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27
封面作者:ZHANGJIAN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中美金融市场功能性比较研究-企业管理论文中美金融市场功能性比较研究郑素芬(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金融市场作为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从整個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它具有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和反映功能。
本文基於金融市场的这四個功能,展开了對中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比较,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金融工具的数量和发展、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机构投资者的结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已及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美国的有很大差异,影响了金融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其否能很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功能结构错配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265-04一、中美金融市场再聚敛功能上的比较金融市场的聚敛功能形象地说是指它的“蓄水池”功能,而这個“蓄水池”作以能否充分发挥取决於组成这個“池”的金融机构已及吸引“水”进來的金融产品。
1.金融机构的比较一般來说,一個国家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可已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美国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已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为主,合计达七千多家,总规模13万亿美元已上。
中国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5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4家城市商业银行已及一批规模较小的农村信以社等,合计总规模120万亿元已上。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方面,美国有数量及规模庞大的证券公司、养老基金、保险式基金、對冲基金和互惠基金等,而我国证券和保险方面的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很小。
美国和中国均设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等,但再美国,政府为了促进居民住宅业的发展、为住宅市场提供资金,还设立了三個机构,分别为联邦全国抵押贷款协会、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和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
另外,为了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设立了学生贷款营销学会,而中国目前还缺乏支持购房者与学生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对比分析首先,在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上,中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相对成熟,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数量众多,金融市场的规模也较大。
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较为年轻,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其次,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更加多样化和成熟。
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如银行业务、证券交易、期货交易、保险业务等。
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较晚,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相对较少。
但随着金融的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在逐渐扩大。
此外,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上,发达国家相对较强。
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金融风险。
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体系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但随着监管机构的和制度的完善,中国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对于投资者来说,两种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也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成熟,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比较丰富,投资机会多样化。
同时,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在吸引国际投资者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吸引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相对来说,投资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准入门槛较高。
最后,两个金融市场在监管方面也存在差别。
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相对成熟,监管制度相对健全。
而中国的金融市场监管相对不完善,仍然存在一些监管漏洞。
但是,中国的金融市场监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监管机构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
总之,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较晚,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相对不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较少,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但随着金融的推进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正逐渐向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靠拢。
作为投资者,需要根据各自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和市场。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美国金融体系形成是天然构造和工资构造互相瓜代、互相适应、合营感化的成果。
美国建国之时,尚无现代意义的银行机构,跟着经济初步成长和斗争须要,由美国国会财务治理官提议,经国会赞成于1782年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
它虽是一家在州当局注册的银行,但却与联邦当局有紧密接洽,联邦当局持有银行大年夜部分股权,实际上是一个当局银行。
这之后,在联邦当局的尽力下,经国会赞成,先后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美国第二银行。
这两个银行均是公私共有而以私家所有为主,公私共管而以公管为主,并带有某些中心银行性质的全国性银行,尽管它们在经营卡是成功的,感化是优胜的,但仍在赞成营业期满后停业。
那个中有专门多缘故,.但重要缘故是当局建立国度银行轨制不合适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的精力,同时州当局春联邦当局特权日益扩大年夜始终存有戒心。
工资构造时期临时告一段落,随之开端了天然构成过程,即自由银行轨制的实施。
任何人只要有充分的本钱,并按司法规定实施义务都可领取执照,开设银行,而不必逐个审议,从而掀起了建立新银行的海潮。
之后又实施公平易近银行轨制,规定了银行最低本钱额、法定预备金和贷款前提等限制,从而进步了银行安稳性,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固。
l913年,美国国会经由过程《联邦贮备法》,1914年,美国中心银行—联邦贮备体系正式建立。
标记住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
今朝,美国大年夜约有5万多家金融融机构,金融业制造的产值约占公平易近临盆总值的15%阁下。
1984年金融资产达70280亿美元,约为GNP的175.25%。
因为适应美国社会经济、汗青文化情形,美国金融体系与其地西方蓬勃国度比拟颇具专门之处,形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光鲜特点。
