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农事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立春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养生要点整理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立春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养生要点,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立春节气的农事活动一、蔬菜农事1、保温防冻早春季节的冷害和冻害发生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是植株旺盛的生长,加上人为管理中水、肥的增加,使植株的抗寒力显着下降。
立春后仍有较大的寒流,使温室内茄果类蔬菜产生冻、冷害。
为此,要连续做好防寒抗冻工作。
茄果类蔬菜已经有了较大生长量,必需在大棚内进行二道膜掩盖。
瓜类因比茄果类更简单受冻,除采纳二道膜掩盖外,可在大棚外四周裙膜位置堆放稻草束,增加抗御大棚四周的冷气侵入;尚在育苗阶段的瓜类秧苗,夜晚可在小拱棚上掩盖遮阳网、稻草帘或无纺布,增加保温力量;如遇强冷空气来临,肯定要做好防冻保温措施。
2、做好通风透气立春后,随着日照时间增长,温度回升,棚内湿度增大,为了削减病虫害发生,满意瓜菜生长发育环境条件要求,必需仔细做好棚内温湿度管理工作,要视天气变化和植株生长状况,做好开门与揭膜通风、关门及盖膜保温管理工作。
3、做好保花保果工作低温会影响较多瓜菜品种受精结果,易发生落花落果。
目前生产上,提高着果方法,一是应用植物生长调整剂沾花或涂于子房中,应用植物生长调整剂要按说明书使用,防止浓度过高,发生药害。
二是采纳人工帮助授粉。
4、做好病虫防控工作随着气温上升和棚内湿度增大,大棚内瓜菜易发生灰霉病、疫病、枯萎病及蚜虫危害。
病虫防控应采纳农业防控和药剂防控相结合,例如做好棚内温湿度管理,降低棚内湿度,畦沟铺草,合理施肥水,准时整枝、摘除病老叶,喷施对口农药预防等。
二、经济作物农事1、田间除草随着温度渐渐回升,小麦将进入返青期,年前杂草未出土,数量较少,或者没有时间除草的,要加强田间除草,特殊是禾本科杂草。
但伴随温度上升,也会消失阔叶杂草,需要禾阔双除的麦田,留意打药时的温度,避开降温。
立春节气的气候特点与农事习俗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农民的重要节气之一。
它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常常会举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
立春节气的气候特点与农事习俗是人们熟悉的内容之一,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候特点立春节气是春季的开始,通常出现在2月3日或4日。
在中国的不同地区,立春的气候特点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天气逐渐回暖:立春之后,气温开始回升,寒冷的冬天逐渐远去。
尽管还会有一些寒冷的天气,但整体上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弥漫。
2.日照时间增加:立春之后,白昼时间逐渐增长,太阳升起的时间变早,落下的时间变晚。
这对于植物生长和农民的农事活动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降雨增多:立春是一个早春时节,降水量开始逐渐增加。
在某些地区,它还可能伴随着雷雨和春雷的出现,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好兆头,代表着丰收的希望。
二、农事习俗立春节气是中国农民进行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人们会根据传统的农事习俗进行相应的庆祝和祭祀活动。
1.祭祀祖先:立春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家族中的长辈会率领家人去祭祀祖先。
他们会准备供品,如饭菜、酒水和糖果,以表示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2.扫尘除旧:立春时正值春天的开始,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清理家中的尘埃和杂物,以迎接新的一年。
这个习俗被认为能带来好运和吉祥。
3.祈福祈年:农民在立春之时会举行祈福活动,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
他们会举行庙会,祭祀土地神和相关的农业神祗,祈求福祉和五谷丰登。
4.春耕备耕:立春之后,农民开始忙于田间劳作。
他们会进行种子的选择和派发,准备好耕地的工具,预备种植的土壤等,为春耕做好准备。
5.燃炮放鞭炮: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立春这一天燃放鞭炮。
这被认为能驱逐去年的霉气和厄运,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吉祥。
总结:立春的气候特点与农事习俗是中国农民熟知的内容,它代表着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开始,以及新一年农事生活的展开。
立春之后,气温回暖,日照时间增长,降雨量增加,这为农民的农事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立春节气的农事活动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
在这一天,大地开始回春,万物复苏,农民们也开始了新一年的农事活动。
立春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农民们忙碌的农事季节即将开始。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农民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农事活动,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做好准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立春节气的农事活动。
一、春耕备耕立春节气到来之际,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
