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颗粒的分散与表面改性-ppt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23
《粉体材料表面改性》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542002课程英文名称:SurfaceModificationofpowder(A2)课程总学时:24讲课:24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粉体科学与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3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粉体表面改性是粉体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课,为选修课。
本门课程讲授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工艺、设备及表面改性剂的性能及应用、各行业典型粉体及纳米粉体饿表面改性方法、实践及改性产品的检测及表征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粉体表面改性的相关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精密进行科学研究的技能。
为学生将来从事粉末材料、粉体工程领域的生产、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粉体材料表面改性工艺的方法和原理;2.使学生掌握目前工业表面改性典型设备;3.使学生了解表面改性剂的种类、性质、使用条件;4.掌握粉体改性前后的物性变化及相关的检测方法;5.进一步结合创新创业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粉体表面原位修饰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粉体表面改性一般知识,包括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工艺、设备及表面改性剂的性能及应用、改性产品的检测及表征方法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粉体表面的物性,粉体表面改性的基本原理、掌握粉体表面改性工艺设计和设备;了解常见工业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应用。
3.基本技能:掌握粉体改性工艺设计计算、独立进行设备选型的技能等。
了解特种粉体的生产工艺、制备技术及行业发展趋势。
具备制备、加工特种粉体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学习,共24学时,其中理论讲课24学时。
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适当增减,各部分学时数可适当调整2学时。
粉体的团聚与分散机理
粉体的团聚与分散机理涉及到粉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
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团聚与分散机理的解释:
1. 团聚机理:
- 范德华力:粉体颗粒之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如范德华力,会导致颗粒相互吸引而团聚。
- 静电作用:颗粒表面可能带电荷,导致它们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而聚集在一起。
- 液桥力:当粉体颗粒处于潮湿环境中时,颗粒间的液体桥梁可以产生吸引力,促使团聚。
- 颗粒间附着力:如果颗粒表面存在粘性物质或吸附层,它们可能通过附着力相互结合。
2. 分散机理:
- 机械力:通过搅拌、振动、研磨等机械手段,可以打破颗粒间的团聚,使粉体分散。
- 表面改性:通过对颗粒表面进行处理,如包覆一层稳定剂或分散剂,可以减少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分散性。
- 静电斥力:通过添加电解质或改变颗粒的表面电荷,可产生静电斥力,阻止颗粒团聚。
- 溶剂作用:选择适当的溶剂体系可以改善颗粒的润湿性,减少团聚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