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女书法家卫夫人簪花小楷的由来 卫夫人书法欣赏
- 格式:docx
- 大小:5.59 KB
- 文档页数:3
晋朝卫夫人,名卫铄,字茂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和女诗人。
她的字被后人称为“卫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以下是对卫夫人字的详细描述:
卫夫人的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又如山石峻峭般刚劲有力。
她的字迹清晰明了,结构严谨,笔画有力,给人一种稳重、端庄的感觉。
同时,她的字又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婉约,展现出她独特的艺术气质和个性魅力。
卫夫人的字在笔画上讲究力度和节奏感,每一笔都犹如挥舞长剑,既有剑气又有剑意。
她的字迹中透露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强大和坚韧。
同时,她的字又注重细节和变化,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展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卫夫人的字在结构上讲究平衡和对称,每一字都如同一个完美的艺术品。
她的字迹中透露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和韵律感,让人感受到她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敬仰。
同时,她的字又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每一字都充满了独特性和新颖性,展现出她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
卫夫人的字在风格上讲究自然和流畅,每一笔都如同流水般自然流淌。
她的字迹中透露出一种清新的气息和自然的韵味,让人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她的字又注重变化和多样性,每一笔都充满了变化和灵动感,展现出她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精神。
总之,卫夫人的字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她的字迹清晰明了、刚劲有力、柔美婉约、豪迈气概、和谐美感、自然流畅等多种特点兼具一身。
同时,她的字也充满了女性特有的柔美和细腻,展现出她独特的艺术气质和个性魅力。
卫夫人的字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王羲之老师卫夫人书法赏析卫铄(272--349),字茂漪,自署和南。
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
东晋女书法家。
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
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
书法世家家学深厚魏晋时期的河东卫氏是一个著名的书法世家。
卫夫人的从祖卫觊、从伯卫瓘、从兄卫恒,都是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卫夫人族祖卫灌,官至西晋司空,录尚书事,与索靖仅善草书,人称“一台二妙”。
从父卫恒,官终黄门郎,亦善书法,著有《四体书势》。
父卫展,历官江州制史、廷尉,卒于官。
师承钟繇酷嗜书法卫夫人少好学,酷嗜书法艺术,很早就以大书法家钟繇为师,得其规矩,特善楷隶书。
据她自述:“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
”她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
卫夫人师从楷书宗师钟繇(yáo),形成自己“簪花小楷”的娟秀风格。
在山西省高平市有一个河西镇,其中有一个苏庄村是为晋东南的古村落,当地还留存这一个十多亩的泊池,传说卫夫人幼时不断的练习书法十分认真,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泊池便是卫夫人常洗笔砚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卫夫人便将此池称之为“卫夫人洗墨池”。
清秀平和,娴雅婉丽晋人曾称颂卫夫人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
”充分肯定了卫夫人书法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的特色。
这实际上是对钟繇书法风格的继承,但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更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
唐代韦续则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治浮霞。
”连用三组美丽的形象来比拟其书法,可知卫夫人的书法充溢着美感,带有女性特有的妩媚娇柔的风格,又与钟繇迥异其趣。
卫夫人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
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
《书评》称之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书论精妙书圣之师传卫夫人撰有《笔阵图》一卷,她在书中首先提出,“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卫夫人书法作品欣赏,美了1600年《硬笔书法作品》钢笔字帖精选卫铄,字茂漪,晋代著名书法家,世人尊称她卫夫人。
卫夫人家学深厚,她的族叔卫灌擅长隶书和章草,从兄卫恒、丈夫李矩也擅长书法,卫夫人又师从楷书宗师钟繇(yáo),形成自己“簪花小楷”的娟秀风格。
她不仅书法技艺高超,也是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所以在书法史上地位崇高。
谈起卫夫人与王羲之的师生情谊,不得不说起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看过卫夫人的《笔阵图》的朋友,会惊讶地发现,她留下来的记录非常简单,简单到有点不容易揣测。
譬如说,她把一个字拆开,拆开以后有一个元素,大概是中国书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一个点。
楷书:晋-卫夫人《笔阵图》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
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
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楷书:晋-卫夫人《笔阵图》二卫夫人教王羲之的,似乎不只是书法而已。
其实卫夫人这一课里留有很多空白,我不知道卫夫人让王羲之练了多久,时间是否长达几个月或是几年,才继续发展到第二课。
然而这个关于“点”的基本功,似乎对这位以后的大书法家影响深远。
“一”:千里阵云卫夫人的第二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就是“一”。
“一”是个文字,也可以就是这么一根线条。
认识“一”的课,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
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
”“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水平线。
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
云低低地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向着两边横向延展,这就叫“千里阵云”。
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
这个男子的硬笔字写的清秀被取名为簪花小楷
前段时间,有位友人说想练簪花小楷,我在想,听过小楷但还没听过这种所谓的“簪花小楷”,然后上网一查,看到了这个字体。
小楷的说法源自毛笔小字,这位仁兄所写的硬笔字真不该称为小楷,更重要的是,这款字体被形容成了卫夫人的书法又或者是李清照的书法,简直不忍直视。
那位最早将其定名为簪花小楷的人,主要目前还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书坛上,女书家本身就少的可怜,于是搞出这么一个名称,令人误以为是女书家的书法字帖,令许多想练字的女性争相选购!