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翻耕土地,清理田间杂草,修剪果树,整理农具,为春季播种做好准备。
春耕备耕是农业生产的第一步,也是农民们最为繁忙的时候。
他们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的生长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春耕备耕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播种春种立春节气过后,气温逐渐回暖,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农民们开始在田间播种春种,如小麦、油菜、大豆等作物。
他们会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播种,确保作物的顺利生长。
播种春种是农事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关乎到整个农业生产的成败,农民们会认真对待,精心操作,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顺利生长。
三、施肥灌溉春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作物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才能健康生长。
因此,农民们在立春节气后会进行施肥和灌溉工作。
他们会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用,保证作物的生长所需。
同时,他们还会及时进行灌溉工作,确保田间作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顺利生长。
施肥灌溉是农事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会认真对待,确保施肥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防治病虫害春季是病虫害易发的季节,农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立春节气后,农民们会对田间作物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
一旦发现病虫害,他们会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设置粘虫板等,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防治病虫害是农事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关乎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农民们会加强巡查,及时防治,确保田间作物的健康生长。
五、修剪整枝春季是果树生长的季节,果农们需要及时对果树进行修剪整枝,促进果树的生长和结果。
立春节气的农事活动及禁忌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通常落在公历的2月3日或4日,是农历春季的开始。
农民们通常会在这一天进行一些特殊的农事活动,同时也有不少禁忌。
一、农事活动1.大扫除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也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所以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认为这样会带来好运。
在农村地区,农民们会清扫家里和周围的田地,去除杂草和枯枝。
这也是一个清理旧物,为新年做准备的好时机。
2.插秧立春之后,气温逐渐升高,是稻谷生长的好时期。
因此,立春节气也是插秧的好机会。
许多农民会在这一天开始准备土地,并在接下来几天开始插秧。
据传统农历,这一时期插下的秧苗会更健康,而且不容易生病。
3.晾晒谷物和衣服在农村地区,立春也是一个晒谷和晒衣服的好时期。
过去,人们晾晒的粮食主要是谷子,而现在则主要是稻谷。
晒衣服也是在这个时候进行的,这是因为立春之后阳光明媚,气温适宜,一般来说,衣物会比较容易干燥。
4.修剪果树和葡萄架在立春后,果树和葡萄架进入了新的生长季节。
因此,这也是修剪树木和葡萄架的好时期。
人们可以修剪枝条,并把它们整理到一起,以方便垃圾处理。
二、禁忌1.不要喝凉水在农村地区,人们认为立春节气后的几天中,气温较低,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因此,他们认为在这段时间里不应该喝凉水,以避免引起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等疾病。
2.不要洗头在中国许多地方,人们认为在立春后的几天里,不宜洗头。
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洗头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身体易受感染。
另一种说法是,洗头会令头发变得干燥和脆弱,影响人们的头皮健康。
3.不要吃寒性食物在立春之后的几天里,人们还不应该吃太多寒性食物,如西瓜、柿子和冬瓜等。
这是因为寒性食物会导致人体寒气过重,引起身体不适。
4.不要剪指甲另一项禁忌是在立春之后的几天里不应该剪指甲。
这被认为会引起灾难,甚至可能导致“划痕”。
同样的想法也适用于剪头发,人们认为在这个时期剪头发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运气。
立春节气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事活动时期,农民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进行特殊的工作,以确保农作物的生产和生长。
二十四节气农事活动立春:立春俗称“打春”.前一天叫“迎春”,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开始备耕之时.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迎春”仪式。
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
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现在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社旗周围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农谚。
