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质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409.00 KB
- 文档页数:26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
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º、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东地区。
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
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
σ1 σ1σ1 σ1 目前中国地应力方向 以东经100~105o 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 为主,东:近E-W 。
地理山东高三知识点梳理山东是中国东部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高三地理学科中,山东的地理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山东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的枢纽。
山东东临黄海,北濒渤海,南界江苏,西接河南、河北。
其区位优势使得山东在经济、交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山东的自然地理特点1. 地形地貌:山东地势东高西低,形成了诸多山脉和盆地。
主要山脉有太行山、王莽岭、蓝石山等,主要盆地有胶东平原、鲁西南山地盆地等。
2. 气候特点: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较为适宜,四季分明。
但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湿润度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气候相对干旱。
3. 水系特点:山东有诸多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黄河。
黄河的下游穿越山东,为山东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4. 地质资源:山东地质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储量大,为山东的能源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山东的经济地理特点1. 农业:山东是中国的粮仓之一,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闻名。
山东盛产苹果、葡萄等水果,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养猪和家禽养殖基地之一。
2. 工业:山东的工业经济发达,以煤炭、石化、钢铁、化工为主导产业。
山东还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之一,临港的青岛和烟台等城市也形成了独特的港口经济。
3. 旅游业:山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泰山、傲来国际风景区等。
泰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四、山东的人文地理特点1. 人口分布:山东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较少。
2. 城市布局:山东拥有多个重要城市,如济南、青岛、烟台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重要支撑点。
3. 历史文化: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地球科学基本知识点梳理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地球科学基本知识点梳理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综合性学科。
作为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地球科学是考研地理学复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对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一、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的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生物学等领域。
它通过对地壳、地幔、地核等不同层次的研究,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与演化规律。
同时,地球科学还探讨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二、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点1.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体壳层,分为陆地壳和海洋壳。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流动区域。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铁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铁组成。
2. 地球的运动与地质构造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完成一周约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完成一次约为365.24天。
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构造地貌。
板块构造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被划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构成了不断运动的系统。
构造地貌是板块构造活动的结果,包括山脉、平原、河流等地貌形态。
3. 地球的循环系统地球的循环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大气圈是指地球上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一些微量气体组成。
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分分布及其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河流和湖泊等。
岩石圈是指地球上的固态岩石层,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4. 地球的能量平衡地球的能量平衡主要包括辐射平衡和热平衡。
辐射平衡是指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与向外辐射的地球热辐射之间的平衡关系。
热平衡是指地球吸收到的太阳能与释放出的地热之间的平衡关系。
5. 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微表现,包括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3. 山东省地图: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拥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包括山地、平原、河流和海岸线等。
二、自然地理1. 气候: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 地形地貌:山东省地形复杂,东部沿海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则有泰山等山脉。
3. 水文:黄河是山东省最重要的河流,此外还有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水系。
4. 土壤与植被:山东省土壤多样,东部沿海多为盐碱土,西部山区则有棕壤和黄壤。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山东省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较高,青岛、济南等城市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2. 经济地理:山东省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海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
3. 交通与通讯:山东省交通网络发达,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便利。