素衣今天还是给大家正本清源,女书家的字体虽然不多,但还是有一些的,比如徐静蕾的硬笔行书,就非常女性化,还有张秀的硬笔字,也非常漂亮。
当然,不是说这个簪花小楷不好,只是说大家在练习的过程中还是要知道,这个字体是一位男子写的,以免被人怡笑大方!。
中华女子书法第一家,卫夫人簪花写韵(卫夫人图)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原文中,张翠山与殷素素能够相知,很奇妙的缘起于对书法的交流,在书法上共同的认知话题,让二人大感投缘,互起倾慕之心,原文是这么描述的:殷素素乘船在江中缓缓而下,张翠山在岸上行走,一人一舟,并肩而行,互有心事却又无语。
这时突然下起了雨,张翠山让殷素素进仓避雨,殷素素听到后进仓拿一把伞掷给了张翠山,自己却带了一个斗笠,站在船头,风雨中衣袂飘飘,如凌波仙子一般。
张翠山接过伞见伞上画着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上面还题了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
”伞上书画很是精致,但那七个字略显劲力不足,应该是出自闺秀之手,但却很清丽脱俗。
那少女道:“伞上书画,还能入张相公法眼么?”张翠山号称“铁钩银划”,对于书法颇有见解,说道:“这笔卫夫人名姬帖的书法,笔断意连,笔短意长,极尽簪花写韵之妙。
”那少女听他认出自己的字体,心下甚喜。
两人谈到书法,一问一答,不知不觉间已行出里许。
(两位书法爱好者结缘)此处殷素素写的就是卫夫人名姬贴字体,是颇受古代女子喜欢的一种字体,书风属于清婉秀润一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也是习卫夫人字帖,练的一笔簪花小楷。
卫夫人(公元272~349年),名铄,字茂漪,东晋人,籍贯为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
传说卫夫人是王羲之的少时老师。
能当得起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可见卫夫人书法水平之高。
卫夫人家学三代渊深,从祖卫觊、从伯卫瓘、从兄卫恒,都是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后来更师承钟繇,卫夫人熔钟、卫之书法于一炉,变钟体的扁方为长方,娴雅婉丽,清婉灵动,后人称为簮花小楷。
卫夫人年少时就很好学,喜欢书法艺术,很早就以大书法家钟繇为师。
据她自述:“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
”她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
其书法作品虽多未能流传至今,但从前人的有关论述中,还是可以看到卫夫人书法风格之美:“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
”----晋.钟繇。
东晋王羲之老师女书法家卫铄作品王羲之的草、楷、行书,千古景仰。
他的老师是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卫铄,别称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
卫铄为汝阴(今安徽阜阳)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习书法,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帖》小楷。
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
在卫夫人之前,还有一位女书法家。
她就是以《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等驰名的东汉末年的女诗人蔡文姬。
蔡文姬(公元177年?-公元249年?),名琰,字文姬,一字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为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通音律,据称能用听力迅速判断古琴的第几根琴弦断掉,是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
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蔡琰真传弟子钟繇,字元常,三国魏时官至丞相,太傅,世称“钟太傅”。
在书法上兼融各家,尤精楷、隶两种书体,结字严整偏长,点画多奇趣,具有其师蔡文姬飘逸之气象,是由隶入楷开一代新风的书法大师。
蔡文姬纪念馆在1991年建立,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村。
馆内详细介绍了蔡文姬生平事迹,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词《胡笳十八拍》,以及蔡文姬在史书中的记载,其中包括《后汉书》中的《董祀传》,还有蔡文姬墓和现代著名书法家书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
