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伏牛山常绿阔叶植物及垂直分布规律初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4.00 KB
- 文档页数:5
豫西伏牛山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及保护
朱学凌;时锋
【期刊名称】《长白山自然保护》
【年(卷),期】1996(000)002
【总页数】6页(P1-6)
【作者】朱学凌;时锋
【作者单位】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处;河南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
【相关文献】
1.豫西伏牛山区栎类林地表可燃物研究 [J], 胡宇宸;何晓旭;段绍光;梁保松
2.河南伏牛山植物多样性特点及其保护 [J], 黄金国
3.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J], 卢训令;胡楠;丁圣彦;范玉龙;廖秉华;翟元杰;柳静
4.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垂直分布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J], 秦育峰
5.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研究(Ⅱ)植物群落垂直分布与物种多样性研究[J], 王理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嵩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嵩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嵩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和洛阳市之间。
作为中国的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嵩山以其壮观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植被资源而闻名。
嵩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随着海拔的变化,不同类型的植被在嵩山山脉上的垂直分布特点和规律。
由于嵩山地势复杂,从山底到山顶的海拔高度差较大,这导致了山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显著变化,从而影响植被的分布。
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嵩山植被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垂直分布带:1. 山地丘陵带(海拔200-800米):这个区域多为丘陵和缓坡,植被主要由华北落叶松、柏树、马尾松等针叶林组成。
这些树种对于适应嵩山丘陵地形和较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应。
2. 亚高山带(海拔800-1500米):这个区域的气候相对较凉爽,雨水充沛,植被类型较为多样化。
其中包括了南方常绿阔叶林,如木莲、山楂、红豆杉等。
同时,也可以看到上述山地丘陵带的部分树种继续存在。
3. 高山带(海拔1500-2000米):这个区域的气候条件相对恶劣,温度低,雨水减少。
在这里,可以见到一些寒性植物,如冷杉、云杉等。
同时,山地丘陵带和亚高山带的部分树种仍然存在。
4. 高山草甸带(海拔2000-2300米):这个区域主要由高山草甸和灌丛组成,植被简单。
主要植物包括高山针茅、苔草等。
5. 高山石漠带(海拔2300-2473米):这是嵩山的最高海拔,山径崎岖,土壤贫瘠。
因此,这个区域基本上没有植被覆盖。
总体来说,嵩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可以被概括为高山植被随着海拔升高而由针叶林向灌丛和草甸过渡,最终演变为无植被的石漠带。
这一规律不仅反映了嵩山特定区域的植被分布,也揭示了气候、土壤和地形对植被生长的重要影响。
对于保护和管理嵩山植被资源,了解植被垂直分布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课时38垂直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的垂直变化。
3.垂直自然带: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环境。
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作为划分垂直自然带的主导标志。
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思考草甸和草原有何区别?答案(1)草甸一般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
(2)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主要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
1.垂直带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海拔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1)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垂直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带相一致。
(3)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4)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2.雪线(1)概念: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受热融化、蒸发)。
(2)影响因素:雪线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
具体情况如下:因素影响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3.林线(1)概念: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
河南省淮河上游水土保持规划(概要)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一)、自然环境特征1、规划范围河南省淮河流域地处淮河上游,西起桐柏、伏牛山,向东流入安徽,南以大别山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同黄河流分界。
本次规划范围介于东经111056/-115056/,北纬31023/-34059/,规划范围总面积39252km2,涉及许昌、信阳、平顶、驻马店、郑州、洛阳和南阳等7个市,包括浉河、平桥、潢川、罗山、固始、光山、商城、新县、鲁山、汝州、郏县、宝丰、叶县、舞钢、平顶山市区、驿城、遂平、确山、泌阳、禹州、长葛、荥阳、登封、新郑、新密、嵩县、汝阳、桐柏、方城、南召等30个县、市、区。
2、地形地貌我省淮河流域西部和南部分别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环抱,东部为黄、淮冲积平原,其地貌形态主要表现为山地、丘陵、阶地和平原。
其中山以构造侵蚀为主,地势向剥蚀地带过渡,地貌特征为山缓坡陡切割深,沟谷多呈“V”型;丘陵属剥蚀侵蚀地形,地势低缓,地形切割破碎,沟谷多呈“U”型;阶地属剥蚀侵蚀地形,地势平缓,地形波状起伏;平原由黄河、淮河冲积形成,地形平坦开阔。
伏牛山地西高东低,呈折扇形由西向东展开,位于平顶市鲁山县的石人山,海拔2153.1m,是淮河流域最高峰,属秦岭东段的余脉,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熊耳山,东南接桐柏山,向东北方向延伸到嵩山。
伏牛山、嵩山为淮河流域同长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大别山横卧于我省南缘,地势南高北低,山脉走向大致由西北向东南绵延。
海拔一般在1000m左右,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m,是淮南各主要支流发源地。
桐柏山是淮河主干发源地,属淮阳山脉西段,西北-东南走向,这一地区为淮河上游和洪汝河、沙颖河两大支流洪水的主要发源地。
其地貌形态主要表现为山地、丘陵、阶地和平原。
