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诗韵之菩萨蛮【宋】陆游
- 格式:ppt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2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菩萨蛮,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
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菩萨蛮》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篇1菩萨蛮·乌丝画作回纹纸原文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
筝雁十三双,输他作一行。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
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
赏析/鉴赏此篇写春暮时节闺人怀远的孤寂情景。
上片借物托比,化用王彦乱等人诗句,写其孤独寂寞,无聊无绪。
下片折转,先写分别时的情景,再转到写此时此际。
低徊婉曲,结处含悠然不尽之意,耐人寻味。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篇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朝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愁予一作:愁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词牌菩萨蛮的格律及韵律篇一: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
格律:1. 押韵:每句押韵,第一句为平声韵,第二句为仄声韵;2. 平仄:平声和仄声相间押韵;3. 格律:句中平仄相间,每句可平可仄,但第一句必须是平声;4. 对仗:句末对仗,上句末字与下句末字平仄相同。
韵律: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
菩萨蛮,平声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菩萨蛮,仄声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拓展:菩萨蛮,是唐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词牌,以描写女性感情为主题,表达了女性追求爱情、渴望幸福的情感。
菩萨蛮的格律和韵律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音乐的节奏感。
同时,菩萨蛮也常常被用作现代歌曲的歌词,其韵律和格律也有所不同。
篇二:菩萨蛮,是中国传统词牌之一,源于唐代。
此词牌主要流行于唐代白居易等人的词中,后世的词人也常常使用。
菩萨蛮的格律和韵律较为复杂,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格律:菩萨蛮的格律可以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四个字,两句之间押韵。
其中,韵脚为平声,即声母为“p”、“m”、“n”、“l”的韵脚。
菩萨蛮的韵脚可以是平声、仄声、上声、去声,具体使用哪种韵脚取决于词牌的用途和内容。
韵律:菩萨蛮的韵律采用押韵的方式,第一句和第二句押韵,第三句和第四句押韵,以此类推。
其中,平声韵脚为“p”、“m”、“n”、“l”,仄声韵脚为“声”、“声”、“声”、“仄”。
拓展:菩萨蛮的格律和韵律在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使词的内容更加优美,还可以增强词的韵律感。
在实际应用中,词人们会根据词牌的用途和内容,灵活使用格律和韵律,使词的韵律更加优美。
此外,菩萨蛮的格律和韵律还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了解古代音乐的韵律和格律。
一枝气可压千林——宋代咏海棠诗词赏析(三)一枝气可压千林——宋代咏海棠诗词赏析(三)川雪宋代诗人中吟咏海棠最多的,当数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他对海棠极其喜爱,留下了20篇咏海棠诗作,其中不乏名篇名句。
他直赞海棠为“人间奇草木”(《海棠图》),他“为爱名花抵死狂”,“乞借春阴护海棠”(《花时遍游诸家园》),他欣赏海棠的“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他喜欢“烛下看海棠”,因为“海棠明处看,滴滴万点血”(《海棠》),他称赞海棠“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张园观海棠》)。
先看陆游的《花时遍游诸家园》: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诗一开始,诗人就说自己因为喜爱名花海棠,不惜冒死狂放,原因只是担忧狂风烈日折损她红艳芬芳的花容。
将诗人爱花惜花的心情表露无遗。
“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绿章”,即青词。
旧时道士祭天时所写的奏章表文,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名。
“通明殿”,传说中玉帝的宫殿。
宋代诗人苏轼《上元侍饮楼上呈同列》诗之一:“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诗人说他已写好青词连夜奏报给玉帝的宫殿,向上天乞求借得春日的时光,来保护这艳丽的海棠花。
突出了他对海棠花的极度喜爱之情。
再看陆游的《海棠歌》: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
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
蜀地花之有名古来已久,而海棠更是一枝气可压千林。
有人讥讽海棠无香,这真是太苛刻了。
这是陆游为海棠鸣不平之作。
清代李渔认为人们不满海棠有色而无香,是《春秋》责备贤者之法。
