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学复习题
- 格式:pdf
- 大小:579.33 KB
- 文档页数:10
种苗技师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种苗培育过程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种苗生长影响最大?A. 光照B. 水分C. 土壤D. 温度答案:C2. 以下哪种肥料不适合用于种苗的初期生长?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重肥答案:D3. 种苗移栽时,以下哪种操作是错误的?A. 保持土壤湿润B. 避免损伤根系C. 立即浇透水D. 移栽后立即施肥答案:D4. 种苗生长过程中,哪种害虫对种苗威胁最大?A. 蚜虫B. 红蜘蛛C. 蜗牛D. 蝗虫5. 以下哪种植物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A. 番茄B. 黄瓜C. 蓝莓D. 玉米答案:C6. 种苗生长期间,以下哪种灌溉方式最有利于种苗生长?A. 漫灌B. 滴灌C. 喷灌D. 间歇灌溉答案:B7. 种苗嫁接时,以下哪种工具不是必需的?A. 嫁接刀B. 胶带C. 剪刀D. 铲子答案:D8. 种苗生长过程中,以下哪种病害最常见?A. 根腐病B. 叶斑病C. 锈病D. 灰霉病答案:A9. 以下哪种植物适合在半阴环境中生长?B. 向日葵C. 薄荷D. 吊兰答案:D10. 种苗生长期间,以下哪种微量元素对种苗生长最为重要?A. 铁B. 锌C. 铜D. 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种苗培育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对种苗生长至关重要?A. 光照B. 温度C. 土壤D. 空气答案:ABCD2. 种苗移栽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A. 保持土壤湿润B. 避免损伤根系C. 立即浇透水D. 移栽后立即施肥答案:ABC3. 以下哪些害虫会对种苗造成严重威胁?A. 蚜虫B. 红蜘蛛D. 蝗虫答案:ABC4. 以下哪些植物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A. 番茄B. 黄瓜C. 蓝莓D. 玉米答案:C5. 以下哪些灌溉方式有利于种苗生长?A. 漫灌B. 滴灌C. 喷灌D. 间歇灌溉答案: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种苗培育过程中,光照对种苗生长影响最大。
林木种苗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林木种苗是指()。
a. 已完成生育器官发育的种子或幼苗b. 已完成繁殖器官发育的植株c. 萌发的根部和菌丝d. 林木的果实和花朵2. 下列哪项不是林木种苗质量的评价指标?a. 年轮的宽度和密度b. 树高和地径的比值c. 叶片的颜色和形状d. 地上部与地下部的比例3. 林木的繁殖方式有多种,以下哪项不属于常见的繁殖方式?a. 播种b. 嫁接c. 插枝d. 空气分株4. 林木种苗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a. 防止过度通风和阳光直射b. 加快生长速度c. 减少土壤湿度d. 提高温度以促进萌发5. 林木人工选种的目的是()。
a. 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木材品质b. 增加林木病虫害的抵抗力c. 减少林木的繁殖成本d. 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二、问答题1. 林木种苗的培育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环节?2. 请解释林木种苗的“管理干预”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管理干预?3. 林木种苗的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容易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4. 请说明林木人工选种的意义和方法。
5. 介绍一种常见的林木繁殖方式,并说明其适用条件和操作步骤。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d4. a5. a二、问答题1. 林木种苗的培育过程包括种子收集与筛选、播种、育苗、移栽等环节。
2. 管理干预指在林木种苗的生长过程中,对其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促进种苗的健康生长和提高生育能力。
管理干预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种苗质量、提高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 林木种苗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容易受到挤压、震荡、干燥等问题的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包装和固定,控制环境湿度和温度,适当喷水保湿,并定期检查和维修运输设施。
