起考虑罢了.因此,笔者建议在修改《海商法》时,对此问题也应一并加以考虑,完善.参考文献(References):[1]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SIYuzhuo.Maritimelawmonograph[M].2nded.Beijing:ChinaRenminUniversityPress,2 010.(inChinese)[2]司玉琢,吴兆麟.船舶碰撞法[M].2版.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5. SIYu—zhuo,WUZhao—lin.ShipcollisionlawrM].2nded.Dalian:DalianMaritimeUniversityPress,1995.(inChinese)[3]STEELDW,ROSEFD.Kennedy'Slawofsalvage[-M].5thed.London:STEVENS& ;.SONS,1985.书讯《租船缩略语与常用条款》目前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大连海事大学郭萍教授花费5年时间编撰而成.《租船缩略语与常用条款》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租船缩略语,收集了租船实务,航运实务以及国际贸易方面常用英语缩略语,此外还包括一些涉及船舶规范,货物装卸工具,主要货运单证,世界主要船级社,世界主要港口,主要国际海运组织,主要国际海事条约名称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租船常用条款,收集了航次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及光船租赁合同下的常用标准合同条款或附加条款.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报,电传传统通信方式逐渐被更先进的现代通信方式取代,但电报,电传时代广泛使用的缩略语因其具有内涵丰富,信息量大,简练明确,书写方便,便于快速阅读等特点,在航运领域特别是租船业务中得到保留和发展,一些新的缩略语也不断产生.由于涉及不同专业领域,这些缩略语存在不同的解释和理解,即使借助一些英文词典,仍然会产生一些误解或感到困惑,从而影响了人们正常交流,甚至可能产生争议.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涉入租船业务的人员来说,困难可想而知.本书的出版发行,可以使租船缩略语的使用和发展更加规范,从而促进航运信息的交流.在租船实务中,业务人员通常会选择使用一些标准的租船合同范本,并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些附加条款(RIDERCLAUSE).一些航运组织或机构制定并发布了大量的标准条款供相关方使用.作者共收集了132条常用租船合同奈款,并翻译成中文,同时对条款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打捞沉船管理办法【发布部门】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57.10.11【实施日期】1957.10.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打捞沉船管理办法(一九五七年九月七日国务院批准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一日交通部发布)第一条为保证航行安全,加强沉船的打捞和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除军事舰艇和木帆船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和内河的沉船,包括沉船本体、船上器物以及货物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下列沉船应当进行打捞:(一)妨碍船舶航行、航道整治或者工程建筑的沉船;(二)有修复使用价值的沉船;(三)虽无修复使用价值而有拆卸利用价值的沉船。
第四条严重危害船舶安全航行的沉船,有关港(航)务主管机关有权立即进行打捞或者解体清除,但是所采取措施应即通知沉船所有人,如果沉船所有人不明或者无法通知时,应当在当地和中央报纸上公告。
第五条妨碍船舶航行、航道整治或者工程建筑的沉船,有关港(航)务主管机关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规定申请期限和打捞期限,通知或公告沉船所有人。
沉船所有人必须在规定期限以内提出申请和进行打捞;否则,有关港(航)务主管机关可以进行打捞或者予以解体清除。
第六条其他不属于第五条规定范围的沉船,沉船所有人应当自船舶沉没之日起一年以内提出打捞计划和完工期限,经有关港(航)务主管机关批准后进行打捞。
第七条沉船所有人除遇有特殊情况向有关港(航)务主管机关申请延期并经核准外,在下列情况下即丧失各该沉船的所有权:(一)妨碍船舶航行、航道整治或者工程建筑的沉船,在申请期限以内没有申请或者声明放弃;或者打捞期限届满,而没有完成打捞;(二)其他不属于第五条规定范围的沉船自沉没之日起一年以内没有申请打捞;或者完工期限已经届满,而没有打捞。
第八条有关港(航)务主管机关根据第四条规定所捞起的船体、船用器物、货物或者解体所得的钢材、机件等,在无法或者不易保管的情况下,可以作价处理。
沉船所有人自船舶沉没之日起一年以内,可以申请发还捞起的原物或者处理原物所得的价款,过期如不申请即丧失其所有权。
海事自费打捞流程一、一般程序1、沉船有关责任人自行或委托打捞作业单位进行沉船打捞或海事管理部门要求沉船有关责任人打捞沉船。
2、打捞作业单位到海事管理部门进行沉船打捞作业申请,获得作业许可。
3、打捞作业单位做好沉船打捞作业前的准备工作,落实安全防污染责任制,按照要求进行打捞作业。
4、打捞作业结束,打捞作业单位形成完工报告提交海事管理部门。
二、沉船打捞作业申请(一)、申请人: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施工作业单位或其代理人。
(二)、具备条件:1、参与打捞或者拆除的单位、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2、已依法签订沉船沉物打捞或者拆除协议;3、从事打捞或者拆除作业的船舶、设施符合安全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要求;4、已制定打捞或者拆除作业计划和方案,包括起止时间、地点和范围、进度安排等;5、对安全和防污染有重大影响的,已通过通航安全评估;6、已建立安全和防污染责任制,并已制订符合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污染要求的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提交材料:1、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审核申请书;2、打捞单位资质证明文件及其复印件;3、打捞协议及其复印件(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施工作业单位为同一单位时除外);4、打捞作业方案;已建立的安全及防污染责任制、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沉船打捞作业的关键点1、取得活动许可证,在划定的水域范围内作业。
