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培训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6
⾼考语⽂⽂⾔⽂词类活⽤知识点及练习 词类活⽤语⽂⽂⾔⽂必考考点,考验学⽣们对⽂⾔⽂的熟练程度,下⾯是⼩编给⼤家带来的⾼考语⽂⽂⾔⽂词类活⽤知识点及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考语⽂⽂⾔⽂词类活⽤知识点及练习 【知识梳理】 ⼀、什么是词类活⽤ 在特定的语⾔环境中,⼀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的意思,在这⾥作动词⽤,“⽤⼑杀”的意思。
词类活⽤不同于词的兼类和⼀词多义。
⼀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个词固定地具有⼏个义项,是⼀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为动词,⼀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词多义。
⽽词类活⽤是在特定的语⾔环境中,⼀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类词的语法特点。
⼆、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知识。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类 型 及 规 律 例 句 译 法名词作状语表⽰动作⾏为的特征、状态有狼当道,⼈⽴⽽啼(《中⼭狼传》)其⼀⽝坐于前(《狼》)#FormatImgID_0#像……⼀样表⽰动作⾏为的态度、⽅式齐将⽥忌善⽽客待之(《史记·孙⼦吴起列传》)⽤对待……的⽅式表⽰动作⾏为的⼯具好事者船载以⼊(《黔之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表⽰动作⾏为的依据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按照……表⽰动作⾏为的处所、趋向卒廷见相如 (《廉蔺列传》)沛公已去间⾄军中(《鸿门宴》)在……,从……,向……表⽰动作⾏为的时间、频率时公兵不满万(《三国志·武帝纪》)博学⽽⽇参省乎⼰(《劝学》)当……,每……名词作动词后⾯有宾语或补语朝服⾐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军霸上(《鸿门宴》)(1)动+名:军,驻军。
(2)介+名+动:蹄,⽤蹄踢。
(3)换成动词:德,感激;风,吹拂。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一)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2.吾从而师之()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而耻学于师()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3.沛公欲王关中()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三、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1.函梁君臣之首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沛公军霸上5.火尚足以明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1、2、4、6、8B.1、3、4、6、10C.2、4、5、6、8D.5、6、8、9、10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是(),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1.常以身翼蔽沛公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既来之,则安之4.外连衡而斗诸侯5.渔人甚异之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1.大石倒立千尺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8.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0.天下云集响应A.1、3、5、7、9、10B.l、2、3、5、8、10C.1、2、4、5、8、10D.2、4、6、8、9、10七、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其一犬坐于前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卒廷见相如八、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使动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动用法。
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
使……吃惊)《滕王阁序》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用法。
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意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6.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动词活用为为动词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 (高三 2012年9月)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构成要素: “主语 + 【状语】 + 谓语 +(定语)+ 宾语”一、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名师金典》 P72-P74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型及规律例 句 译 法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 状态 其一犬 坐于前(《狼》) 像 一样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 方式 吾得兄事 之《史记·鸿门宴》 用对待 的方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作..状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其势 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 ,按照..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趋向卒廷 见相如 《廉蔺列传》在 ,从 ,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频率 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劝学》当 ,每.后面有宾语或补语朝服 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动 +名:军,驻军。
名 . ( 2)介 +名 +动:蹄,用沛公军 霸上《鸿门宴》词.蹄踢。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作( 3)换成动词: 德,感动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硕鼠》 激;风,吹拂。
词 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蹄而杀之 《黔之驴》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两个名词连用, 一个常活用 春风风 人,夏雨雨 人《说苑》. .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 小人 《出师表》 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形. .远,疏远;穷,到尽头;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也《游褒禅山记》 作高,推崇;轩邈,争高 前面有助词“所”世之所高 ,莫若黄帝 《庄子· 盗跖》动争远.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活用的类型例 句 译 法 说 明使 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动+宾 =使+宾+动 有时也可动 形容词使动用法 焚百家之言, 以愚 黔首《过秦论》 形+宾 =使+宾+形译成动补 用 . 式词语。