4. 林木人工选种的意义是通过选择具有良好生长特性和优异木材品质的个体,改良林木的遗传性状,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
方法包括遴选、杂交和后代选择等。
5. 嫁接是一种常见的林木繁殖方式。
种苗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选择题1. 种苗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植物遗传学B. 植物育种学C. 植物栽培学D. 植物种苗生产与管理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种苗学研究的内容?A. 种苗的生长发育规律B. 种苗的病虫害防治C. 种苗的遗传改良D. 种苗的烹饪方法答案:D3. 种苗学中的“种苗”一词通常指的是什么?A. 植物的种子B. 植物的幼苗C. 植物的种子和幼苗D. 植物的成熟植株答案:C4. 在种苗生产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种苗质量影响最大?A. 土壤类型B. 灌溉系统C. 光照条件D. 种子质量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种苗学中常用的繁殖方法?A. 种子繁殖B. 分株繁殖C. 扦插繁殖D. 组织培养答案:B6. 种苗学中,哪种病害是通过土壤传播的?A. 锈病B. 霜霉病C. 根腐病D. 白粉病答案:C7. 在种苗生产过程中,以下哪个措施不能提高种苗的成活率?A. 适当遮阴B. 合理灌溉C. 使用高盐碱土壤D. 适时施肥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种苗学中常用的消毒方法?A. 热水消毒B. 酒精消毒C. 日光消毒D. 盐水消毒答案:D9. 种苗学中,哪种植物最适合作为砧木使用?A. 番茄B. 马铃薯C. 葡萄D. 玫瑰答案:C10. 在种苗学中,以下哪个因素与种苗的抗逆性无关?A. 种苗的品种B. 土壤的pH值C. 种苗的生长环境D. 种苗的管理技术答案:B二、结束语本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种苗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种苗的定义、繁殖方法、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以及种苗生产的管理技术等。
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加深对种苗学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实际的种苗生产和管理中运用所学知识。
复习资料园林专业《园林种苗学》试卷(本科)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嫁接: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之愈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新个体,这种技术称为嫁接。
2、种源:某一批种实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
3、母树林:是指优良天然林或种源清楚的优良人工林,通过留优去劣疏伐,或用优良种苗以造林方法营建的,以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树木种子的林分。
4、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部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种子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自然现象。
5、种子安全含水量:是指保持种子活力而能安全贮藏的含水量。
6、林木结实间隔期:相邻两个丰年相间隔的年限叫林木结实间隔期。
7、千粒重:气干状态下一千粒纯净种子的重量,单位为g。
8、发芽率:是指在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9、种实调制:种实采集后,为了获得纯净而优质的种实并使其达到适于贮藏或播种的程度所进行的一系列处理措施。
10、实生苗:用种子繁殖所得的苗木称为播种苗或实生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皮部生根,愈伤生根,综合生根;2、短命种子,中寿命种子,长寿命种子;3、母树林,种子园;4、生理成熟,形态成熟;四、简答题(共37分)1、园林树木种实采集应掌握哪些原则?(7.5分)答:(1)成熟后立即脱落或随风飞散的小粒种子,应在成熟后脱落前马上采集。
(1.5分)(2)成熟后自动脱落的大粒种子,脱落后要及时在地上收集或在树上采集。
(1.5分)(3)成熟果实色泽鲜艳易招鸟害的应在成熟后立即采集。
(1.5分)(4)成熟后较长时间不落的可适当延长采集期。