在唐、宋、元、明,也出现不少女书法家。
唐代的女书法家有吴采鸾、薛涛、武则天。
吴采鸾所书小楷,很有钟繇、王羲之的笔意,遒劲古雅,可与卫夫人媲美。
薛涛所书《陈思王美女篇》,行书,笔势跌宕秀逸。
武则天书写草体,书法婉约。
宋代女书法家有朱淑真,所书小楷,端庄精劲,深得王羲之笔法。
管道升是元代女书法家,字仲姬,她是赵孟俯的妻子,赵孟俯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工书善画,书法为元代宗师。
管道升刚嫁给赵孟俯的时候,她的书法比丈夫还好,后来赵孟俯迎头赶上了,并超过了妻子。
卫夫人小楷卫夫人小楷《卫氏和南帖》_三秦布衣_新浪博客2011年7月4日 ...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东晋女书法家。
晋人钟繇曾称颂卫夫人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
”充分肯定了卫夫人书法高 ... /s/blog_665a6d4a01017tkl.html - 网页快照- 类似结果[转载]卫夫人小楷《卫氏和南帖》_墨海观韵_新浪博客2011年7月5日 ... [转载]卫夫人小楷《卫氏和南帖》_墨海观韵_新浪博客,墨海观韵,/s/blog_673764df010188hb.html - 类似结果晋代名家小楷[高清组图]晋卫夫人小楷——跟我学少儿书画网晋代名家小楷[高清组图]晋卫夫人小楷. 友情提示:点击图片查看下一张晋代小楷. 晋代名家小楷[高清组图]晋卫夫人小楷. 更多书法进入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更多书法 ... /shufa/242-2.html - 网页快照- 类似结果衛夫人的簮花小楷:與師函、名姬帖-【历代书法】-中国书法网|中国书法门户 ...2009年8月30日... 更師承鍾繇,熔鍾、衛之法於一爐,變鍾體的扁方為長方,嫻雅婉麗,清婉靈動。
後人稱為簮花小楷。
衛夫人撰有《筆陣圖》一卷,僅五百餘字,不過,後 ... /thread-6718617-1-1.html - 网页快照- 类似结果卫夫人小楷《近奉帖》- 魏晋南北朝- 三典轩中国书法绘画学习欣赏展览交 ...三典轩中国书法绘画学习欣赏展览交流论坛? 书法资料馆? 魏晋南北朝? 卫夫人小楷《近奉帖》. 当代书法展馆坛· 当代书画家展馆 ... 卫夫人小楷《近奉帖》[复制链接] .../showtopic-580.aspx - 网页快照- 类似结果鸳鸯小字到底是什么呢?卫夫人小楷又是什么?有帖子么??_百度知道卫铄《近奉帖》/arts/HTML/14983.html 《古名姬帖》/Article_Show2.asp?ArticleID=861&Arti clePage=6 .../question/55230143.html - 网页快照-类似结果鸳鸯小字到底是什么呢?卫夫人小楷又是什么?有帖子么??_鸟类网鸳鸯小字到底是什么呢?卫夫人小楷又是什么?有帖子么??/posts/14766 - 网页快照- 类似结果谁能传个卫夫人小楷给我- 搜搜问问2011年5月14日 ... 未解决问题,等待你来回答!--搜搜问问--腾讯旗下互动问答社区./z/q287259688.htm?sp=1640 - 网页快照- 类似结果卫夫人小楷-Good-_山寨网之山寨大搜索2011年6月15日 ... 原文地址:卫夫人小楷《卫氏和南帖》作者:三秦布衣卫夫人,名铄,字茂漪,东晋女书法家。
历史上第一位女书法家东晋卫铄东晋·卫铄——历史上第一位女书法家·卫铄(272年-350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字茂漪,自署和南。
卫铄是晋代的女书法家,世称“卫夫人”。
师法钟繇,擅长隶书、楷书,唐人称其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犹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她是王羲之书法启蒙老师,传说《笔阵图》为其所写,是钟繇笔法向王羲之传承的重要桥梁。
·书法成就及特点1、最善隶书及正书,曾拜钟繇为师,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清秀平和,娴雅婉丽。
“簪花小楷”是卫夫人创造的一种字体,由于字形紧凑、笔画圆润,短笔直接用点代替,因此点划较多,整体像极簪头雕花。
2、著有《笔阵图》,此书法理论仅五百余字,却以简练的文辞,对笔、墨、纸、砚的选择、执笔部位、书法法则,均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卫夫人书(卫夫人小楷集字)·历史评断1、唐张怀罐《书断》称誉其书能“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
”杜甫诗曰:“学画先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卫夫人的正书,方笔凝重,体态端庄,字体端正,用笔合法。
她那种精湛纯熟的笔书,姿态妩媚的形神可称“源远流长,曾末深有。