3、地表岩性我省淮河流域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分布较广,淮南白露河的沙岩主要来自花岗岩区内。
其次分布的有花岗片麻岩、石英砂岩、页岩、碳酸岩、云母片岩、绿泥片岩、安山岩、砂砾岩和粉砂岩等。
收稿日期:2023-04-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00017)作者简介:高彦琪(1997-),男,山西临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林学,(电话)180****1976(电子信箱)********************;通信作者,陈圆圆,讲师,主要从事森林保护学研究,(电子信箱)****************。
高彦琪,宋宇坤,李林波,等.河南省洛阳市伏牛山系木生真菌物种多样性[J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7):63-68.木生真菌作为植物内生菌、病原菌和分解者,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部分[1-3]。
作为生物圈中最有效的木质素分解者,白腐真菌使森林中的碳以CO 2释放到大气,褐腐真菌可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碳的固定中起着重要作用[4-6],一些木生真菌甚至可以直接影响森林的结构和演替[7-10]。
木生真菌的多样性和生态重要性通常在原始森林中更为明显[11,12],由于枯木占总生物量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其多样性与基质的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12-14]。
木生真菌的食药用价值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木生真菌中的木材腐朽菌和林木病原菌也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木生真菌最直接的利用价值即食用和药用。
中国已经驯化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超过100种[15],其中,灵芝、牛樟芝、桑黄等药用菌在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16]。
木生真菌的酶促反应在工业生产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如生物质转化、真菌修复、造纸和生物燃料制备等方面[6,17]。
木生真菌也是木材腐朽最普遍和严重的因素,每年因腐朽造成的木材损失量超过其他任何灾害引起的损失量[18]。
蜜环菌[Armillaria ostoyae (Romagn.)Herink ]和多年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河南省洛阳市伏牛山系木生真菌物种多样性高彦琪1,宋宇坤1,李林波1,陈佳佳2,张党权1,李明婉1,陈圆圆1(1.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450046;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江苏镇江212400)摘要:对河南省洛阳市伏牛山系白云山、老君山、龙池墁、木札岭等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木生真菌资源调查,得到木生真菌标本200余份。
议案太行山伏牛山生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太行山和伏牛山作为中国境内重要的山脉之一,具有独特且珍贵的生态特点。
这两座山脉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因此,对太行山和伏牛山的生态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太行山和伏牛山的生态特点、生态保护措施以及生态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醒人们对这两座山脉的保护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倡议和建议。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太行山的生态特点,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等。
同时,还将提到太行山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随后,我们将转向伏牛山的生态特点,详细阐述它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
同时,还将探讨伏牛山所独有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以及对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贡献和保护意义。
在揭示太行山和伏牛山的生态特点后,我们将重点讨论两座山脉的生态保护措施。
这包括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重点保护区的设立,以及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政策和实践的分析,我们将探讨这些措施对太行山和伏牛山生态的影响和效果。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会强调太行山和伏牛山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这两座山脉生态的必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建议和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太行山和伏牛山生态的关注和保护,共同守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太行山和伏牛山生态保护的重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和行动起来,为保护这两座山脉的生态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借此文章能够为今后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进行介绍和说明,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太行山和伏牛山的生态情况及其保护措施。
具体结构如下:1. 引言部分将在开篇对太行山和伏牛山的生态进行概述,介绍其特点以及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河南伏牛山区典型森林植被乔木层生物量研究毕会涛;杨红震;凡琳洁;王炳焱;高贤明【摘要】选择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种典型植被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对15块临时样方内的乔木树种,分别测量出树高,胸径等因子,通过异速生长模型进行不同乔木树种生物量测定,进一步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选取的五种典型森林植被中,生物量大小依次为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锐齿槲栎林。
在落叶针叶林中,日本落叶松各个器官生物量在总的生物量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
这一生物量分配格局既有利于日本落叶松的自身生长,也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性。
在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锐齿槲栎林中,乔木树种的地上生物量均大于地下生物量,尤其是对于落叶针叶林来说,地上生物量远远大于地下生物量。