施工作业单位应当具备相应作业资质,在资质允许的作业范围开展沉船打捞作业。
2、参与作业的船舶、设施业经批准,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3、施工作业严格执行打捞作业方案,作业流程安全可靠。
4、安全及防污染责任制、保障措施落实到位,防污应急器材符合有关标准。
5、参与打捞作业人员具备相应能力。
从事施工作业的人员具备相关安全和防污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关于发布《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的通知交体法发[1999]3号关于发布《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交通厅(局、委、办),个海上艘救中心,各港务(航)监督局,各救捞局,总港总公司,各航道局,各航务工程局,长航局,珠航局,黑航局,各港务局,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长航集团,各外轮代理公司:现发布《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自1999年4月1日起施行。
附件:打捞单位资质等级标准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对沉船沉物打捞作业的管理,维护打捞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船舶航行、作业安全,防止污染水域环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及内河通航水域内从事空载排水量或单件重量200吨以上沉船沉物打捞作业的打捞单位的资质核准。
外国企业和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上述打捞作业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沿海水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的港口、内水和领海以及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二)打捞作业,是指打捞单位对沉船沉物实施的各种处置措施,包括扫测、探摸、起浮、移位、解体、清除等及其他相关作业。
(三)沉船沉物,只指沉没于沿海水域或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设施及其设备、所匝爱货物以及其他落水物体。
(四)打捞单位,是指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打捞作业的企、事业单位。
(五)打捞单位资质,是指打捞单位依照本规定认定的从事打捞作业的人员、技术、设备、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及其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四条交通部主管全国沿海和内河通航水域内的沉船沉物打捞工作。
交通部救助打捞局(简称"发证机关")具体负责对打捞单位资质等级的核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简称《资质等级证书》)的发放、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和国家管辖海域从事下列可能影响通航安全的水上水下活动,适用本规定:(一)勘探、采掘、爆破;(二)构筑、设置、维修、拆除水上水下构筑物或者设施;(三)架设桥梁、索道;(四)铺设、检修、拆除水上水下电缆或者管道;(五)设置系船浮筒、浮趸、缆桩等设施;(六)航道建设,航道、码头前沿水域疏浚;(七)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体育比赛;(八)打捞沉船、沉物;(九)在国家管辖海域内进行调查、测量、过驳、大型设施和移动式平台拖带、捕捞、养殖、科学试验等水上水下施工活动以及在港区、锚地、航道、通航密集区进行的其他有碍航行安全的活动;(十)在内河通航水域进行的气象观测、测量、地质调查,航道日常养护、大面积清除水面垃圾和可能影响内河通航水域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三条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全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本辖区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从事本规定第二条第(一)项至第(九)项的水上水下活动的建设单位、主办单位或者对工程总负责的施工作业者,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明确的相应条件向活动地的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报送相应的材料。
在取得海事管理机构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相应的水上水下活动。
第六条水上水下活动水域涉及两个以上海事管理机构的,许可证的申请应当向其共同的上一级海事管理机构或者共同的上一级海事管理机构指定的海事管理机构提出。
于发布《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的通知交体法发〔199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交通厅(局、委、办),个海上艘救中心,各港务(航)监督局,各救捞局,总港总公司,各航道局,各航务工程局,长航局,珠航局,黑航局,各港务局,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长航集团,各外轮代理公司:现发布《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自1999年4月1日起施行。