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共17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4、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统编版高中文言文知识分类汇编03 词类活用名词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日”作“参省”的状语,译为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上/下”作“食/饮”的状语,译为“往上/往下”汶水西流名词“西”作“流”的状语,译为“向西”济水东流名词“东”作“流”的状语,译为“向东”崖限当道者名词“限”作“当”的状语,译为“像门槛一样”对此欲倒东南倾名词“东南”作“倾”的状语,译为“向东南”訇然中开名词“中”作“开”的状语,译为“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名词“东”作“流”的状语,译为“向东”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词“夜”作“弹”的状语,译为“在夜里”浔阳江头夜送客名词“夜”作“送”的状语,译为“在夜里”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梦”作“啼”的状语,译为“在梦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日”作“参省”的状语,译为每天”则群聚而笑之名词“群”作“聚”的状语,译为“成群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南”作“飞”的状语,译为“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西/东”作“望”的状语,译为“向西;向东”良庖岁更刀名词“岁”作“更”的状语,译为“每年”族庖月更刀名词“月”作“更刀”的状语,译为“每月”夜缒而出名词“夜”作“出”的状语,译为“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作“济/设”的状语,译为“在早上/在晚上”;既东封郑名词“东”作“封”的状语,译为“在东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夜”作“之”的状语,译为“在夜里”;吾得兄事之名词“兄”作“事”的状语,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翼”作“蔽”的状语,译为“像翅膀一样”;头发上指名词“上”作“指”的状语,译为“向上”;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名词“西/东”作“取/得”的状语,译为“在西边/在东边”;蚕食诸侯名词“蚕”作“食”的状语,译为“像蚕一样”;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名词“内/外”作“虚/树”的状语,译为“在内部/在外部”;岁征民间名词“岁”作“征”的状语,译为“每年”;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词“笼”作“养”的状语,译为“用笼子”;早出暮归名词“早/暮”分别作“出/归”的状语,译为“在早上/在晚上”;日与子弟角/民日贴妇卖儿名词“日”分别作“角/贴妇/卖”,译为“每天”;貌恭而不心服名词“貌/心”作“恭/服”的状语,译为“表面上/在心里”;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北/西”作“构/折”的状语,译为“向北/向西”;辇来于秦名词“辇”作“来”的状语,译为“乘辇车”;朝歌夜弦名词“朝/夜”分别作“歌/弦”的状语,译为“在早上/在晚上”;朝闻道,夕死可矣名词“朝/夕”分别作“闻/死”的状语,译为“在早晨/在晚上”;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名词“内”作“省”的状语,译为“在心里”;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上”作“通”的状语,译为“向上”;得夜见汉使名词“夜”作“见”的状语,译为“在夜里”;剑斩虞常已名词“剑”作“斩”的状语,译为“用剑”;仓皇东出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译为“向东”;一夫夜呼名词“夜”作“呼”的状语,译为“在夜里”;蝉蜕于浊秽名词“蝉”作“蜕”的状语,译为“像蝉那样”;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衡”的状语,译为“对内/对外”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译为“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名词“南/西/东/北”分别作“取/举/割/收”的状语,译为“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作“集/应”的状语,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病日笃名词“日”作“笃”的状语,译为“一天天地”;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犬马”作“怖惧”的状语,译为“像犬马一样”;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名词“下”作“注”的状语,译为“向下”;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名词“上”作“漏”的状语,译为“从上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手”作“植”的状语,译为“亲手”;东犬西吠名词“西”作“吠”的状语,译为“向西”;内外多置小门墙名词“内/外”作“置”的状语,译为“在内、在外”;前辟四窗名词“前”作“辟”的状语,译为“在前面”;园日涉以成趣名词“日”作“涉”的状语,译为“每天”;时矫首而遐观名词“时”作“矫”的状语,译为“常常”;情在骏奔名词“骏”作“奔”的状语,译为“像骏马”;当敛裳宵逝名词“宵”作“逝”的状语,译为“在晚上”;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名词“下”作“临”的状语,译为“在下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词“舟行”作“适”的状语,译为“用船,乘着船”;大石侧立千尺名词“侧”作“立”的状语,译为“在旁边”;事不目见耳闻名词“目/耳”作“见/闻”的状语,译为“用眼睛/用耳朵”;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名词“日”作“离”的状语,译为“一天天地”;旦视而暮抚名词“旦/暮”作“视/抚”的状语,译为“在早上/在晚上”;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词“夜”作“泊”的状语,译为“在夜里,在晚上”;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译为“用手巾”;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贵”的状语,译为“一天天地”;孔雀东南飞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译为“向东南”;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名词“朝/夕”作“搴/揽”的状语,译为“在早上/在晚上”;二、名词作一般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活用作动词,译为“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活用作动词,译为“侍奉”;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活用作动词,译为“下雨”鼓瑟吹笙名词“鼓”活用作动词,译为“弹奏”遂命酒名词“酒”活用作动词,译为“摆酒席”歌以赠之名词“歌”活用作动词,译为“作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水”活用作动词,译为“游泳”不能十步名词“步”活用作动词,译为“跨十步,迈十步”扣舷而歌之名词“歌”活用作动词,译为“唱歌”歌窈窕之章名词“歌”活用作动词,译为“唱、吟诵”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烛”活用作动词,译为“照”道少半,越中岭名词“道”活用作动词,译为“走路”吾师道也名词“师”活用作动词,译为“学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下”活用作动词,译为“低于”惑而不从师名词“惑”活用作动词,译为“有疑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渔/樵”活用作动词,译为“打鱼/砍柴”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下/东”活用作动词,译为“攻占,攻下/向东进军,向东进发”风乎舞雩名词“风”活用作动词,译为“吹风”如会同,端章甫名词“端/甫”活用作动词,译为“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鼓瑟希名词“希”活用作动词,译为“弹奏”冠者五六人名词“冠”活用作动词,译为“戴帽子”曾皙后名词“后”活用作动词,译为“落在后面”然