%In this paper we chose five kinds of typical vegetation typ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 the nature reserve of Funiu mountain within the 15 pieces of temporary samples on tree species,respectively,then measured the treeheight,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and other factors. Through determination of different tree species biomass allometric growth model,we analyzed the biomass and further results. The selection of five kinds of typical forest vegetations,show the biomass sizes as deciduous coniferousforest>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mixed forest>evergreen coniferous forest>needle sharp tooth oriental white oak forest. In deciduous coniferous forest ,Japanese larch various organ biomass in total biomass accounted for the order from large to small is thetrunk>root>branch>bark>leaf. The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 is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Japanese larch ,also reflected the adaptability to the environment. In deciduous coniferous forest,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mixed forest,evergreen coniferous forest,needle sharp teeth,oriental white oak forest,the ground biomass of tree species are greater than the underground biomass,especially for deciduous coniferous forest,the biomass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on the ground.【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6页(P2008-2013)【关键词】伏牛山区;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作者】毕会涛;杨红震;凡琳洁;王炳焱;高贤明【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 45000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82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上有机物质数量,可以表征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积累.农田系统生物量可以等同为收获的干物质量,对于森林而言生物量表明森林的状况和利用价值.森林生物量的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能够反映森林生态生产力水平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复杂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系统的健康水平[1-2].测定森林群落生物量,可以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高低,是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3].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基本参数[4],对其进行估算有助于正确认识森林的碳汇功能和贡献,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础[5-7].森林群落的碳储存量主要决定于森林中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和各器官的碳含量.目前,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8-9],这些研究对于明确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10].伏牛山是中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8%,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完整的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使本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11-13].并且,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许多特有树种,在全国的资源现状中占据很大比例,有重要的保护意义.伏牛山是秦岭东西方向的余脉,是河南省乃至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也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一些支流的发源地,是占据重要地位的水源涵养林区.近些年来,该区域的森林景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同学者对区域森林植物群落类型、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植物功能群等进行较多研究[14-19],重点是对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以及随着海拔等立地条件的变化,伏牛山脉主要森林植被的演变,而在系统性地分析伏牛山脉的主要典型植被以及生物量上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全球变暖这一严峻问题为背景,以河南省伏牛山处于不同海拔的5个地点的典型植被生物量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植被乔木层的生物量概况.通过各个典型森林植被的生物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乔木树种自身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一些规律,以及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趋势,同时将乔木树种的生物量与立地条件结合起来,可以得出生物量与土壤、坡位、海拔等条件的相关性.总体来讲,本研究对伏牛山典型植被乔木层生物量的计算大致反映了伏牛山乔木树种的现状,为今后更好地采取各种护林措施提供了依据.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西南部,是秦岭山脉东段延伸的山脉之一,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113°05′,北纬32°45′~34°00′,分布在河南省西峡、内乡、南召、栾川、嵩县、鲁山等6县境内,总面积达56 024 hm2,是河南省境内平均海拔最高、人类活动相对稀少、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山区.伏牛山脉全长125 km,宽约40~70 km,山脉主脊高度约1500 m上下,呈西北东南走向,是黄河、淮河、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最高峰鸡角尖2212 m.岩层由片麻岩、片岩、大理岩和花岗岩体等组成,主要研产有矿产有铜、铅、锌和铬等,山区有森林及草原分布,有林业及牧业发展,植被依高度呈垂直分布,从低海拔的落叶阔叶林到高海拔的灌丛都有.