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有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
"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
”“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明”.“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
对于一年两个“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两个春,黄牛贵似金”、“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农谚。
雨水: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
雨水过后,开始植树,并准备下红薯母、育红薯苗的牛粪.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的农谚。
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
惊蛰:像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蛰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
农事活动主要是埋红薯母、育种开始。
有“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蛰不过不下种”,“惊蛰点瓜,不开空花"之农谚.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立春节气农事谚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春节气农事谚语,一起看看吧。
立春节气农事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立春与农业生产如何根据立春时间安排农事活动立春与农业生产:如何根据立春时间安排农事活动立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每年的2月3日或4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在这个重要的农事时刻,农民们会根据立春时间来安排各种农事活动,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春季的有利气候条件,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立春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根据立春时间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一、立春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立春标志着农历上的新年开始,也代表着春耕生产季的开始。
在这一天之后,白天逐渐变长,气温逐渐回暖,阳光照射时间增加,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春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农作物在这个时候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环境条件来获得充足的能量和养分。
立春后,大气温度逐渐回升,土壤温度也逐渐升高,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生长和其它生理过程的进行。
此外,阳光的增加还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为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
2.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春季是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农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保证农作物的安全生产。
立春时,天气渐暖,气温回升,适宜病虫害滋生和繁殖,农民们可以根据立春时间推迟使用农药,以避免过早使用的药物在寒冷的天气中失效。
二、根据立春时间安排农事活动的建议根据不同地区和气候的差异,农事活动的具体安排会有所变化。
然而,总的原则是根据立春的时间特点,合理安排农作物的栽培、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农事活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春耕准备立春之前,农民们应该做好春耕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田地、修剪果树、整修农具等。
根据气候的变化,选择适合的时间开始进行土地的平整和改良,为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创建良好的环境。
2. 农作物的选择和播种立春是农民们选择适宜农作物品种、种子的重要时刻。
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短生周期的作物种类,如春麦、油菜、豆类等。
立春古代人们的农事安排与习俗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在古代,人们对于立春有着特殊的农事安排和习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立春的农事安排1. 播种农作物立春是春季的起始,农民们会在这一天开始播种各种农作物。
他们会选择一些早熟的作物进行播种,比如小麦、大豆和绿豆等。
这样可以确保这些作物在适当的时间内成熟,为春季的收获做好准备。
2. 施肥在立春之后,土地开始解冻,农民们会开始进行施肥工作。
他们会利用这个时机给土地添加充足的肥料,以增加土壤的肥沃度,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3. 树木修剪立春也是修剪树木的好时机。
农民们会修剪果树的枝条,以及修剪花草的叶片。
这样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利用养分和水分,促进健康的生长,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二、立春的习俗1. 晒春在立春这一天,人们有一个古老的传统叫做“晒春”。