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对沉船沉物打捞作业的管理,维护打捞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船舶航行、作业安全,防止污染水域环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及内河通航水域内从事空载排水量或单件重量200吨以上沉船沉物打捞作业的打捞单位的资质核准。
外国企业和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上述打捞作业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沿海水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的港口、内水和领海以及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二)打捞作业,是指打捞单位对沉船沉物实施的各种处置措施,包括扫测、探摸、起浮、移位、解体、清除等及其他相关作业。
(三)沉船沉物,只指沉没于沿海水域或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设施及其设备、所载货物以及其他落水物体。
(四)打捞单位,是指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打捞作业的企、事业单位。
(五)打捞单位资质,是指打捞单位依照本规定认定的从事打捞作业的人员、技术、设备、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及其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四条交通部主管全国沿海和内河通航水域内的沉船沉物打捞工作。
交通部救助打捞局(简称"发证机关")具体负责对打捞单位资质等级的核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简称《资质等级证书》)的发放、管理。
第五条从事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打捞作业活动的打捞单位,应按照本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
没有《资质等级证书》的打捞单位,不得进行打捞作业。
第六条打捞单位从事打捞作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相应的港务(航)监督机构申请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提供有效的《资质等级证书》,接受港务(航)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打捞单位资质分为沿海和内河两类,每类分为一、二、三级。
第八条沿海各级打捞单位打捞作业范围:(一)沿海一级打捞单位,可从事沿海和内河吨位不限的沉船沉物打捞作业及外商参与的中国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的打捞作业。
(二)沿海二级打捞单位,可从事沿海和内河空载排水量不超过1000吨的沉船或单件重量不超过1000吨的沉物打捞作业。
(三)沿海三级打捞单位,可从事沿海和内河空载排水量不超过400吨的沉船或单件重量不超过400吨的沉船或单件重量不超过400吨的沉物打捞作业。
第九条内河各级打捞单位打捞作业范围:(一)内河一级打捞单位,可从事内河空载排水量不超过2000吨的沉船或单件重量不超过2000吨的沉物打捞作业。
(二)内河二级打捞单位,可从事内河空载排水量不超过700吨的沉船或单件重量不超过7 00吨的沉物打捞作业。
(三)内河三级打捞单位,可从事内河空载排水量不超过300吨的沉船或单件重量不超过300吨的沉物打捞作业。
第十条打捞单位办理《资质等级证书》,应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填写《打捞单位资质等级(定级、普及)申请表》,并提供以下文件和材料:(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非企业单位,应提供上级主管机关批准成立该单位的文件;(二)所具有的船舶、设备的数量、规格及其证明文件;(三)打捞工程技术人员、潜水员的有关技术证书;(四)证明其打捞作业业绩和质量的文件或材料;(五)发证机关要求的其他文件或材料。
第十一条发证机关应自收到《打捞单位资质等级(定级、普及)申请表》和相关的全部文件及材料起4 5日内,根据打捞单位资质等级标准(见附件)对申请单位的资质等级进行审核。
审核合格的,颁发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审核不合格的,应当作出不于核准的决定,说明理由,并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单位。
打捞单位提供的文件、材料不符合本规定第十条要求的,发证机关应通知其及时补正,不按要求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第十二条《自治等级证书》有效期为五年。
发证机关应对以取得《资质等级证书》的打捞单位每年进行资质核检。
打捞单位应自《资质等级证书》颁发之日起每年期满前60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办理资质核检。
资质核检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打捞单位的实际资质情况与所持《资质等级证书》应达到的资质等级标准是否相符;(二)打捞单位履行合同和信誉情况;(三)有无违章行为;(四)本年度打捞业绩。
第十三条打捞单位申请办理资质核检应当填写《打捞单位资质等级核检表》,提供发证机关要求的全部相关材料。
发证机关自收到核检表和有关材料之日起30日内提出核检意见。
对核检不合格的打捞单位,应重新核准资质等级,并签发或注销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
第十四条打捞单位在资质定级三年后,完成两项以上本等级打捞作业范围最高限制吨位的85%以上吨位的沉船沉物打捞,其资质标准(除打捞业绩外)均达到上一级资质等级标准的,可按第十条的规定,申请晋升上一个资质等级。
发证机关自收到晋升申请表和有关材料、文件之日起45日内提出晋升核准意见。
核准合格的,办法晋升后的《资质等级证书》。
第十五条打捞单位领取《资质等级证书》后,船舶、设备、人员发生变化,应及时向发证机关报告。
发证机关应按照资质等级标准查验其资质等级,当确认其已不具备原资质等级标准的条件时,应重新核准该打捞单位的资质等级。
第十六条打捞单位发生分立或合并,应办理资质等级注销手续。