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已知有维管植物175科、892属、2900多种,是我国华北地区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表1),被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具有国家和全球重要意义区域.1996年在原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成立了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本研究选取的五种典型森林植被分别是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锐齿槲栎天然林.落叶针叶林位于洛阳栾川县的龙峪湾林场,林场群落名称是日本落叶松-接骨木-蹄叶橐吾,优势乔木树种是日本落叶松.常绿针叶林位于嵩县的五马寺林场,群落名称是华山松-连翘-龙牙草针,优势乔木树种是华山松,针阔混交林位于南阳市西峡县的黄石庵林场,群落名称是油松-鹅耳枥-求米草,优势乔木树种是油松和鹅耳枥.落叶阔叶林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的画眉谷村,群落名称是栓皮栎-荆条-羊胡子草,优势乔木树种是栓皮栎.锐齿槲栎天然林位于南阳内乡的宝天曼国家级保护区,优势乔木树种是锐齿槲栎,其间分布有葛萝槭、青麸杨、铁木等植物.2.1 样地的设置在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即林分特征和立地条件一致的地段设置标准地,总共设置5块样地,基本上包括了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构成.分别是洛阳栾川县的龙峪湾林场,嵩县的五马寺林场,南阳市西峡县的黄石庵林场,平顶山市鲁山县的画眉谷村,以及南阳内向的宝天曼国家级保护区,依次用P01,P02,P03,P04,P05表示.每个样地又设置三个重复样方,分别用R1,R2,R3表示.样地选定后,用罗盘仪、坡度仪和皮尺确定标准地边界,使标准地形状为四边形,大小为20 m×50 m,坡度大于5°时要进行改正,边界确定后,应在四角设木桩,然后用测绳围起来,使标准地边界明确.记录样方内胸径大于5.0 cm的所有乔木个体的种名、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等[21].调查过的林木,在胸高部位编号作记,记号面向上坡,便于查找,以免漏检或重检.同时进行环境因子调查,记录各个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落叶厚度等因子(表2),以便后期进行结果分析.2.2 研究方法及步骤2.2.1 样地树种组成分别对各个样地内的乔木树种类,树种组成以及优势树种进行统计,并求得每个样地内的所有乔木树种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如表3所示.2.2.2 样地生物量模型本研究根据国家林业局于2011年2月颁布的《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的相对生长关系,乔木以树高、胸径、冠长为变量构建各分量生物量模型通式,构建松类、栎类组主要树种(组)生物量模型(表4),模型测算因子简单易得,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然后将本次样地调查数据,分树种代入模型,分别得到各类型森林的生物量.将样方内所有乔木树种的平均胸径(D)和平均树高(H)分别代入表4进行中不同树种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中,P01-R1为例,分别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代入日本落叶松和水曲柳的个生物量模型中,得到单株日本落叶松和水曲柳各个器官的生物量大小,分别将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和树皮生物量相加得到单株日本落叶松和水曲柳的生物量,再分别乘以样方内的日本落叶松和水曲柳的株数,得到样方内日本落叶松和水曲柳的地上生物量,相加即得到P01-R1样方内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指树根生物量,按照相同的方法可计算出P01-R1样方内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和即为P01-R1样方内乔木层的总生物量.其他样方均按此法进行计算(表5).3.1 伏牛山典型森林植被乔木层生物量概况由图1可知,伏牛山区各个典型森林植被乔木层生物量大小排序依次为:P1落叶针叶林>P4落叶阔叶林>P3针阔混交林>P2常绿针叶林>P5锐齿槲栎林.以日本落叶松林为优势乔木树种的P1落叶针叶林,生物量最大,达到332.321 t·hm-2.原因可能是日本落叶松林已处于近成熟林阶段,林龄最高达28年,林分密度大,郁闭度在0.80~0.90,人类活动如造林、旅游、择伐、收集林下植被等对林地产生了积极影响,且栾川县的气候条件也满足了日本落叶松喜水不耐干旱的特性,做到了适地适树,综合各方面,日本落叶松生长状况良好.以栓皮栎为优势乔木树种的P4落叶阔叶林,处于自然演替初期,群落高度9 m,郁闭度达0.90,其间分布着灌木层优势种荆条和草本层优势种羊胡子草.调查中,基本未见人类活动,所以可以初步推定此林地几乎不受人类活动干扰,总体来说长势良好.以油松,鹅耳枥为优势乔木树种的P3针阔混交林处于自然演替初期,郁闭度为0.85,群落高度为11~16 m,其间分布着求米草,珍珠梅等植物.值得一提的是,所选定的针阔混交林都处在坡麓的位置,水分会比其他坡位充足,利于植物生长. 以华山松为优势乔木树种的P2常绿针叶林,相比之下生物量较小,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受到人为活动干扰如伐木、收割林下灌木、刈割等较多,林内未见松鼠,鸟类等动物的活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人为活动,使林地尽快回复到自然生长状态.P5锐齿槲栎林属于天然林,处于自然演替中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处于缓慢的自然生长状态.3.2 生物量各器官分配位于洛阳栾川县的龙峪湾林场的日本落叶松林,郁闭度高达90%,群落高度达21 m,林龄24,是演替到一定阶段的成熟林.由于受到人类干扰较少,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林分生长的自然规律.利用表4的日本落叶松生物量计算模型,分别计算日本落叶松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以及各器官在整株树木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表6).由表6可知,日本落叶松各个器官生物量在总的生物量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其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达到60.83.从树木的自身生长来说,日本落叶松是喜光树种,把更多的能量用于树干的生长能够使其支撑了树枝、树叶等其他器官更好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在群落中的优势树种地位奠定基础.从树木的利用来说,作为用材树种,这种累计比例是经济合算的.其次是根生物量比重较大,平均占总生物量的16.85%.根生物量积累,既有利于落叶松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也使得落叶松更好地固着在土壤中,是应对其易发生风倒这一特性的生态对策.由于日本落叶松处于成熟林阶段,生长年限较长,树皮积累到一定厚度,也占据了一定比例的生物量.叶生物量虽小,但由于针叶表面积大,既满足了足够的光合面积又减轻了高海拔山地易发生雪折的压力[22].3.3 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对于乔木树种来说,地上生物量包括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和树叶生物量以及树皮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指树根生物量.表5中已计算得出各个样方内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分别把P01-R2和P01-R2以及P01-R3样方内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相加并求得平均数,最终得出P01样地,即落叶针叶林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由图2可知,在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锐齿槲栎林中,地上生物量均大于地下生物量,尤其是对于落叶针叶林来说,地上生物量远远大于地下生物量,几乎是地下生物量的7倍.