花和人一样,哪有十全十美的?如果说茉莉太香,蕙兰太娇,玫瑰带刺,樱花易谢,那么又何必苛求海棠之香呢?陆游的七言歌行《海棠歌》,倾注了诗人对蜀中海棠的无限爱恋之情:我初入蜀鬓未苍,南充樊亭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古代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导语】: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菩萨蛮》原文赏析《菩萨蛮》原文赏析15篇《菩萨蛮》原文赏析1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翻译深秋的虫声好似哭泣声,惊醒睡梦中的女子,帷帐里的她不由得哭了起来。
每夜独自一人冷冷落落,残更与梦一样长。
寒风呼啸,用力吹着绿帘子,雨却是绵绵地下着。
毕竟已经睡不下去,只听叫寒冷的井外,传来了一声鸦啼。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罗帏:帷帐。
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
玉肌:指女性莹洁温润如玉的肌肤。
阴风:冬风,此指寒风、冷风。
翠幔:翠绿色的纱帐。
雨涩:细雨缠绵不爽,有滞涩之感。
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
金井:施有雕栏的井。
创作背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元祐旧党被打压,秦观一贬再贬,多次流放,漂泊各地,他在这个时期所写的女性大多独守空房,凄凉悲苦。
这首词即是秦观这一时期的作品,其具体创作年代不得而知,或认为这首词是秦观早期作品,可备一说。
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闺中孤寂情怀。
词一开始即浓墨重彩渲染一种秋夜孤寂的氛围:寒蛩低吟似诉,寒露晶莹如泪珠,已是清冷凄凉之境,紧接着即下一“惊”字,将闺中人那种敏感而脆弱的情丝拨动,继而写她受秋夜清景之惊后的动作神态。
罗帏、鸳鸯锦等闺中陈设,为我们展示出这位闺中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着以“泪湿”二字,则又与这种富丽的陈设形成对照,衬出其内心的孤独、空虚、失落。
接下来两句,将泪湿的原因作了交待:心上人儿离她远去,她只能独守闺房,那罗帏、那绣着象征爱情双栖双宿的鸳鸯锦被里,只有她一个彻夜难眠的苦心人儿。
夜冷兼心凉的她,置身于锦被之中,却没有一丝的暖意,反而只觉玉肌生凉。
这里,词人不动声色地从环境过渡到了心境,刻画出这位闺中思妇因夜寒生凉到因“独”处而心凉的心理状态。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让她心“惊”,引起她一腔幽怨。
宋代红梅诗词(150⾸)苏轼关于「红梅」的诗词(7⾸)1 《菩萨蛮·峤南江浅红梅⼩》峤南江浅红梅⼩。
⼩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
篱疏向我窥。
⽼⼈⾏即到。
到即⾏⼈⽼。
离别惜残枝。
枝残惜别离。
2 《定风波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
⾃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红桃杏⾊,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随物态,何事,酒⽣微晕沁瑶肌。
诗⽼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3 《红梅三⾸》怕愁贪睡独开迟,⾃恐冰容不⼊时。
故作⼩红桃杏⾊,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未肯随春态,酒晕⽆端上⽟肌。
诗⽼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曼卿《红梅》诗云,认桃⽆绿叶,辨杏有青枝。
)雪⾥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分肌。
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
幽⼈⾃恨探春迟,不见檀⼼未吐时。
丹⿍夺胎那是宝,(朱砂红银,谓之不夺胎⾊。
)⽟⼈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落盏穠⾹已透肌。
乞与徐熙新画样,⽵间璀璨出斜枝。
4 《红梅三⾸》雪⾥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分肌。
不应便杂妖桃杏,数点微酸已著枝。
5 《红梅三⾸》幽⼈⾃恨探春迟,不见檀⼼未吐时。
丹⿍夺胎那是宝,⽟⼈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落盏穠⾹已透肌。
乞与徐熙画新样,⽵间璀璨出斜枝。
6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欲开。
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
7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为君栽向南堂下,记取他年著⼦时。
酸酽不堪调众⼝,使君风味好攒眉。
[宋] 韩淲《鹊桥仙·红梅已谢》红梅已谢,杏花开也,⼀⽚海棠犹未。
春风吹我带湖烟,甚恰限、新晴天⽓。
黄昏楼上,烛花影⾥,拚得那回滋味。
暗尘弦索拂纤纤,梦留取、巫⼭⼗⼆。
[宋] 陈杰《红梅》千树江头雪作裳,⼀枝故欲犯时妆。
分明莹薄裁琼⽟,不⽐臙脂抹海棠。
[宋] 张炎《青⽟案·万红梅⾥幽深处》万红梅⾥幽深处。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原文及赏析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原文及赏析1原文: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翻译:春风最先试着让梅花吐出嫩嫩的花蕊。
花瓶中的梅花姿色美丽,冷韵幽香,伴随着它的'是明沙净水。
它不卑不亢,从容自如,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应当与月亮约定日期来作伴。
它的香气清幽淡雅,传得很远,总是先在女子们的钗头上出现。
大雪过后。
梅花被王母宴请到瑶池,这是人世间报春的第一枝花。
注释:试手:尝试身手。
頩姿:美丽的姿色。
頩,面目光泽艳美。
明沙水:明净的沙水。
端须:只该。
期:约定之时。
钗头:妇女的头饰,多为金玉器。