(1.5分)(5)长期休眠的种子,有些可在生理成熟后形态成熟前采集。
(1.5分)2、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7分)答:(1)种皮(果皮)障碍(1分):种皮不透水;(1分)种皮不透气;(1分)机械束缚。
(1分(2)种子未达到生理成熟。
(1分)(3)存在抑制物质。
种苗学一、名词解释1.树木种子指一切可以用于直接更新造林或培育苗木的繁殖材料。
2.植物种子在植物学上是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
3.真种子真种子系植物学上所指的种子,它们都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
4.类似种子的果实某些植物的干果,成熟后不开裂,可以直接用果实作为播种材料。
5.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6.苗木指由树木种子繁殖而来的具有完整根系和茎秆的造林材料。
7.种苗学是研究良种育苗培育原理与技术的科学。
即研究树木种子生产经营和壮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8.遗传品质遗传品质指繁殖材料的遗传特性,主要通过引种、选种、杂交育种和遗传转化来实现,良种基地是良好遗传品质的载体。
具有速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9.播种品质播种品质主要指种子物理特性、种子发芽能力等,通过适时合理采种、调制、贮藏和催芽处理等来实现。
10.树木发育小周期每个树木每年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物候特征。
11.生长期从萌芽到生长停止。
12.休眠期进入休眠状态到来年萌芽。
13.林木发育大周期从种子萌发到林木老死。
14.树木结实大小年一般把结实多的年份叫做大年(丰年或种子年),结实量中等的年份叫平年,结实量很少或没有产量的年份叫小年(歉年)。
15.树木结实周期性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
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17.花芽分化林木每年形成的顶端分生组织,开始时不分叶芽与花芽,在成花诱导激素和外界条件的作用下,顶端分生组织就朝成花的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花原基,再逐渐形成花,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18.苗圃培育苗木的地方。
19.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人工林的基础上,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改造,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20.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21.种子的成熟由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具有种胚和胚乳的过程(胚根、胚芽和子叶),成熟的标志是胚具有发芽能力。
为了保证种子的质量,如何做好母树选择管理?影响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因子有:一、母树条件:1、林木生长发育的差异,2、林木的年龄;二、土壤条件:林地土壤肥力的高低,水分的适宜与否,土层的厚薄;三、环境条件与其他因子:1、温度(影响母树的营养积累;影响花、果实的生长发育);2、光照(光合作用;、促进土壤矿物质的分解;有利于花诱导的形成);3、降雨和风;4、林木的授粉条件(开花习性;授粉状况);5、生物因子母树的优良好坏直接影响采收种子的质量,根据林木发育期及结实年龄特点来选择,应选择壮年期的母树,因为,这时候母树大量结实,种子质量好,种粒饱满,产量高,结果枝生长和根系生长都达到高峰,母树的冠幅扩大,是采种的最佳时期。
提高母树林产量和质量的措施:疏伐、施肥、灌溉、土壤耕作、激素处理而林木结实周期性的存在,使得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大小年情况:①调整林分密度和施肥等措施;②控制每年的结实量。
如遇到开花结实过多的年份,应尽可能进行合理的疏花疏果种子采收与调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种子质量与种子采收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掌握好采收时间、方法和采收之后的种子调制很重要。
确定采种期的原则:1、长期悬挂母树上的种子可延迟采种;2、成熟期与采种期接近的种子应在未开裂前或脱落前收集;3、成熟后立即脱落的大粒种子,脱落后立即收集。
采种方法根据种粒的大小、种子成熟后脱落的特点和时间不同,大致分为:(1)、地面收集;(2)、树上采种;(3)、机械采种种子调制步骤:(一)、脱粒;(二)、净种和干燥;(三)、种粒分级种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子的调拨的效果,如果把种子用在立地条件与原产地相差很大的地方造林,常使人工林生长不良,甚至遭到失败。