这是因为,对于植物来说,大部分器官是生长在地上的,树干起到整株树木的固着以及支持作用,树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对整株植物的营养供给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树枝对树叶起到固着作用,也为树叶和树干之间的营养、水分运输起到桥梁作用.树根虽然生长在地下,但是对于整株树木的生长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树根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向上运输运达到植株的各个器官.所以,总的来说,地上生物量大于地下生物量这一趋势是符合植物的生长学特性的.然而这一生物量分配并不是对所有植物适用,与环境的异质性以及植物特性有关.例如,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显示,陕西省地下生物量是地上生物量的1.1~6.3倍[23].1)伏牛山区各个典型森林植被乔木层生物量大小排序依次为: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锐齿槲栎林.2)在落叶针叶林中,优势树种是日本落叶松,各个器官生物量在总的生物量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这一生物量分配格局既有利于日本落叶松的自身生长,也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性.3)在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锐齿槲栎林中,乔木树种的地上生物量均大于地下生物量,尤其是对于落叶针叶林来说,地上生物量远远大于地下生物量.4)由于条件限制,应在伏牛山地区尽可能多设置一些样方,以进一步完善数据,准确估算生物量和分析其他相关关系.【相关文献】[1]罗云建,张小全,王效科,等.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9,45(8):129-134.[2]胥辉,张会儒.林木生物量模型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3]薛立,杨鹏.森林生物量研究综述[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3):283-288.[4]Dixon R K,Brown S,Houghton R A,et al.Carbon pools and flux of global forest ecosystems[J].Science,1994(262):185-190.[5]Fang J Y.Forest productivity in China and its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J].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2000,24(51):513-517.[6]Fang J Y,Chen A P,Peng C H,et al.Changes in forest biomass carbon storage in China between 1949 and 1998[J].Science,2001(292):2320-2322.[7]王兵,魏文俊,李少宁,等.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2):93-98.[8]Bartel P.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its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A donor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4(59):643-644.[9]Pan Y D,Luo T X,Birdsey R,et al.New estimates of carbon storage and sequestration in China’s forests:Effects of age-class and method on inventory-based carbon estimation[J].Climate Change,2004(67):211-236.[10]王新闯,齐光,于大炮,等.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013-2020.[11]田朝阳,郑晓军,胡小丽.河南省分布的常绿阔叶植物在郑州市和北京市的栽培现状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2(6):655-658.[12]田朝阳,孟庆法,郑晓军,等.河南珍稀保护树种引驯化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3):309-312.[13]田朝阳,郭二辉,王从彦,等.河南野生常绿阔叶木本观赏植物与园林应用研究[J].河南科学,2007,25(23):761-764.[14]丁圣彦,卢训令.伏牛山和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比较[J].地理研究,2006,25(1):62-70.[15]史作民,程瑞梅,刘世荣,等.宝天曼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2002,38(6):17-23.[16]史作民,刘世荣,程瑞梅,等.河南宝天曼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J].林业科学,2000,36(6):20-27.[17]张乃群.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初步研究[J].木本植物研究,1999,19(1):10-16. [18]胡楠,范玉龙,丁圣彦,等.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乔木植物功能型分类[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5):1104-1115.[19]范玉龙,胡楠,丁圣彦,等.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草本植物功能群的分类[J].生态学报,2008,28(7):3092-3101.[20]叶永忠,杨清培,翁梅,等.伏牛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I.群落垂直分布与物种丰富度[J].河南科学,1999,17(S1):61-64.[21]郑师章.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22]艾训儒,沈作奎.中亚热带日本落叶松生物量、生长量研究[J].湖北民族学报,2001,19(2):20-22.[23]邓蕾,上官周平.陕西省天然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草地学报,2012,20(5):825-835.。
伏牛山区园林绿化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伏牛山位于河南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113°50",北纬: 32°45"~34°00",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绵延长约400km,南北宽约40~70km,面积约1万km2,素称“八百里伏牛”之称,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区,植物资源异常丰富。
近年来,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推进,对绿化树种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园林绿化树种已不能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现实要求。
通过对伏牛山区园林绿化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保护开发利用对策,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特别是中原城市园林绿化、村镇绿化提供资源支撑。
一、伏牛山区自然特征伏牛山是秦岭向东延长进入河南境内的最大的一支山脉,它位列于豫西山地的最南侧,是我国唯一的长江、黄河和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一些支流的发源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我国南北自然过渡地带的典型地段。