燕:通“宴”,宴会。
这里指举办宴会。
瑶池: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仙境,有玉楼十二层。
赏析:词的起句奇绝。
春风吹绽百花,这是很普通的比喻修辞,把春风之吹拂说成春风之手的抚摸,这也是很常见的拟人修辞,但是此词作者把这两者融合,再加入了他独有的体会之后,一句“春风试手先梅蕊”就显得异常新颖了。
“试手”二字仿佛是说春风吹绽百花的这门“技艺”需要先操练一下,而操练的结果则是使梅花先于百花开出了花蕊。
冬去春来,春风自然要启开冰封的万物,但它却独钟情于梅花,暗含着对梅花的赞颂。
“頩姿冷艳明沙水”一句以外在写内质。
“颍姿”是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这都是暗指它清高幽独的气质。
“明沙水”是它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正是为了凸显梅花的高洁。
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主动地不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然而这只是铺垫,是作者刻意地压抑感情,接着”端须”一句就开始高扬——梅花之清高孤绝唯有月亮能与之相配。
这感情和气势已丝毫不让陆游之词。
宋词三百首古诗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2.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3.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4.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陆游赞海棠花的诗句【篇一:陆游赞海棠花的诗句】爱国诗人一心想着报效祖国,杀敌立功。
但南宋小朝廷不容许他这样的爱国将士的积极抗战活动。
当时王炎因之调离川陕,陆游也被解除成都安抚使参议官之职,正是“渭水岐山不出兵,却携琴剑锦官城”的生动写照。
此时他抑郁的心情几乎无法排遣,因此,他转向实际生活,欣赏海棠花,写海棠诗,成“”海棠癜”,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抑郁与愤懑,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与和谐。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陆游虽然以诗鸣志,拿诗泄愤,但他心静气平之时也会寄情山水,向往田园。
在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闷时刻,他也曾想过晋陶渊明,想过“心远地自偏”。
陶潜独爱菊,而陆游不仅喜爱水仙的冰肌玉骨和红梅的傲霜斗雪,更爱海棠的天下奇绝。
陆游爱海棠,实则是喜其风骨。
海棠娇而不媚,高贵而无意争斗的品质正好与陆游居功不傲的品行相契合;海棠的花谢了却要把芳香留在果实里的美德与陆游誓死报国的崇高精神相契合。
所以他爱海棠,写海棠。
1【宋】陆游菩萨蛮小院蚕眠春欲老,新巢燕乳花如扫。
幽梦锦城西,海棠如旧时。
当年真草草,一棹还吴早。
题罢惜春诗,镜中添鬓丝。
2【宋】陆游初春探花有作灯山昨梦叹匆匆,便恐新春过眼空。
千缕未摇官柳绿,一梢初放海棠红。
金羁络马闲游处,彩笔题诗半醉中。
流落天涯何足道,年年常策探花功。
3【宋】陆游春寒连日不出海棠花入燕泥乾,梅子枝头已带酸。
老去嬾寻年少梦,春分不减社前寒。
著书敢望垂千载,嗜酒犹须隐一官。
正是闲时无客过,小庭斜日倚阑干。
4【宋】陆游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常年看花时,辄苦风雨厄。
今年独异此,游人满阡陌。
翩翩出联骑,往往醉堕帻。
转盼桃杏空,遂见辛夷坼。
海棠尤可念,不耐暖日炙。
胭脂成白雪,其意亦自惜。
曾未淹旬时,春事欲扫迹。
安得爱花心,坚顽如铁石?5【宋】陆游春晴暄甚游西市施家园税驾名园半日留,游丝飞蝶晚悠悠。
骤暄不为海棠计,长昼只添鹦鹉愁。
老去自惊诗酒减,客中偏觉岁时遒。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菩萨蛮》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赏析《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
“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
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
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
“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
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
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
“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
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
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
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
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
“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
“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
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
“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
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