晒春的意思是将被子、枕头等物品晒在阳光下,清理除去冬天的寒气。
这个习俗认为可以带来新的一年的好运和健康。
2. 吃春饼在立春这一天,人们还有一个传统的饮食习俗——吃春饼。
春饼是一种薄饼,通常用面粉制成,配以绿色蔬菜和肉类等馅料。
吃春饼象征着新的一年的新鲜和富饶,也是和家人团聚的时刻。
3. 贴春联立春也是贴春联的好时候。
人们会在立春之后贴上带有吉祥话语的春联,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
春联通常贴在门柱上,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祝福的气氛。
4. 舞狮子立春时,人们也会表演舞狮子的节目。
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舞狮子可以带来喜庆和祝福,也被认为可以驱邪消灾,保护人们平安健康。
综上所述,立春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民们根据立春的到来安排农事活动,以确保春季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和丰收。
同时,人们还会参与一系列的传统习俗,祈愿来年的幸福和平安。
这些习俗和农事安排展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新一年丰收的期盼。
立春的农事习俗春季农耕与农民节庆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农历春季的开始。
随着立春的到来,农民们将开始忙碌的农耕工作,同时也会庆祝一些与农业相关的节日。
本文将介绍立春的农事习俗和春季农耕,以及庆祝农民节的活动。
一、立春的农事习俗立春是一个重要的农事时期,农民们在此时会根据传统习俗进行一系列的农事活动。
下面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农事习俗:1. 播种祭祀:立春之日,农民们会先祭祀土地神,以祈求来年丰收。
祭祀完毕后,他们会开始翻耕土地,为春耕作准备。
2. 种植春季作物:立春是春季耕种的开始,农民们开始种植春麦、春燕麦、豆类等作物。
他们会选取适宜的农作物种子,按照天气条件和土地状况进行合理的播种。
3. 驱除害虫:立春时节,害虫也开始活动。
农民们会用各种方法,如喷洒农药、铺设粘虫板等,来控制田间害虫的繁殖,保护庄稼的生长。
4. 动物繁殖管理:立春时节,也是家禽和牲畜繁殖的季节。
农民们会对鸡、鸭、鹅等家禽进行管理,保证它们有良好的饲养环境。
同时,他们也会进行牛、羊等牲畜的配种工作。
二、春季农耕立春之后,随着气温的回升和春意的渐浓,春季农耕工作也进入了忙碌的阶段。
以下是春季农耕的一些关键环节:1. 耙地松土:在翻耕了土地之后,农民们会利用耙子或耒耜等耕作工具,将土壤松松地耙平,以便后续的作物生长。
2. 施肥:春季是作物生长旺盛的时候,农民们会在播种或移栽之前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以丰富土壤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
3. 揭土:有些作物需要在播种后揭土,即在有一定高度的土壤上进行。
这样有助于保护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4. 浇水:及时的浇水是春季农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农民们会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根据土壤湿度合理浇水,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三、农民节庆农民节是为了表彰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贡献而设立的庆祝活动。
在春季农耕的季节,许多地方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民节庆活动,以表彰和鼓励农民们的付出。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农民节庆活动:1. 农田观光活动:在农民节期间,农田观光成为一项受欢迎的活动。
春耕备耨立春的农事活动春天是大自然复苏的季节,也是农民朋友们忙碌的时候。
在寒冷的冬季过去后,春耕备耨的季节到来了。
这是农民朋友们开始着手准备和进行各种农事活动的时候。
下面,我们将就春耕备耨立春的农事活动进行探讨。
一、土地整理春耕备耨的第一步是对土地进行整理。
农民朋友们会对田地进行耕翻,使土壤松软并有利于养分的吸收。
他们可能会使用农机来耕地,也有可能会使用手工工具来进行耕作。
土地整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土壤充分呼吸,为春季作物的生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二、施肥春季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增加土壤养分,农民朋友们通常会在播种前进行施肥。
他们会选用有机肥或者化肥来增加土壤的肥力,以确保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供给。
施肥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沟施、穴施、撒施等,农民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
三、播种春季是作物的播种季节,农民朋友们会根据不同的作物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他们会仔细选择种子,确保品质良好,并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天气状况确定合适的播种量。
播种的方式和方法也有很多种,有直播、坛子播种、盘子播种等。
农民朋友们还要选择适当的播种深度和行距,以便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四、浇水播种后,农民朋友们还需要给作物适量浇水。
春季虽然天气逐渐暖和,但仍然需要保证作物的水分供应。
他们会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浇水的频率和量。
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助于作物的健康生长。
五、除草和杂草管理在春季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农民朋友们也需要进行除草和杂草管理。