通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较高。
4. 文化和旅游:山东省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如孔子故里、泰山等。
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四、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山东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等,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2. 环境保护: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山东省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3. 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山东省面临的重要任务。
五、地理实践1. 地理观测:通过实地考察、观测气象、水文等自然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 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模拟自然环境变化,探究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3. 地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人口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
4. 地理制图:学习制作各类地图,如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等,提高地理信息的表达和解读能力。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山东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它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部地带,东临黄海,北界胶东半岛,西靠山西和河南,南隔邳州湾与江苏相望。
山东地理环境多样,资源丰富,这里既有雄伟壮丽的山脉,也有广袤的平原和丰富的水资源。
下面将对山东的地理特点及其资源进行总结。
山东的地理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地貌特点、气候特点和水文特点。
首先是地貌特点。
山东地势起伏,地貌复杂多样。
其大部分地区是中高山地貌,其中泰山和蓬莱山是山东的代表山脉。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这座古老的山脉以其峻拔险峭的山势和独特的云海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
而蓬莱山则以其神话传说而著名,据说这里是神话中的蓬莱仙岛所在地,有着神秘而美丽的风景。
除了山脉,山东还有广大的平原地带,包括胶东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平原。
这些平原地区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主要地带,也是山东省人口密集地区。
其次是气候特点。
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11℃-14℃之间。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气温适宜。
由于山东地处黄河和滨海地区,气候受到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多,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
山东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是重要的粮食和能源基地。
最后是水文特点。
山东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
其中黄河是山东的重要河流之一,它从西北地区流经山东,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带给山东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为山东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条件。
此外,山东还有著名的青岛海滨,以其碧海、金沙和温暖的海洋气候而闻名于世。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港口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是山东经济的重要支柱。
除了地理特点,山东还拥有丰富的资源。
山东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之一。
此外,山东还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铁矿石、铜、铝等。
这些资源为山东的工业、建筑和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山东还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省份之一,拥有大量的农田和农产品。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山东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四大半岛之一。
山东省地势较为平缓,但也不乏壮丽的山脉和丘陵。
山东的地理特点不仅体现在其地形地貌上,还包括气候、水系和资源分布等方面。
下面是关于山东地理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面积约为15.12万平方公里。
它的主要经纬度为北纬34°22'~38°23',东经114°58'~122°42'之间。
山东东连辽宁省、北接河北省,西北与河南省相连,南部与安徽省接壤。
它的地理位置使得山东成为中国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区域。
二、地形地貌山东的地形地貌特点主要表现在山地和平原的分布上。
山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南部,主要山脉包括泰山、偃师山、乳山等。
其中,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如山东半岛和济南盆地。
山东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貌景观,如烟台的灵山风景名胜区和威海的威海半岛。
三、气候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在于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和降水充足。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山东濒临大海,海洋气候的影响较大,使得气候温和湿润。
山东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尤其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四、水系山东省境内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有黄河、海河和徐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山东的重要水源。
山东省不仅是黄河上游的重要蓄水地,还设有多座水库调节水流。
此外,山东还有许多湖泊和水库,如太湖和鲁西南地区的大小湖泊。
五、资源分布山东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基地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
山东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省份之一,煤炭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此外,山东还有较丰富的铝土矿、铁矿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采对于山东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六、经济发展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缩影。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分类与应用: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不同地图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包括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气候带分布等。