“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这首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这些正是温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五代:韦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屈曲,醉⼊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头誓不归。
菩萨蛮·洛阳城⾥春光好唐代:韦庄洛阳城⾥春光好,洛阳才⼦他乡⽼。
柳暗魏王堤,此时⼼转迷。
桃花春⽔渌,⽔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宋代:⾟弃疾⼈间岁⽉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圣处⼀灯传,⼯夫萤雪边。
麴⽣风味恶,辜负西窗约。
沙岸⽚帆开,寄书⽆雁来。
菩萨蛮·萧萧⼏叶风兼⾬清代:纳兰性德萧萧⼏叶风兼⾬,离⼈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处不伤⼼,轻尘在⽟琴。
菩萨蛮(回⽂)宋代:朱熹晚红飞尽春寒浅。
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
繁阴绿酒尊。
⽼仙诗句好。
好句诗仙⽼。
长恨送年芳。
芳年送恨长。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清代:纳兰性德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丝红,红丝⼀翦风。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清代:纳兰性德新寒中酒敲窗⾬,残⾹细袅秋情绪。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痕。
⽆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菩萨蛮·⼭亭⽔榭秋⽅半宋代:朱淑真⼭亭⽔榭秋⽅半,凤帏寂寞⽆⼈伴。
愁闷⼀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相怜,今宵不忍圆。
菩萨蛮·晶帘⼀⽚伤⼼⽩清代:纳兰性德⼭城夜半催⾦柝,酒醒孤馆灯花落。
窗⽩⼀声鸡,枕函闻马嘶。
门前乌桕树,霜⽉迷⾏处。
遥忆独眠⼈,早寒惊梦频。
菩萨蛮·⽟京⼈去秋萧索五代:耿⽟真⽟京⼈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欹枕悄⽆⾔,⽉和残梦圆。
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
眉黛远⼭攒,芭蕉⽣暮寒。
菩萨蛮(七⼣)宋代:苏轼凤回仙驭云开扇。
更阑⽉坠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
晓檐疏⾬零。
相逢虽草草。
长共天难⽼。
终不羡⼈间。
⼈间⽇似年。
菩萨蛮·富阳道中宋代:⽑滂春潮曾送离魂去。
古典诗韵中的梅花 50首梅花主题的鉴赏古典诗韵中的梅花:50首梅花主题的鉴赏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古典诗韵中常见的题材之一。
梅花以其坚贞刚毅的品质和寒冷孤独的生长环境而令人敬佩。
下面我们将欣赏并鉴赏50首古代诗歌中关于梅花的主题,探索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第一首:题某公院墙壁(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三首:除夜作(宋代:陆游)一年更比一年晚,梅子黄时日又斜。
玉堂饿久,纸上月难挂。
何人长向别时花又发?第四首:王登古剡溪(宋代:陆游)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里埋针人可见,梅中隐剑客犹藏。
第五首:溪居(宋代:杨万里)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半生缘梦绕江树,一枕新云一病身。
第六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唐代:杜牧)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第七首:菩萨蛮(唐代:杜牧)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青。
第八首:雪梅(明代:于谦)人头草际凌寒起,象床胆气枕寒死。
未离深雪出梅意,引到天园卖弄姿。
第九首:卜居(宋代:李清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第十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十一首:寻梅(唐代:刘禹锡)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通过以上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人们通过梅花这一题材,表达了多种情感和思考。
梅花在冬天中盛开,给人以希望,象征坚强的生命力。
在寂寥与孤独的环境中独自绽放,象征着不畏艰难的气节和毅力。
同时,梅花在诗人们眼中还具有纯洁无双的美,引发出对美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梅花的主题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使用。
花的诗句古诗五言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花的诗句古诗五言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花的古诗(五首)花的古诗:1、北宋王安石《梅花》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寒冷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雪白的梅花不是雪呢?