(1)“双线多头”的治理体系所谓“双线”是指美国联邦和州级当局当局都有权分别接收银行注册挂号并对注册银行机构进行治理监督。
在州注册挂号的银行动州银行,由州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治理。
在联邦注册的银行动公平易近银行,由联邦级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治理。
中美欧金融体系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欧三个地区的金融体系,旨在揭示它们在金融监管机构、市场规模、产品创新、科技发展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在研究中发现,美国金融市场规模较大,金融科技发展较为领先;欧洲在金融监管机构方面较为严格,金融产品创新程度较高;而中国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本文根据比较结果分析了中美欧金融体系的趋势,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对三个地区金融体系的深入比较研究,有助于促进国际金融合作和经验交流,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体系比较,中美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市场规模,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发展,金融风险管理,趋势分析,优劣势比较,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融体系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美欧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其金融体系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中美欧三地金融体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当前,中美欧金融体系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和机遇。
在全球金融市场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中美欧三地金融体系的比较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中美欧金融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特点和优势,为相关国家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深入研究中美欧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动态,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朝着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中美欧三大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差异和特点,探讨各自金融监管机构、金融市场规模、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深入研究各国金融体系的优劣势,揭示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本研究旨在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从业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引言高负债、杠杆性的行业特点决定了脆弱是金融业的本性。
但对很多人而言,次贷危机进而全面的金融危机竟然会在美国这样一个金融市场最为成熟、金融风险已经实现原子化、商品化进而可以自由交易的国家爆发,却还是有点意外———毕竟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在过于侧重银行系统、忽略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的“裙带资本主义”模式受到广泛诟病之后,以市场主导为核心的昂格鲁-萨克逊金融模式就被视为一种最具普世价值的金融体系模式,并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改造本国金融体系的模板或目标模式。
毫无疑问,次贷危机的爆发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将极大地打击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的积极性———事实上,目前不仅已有学者认为,鉴于2008年年初贝尔斯登的被兼并以及当前美国5大投资银行的整体性没落,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形成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具有和纽约大(商业)银行在经济和政治影响方面相竞争、相抗衡的美国投资银行业从严格意义上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且有些学者更是断言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持续蔓延将成为在过去30年间一度被视为最具效率的以市场主导为核心的昂格鲁-萨克逊金融模式发展的一个历史拐点,而以全能银行主导模式为特征的欧洲大陆模式将成为未来世界金融演变的主要趋势之一。
但客观地看,考虑到历史上,特别是以信息技术革命等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来临之后美国金融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效率中美金融市场结构比较:基于功能和演进的多维考察*应展宇内容提要:从金融市场和机构的相对地位而言,当前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结构处于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端。
尽管优化资源跨时期或跨区域配置这一核心功能导向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中美两类金融结构在信息显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对法律及其执行等外部制度环境的依赖度、信贷定价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理论差异,这种理论差异成为了决定两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或者说和美国相比,中国现有金融市场结构和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适应性差距。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美两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其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三个方面,来浅析中美市场的对比研究。
关键字中美金融背景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法律目录第一章成立的背景…………………………………………1页1.1中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1.2美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第二章法律的维持……………………………………………5页2.1中国金融法律体系………………………………………5页2.2美国金融法律体系………………………………………6页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7页3.1中国金融机构体系………………………………………7页3.2美国金融机构体系………………………………………11页第四章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20页附录A……………………………………………………………24页附录B……………………………………………………………25页第一章成立的背景要对中美金融市场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我们来看各自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中国就理论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从有借贷关系的那天起已近存在了,尽管是不完全和不规范的!时至今日,中国银行信贷市场在金融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的说:中国金融市场萌芽于建国初期。
1950年我国就发行了人民胜利拆实公债,出现了一级市场,开创了中国融资的先河。
完全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强烈的资金需求。
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
美国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
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
中美⾦融市场的对⽐分析2019-07-31⼀、中美货币市场我国《票据法》⾃1996年1⽉1⽇实施,⾄今我国经济⾦融发⽣了巨⼤的变化。
但早期的《票据法》难以解决⼀些新出现的问题,这在⼀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市场功能的发挥。
1.银⾏间同业拆借市场美国银⾏间同业拆借市场⼀般都通过经纪商作为中介机构来达成的。
在联邦基⾦市场⼤型⾦融机构⼀般通过经纪商进⾏交易,微⼩型⾦融机构⼀般直接交易。
所以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是以经纪商为中介的交易为主,直接交易为辅。