山东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 水文循环与河流:介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山东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小清河等。
3. 地貌与地质:山东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有泰山等著名山脉。
地质结构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等。
4. 植被与动物:山东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动物种类繁多,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山东省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等。
2. 农业与工业:山东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工业以轻工业和重工业并重,有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
3. 交通与通讯:山东交通网络发达,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
通讯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较高。
4. 旅游与文化:山东旅游资源丰富,有泰山、青岛等著名景点。
文化历史悠久,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文化遗产丰富。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如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
2.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 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地理测绘等方面的应用。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山东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2. 环境保护措施:介绍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山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
2.山东区域地质概况2.1 区域地层山东省地层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属华北地层大区之晋冀鲁豫地层区的东南隅。
根据全国三级地层区划原则,可将山东地层区分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3个地层分区,华北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内的地层发育特征相近,但前者以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且厚度巨大而有别于后者,他们的分界线为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与鲁东地层分区界线为沂沭断裂带内的安丘—莒县断裂。
山东省域内自太古宙至新生代的地层都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
地表出露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元古宙地层分布局限,太古宙地层零星出露。
由老至新,地层出露面积逐次增大。
2.1.1 前寒武纪地层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包括太古宙地层、元古宙地层。
2.1.1.1太古宙地层山东省的太古宙地层包括分布于鲁西地区的中太古代沂水岩群和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及分布于鲁东地区的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和新太古代胶东岩群。
它们均呈包体状残存于太古宙—元古宙变质侵入岩体中,分布零星,其中以泰山岩群分布范围最大。
1.中太古代地层(1)中太古代沂水岩群沂水岩群发育于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的中部,呈岛状、透镜状、条带状等各种包体形式残存于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及古元古代变质花岗质侵入岩体中。
是一套麻粒岩、含紫苏辉石斜长角闪岩、紫苏变粒岩和紫苏磁铁石英岩等的岩石组合。
自下而上划分为石山官庄岩组和林家官庄岩组。
岩群总厚1729m。
(2)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唐家庄岩群主要出露在莱西唐家庄和马连庄、莱阳谭格庄及栖霞鸡冠山等地,呈包体状残存于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体中。
主要岩性为磁铁石英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磁铁紫苏斜长麻粒岩、石榴二辉麻粒岩、斜长角闪石、磁铁二辉麻粒岩等。
地层可控制厚度为24m。
2.新太古代地层(1)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泰山岩群是分布于鲁西地块上的新太古代变质地层单位,沂源韩旺、苍峄、东平等变质沉积型铁矿床发育在这套变质岩系中。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复习要点梳理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内容极为广泛,其中地形地貌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的复习要点涉及到山东省地理的基本概况、地貌形成原因以及地貌类型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复习要点进行梳理和讲述。
1. 山东省地理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渤海,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山东省地广人众,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山地、平原、海洋等地貌类型。
山东省地势相对平坦,山地主要分布在其西部和南部地区。
2. 地貌形成原因山东省的地貌形成主要受制于地质构造、地貌运动以及外力作用等因素。
地质构造是地形地貌形成的基础,山东省地处华北地块,受到了华北克拉通的影响。
地貌运动主要指的是构造抬升和沉降等运动过程。
外力作用包括河流冲刷、风蚀、海洋侵蚀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
3. 地貌类型山东省的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类型。
- 山地:山东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有一定的山地分布,山脉主要包括大别山、中条山、莱山等。
山地地貌高度起伏,地势陡峭,山间河谷纵横交错。
- 丘陵:山东省的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代表性的丘陵有曲阜丘陵、泰山前丘陵等。
丘陵地貌起伏较小,地势相对平缓。
- 平原:山东省的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黄河三角洲平原、胶东平原等。
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4. 地貌演变过程山东省的地貌演变过程主要经历地质构造运动、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三个阶段。
地质构造运动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包括构造抬升和沉降等运动过程。
侵蚀作用主要指的是水、风和海洋等力量对地表的冲刷和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带来的沉积物对地表的覆盖和改造作用。
5. 地貌与资源山东省的地貌与资源分布密切相关。
山地地貌主要富集有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等;丘陵地貌适合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平原地貌则适合农业发展,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的复习要点包括山东省地理的基本概况、地貌形成原因、地貌类型、地貌演变过程以及地貌与资源的关系等内容。
高一山东省地理知识点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山东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色等方面。