后从而刑之名词“刑”活用作动词,译为“处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词“树”活用作动词,译为“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衣”活用作动词,译为“穿”权,然后知轻重名词“权”活用作动词,译为“称量”旬余,杖至百名词“杖”活用作动词,译为“用杖打”儿涕而出名词“涕”活用作动词,译为“流着泪”试使斗而才名词“斗/才”活用作动词,译为“有才能/勇猛善斗”自名“蟹壳青”名词“名”活用作动词,译为“命名”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下”活用作动词,译为“居于……之下”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名词“事”活用作动词,译为“办(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名词“云/龙”活用作动词,译为“出现云/出现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名词“虹”活用作动词,译为“出现彩虹”朝歌夜弦名词“歌/弦”活用作动词,译为“吟唱/弹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词“鼎/玉/金/珠”活用作动词,译为“把宝鼎看作……/把美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谁得而族灭也名词“族”活用作动词,译为“灭族”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焦土”活用作动词,译为“变为焦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词“王”活用作动词,译为“称王,统一天下”与郑人盟名词“盟”活用作动词,译为“结盟”沛公军霸上名词“军”活用作动词,译为“驻军”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王”活用作动词,译为“称王”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籍”活用作动词,译为“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目”活用作动词,译为“递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名词“刑”活用作动词,译为“施以酷刑,惩罚”道芷阳间行名词“道”活用作动词,译为“取道”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名词“膏泽”活用作动词,译为“施恩惠”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名词“欲”活用作动词,译为“统治”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名词“树”活用作动词,译为“种植”迩之事父名词“事”活用作动词,译为“侍奉”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祖”活用作动词,译为“效法、继承”天雨雪名词“雨”活用作动词,译为“下”杖汉节牧羊名词“杖”活用作动词,译为“执、拄”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网/檠”活用作动词,译为“结网/用檠矫正(弓弩)”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名词“祠”活用作动词,译为“祭祀”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函”活用作动词,译为“用匣子装”空以身膏草野名词“膏”活用作动词,译为“滋润”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帝王”活用作动词,译为“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瓮/绳”活用作动词,译为“用瓮做/用草绳系”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履”活用作动词,译为“登上”历职郎署名词“职”活用作动词,译为“做官、任职”垣墙周庭名词“垣墙”活用作动词,译为“砌上垣墙”客逾庖而宴名词“宴”活用作动词,译为“吃饭、用饭”执此以朝名词“朝”活用作动词,译为“上朝”一觞一咏名词“觞”活用作动词,译为“喝酒”或棹孤舟名词“棹”活用作动词,译为“用桨划”名我固当名词“名”活用作动词,译为“命名、称呼”早实以蕃名词“实”活用作动词,译为“结果实”根拳而土易名词“拳”活用作动词,译为“拳曲,伸展不开”乐琴书以消忧名词“琴/书”活用作动词,译为“弹琴/读书”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名词“乳”活用作动词,译为“喂奶、哺育”爪其肤以验其生枯名词“爪”活用作动词,译为“用指甲抠、掐”策扶老以流憩名词“扶”活用作动词,译为“拄着”微风鼓浪名词“鼓”活用作动词,译为“激荡,掀动”而此独以钟光名词“光”活用作动词,译为“命名”头上玳瑁光名词“光”活用作动词,译为“发光”名余曰正则兮。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1、以下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爬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皆沉船,破釜甑A 、水上军开入之B 、异姓并起,帅气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C、①④⑧ /②③⑦ /⑤⑥ /⑨ /⑩14、以下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患志之不立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不可以容于远近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A 、①② /③⑨ /④⑦ /⑤⑥ /⑧⑩C、①② /③⑨ /④⑦ /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D、①④ /②③⑥⑦ /⑤⑩ // ⑧⑨②羞与绛、灌等列④诸候惧怕,会盟而谋弱秦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B、①② /③⑨④ /⑦ /⑤⑥ /⑧⑩D、①②③ /⑨④ /⑦⑤⑥ /⑧⑩A 、梁以此奇籍B 、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认为轮7、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 、燕赵之珍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代哀之而不鉴D、其下贤人也亦远矣9、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 C、不可以独完 D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 、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 、公始常欲奇此女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 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以下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存亡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 、①④⑩ /②③⑦ /⑧⑤ /⑥⑨B、①④⑧ /②③⑥⑩ /⑤ /⑦ /⑨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高中文言知识专题训练----词类活用(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准确找出活用现,并准确辨析活用类型。
【学习重难点】找出活用现象,并准确判断活用类型。
【知识链接】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具体如下:(一)活用作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学习内容】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王无罪岁”中的“罪”,就是“怪罪”的意思。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④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规律: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4、名+名/代5、所+名词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②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③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时作动词。