所以选择适宜种源是十分重要的。
选择种源应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采用本地种子,就地采种,就地育苗造林。
2)缺种地区在调进外地种子时,要尽量选用与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同或相似地区生产的种子。
3)由北向南和由西向东调运的范围可比相反方向的大。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种子在植物学上是指由()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 林木种子指一切可以用于直接更新造林或培育苗木的(),包括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果实,枝、叶、茎尖、根等(),组织,细胞,细胞器,人工种子等。
3. 真种子和类似种子的干果在林业生产上经常通称为()。
4. 根据苗木繁殖材料不同,可以划分为()和()。
按苗木培育年限不同可以分为()和()。
5.多年生苗木按育苗过程中有无移栽而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1. 某苗圃面积为15hm2,它应属于()苗圃。
(1)大型;(2)中型;(3)小型;(4)微型2. 在苗圃中经过移植继续培育的苗木叫做()(1)营养繁殖苗(2)插根苗(3)移植苗(4)组织培养苗3. 苗木规格和活力等指标没有达到育苗技术规程或标准规定的要求、不能出圃造林的苗木是()(1)合格苗(2)等外苗(3)目标苗(4)最优苗4.在原播种或插条等育苗地上未经移栽继续培育的苗木叫()(1)换床苗;(2)播种苗;(3)留床苗;(4)插条苗三、多项选择题1.人工更新的主要方法有()(1)直播造林;(2)插条、埋干造林;(3)植苗造林;(4)天然更新造林2. 用以繁殖苗木的营养器官包括()(1)种条;(2)地下茎;(3)根系;(4)叶片四、名词解释1林木种子:指一切可以用于直接更新造林或培育苗木的繁殖材料,包括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果实,枝、叶、茎尖、根等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人工种子等。
2 苗木:是指由林木种子繁殖而来的具有完整根系和茎干的造林材料。
3 实生苗:直接由种实繁殖而来的苗木,4营养繁殖苗:利用树木的根、枝、叶等营养器官和组织繁殖而来的苗木。
5裸根苗:在大田中培育、出圃时不带有基质与根系一起形成的根坨、根系裸露没有保护的苗木。
6.容器苗:在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中培育、出圃时由育苗基质和根系形成的根坨的苗木。
7移植苗:经过1次或数次移栽后再培育的苗木。
8 留床苗:在原有育苗地上未经移栽继续培育的苗木。
种苗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种子在植物学上是指由()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林木种子指一切可以用于直接更新造林或培育苗木的(),包括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果实,枝、叶、茎尖、根等(),组织,细胞,细胞器,人工种子等。
3. 真种子和类似种子的干果在林业生产上经常通称为()。
4. 根据苗木繁殖材料不同,可以划分为()和()。
按苗木培育年限不同可以分为()和()。
5.多年生苗木按育苗过程中有无移栽而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1.某苗圃面积为15hm2,它应属于()苗圃。
(1)大型;(2)中型;(3)小型;(4)微型2. 在苗圃中经过移植继续培育的苗木叫做()(1)营养繁殖苗(2)插根苗(3)移植苗(4)组织培养苗3.苗木规格和活力等指标没有达到育苗技术规程或标准规定的要求、不能出圃造林的苗木是()(1)合格苗(2)等外苗(3)目标苗(4)最优苗4.在原播种或插条等育苗地上未经移栽继续培育的苗木叫()(1)换床苗;(2)播种苗;(3)留床苗;(4)插条苗三、多项选择题1.人工更新的主要方法有()(1)直播造林;(2)插条、埋干造林;(3)植苗造林;(4)天然更新造林2. 用以繁殖苗木的营养器官包括()(1)种条;(2)地下茎;(3)根系;(4)叶片四、名词解释1.林木种子;2.苗木;3.实生苗;4.营养繁殖苗;5.裸根苗;6.容器苗;7.移植苗;8.留床苗;五、简述题1. 举例说明林木种子可以分为哪几类?2. 苗木按培育年限的分类情况及相应的概念?六、论述题1. 试述苗木的各种分类方法及其种类?2. 试述苗圃的种类及其特点?3. 我国在苗木培育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胚珠;2. 繁殖材料营养器官;3. 种实;4. 实生苗营养繁殖苗一年生苗多年生苗5.留床苗移植苗二、单项选择题1.(2);2.(3);3.(2);3.(3)三、多项选择题1.(1)(2)(3);2. (1)(2)(3)(4)四、名词解释略五、简述题1. 请参看教材的1.1.1部分。