下面将对山东省地理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界江苏和安徽省,西南接河南省,西北靠山西省,北濒渤海,东北与辽宁省相连。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中国东北和华东地区的重要通道。
二、自然地理环境1. 地形地貌:山东省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南部以大山为主,包括中山、太行山和山东山地;北部为山地与平原相间,其中包括泰山、丘陵和黄河冲积平原。
2. 气候条件:山东省气候温和多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年降水量适中,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温和宜人。
3. 水资源: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泉水、河流和湖泊等。
其中,山东省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淮河和大清河等,这些河流为山东的农田灌溉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撑。
三、经济地理特点1. 农业:山东省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广泛。
此外,山东省还以水果种植和蔬菜生产闻名,如苹果、葡萄、菠萝蜜、黄瓜等。
2. 工业:山东省工业发达,涵盖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钢铁冶炼、电力等多个领域。
青岛、烟台、济南等城市是山东省的工业重镇,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
3. 港口经济:山东省拥有多个重要的沿海港口,包括青岛港、烟台港和煤炭出口港等。
这些港口为山东省的贸易和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节点。
四、人文地理特色1. 文化遗产:山东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泰山、孔庙、孔府、曲阜等。
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2. 教育:山东省是中国的教育重要地区,拥有众多优秀高等学府和知名中学。
齐鲁文化的熏陶,使得山东的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3. 旅游:山东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泰山、崂山、蓬莱阁、青岛海滩等风景名胜区。
山东省地质图说明书1:500000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二〇〇七年三月目录绪言 (1)一、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1)二、目的任务及研究程度 (1)(一)目的任务 (1)(二)研究程度 (2)区域地层 (2)一、太古宙地层 (2)(一)中太古代地层 (2)(二)新太古代地层 (3)二、古元古代地层 (3)三、新元古代地层 (4)(一)青白口—震旦纪地层 (5)(二)震旦纪地层 (5)(三)新元古代云台群花果山组 (5)四、古生代地层 (5)(一)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地层 (5)(二)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地层 (6)五、中生代地层 (7)(一)早—中三叠世地层 (7)(二)侏罗纪地层 (7)(三)白垩纪地层 (8)六、新生代地层 (9)(一)古近纪地层 (10)(二)新近纪地层 (10)(三)第四纪地层 (11)区域侵入岩 (11)一、中太古代迁西期侵入岩 (12)二、新太古代侵入岩 (13)(一)新太古代阜平期侵入岩 (13)(二)新太古代五台期侵入岩 (15)(三)新太古代阜平—五台期侵入岩 (16)三、古元古代吕梁期侵入岩 (17)四、中元古代四堡期—长城纪侵入岩 (20)五、新元古代侵入岩 (21)(一)青白口纪侵入岩 (21)(二)南华纪侵入岩 (22)(三)震旦纪侵入岩 (23)六、早古生代奥陶纪侵入岩 (25)七、中生代印支期侵入岩 (25)(一)早三叠世侵入岩 (25)(二)晚三叠世侵入岩 (26)八、中生代燕山早期—侏罗纪侵入岩 (28)九、中生代燕山晚期—白垩纪侵入岩 (30)(一)早白垩世侵入岩 (31)(二)早—晚白垩世侵入岩 (35)十、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侵入岩 (36)十一、区域脉岩 (36)火山岩与火山构造 (37)一、火山岩概述 (38)(一)火山岩岩石 (38)(二)火山岩岩石化学 (39)二、火山岩岩相 (40)(一)爆发相 (40)(二)喷溢相 (41)(三)喷发—沉积相 (41)(四)火山通道相 (41)(五)潜火岩相 (41)三、火山构造 (41)(一)临朐—昌乐—蓬莱新生代火山喷发带 (42)(二)鲁西中生代火山喷发带 (42)(三)潍坊—沂水—郯城中生代火山喷发带 (42)(四)鲁东中生代火山喷发带 (43)四、火山喷发旋回 (44)(一)莱阳旋回 (44)(二)青山超旋回 (44)(三)史家屯旋回 (46)(四)临朐超旋回 (46)(五)史家沟旋回 (46)五、火山作用及演化 (47)六、火山作用与矿产 (49)区域构造 (49)一、构造单元及其基本特征 (49)(一)华北坳陷(Ⅰ) (49)(二)鲁西隆起(II) (50)(三)胶辽隆起(Ⅲ) (52)(四)苏鲁隆起(Ⅳ) (53)二、构造层及其构造特征 (54)(一)太古宙—古元古代构造层 (54)(二)中—新元古代构造层 (58)(三)古生代构造层 (62)(四)中—新生代构造层 (62)三、地质构造发展史 (67)(一)陆核形成阶段(中太古代) (67)(二)大陆壳形成阶段(新太古代—古元古代) (68)(三)华北与扬子克拉通陆—陆碰撞造山阶段(中元古代—新元古代) (69)(四)陆缘海稳定发展阶段(古生代) (70)(五)大陆边缘活化阶段(中生代) (71)(六)断块构造发展阶段(新生代) (73)编后语 (73)一、新进展 (74)二、应说明的事宜 (75)绪言一、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
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2009-3-171 自然地理简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122°42′18″、北纬34°22′54″~38°27′00″之间。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
全境南北最宽处约420km,东西最远距离约700km,陆地总面积约15.71万km2。
全省分划为17个地级行政区,下辖139个县级行政区。
自然地理是地质构造格局的基本反应,地质构造格局控制自然地理的发展。
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
山东省位于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0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
境内中部山地隆起,东部、南部丘陵起伏,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m,为省内最高点;最低处是黄河三角洲,海拔2至10米。
境内山地丘陵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34%,平原盆地区约占64.59%;河流湖泊区约占1.07%。
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
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丘陵区可称为鲁东地区(或胶东地区),由鲁东北(胶西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组成,二者大致以牟平——即墨和青岛——五莲一线为界,鲁东南地区包括威海地区(牟平——即墨线以东)和日照地区(青岛——五莲线以南)两个地理区。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
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0.7Ma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51.5Mpa;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o、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17.6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 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东地区。
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σ1 σ1 σ1 σ1 鲁东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 昌邑~大店断层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
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