直到1996年我国才建⽴中国外汇交易中⼼暨全国银⾏间同业拆借中⼼,作为全国统⼀的银⾏间同业拆借市场,该市场所实施的是直接交易⽅式,即⾃主询价,逐笔成交,风险⾃担。
直接交易⽅式带来的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使得拆出⽅风险上升,交易谈判花费时间长,总体交易效率低。
美国的银⾏间同业拆借利率就是联邦基⾦利率,是美国的短期基准利率,它可以作为其他利率的参考,是市场化利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商业银⾏的贷款还未实现市场化,银⾏间同业拆借利率并不能作为基准利率,因为我国银⾏间同业拆借利率与⼀般贷款利率并未形成顺畅的传导机制,市场决定着银⾏间同业拆借利率。
2.回购市场⽬前,美国的回购协议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的回购协议市场。
美国回购协议市场的利率略低于联邦储备资⾦拆借市场的利率。
我国的回购市场主要是国债回购市场,存在交易所和银⾏间两个独⽴的回购体系,并且以银⾏间为主。
美国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来公开操作,能够及时调控国债基准利率的变化,引导短期资⾦的流向。
我国国债回购市场停留在初级短期融资阶段,相对⽽⾔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较弱。
3.国库券市场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很⾼,在货币市场中占⾼⽐重,表现在⼏乎所有的⾦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
因此美联储公开市场中美国的短期国库券市场成为操作的重要阵地之⼀。
我国到⽬前为⽌,典型的短期国库券数量少,⽆法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市场。
4.⼤额定期存单市场可转让⼤额定期存单诞⽣于上世纪60年代,是商业银⾏的⾦融创新产品。
中美金融结构差异、金融系统风险与压力测试比较研究共3篇中美金融结构差异、金融系统风险与压力测试比较研究1中美金融结构差异、金融系统风险与压力测试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越来越紧密。
其中,中美两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在逐步融合。
然而,不同的国家在金融市场的结构、监管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从中美两国金融结构的角度出发,对其金融系统风险以及压力测试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美金融结构的差异1.1 金融市场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较为封闭,外资进入市场依赖于政府的审批和管理。
而美国则是全球最开放的金融市场之一,外资随时可以进入市场,极大的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
1.2 金融机构中国的金融机构主要由国有大型银行、国有保险公司和非国有金融机构构成。
而美国则是以多元化金融机构为主。
在这些金融机构中,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都非常活跃,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小型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1.3 金融监管体系中美两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差异在于监管对象和监管方式。
中国实行强化监管,严格控制和保护金融市场,以防止市场过热。
而美国重视金融市场的自律,各类金融机构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二、中美金融系统风险的差异2.1 信贷风险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大量不良贷款问题,而美国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较低。
中国的银行在贷款方面较多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的融资上,而美国则更加注重向民间市场的融资。
2.2 资本市场波动风险中国的股市波动性比较大,而美国的资本市场波动性相对更低。
中国企业的IPO(首次公开募股)进入市场比较频繁,而美国的总体进入量相对较低。
2.3 币种风险中国的资本控制和外汇政策导致币种风险较高,而美国则遵循自由兑换的汇率政策,从而相对减少了币种风险。
三、中美金融压力测试的差异3.1 压力测试范围中国的压力测试只覆盖了少数的国有银行,而美国的压力测试覆盖了所有的重要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中国与美国的对比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村金融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异同。
一、背景介绍农村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为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
它对于解决农民贷款、支付、储蓄等金融需求,提高农民的经济积极性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机构设置与管理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由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托公司等组成。
这些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向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同时,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扶持力度,确保其正常运营。
与之相比,美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等。
这些机构也在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美国政府注重维护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监管和政策引导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三、金融产品与服务中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广泛提供农村信贷、农民保险、农户储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灵活的小额贷款服务。
此外,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农业保险政策,以应对农业风险和灾害。
农户储蓄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可以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获得一定收益。
美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则主要提供农业贷款、信用保险等服务。
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信用保险是美国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可通过购买农业保险转移农业生产风险。
四、金融创新与技术应用中国的农村金融在金融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移动金融、电子支付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村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中国政府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让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农民。
美国的农村金融同样注重金融创新和技术应用。
例如,美国的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在线银行、手机银行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此外,美国的农村金融也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该国的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相比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发展,金融市场逐渐成为各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那么,该国的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相比有何不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金融市场的规模与中国比较,该国金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该国金融市场总资产占全球金融市场总规模的比例仅为 2.5%左右,而中国金融市场在2019年已达到了5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7.14万亿美元),占全球金融市场的比例接近12%。
二、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该国金融市场相对保守,开放程度较低。