杂草会与作物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因此,他们会采取不同的除草方法,如手工除草、农药喷洒等,以确保作物的生长环境清爽。
六、病虫害防治春季是病虫害发生的季节,农民朋友们要重点关注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他们会定期巡视田间,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发现病虫害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他们可以选择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者物理防治等方法,以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立春时期农事指南
一、气候
这是廿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常言道:“一年之际在于春”。
人们习惯把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
实际上,我县要到3月下旬才进入春季,真正的春天要比“立春”节晚一个半月左右。
气象上规定,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称为春季,按此标准,我县春季始于3月26~29日。
从立春前后平均气温看,基本与1月平均气温相近,并非春意盎然,甚至还可能出现冰天雪地的寒冬景象。
二、农事
继续做好防冻、防寒和防雪工作,如遇降雪要及时清除积雪,开沟排水,使大小麦、油菜、绿肥茁壮成长。
蔬菜、水果、畜牧农事概要如下。
㈠蔬菜农事概要
1、春季大棚瓜菜管理
春季大棚瓜菜是指采收期在3月至7月上旬的瓜菜。
大部分瓜菜品种在立春后进入营养生长期,茄果类蔬菜营养生长与开花结果同时。
做好以下培育管理工作:
⑴保温防冻。
早春季节的冷害和冻害发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植株旺盛的生长,加上人为管理中水、肥的增加,使植株的抗寒力显著下降。
立春后仍有较大的寒流,使温室内茄果类蔬菜产生冻、冷害。
为此,要继续做好防寒抗冻工作。
茄果类蔬菜已经有了较大生长量,必须在大棚内进行二道膜覆盖。
瓜类因比茄果类更容易受冻,除采用二道膜覆盖外,可在大棚外四周裙膜位置堆放稻草束,增强抗御大棚四周的冷气侵入;尚在育苗阶段的瓜类秧苗,夜晚可在小拱棚上覆盖遮阳网、稻草帘或无纺布,增强保温能力;如遇强冷空气来临,一定要做好防冻保温措施。
⑵做好通风透气。
立春后,随着日照时间增长,温度回升,棚内湿度增大,为了减少病虫害发生,满足瓜菜生长发育环境条件要求,必须认真做好棚内温湿度管理工作,要视天气变化和植株生长状况,做好开门与揭膜通风、关门及盖膜保温管理工作。
⑶做好保花保果工作。
低温会影响较多瓜菜品种受精结果,易发生落花落果。
目前生产上,提高着果方法,一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沾花或涂于子房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要按说明书使用,防止浓度过高,发生药害。
二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⑷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随着气温升高和棚内湿度增大,大棚内瓜菜易发生灰霉病、疫病、枯萎病及蚜虫危害。
病虫防治应采用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例如做好棚内温湿度管理,
降低棚内湿度,畦沟铺草,合理施肥水,及时整枝、摘除病老叶,喷施对口农药预防等。
2、春季大棚瓜菜育苗
瓜类于立春前后电热温床营养钵播种,选用早熟、丰产、开展度小、节间短、适宜于密集搭架、雌花出现早且着生密、易于坐果、耐低温弱光、耐潮湿、抗病性强等特性的优良品种。
3、大棚果菜定植
⑴茄果类。
如番茄早熟栽培,可于立春后定植。
⑵瓜类。
于立春后分期分别定植于塑料小拱棚或塑料大中棚扣小棚覆盖栽培。
4、露地蔬菜培育管理
⑴主要做好施肥,雨后排水,碗豆搭架等工作。
已成熟蔬菜,要及时采收。
⑵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青菜、萝卜等)的采种田,要做好追肥和田间去杂工作,确保种子纯度和质量。
㈡果树农事概要
1、柑橘
⑴幼年树:继续做好清园及维修果园排灌系统等工作。
完成整形修剪,过长秋梢短截,过旺树疏去重叠枝、过密枝,短截徒长枝;小老树在春芽萌发前短截。
⑵结果树:继续做好修剪和施重肥。
修剪:连年丰产和衰弱树的修剪以恢复树势为目的,在春梢萌动时,剪去弱枝、病虫枝和枯枝,短截已结果的枝条。
间疏丛状“扫把”枝,内膛衰弱枝“留桩”(带2-3个芽的枝条)短截;施肥:扩穴改土、施重肥,挖深沟,深50公分、宽20—30公分,沟长视树冠而定,施入土杂肥、堆肥25—30公斤,磷肥0.5—1公斤,绿肥视肥源情况施入;喷施叶面营养肥,可结合防病虫喷施。
2、杨梅
抓好整形修剪。
修剪以改善树冠内光照为主,上部及外围以疏剪,下部或内膛的结果枝组采用短截、更新。
以轻剪为主,力求树冠外通风透光。
衰老树以更新为主。
幼龄树以整形为主,培养丰产树形。
同时抓好新园开发,苗木定植宜深(盖没嫁接口),栽后及时浇水,并用杂草覆盖,以利成活。
3、枇杷
于立春后分期施入春肥。
成年树,为促进春梢生长和果实生长,施肥量占全年施肥总量的30%左右。
株施0.8—1kg三元复合肥。
对缺硼枇杷园,花期喷施0.1%硼砂液。
幼年树,以扩大树冠为主,薄肥勤施。
为增大单果重、增强树势要进行疏果,一般于立春后至3月(气
温稳定在10度以上)开始,分2—3次进行。
先疏除受冻果、畸形果、病虫果,再视品种、树势强弱来确定留果量,选留发育强壮,果实在树冠中分布要均匀。
㈢畜牧农事概要
1、注意做好栏舍保暖工作。
2、做好耕牛保膘工作,在喂青干草同时,适当增加糠麸饲料。
3、长毛兔虽有很强的保温能力,但在拉毛过程中,注意只拉半身毛,防止受冻生病。
4、特别要注意幼畜禽保温工作,防止畜禽胃肠道疾病与呼吸道疾病发生。
5、家畜饮水严禁喝冰冻水或凉水,最好用温水或水井水为宜。
6、做好牲畜外来疫源的预防工作,尤其是春节前后,生猪上市量增加,特别要注意流通领域和牲畜交易市场中的疫情动态,同时,猪、牛、羊等偶蹄兽家畜尚未防疫的,要补注牲畜疫苗。
农谚:“新春晴一日,农务勿吃力”、“冬冷勿算冷,春冷冻煞尢(小牛)”、“春天落一潮热一潮”、“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春交六九头,麦稻必有收(言六九前交春主麦稻丰收);春交五九尾,家家吃白米(言冬至后四十五天交春主米贱)”、“正月动雷雷赶雪,二月动雷雨勿歇,三月动雷起畈硬似铁,四月动雷秧拔节”、“春雷日日阴,要晴须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