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UML统一建模
- 格式:ppt
- 大小:766.00 KB
- 文档页数:43
统一建模语言UML 教程学习目标◆掌握UML的基本概念、通用机制、扩展机制和规则◆掌握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机制◆了解物理架构建模和基于UML的统一建模过程统一建模语言UML教学内容5.1 UML的基本概念5.2 UML语言概述5.3 静态建模5.4 动态建模5.5 物理架构建模5.6 基于UML的统一建模过程——RUP本章小结5.1 UML的基本概念主要教学内容:5.1.1 UML语言的产生5.1.2 UML的定义5.1.3 UML的目标5.1.4 UML语言的应用5.1 UML的基本概念— UML的产生5.1.1 UML语言的产生1995年10月发布了称之为统一方法(Unified Method)的UM0.8。
1996年6月和10月分别发布了UML0.9 和UML0.91两个新的版本,并将UM重新命名为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1997年1月正式公布了UML1.0 ,11月,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接纳UML1.1为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标准建模语言。
2001年,UML1.4修订完毕。
5.1 UML的基本概念— UML的定义5.1.2 UML的定义UML是一种可视化的、用于绘制软件蓝图的标准建模语言。
可以用UML对软件系统的各种制品(包括程序、文档等)进行描述。
UML作为一种语言提供了用于交流的词汇表和使用这些词汇的规则,它由一些符号和一套指示如何使用这些符号的规则构成,可以利用这些明确定义的符号和相应的规则,建立待开发系统的各种模型。
5.1 UML的基本概念— UML的目标5.1.3 UML的目标◆利用面向对象概念为系统建模(不仅仅是编制软件)。
◆易于使用、表达能力强,可以进行可视化建模。
◆与具体的实现无关,应用于任何语言平台和工具平台,创建一种所有人和所有机器都可以使用的建模语言。
◆与具体的过程无关,可普遍应用于软件开发的过程。
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C2.A3.B4.B5.A6.C7.D8.D9.①D ②C ③A ④A⑤A 10.A二. 填空题1. UML语义UML表示法2. 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协作图构建图配置图3. 使用实例UML类图4. 用例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配置图5. 扩展使用组合6. 用例系统边界执行者7. 组合聚集8. 公有属性私有属性保护属性9. 状态模型顺序模型协作模型活动模型10. 简单消息同步消息异步消息同步且立即返回消息三. 简答题1.答:UML叫做统一的建模语言,它把Booch、Rumbaugh和Jacobson等各自独立的OOA和OOD方法中最优秀的特色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方法。
UML允许软件工程师使用由一组语法的语义的实用的规则支配的符号来表示分析模型。
在UML中用5种不同的视图来表示一个系统,这些视图从不同的侧面描述系统。
每一个视图由一组图形来定义。
这些视图概述如下:●用户模型视图:这个视图从用户(在UML中叫做参与者)角度来表示系统。
它用使用实例(use case)来建立模型,并用它来描述来自终端用户方面的可用的场景。
●结构模型视图:从系统内部来看数据和功能性。
即对静态结构(类、对象和关系)模型化。
●行为模型视图:这种视图表示了系统动态和行为。
它还描述了在用户模型视图和结构模型视图中所描述的各种结构元素之间的交互和协作。
●实现模型视图:将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表达成为易于转换为实现的方式。
●环境模型视图:表示系统实现环境的结构和行为。
通常,UML分析建模的注意力放在系统的用户模型和结构模型视图,而UML设计建模则定位在行为模型、实现模型和环境模型。
2.答:作为一种建模语言,UML的定义包括UML语义和UML表示法两个部分。
(1) UML语义UML的语义通过元模型来精确定义。
元模型为UML的所有元素在语法和语义上提供了简单、一致、通用的定义性说明,使开发者能在语义上取得一致,消除了因人而异的表达方法所造成的影响。
《UML统一建模语言》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概况2。
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UML与面向对象教学内容(1)UML概述(2)UML组成(3)面向对象教学要求(1)了解UML的发展和组成(2)理解建模的意义(3)掌握UML的四层结构(4)理解UML视图和图的关系(5)掌握UML模型元素内容(6)理解UML通用机制(7)理解面向对象基本概念(8)了解面向对象开发(9)熟悉面向对象开发的优点(10)掌握面向对象开发三层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建模的意义;UML的四层结构;模型元素;通用机制;视图和图的关系;面向对象相关知识。
第二章用例图教学内容(1)用例的基本概念,参与者,用例,泛化,用例之间的关系(2)如何发现参与者、用例(3)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4)绘制用例图教学要求(1)理解用例的基本概念(2)能够很好的识别参与者与用例(3)掌握用例之间的关系(4)理解泛化在用例图中的使用(5)熟练掌握用例图的绘制(6)熟练掌握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用例的基本概念,绘制用例图;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识别参与者与用例。
第三章类图、对象图和包图教学内容(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2)类图的基本概念(3)对象图的基本概念(4)包图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1)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2)掌握类的设计原则(3)理解类图的基本概念(4)掌握类间的关系(5)了解对象图和包图的概念(6)熟练使用建模工具建模类图教学重点难点类的设计原则;类图的基本概念;类之间关系的模型表示及含义;熟练使用建模工具建模类图.第四章活动图教学内容(1)活动图的标记符(2)其他标记符(3)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教学要求(1)理解活动图的功能(2)掌握活动图基本标记符(3)掌握条件的使用(4)掌握分叉和汇合的使用(5)掌握泳道概念及其标记符的使用(6)理解对象流概念及其标记符(7)熟练掌握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图的功能;活动图的基本标记符;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分叉和汇合;泳道的概念及其标记符的使用;对象流的概念。
面向对象: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以对象为基础,以事件或消息来驱动对象执行处理的程序设计技术。
对象:面向对象系统的基本构架块,是一些相关变量和方法的软件集。
类: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一组对象的组合。
消息与事件:消息是描述事件发生的信息,是对象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事件是指一种预先定义而由用户或系统发出动作。
面向对象三要素:封装,就是把对象的状态和行为绑到一起的机制,使对象形成一个独立整体,隐藏对象内部细节。
继承:连接类与类之间的层次模型,指特殊类的对象拥有一般类的属性和行为。
多态:两个或多个属性不同的对象对于同一个消息或方向调用所做出的不同响应的能力。
UML:是软件开发和系统建模的标准工具,该统一建模语言用于软件系统的可视化,说明,构建和建立文档等方面。
UML包括视图有静态试图,用例视图,交互试图,实现试图,状态机试图,活动试图,物理视图,和模型管理试图。
图:UML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主要形式是将模型进行图形化展示1.用例图:描述系统提供的一个功能单元,主要目的是帮助开发团队以一种可视化方式理解系统功能需求。
2.类图:显示系统静态结构,表示不同的实体(人,事物,数据)是如何彼此相互关联的。
3.序列图:显示一个具体用例或者用例一部分的一个详细流程。
不仅可以显示流程中不同对象之间调用关系,还可以详细显示对不同对象不同调用。
4.状态图:表示某个类所处的不同状态以及该类在这些状态中转换过程。
5.活动图:表示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处理某个活动的过程控制流程。
6.构件图:提供物理视图,根据系统代码显示系统代码的整个物理结构。
7.部署图:表示该软件系统如何部署到硬件环境中,显示了系统中不同构件在何处物理的运行,以及彼此通信。
用例视图:由参与者,用例以及他们之间关系构成的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状态视图称为用例图。
构成要素:参与者,参与者间的关系,系统边界。
类图:显示系统静态结构,系统静态结构成了系统的概念基础。
组成:类名,累的属性,类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