林木种苗学1.(林学)培育森林:1.木材利用,2.调节气候,3.涵养水源2.种苗学:研究林木良种生产和壮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3.种子是植物有性繁殖的材料,苗木是通过播种或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等)而培育出的树苗。
它们是植树造林以及园林绿化的基本材料。
4.种子—苗木—林木,种子—林木,营养器官—苗木—林木5.种苗生产的特点:1、严格的地域性:1发展本地树种2谨慎引种3慎重推广2、强烈的季节性:不违农时,适时耕、种、管3、生产的连续性:采种—调制—贮藏—播种—抚育—出圃4、生产的复杂性:1苗木在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动态适地适树)2 环境因子(尤其气象因子变化较大,病虫害发生等),根据苗木生长发育规律和天气变化创造和协。
6. 种苗生产存在的问题1、种子质量参差不齐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种子生产单位与用种单位不一,虽成立种子品质检验部门,但由于盲目进种,造成种子质量差,育苗失败。
因此应建立良种基地(母树林、种子园),通过施肥,疏伐、管理形成优质种子。
2、苗木调运不科学苗木调拨、运输应注意满足树种生态学要求。
苗木质量指标以地径、根/茎、径/高、根体积更为重要,注意秋季抽梢的高苗抗性差。
3、育苗新技术有待推广组培可达快繁、脱毒目的;容器育苗在恶劣地区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无土栽培苗质量高;棚室可反季生产等。
但由于初期成本高,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7.育苗新技术应用1.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2.棚室精确育苗;3.立体容器育苗;4.组培苗生产。
8.种子(植物学上,即真正的):由植物的胚珠经过传粉受精作用而发育起来的一种有性繁殖器官。
包括1. 种皮(内种皮,外种皮,发芽孔)2. 胚乳3. 胚(胚芽,胚根,子叶)9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内因1. 林木年龄及生长情况2. 授粉条件两性花〉雌雄异花〉雌雄异株。
授粉种子活力不变 3. 种子丰歉年(丰年—80%林木大量结实,欠年:<10%林木结实)外因:1.光照条件2.气候和天气条件3.土壤条件4.生物因子(有害,有益)10.采种时间主要取决于:1种子成熟期2种子脱落期3成熟时天气状况11.种子成熟开花—授粉—受精—形成种子—生理成熟—形态标志1、生理成熟:种胚发育到具有发育能力时。
种苗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指一切可以用于直接更新造林或培育苗木的繁殖材料。
2.是在优良天然林、人工林的基础上,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改造,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3.指种源相同,采种年份相同,播种品质一致,种子重量不超过一定限额的同一树种的一批种子。
4.利用完全木质化的休眠枝条制作插穗进行扦插的方法。
5.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6.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
7.日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8.苗木质量是指苗木在其类型、年龄、形态、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特定立地条件下实现造林目标的程度。
9.贮藏时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限度含水量。
10.把种子与湿润物(如湿沙或湿泥炭)混合或分层放置,促使种子露出胚根的处理。
11.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种子一时不能萌发的现象。
12.将优良母本的枝条或芽(接穗或接芽)嫁接到遗传性不同的另一植株的干或根(砧木)上,使之愈合成活,成为独立个体,称为嫁接。
13.指苗木被栽植在特定(最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下使其成活和生长的能力。
14.在生长期内用半全木质化枝条制作插穗进行扦插的方法。
15.指通过人工控制创造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促使种子快速萌发的过程。
16.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作为繁殖材料进行育苗的方法,叫营养繁殖法。
用营养繁殖方法繁殖的苗木为营养繁殖苗。
17.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以克表示。