【即时小练】找出活用的词,判断活用类型并解释。
1.秦伯说,与郑人盟。
2.鸷鸟之不群兮。
3.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4.火尚足以明也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6.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7.亲贤臣,远小人 8.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德何如则可以王? 1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习反思】高中文言知识专题训练----词类活用(二)【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准确找出活用现,并准确辨析活用类型。
【学习重难点】找出活用现象,并准确判断活用类型。
【知识链接】文言文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具体如下:(一)活用作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学习内容】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使字句1、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使动,使……臣服的意思。
例如: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③欲辟土地,朝秦楚。
朝,使……朝见。
2. 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6.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用法。
使……活。
3. 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②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③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使……二三)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活用为意动词在文言文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意动关系,在文言词法中叫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古汉语的词类活用一种,一个词加上一个宾语,在意义上是“认为(宾语)是……”“把(宾语)当作……”“以为(宾语)是……”的意思,这里的“认为,以为”就是意动,是根据意思加上去的。
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
1、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以……为鱼肉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2、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②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③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④患志之不立患:以……为忧患3.数词的意动用法。
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四)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作业检测】下列各句中均有活用的词,或“意动”,或“使动”,请你分别指出并解释。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却匈奴七百余里3、乘车,从吏卒。
4、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侣/鱼虾而友麋鹿。
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8、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
9、等死,死国可乎?10、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1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12、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1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14.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15.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16、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1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8、渔人甚异之。
19、.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20、成以其小,劣之。
21、驼业种树。
22、侣鱼虾而友麋鹿。
2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4、君将哀而生之乎?2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26、义不杀少而杀众。
27、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高中文言知识专题训练----词类活用(三)【学习目标】3、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4、准确找出活用现,并准确辨析活用类型。
【学习重难点】找出活用现象,并准确判断活用类型。
【学习内容】活用为状语(一)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除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有时可以直接作状语外,其他名词作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的情况很普遍,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
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陈涉),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
句中三个名词“云”“响”“景”均作状语,分别解释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2.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例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
句中“舟”(原意为“小船”)直接作状语,解释为“坐船”。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例如: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 ——每天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句中“日”是时间名词,直接作状语,解释为“每天”。
4.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
例如: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我)蔺相如(敢)在朝廷上呵斥他。
句中“廷”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在朝廷上”。
5.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例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登泰山记》——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方流去。
句中“西”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向西方”。
规律总结: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小练】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B.沛公欲王关中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 E、籍吏民,封府库(二)动词作状语。
①儿惧,[啼]告母。
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