主要表现在对外国金融机构的限制较多,外资在该国的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和运营受到很大限制。
而中国金融市场在近年来逐步取消了外资的股权比例限制和外资银行数目限制,真正实现了对外国资本的开放。
三、金融市场产品的丰富程度该国的金融市场产品相对比较单一。
大部分金融产品都以传统银行贷款为主,投资产品和保险产品的种类较少,缺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相比之下,中国金融市场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例如基金、债券、保险产品等。
四、金融监管力度的严格程度在金融监管方面,该国的监管力度相较于中国金融市场还需要更加严格。
这主要表现在,该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功能相对单一,缺乏对金融市场的全面监管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而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形成完整的监管架构,设立了银行保险监管机构、证券监管机构等多个监管部门,有效遏制了金融风险发生的风险。
五、金融文化的发展程度在金融文化方面,该国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普及率较低,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理解不足。
而在中国,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文化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金融市场的认知不断深入,金融素养普及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结语总体而言,该国的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相比有不少差异。
尽管该国的金融市场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低,金融产品丰富程度不高,监管力度也相对薄弱,但该国的金融文化仍需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摘要中美金融体系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差异,也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方面上。
正因为这些差别,在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它的特点和考虑的因素,银行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AbstractTo some extent,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systems of Chian and USA can be esplained in term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Bank-led financial system”and “Market-led financial system”.In other words,it is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rect financing and indirect financing which is displayed in such aspe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financial products,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the like. Due to the differences,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for consideration to develop the milti-layer capital market in China.The best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combine the bank and the market effectively in China.关键词:市场主导,银行主导,多层次资本市场绪论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对金融系统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
金融作为经济的支柱,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金融机构与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相比较有什么异同我国的金融机构与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相比较有什么异同?(1)相同点主要表现在:①都设立有中央银行及中央金融监管机构;②金融机构的主体都是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③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比较庞杂;④金融机构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金融体制的变革不断进行调整的。
(2)不同点主要表现在:①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政府,独立性较小,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都要服从于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②中国的金融机构以国有制为主体,即使是股份制的金融机构,实际上也是以国有产权为主体;③中国商业银行总数不多,规范的专业银行也少,即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主体的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数量相对不足;④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地位突出,但政策性金融业务(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的运作机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资金“大锅饭”体制的弊端;⑤中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仍然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都在向混业制全能银行方向发展;⑥中国的专业银行发展缓慢,国外较为普遍的房地产银行、为中小企业股务的银行和消费信贷机构,在中国都未建立;⑦中国的保险业比较落后,保险机构不多,特别是地方性保险机构有待发展,保险品种少,保险业总资产和保费收入与中国经济总体规模、人口规模相比较显得太小;⑧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都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依据,而中国金融法律不健全,由此造成了各类金融机构发展的不规范和无序竞争。
中国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制度比较一国的金融制度一般包括三大要素,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
金融机构是指经营货币资金的各种金融组织。
金融市场是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从事金融活动的场所和领域。
金融工具则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并能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和价格的书面文件。
由于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的主体,而金融工具是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活动的手段,对金融工具的交易构成了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因此,一国的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
美国金融体系及其弊端美国金融体系形成是自然构造和人为构造相互交替、相互适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建国之时,尚无现代意义的银行机构,随着经济初步发展和战争需要,由美国国会财政管理官提议,经国会批准于1782年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
它虽是一家在州政府注册的银行,但却与联邦政府有密切联系,联邦政府持有银行大部分股权,实际上是一个政府银行。
这之后,在联邦政府的努力下,经国会批准,先后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美国第二银行。
这两个银行均是公私共有而以私人所有为主,公私共管而以公管为主,并带有某些中央银行性质的全国性银行,尽管它们在经营卡是成功的,作用是良好的,但仍在批准营业期满后停业。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重要原因是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制度不适宜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的精神,并且州政府对联邦政府特权日益扩大始终存有戒心。
人为构造阶段暂时告一段落,随之开始了自然构成过程,即自由银行制度的实行。
任何人只要有充足的资本,并按法律规定履行义务都可领取执照,开设银行,而不必逐个审议,从而掀起了建立新银行的浪潮。