18.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19.种子本身还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阶段,即使供给合适的发芽条件仍不能萌发,此种情况称为深休眠或生理休眠。
简答题1.嫩枝生长素多,半木质化枝条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高,组织幼嫩,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酶的活性强,有利于形成愈合组织和生根。
(1)苗木生长迅速,有效缩短育苗周期。
(2)造林成活率高,初期生长速度大大加快。
容器苗带有完整根团,造林时全根、全苗带土栽植。
不会出现裸根苗起苗、包装、运输时不伤根,苗木活力强;避免造林后的生理缓苗期,根系很快恢复生长,初期生长速度大大加快。
(3)节省种子,培育出来的苗木整齐、健壮。
(4)节约育苗土地。
(5)便于实现育苗全过程机械化。
(1)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2)增强抗逆性、扩大适应范围。
利用砧木对接穗的生理影响,提高嫁接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提高抗寒、抗旱、抗盐碱及抗病虫害的能力,甚至起到改良品质,达到丰收的效果。
(3)提早开花结果。
利用了另一种植物的根系,对其幼小的接穗能够供给充足的养分,使其发育旺盛,而且在接穗和砧木的切口处积累了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促进开花结果。
(4)克服不易繁殖现象。
对于那些用扦插、压条、分株不易繁殖的品种、树种和无核品种、树种,采用嫁接繁殖方法才能有效。
(5)通过嫁接选用新品种。
一些树种由“芽变”中选新的品种,可用嫁接方法来固定其优良特性,扩大繁殖系数。
(1)种子内含物质的性质。
(2)种皮构造的影响。
种皮构造致密、坚硬或具有蜡质的种子寿命长。
种皮薄、膜质的种子,种子寿命短。
有些种子具有长期休眠的特性。
这些种子因含抑制萌发的物质,使种子寿命长。
(3)种子含水率的影响。
含水量低的种子,呼吸作用极其微弱,寿命长。
含水量高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寿命较短。
(4)种子的成熟度和损伤状况。
未充分成熟的种子,含水率较高,呼吸作用强,贮藏物质呈易溶状态,容易感染病菌而发霉腐烂,致使种子丧失生命力。
破伤的、不饱满的种子不耐贮存。
①解除了休眠。
软化种皮,增加透性;低温下,氧气溶解度增大。
②完成生理后熟。
胚明显长大。
③种子内含物发生变化。
抑制物质减少;促进产生刺激生长的赤霉素,抵消脱落酸的抑制作用;增加苗木生长的能量。
④酶的活性增强。
有适宜的水分和氧气,促进了酶的活化,营养物质开始进行转化,加快种胚的生长。
6.翻动耕作层的土壤,能促使深层土壤熟化,有利于恢复和创造土壤的团粒结构。
土壤结构改变导致土壤性质的一系列变化;(1)提高土壤蓄水保墒抗旱能力。
(2)改善土壤通气性能。
(3)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有利于消灭或减少病虫和杂草的危害。
(1)水浸处理。
流水、温水处理等。
可减少抑制物质,有利于生根。
(2)生长素处理。
作用适当增加生长素含量,可加强淀粉和脂肪的水解,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新陈代谢作用,提高吸收水分的能力,促进可溶性化合物向枝条下部运输和积累,能促进生根。
(3)化学药剂处理。
增强新陈代谢作用,从而促进插穗生根。
(4)其他措施。
环状剥皮、黄化(软化)处理法、沙藏处理。
(1)纯净一致(即纯净度高)。
(2)饱满完整。
(3)健全无病虫害。
(4)生活力强。
(1)浇水后不板结,能迅速排出多余水。
(2)不论水分多少,体积保持不变。
(3)持水、保水、保肥性能良好,通气性好。
(4)不带草种、害虫和病原体。
(5)重量要轻,便于搬运。
(6)含盐量低,酸碱度适中。
(7)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肥力。
(1)生产良种速度快,成本低(3-5年可见成效)。
(2)种子产量高,遗传有一定程度的改良,播种品质有保障。
(3)种子地理起源清晰,便于种子调拨与应用。
(4)面积集中,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施和种子的采收。
(1) 给予适宜的发芽条件。
(2) 弄破种皮、高温浸种、冰冻处理,药剂处理等方法。
(3) 低温层积法。
(4) 快速处理方法,如用药剂、电离辐射和激光处理。
(1) 种皮结构特殊,不透水气,胚不能吸涨,因而不能进入活跃状态。
(2) 果皮或胚中有抑制萌发的物质存在(3) 胚未发育完全,或某些生理生化过程尚未完成。
(1)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一是大粒种子因种粒大,发芽时需水量多;另一方面,大粒种子的胚茎长,破土的力量强,覆土可厚一些。
小粒种子因种粒小,胚茎较短,破土力小,覆土过厚时,长不出土面,故覆土要薄。
子叶出土的种子,发芽出土时子叶长出地面,如果覆土过厚,因子叶出土的阻力大,出土难,覆土宜薄。
子叶不出土的种子,幼茎出土的阻力小,覆土宜厚。
(2) 气候条件。
干旱条件宜厚、湿润条件宜薄。