”2、《书评》称之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3、王羲之在《题夫人笔阵图》一文中说:“余少学卫夫人画,将为大能。
”由此可见卫夫人书法造诣很深。
名姬(卫夫人小楷集字)·历史称谓“卫夫人”——卫铄为汝阴(今安徽阜阳)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
“簪花小楷”——卫夫人创造的一种字体。
由于字形紧凑,笔画圆润,短笔直接用点代替,故字体点划较多,因整体看去像极簪头雕花,簪花小楷由此得来。
近奉(卫夫人小楷集字)·传世作品《名姬帖》、《卫氏和南帖》(<近奉贴>)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近奉贴>)·师法对象钟繇注:卫氏是著名的书法世家。
中国书法史上的11位女性书法家,当代仅有一位入选,个个都不简单原创书法微评 2018-10-07 14:51:48在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上,有是一位女性书法家为中国书法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非常中重要的历史地位。
而着11位女性书法家中,当代仅有一位入选,个个都不简单,不信下来我们详细看。
第一位:蔡文姬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才女、书法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
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
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
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
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注意,楷书“鼻祖”钟繇是蔡文姬的学生。
第二位:卫夫人卫夫人,272年生,349年逝世,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
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
东晋女书法家,传为王羲之之师。
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
师承钟繇,尤善隶书。
传世楷书八行在《淳化阁帖》,及书论《笔阵图》,大概均为好事者为之。
家学渊源(北派之祖卫瓘侄女、卫桓从的妹妹),有名当代。
《书法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
所著《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女书法家卫夫人簪花小楷的由来卫夫人书法欣赏
导语:卫夫人幼年师从钟繇学习书法技巧,擅长楷书。
受到名师教导的卫夫人加上本身的勤奋好学,自成一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女书法家,同时
卫夫人幼年师从钟繇学习书法技巧,擅长楷书。
受到名师教导的卫夫人加上本身的勤奋好学,自成一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女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启蒙老师,也为王羲之能够有以后的成就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众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历史传奇,卫夫人虽不像花木兰一般替父从军、浴血沙场,但她在古代文学书法的历史上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人物。
卫夫人的早年恩师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人与王羲之一起并称为钟王。
从小收到名师教导的卫夫人勤奋好学,坚持不懈地练习书法,十分擅长楷书。
当时因为楷书还处在发展阶段,与隶书较为相近,亟待发展壮大。
卫夫人不断磨练楷书技巧,并结合前人的经验自成一派,字体娟秀,较之隶书相比有极大的不同,成为推动楷书成熟的一大助力。
据传当年卫夫人的书法受到名家墨客的赏识,观其书作,字体由恩师钟繇的扁方体变为细长、清秀灵动,宛如风姿错约的舞女翩翩起舞、跃然纸上,使人观之心驰神往,在不少名人作品中都能看到他们对卫夫人小楷的赞誉。
世人誉称卫夫人的小楷为簪花小楷,以表尊敬、赞美之情。
卫夫人书法欣赏
卫夫人作为东晋时名噪一时的女书法家,一出生就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曾祖父为卫觊之曾孙女、祖父为卫瓘、叔父则是卫恒,都是书法名家。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