由于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宋代苏轼《海棠》原文: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只是可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愿错过观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3、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4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找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4、南宋郑思肖《寒菊》原文: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芳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5、北宋王安石《北陂杏花》原文:1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妩媚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译文:围围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艳丽动人。
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亮的水中,赛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2.写花的诗句5言1.《梅》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入百丈涧见桃花晚开》唐刘长卿百丈深涧里,过时花欲妍。
应缘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3.《出见桃花盛开》宋张嵲青林拥萧寺,况乃在山阴。
出见桃花发,方知春已深。
4.《桃花》唐元稹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舒亶《菩萨蛮》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菩萨蛮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2)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
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
(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
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深意长。
[赏析]这是一首惜别词。
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这首词从送别写起。
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
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
“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
“留”,见送行人之殷勤留恋。
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
“去住若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为情?这一问见别离之极度苦人。
”西江潮欲平“的好处于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由前面击鼓催客、高楼把酒的场面推出一个江潮涨平的辽阔场景。
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个时间推进过程,说明话别时间颇长,而江潮已渐渐涨满,到了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了。
换头就江潮生发,潮水有信,定时起落,所以说“容易得”,然而它能送人去却未必会送人来。
一旦南北分离,相见即无定期故云“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结穴处一笔宕开,颇值得玩味。
【全宋词】《菩萨蛮》魏夫人词作鉴赏【作品介绍】《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是宋代词人魏玩的词作。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盼望丈夫归来的小令。
上片四句,处处点出想思情深,下片写思夫情切。
词中借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十分精巧。
【原文】菩萨蛮⑴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⑵鸳鸯⑶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⑷。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⑸飞,离人⑹犹未归。
【注释】⑴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
《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
[2]⑵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绿波,而楼台的影子也如同晃动一般。
⑶鸳鸯:一种情鸟,雌雄相依,形影不离,如同良侣。
⑷出墙红杏花:出处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⑸柳绵:成熟了的柳叶种子,因其上有白色茸毛、随风飘舞如棉似絮而得名,又叫柳絮。
在古代水边杨柳往往是送别的场所。
⑹离人: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
【白话译文】溪水和山峰都笼罩在夕阳余晖之中。
微风吹拂下,溪水荡起层层绿波,倒映在水中的楼台也仿佛在晃动,惊起了水面上的鸳鸯。
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一枝娇艳的杏花从院墙上探出头来。
在杨柳掩映的溪边小路上,有人天天在那里徘徊观望。
年年看柳絮飘飞,至今已经看了三次,离人为什么还不还乡?【赏析】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
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