继续从事打捞作业的,应重新申请办理新的《资质等级证书》。
打捞单位变更名称、地址或法定代表人,应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打捞作业期间,经资质核检,打捞单位资质等级发生变动,打捞单位可按原证书资质等级进行直至完成该次打捞作业,以后应按新证书核准的资质等级从事打捞作业。
第十八条打捞单位《资质等级证书》遗失或损毁,可向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补发前应在省级报纸上声明原资质等级证书作废。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买卖、出租、出借打捞单位《资质等级证书》。
打捞单位发生前款行为之一的,发证机关可收回其《资质等级证书》。
使用不真实《资质等级证书》骗取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的,港务(航)监督机构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第二十条打捞单位申请办理资质等级定级、核检、晋升或补证时,提供虚假文件或材料,发证机关不予办理定级、核检、晋升或补证手续。
已经发证的,应予收回并撤消其《资质等级证书》第二十二条《资质等级证书》由交通部统一印制。
根据打捞作业的实际需要,发证机关可向打捞单位核发《资质登记证书》副本若干份,其副本与正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自一九九九年四月一起施行。
附件:打捞单位资质等级标准一、沿海打捞单位资质等级标准(一)沿海一级打捞单位1、具备十年以上在沿海水域从事沉船沉物打捞作业的经历,成功的整体打捞过空载排水量在5,000吨以上的沉船,近四年内打捞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社会信誉好。
2、不少于3艘Ⅰ类航区功率在1,800千瓦以上的拖轮,其中1艘功率在3,600千瓦以上。
3、不少于3艘具有完善的打捞设备和潜水支持系统的打捞作业船,其中1艘应为Ⅰ航区3,000总吨以上。
4、有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150人以上,其中从事救捞工作的高级工程师不少于10人、工程师不少于20人。
5、持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潜水员证书的潜水员不少于80人。
6、能在60米水深进行潜水打捞作业。
7、打捞总抬浮力不少于10,000吨。
8、具有相应的防止和减轻水域环境污染的设备和措施。
(二)沿海二级打捞单位1、具备六年以上在沿海水域从事沉船沉物打捞作业的经历,成功地整体打捞过空载排水量在800吨以上的沉船,近四年内打捞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社会信誉好。
2、不少于2艘Ⅱ类航区功率在1,100千瓦以上的拖轮,其中1艘功率在2,200千瓦以上。
3、不少于2艘具有较完善的打捞设备和潜水支持系统的打捞作业船,其中1艘应为Ⅱ类航区1,000总吨以上。
4、有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30人以上,其中从事救捞工作的高级工程师不少于3人、工程师不少于6人。
5、持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潜水员证书的潜水员不少于25人。
6、能在50米水深进行潜水打捞作业。
7、打捞总抬浮力不少于2,000吨。
8、具有相应的防止和减轻水域环境污染的设备和措施。
(三)沿海三级打捞单位1、具备四年以上在沿海水域从事沉船沉物打捞作业的经历,成功地整体打捞过空载排水量在300吨以上的沉船。
2、不少于1艘Ⅲ类航区功率在660千瓦以上的拖轮。
3、不少于1艘具有较完善的打捞设备和潜水支持系统的Ⅲ类航区300总吨以上的打捞作业船。
4、有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10人以上,其中从事救捞工作的高级工程师不少于1人、工程师不少于2人。
5、持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潜水员证书的潜水员不少于10人。
6、能在25米水深进行潜水打捞作业。
7、打捞总抬浮力不少于800吨。
8、具有相应的防止和减轻水域环境污染的设备和措施。
二、内河打捞单位资质等级标准(一)内河一级打捞单位1、具备十年以上从事沉船沉物打捞作业的经历,成功地整体打捞过空载排水量在1,000吨以上的沉船,近四年内打捞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社会信誉好。
2、不少于2艘内河A级航区功率在360千瓦以上的拖轮,其中1艘功率在730千瓦以上。
3、不少于2艘具有较完善的打捞设备和潜水支持系统的打捞作业船,其中1艘应为内河A级航区1,000总吨以上。
4、有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20人以上,其中从事救捞工作的高级工程师不少于2人、工程师不少于6人。
5、持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潜水员证书的潜水员不少于20人。
6、能在40米水深进行潜水打捞作业。
7、打捞总抬浮力不少于3,000吨。
8、具有相应的防止和减轻水域环境污染的设备和措施。
(二)内河二级打捞单位1、具备六年以上从事沉船沉物打捞作业的经历,成功地整体打捞过空载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的沉船,近四年内打捞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社会信誉好。
2、不少于2艘内河B级航区功率在290千瓦以上的拖轮,其中1艘应为内河A级航区功率在440千瓦以上。
3、不少于1艘具有较完善的打捞设备和潜水支持系统的打捞作业船,其中1艘应为内河A级航区500总吨以上。
4、有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15人以上,其中从事救捞工作的高级工程师不少于1人、工程师不少于4人。
5、持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潜水员证书的潜水员不少于10人。
6、能在30米水深进行潜水打捞作业。
7、打捞总抬浮力不少于1,000吨。
8、具有相应的防止和减轻水域环境污染的设备和措施。
(三)内河三级打捞单位1、具备四年以上从事沉船沉物打捞作业的经历,成功地整体打捞过空载排水量在250吨以上的沉船,近三年内打捞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社会信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