伏牛山区气候、土壤均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与此相适应的森林植被也表现为典型的过渡性特征,中山地带是华北、华中与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森林类型多,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型。
由于伏牛山山体较高大,峻峰林立,随着山体海拨的升高,气候、土壤及森林都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垂直带谱,但南北坡也有一定的差别,南坡带有亚热带植被特色,而北坡则有暖温带的植被特征。
总之,伏牛山区地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和湿润,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
二、伏牛山区植物资源概况据统计,伏牛山区维管植物共计有175科,892属,2879种(包括10亚,206变种,12变型). 其中,蕨类植物25科、73属、202种;裸子植物6科、15属、28种;被子植物144科、804属2649种。
从表1中不难看出,它是河南省维管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汇集了全省蕨类植物98%以上的种,裸子植物近40%的种和被子植物70%以上的种。
伏牛山南坡垂直气候带划分及常绿阔叶植物适应温度因子分析孙金花;田朝阳;郑晓军;张凌【摘要】The paper is aimed to develop a new matheord to divide the vertical climate zone of the south slop of Funiu Mountain b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broad-leaved evergreen woody plants. According to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109 broad-leaved evergreen woody plants in south slop of Funiu Mountain,their temperatures in wild environment are studi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ighest altitude is 2300 m,where the temperature factors is near those of the boundary of cold-warm zone;the lowest altitude is 100 m,where the temperature factors is near those of the boundary of north boundary of subtropical zone. Because the high boundary of 56 broad-leaved evergreen woody plants in Funiu Mountain is under 1000 m,the north boundary of subtropical zone should be at 1000 m.%试图通过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温度因子分析,探索伏牛山南坡垂直气候带划分的新途径。
河南植被水平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河南省植被分区系统河南省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温带的过渡地带,植被分布因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表现出由南至北不同地带的过渡性和自高山到平原不同环境的复杂性。
河南植被纬向性分布与气温有关。
北部属温带落叶林区域,典型植被,山地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东部平原的农作物为一年两作或两年三作。
南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典型植被为含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由马尾松、黄山松和杉木林组成。
河南植被的经向性分布职决于干燥度引起的地带性变化,东部大别山的植被由黄山松林和茶园来表征,南部的桐柏山地带则没有黄山松林和茶园。
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守生态规律,必须顾及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总结我国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之后,党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从宏观政策层面上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及措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积极贯彻国务院要求,于2001年6月6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并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纳入全省“十五”环境保护工作计划之中。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即是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要求,在对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由省环保局组织编制形成的一个文本。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制定立足于河南省生态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其最终目的是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指南,使全省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更加深刻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牢固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在推进中原崛起、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中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决策,努力保护和建设好中原大地的生态环境。
本《区划》是河南省制定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规划和工业、农业、林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规划的依据,是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容量的初步规划。
本《区划》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指导,在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评价因子进行赋值,运用加权指数法、等权指标体系等进行分级和分区,对全省的土壤侵蚀、酸雨、水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水资源胁迫、土壤沙化和土地承载力等七项指标的敏感性由低到高分为一般地区、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五个级别;并按照其重要性高低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保护、洪水调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等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地区四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