(3) 覆土材料。
疏松的宜厚,否则宜薄。
(4) 土壤条件。
沙土疏松,幼苗易出土,覆土宜厚、粘重土壤宜薄。
(5) 播种季节。
一般春、夏播种的易薄,北方秋播宜厚。
一、内在因素1、树种的遗传性:不同的树种生根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
2、母树状况及枝条的年龄:年幼的母树再生能力强,一年的枝条生根能力强,成活力高。
3、枝条部位和发育状况:生根结果最好的插穗是近地面周围剪取,枝条发育健壮易生根,多数树种的枝条中下部位的插穗生根成活高。
4、插穗长度与粗度:插穗要保留一定的长度和粗度有利于提高插穗成活。
二、外部条件1、土壤温度:一般树种以15-20℃比较适宜,常绿阔叶树要求土壤温度高一些,一般为:23-25℃。
2、土壤湿度:在插穗生根期间要加强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非常重要。
3、土壤的通气条件:尽量选择质地疏松的土壤,太黏重和过湿土壤不适于插条育苗。
插穗下端因受愈伤激素的刺激,薄壁细胞分裂,形成初生愈合组织,初生愈合组织进一步分裂、分化,便形成根原始体,根原始体进一步生长发育,形成不定根。
(1)苗木的高生长期及侧枝延长生长期很短(多数为l-3个月),而且每个生长期只生长1次。
一般到5-6月高生长即结束。
如油松、樟子松、红松、核桃等。
(2)春季经过极短的生长初期就进入速生期,速生期持续时间短,且速生期过后高生长便停止。
以后主要是叶子生长、叶面积的扩大,新生的幼嫩新梢逐渐木质化,出现冬芽。
根系和直径继续生长,充实冬芽并积累营养物质。
(3)短期内完成主干的高生长和侧枝的延长生长所用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在上一年所积累的。
(4)有时出现二次生长现象,即当年形成的顶芽,在早秋又开始生长,称为秋生长或二次生长。
增强新陈代谢作用,从而促进插穗生根。
(1)蔗糖处理:用4-5%蔗糖处理24小时,效果较好,能给插穗直接补充营养物质。
(2)高锰酸钾处理:用0.1%高锰酸钾处理12-24小时,使枝条基部氧化,增加枝条呼吸作用,促进插穗内部营养物质转变为可给状态,加速根的发生,还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控制主根的生长,促进苗木的侧根、须根生长,加速苗木的生长,提高苗木质量,同时也提高移植后的成活率。
影响嫁接成活的内在因素主要有:砧木和接穗的亲和力、砧木和接穗的年龄,嫁接的时期,嫁接的方法以及嫁接人的技术的好坏,嫁接工具等。
影响嫁接成活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照和水分、大风。
(1)出苗期1)阔叶树从种子发育成幼苗。
子叶出土型:子叶出土但未出现真叶;子叶留土型,真叶未展开。
2)针叶树子叶出土,种皮未脱落,尚无初生叶。
3)地下有主根而无侧根,4)地上生长较慢,而根生长较快。
(2)幼苗期1)地上部分长出真叶(或初生叶),地下部分长出侧根,前期高生长缓慢,根系生长快,长出多层侧根。
2)阔叶树真叶出现后,叶子数量逐渐增多,叶面积逐渐增大。
3)针叶树子叶脱掉种皮并在生长点上长出初生叶。
4)后期高生长逐渐由慢变快。
(3)速生期1)地上部和根系生长量都最大。
生长量是全年最多的时期。
2)在环境条件方面,气温较高,土壤的温度和水分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大,最适合苗木生长,是决定苗木质量的关键时期。
3)1年生播种苗,在速生期中,一般要出现1次(南方树种1—2次)高生长暂缓期,所以形成2—3个高生长高峰。
(4)苗木硬化期1)高生长速度急剧下降,不久高生长停止,继而出现冬芽。
在前期直径和根系都在生长。
2)苗木体内含水率逐渐降低,干物质增加,营养物质转入贮藏状态,苗木地上部和地下部都逐渐达到完全木质化的程度。
3)苗木对低温和干旱的抗性提高,落叶树种苗木的叶柄逐渐形成离层而脱落,进入休眠期。
1)一般播种苗密度过大,不适宜继续留床过长时间培育大苗。
2)移植可以有效增加苗径生长和侧根生长降低茎根比,从而提高苗木质量。
3)移植还能抑制秋季二次生长。
22.贮藏种子的任务是什么?创造和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促使种子呼吸作用处于最微弱的程度,消除导致种子变质的一切可能因素,最大限度地保存种子生命力。
(1)种子园建设需要的时间长,不能满足现实造林用种需要。
(2)直接从一般的林分中采种,对母树不加选择,任意采收,就会造成种子品质差,严重影响成苗、成活,降低人工林质量。
(3)对于主要造林树种来说,从优树上采种,满足不了生产需要,所以需要建设母树林。
论述题植物结实周期性产生的原因:(1)营养问题大量结实,影响了当年的花芽分化和果枝的形成。
首先使当年的花芽分化不能正常进行。
因为花芽分化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使花芽不能充分发育。
花期会使生殖细胞繁殖力下降,减少授粉率,以致减低幼果的着果率,因此出现落花、落果现象。
其次降低了新枝梢生长,影响了果枝的形成或形成果枝少。
由于养分的过分消耗,抑制了根系的代谢与吸收功能;根系的活动受到抑制,反过来又影响枝梢生长与叶片的光合作用,因而降低了新枝梢的生长,影响果枝的形成或形成果枝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