之后又实行国民银行制度,规定了银行最低资本额、法定准备金和贷款条件等限制,从而提高了银行安全性,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定。
l91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储备法》,1914年,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正式建立。
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
目前,美国大约有5万多家金融融机构,金融业创造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
1984年金融资产达70280亿美元,约为GNP的175.25%。
ﻫ由于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环境,美国金融体系与其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颇具独特之处,形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鲜明特征。
(1)“双线多头”的管理体系所谓“双线”是指美国联邦和州级政府当局都有权分别接受银行注册登记并对注册银行机构进行管理监督。
在州注册登记的银行为州银行,由州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在联邦注册的银行为国民银行,由联邦级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中美金融结构差异、金融系统风险与压力测试比较研究中美金融结构差异、金融系统风险与压力测试比较研究近年来,金融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
然而,金融体系本身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压力。
中美两大经济体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金融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差异,也面临着不同的金融系统风险与压力。
本文将针对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中的差异和挑战。
一、中美金融结构差异中美两国的金融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组织形式不同。
在中国,金融机构主要由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构成,而在美国,金融体系更加多元化,既有大型商业银行,也有中小型银行、保险公司、券商等机构。
其次,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金融市场主要由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构成,而在美国,股票市场发达,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也比较发达。
第三,中美两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构成,而美国则有联邦储备系统、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多个监管机构。
二、中美金融系统风险的比较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其具体的风险类型和程度有所不同。
在中国,金融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过度依赖于银行信贷,信用风险成为主要的风险来源。
此外,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流动性风险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而在美国,金融系统风险更加多元化。
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体系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依赖暴露出系统性风险,除了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外,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中美金融系统压力测试的比较为了评估金融系统的健康程度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中美两国都实施了金融系统的压力测试。
然而,中美两国的压力测试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压力测试主要由央行和银监会发起和组织,测试指标主要包括贷款损失、净利润和资本充足率等。
而在美国,压力测试由联邦储备系统和其它金融监管机构联合进行,测试指标不仅包括贷款损失、净利润和资本充足率,还包括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中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比较摘要:本文首先分别从结构、利率体系和监管体制三个方面对中美金融市场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方面对中美金融机构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美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带有极为浓重的美国色彩,很难为其他国家所复制;而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尽管从现实来看存在诸多问题,但却也是在中国政治经济环境中必然形成的,未来的中国金融市场不可能与美国完全一致,中国未来的金融市场必定表现出中国特色。
深刻认识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现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证券投资。
关键词:中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Abstract:This paper mad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o the financial market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structure, the interest rate system and supervision system, and then mad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o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central bank, commercial bank and other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y comparing found that America's financi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th extremely characteristic to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other countries to copy. And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le in realit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but also be formed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China, the future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can't be exact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future of China financial markets must sho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standing these differences will help us to grasp the future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t the same time will also help us better to engage in securities investment, access to greater benefits.Keywords::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inancial markets; financial institutions目录1 引言 (1)2 中美金融市场比较 (2)2.1 结构比较 (2)2.1.1 基本比较 (2)2.1.2 功能比较 (5)2.1.3 演进比较 (7)2.2 利率体系比较 (9)2.2.1 利率政策比较 (9)2.2.2 利率风险结构比较 (10)2.2.3 利率期限结构比较 (10)2.2.4 利率市场化比较 (10)2.3 监管体制比较 (12)2.4 本章小结 (13)3 中美金融机构比较 (14)3.1 中央银行比较 (14)3.2 银行比较 (15)3.3 非银行金融机构比较 (18)3.4 本章小结 (19)4 结论 (20)参考文献 (21)1 引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核心功能应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实现一国或地区经济资源在亏拙主体与盈余主体之间的跨时期或跨区域优化配置(Merton,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