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法律人物
- 格式:docx
- 大小:16.12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
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
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唐才常公法交涉思想看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启蒙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背景、社会需求、政治实践等各种因素紧密相关。
其中,唐才常作为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人物,在法交涉思想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通过对唐才常公法交涉思想的深入研究,探究其对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启蒙的作用,为现代中国法制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唐才常公是近代中国法学大师,其生平颇具传奇色彩。
他不仅在学术研究和实践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还对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唐才常公的法交涉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得以形成并迅速传播,为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通过对唐才常公法交涉思想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为当前中国法制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从理论上探讨唐才常公公法交涉思想的内涵和特征,深刻认识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贡献和影响。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以唐才常公法交涉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从其思想内涵、理论特点、实践意义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具体步骤如下:1. 搜集唐才常公相关文献资料,整理相关历史资料,重点阅读唐才常公著作,全面了解其法交涉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基本理论。
2. 分析唐才常公法交涉思想的内涵和基本特点,比较其与其他法律思想的异同,探讨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启蒙作用和现实意义。
3. 基于历史研究和比较分析法,探究唐才常公的法律实践及其在现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4. 分析唐才常公法交涉思想的局限性和不足处,从而为今后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四、预期结果和结论通过对唐才常公法交涉思想的深入研究,本研究预期可以达成以下预期结果和结论:1. 清晰全面地呈现唐才常公法交涉思想的内在逻辑和主要特点,揭示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启蒙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西方法学思想回顾............................................................................................错误!未定义书签。
法学流派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自然法学派................................................................................................错误!未定义书签。
1、古典自然法的思想:不是古典自然法学派......................................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中世纪的古典自然法的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1)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神学自然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古典自然法学派:启蒙时代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新自然法学派:19世纪-21世纪错误!未定义书签。
1)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衰落与复兴错误!未定义书签。
2)对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改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3)德沃金的基本理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分析实证主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奥斯丁(边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理论的基础- 主权者的命令:错误!未定义书签。
2、法律与道德:严格分开,不注重法的历史发展,仅着眼于实在法的逻辑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区分“实然法”与“应然法”,认为法理学的研究范围严格限定于“实然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凯尔森错误!未定义书签。
1、法律与道德:错误!未定义书签。
2、国家与法律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一元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反对三权分立学说错误!未定义书签。
1.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
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
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
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2.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字正卿。
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
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
光绪五年(1879),调北洋水师。
六年,随丁汝昌赴英接舰,驾驶扬威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任该舰管带。
十三年,再次赴英,接带致远巡洋舰。
十四年,授记名总兵,加提督衔;同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
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战斗,遭日舰围攻,仍毅然指挥已受重创的致远舰向日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猛冲,决计与其同归于尽,不幸在冲击中被击沉,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同殉于难。
(1782-1850年),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
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28年。
病死,终年69岁,葬于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中国近代史重要人物及相关事件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众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和事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中国近代史中一些重要人物及相关事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第一部分: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提出了“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观点,倡导变法运动。
在康有为的影响下,戊戌变法于1898年在中国展开。
这次变法旨在进行政治与社会改革,以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社会的落后现象。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二部分:辛亥革命与孙中山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
孙中山是这次革命的核心领导人之一,他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旨在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权。
经过激烈的斗争,辛亥革命最终成功,宣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
第三部分:五四运动与胡适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开端。
胡适是五四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推动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思想和理念。
五四运动于1919年爆发,起初是反对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背叛,后来演变成了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大规模抗议。
五四运动的影响深远,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革新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抗日战争与蒋介石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
蒋介石是这场战争的重要领导人,他领导中国国民党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这场战争于1937年爆发,持续八年之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牺牲。
虽然抗日战争带来了很多苦难,但最终中国人民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五部分:中共建党与毛泽东中共建党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毛泽东是中共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农民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指导思想。
中共建党于1921年在上海成立,旨在推翻国民党政权,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法制史学习考点总结:近代部分_考点工作总结高考一、法制史学习考点总结法制史是指研究法律的发展历史以及法律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的学科领域。
而近代法制史则是指从近代以来,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变迁。
在学习近代法制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考点,以便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下面将总结近代法制史学习的考点。
二、考点总结1. 近代法律体系的形成在近代,随着国家的兴起和社会的变革,法律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需要了解近代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包括西方法律与中国传统法律的融合、晚清法律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2. 法律制度的变迁近代法律制度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需要了解近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重大法律事件以及法律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等内容。
3. 法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随着近代的开放和交流,法律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逐渐增多。
需要了解近代中国法律文化的传入、弘扬和演变等过程,以及中外法律文化在交流中的互动与影响。
4. 法律思想的变革近代的法律思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革,需要了解新式法治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以及近代法学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5. 法制史人物与事件近代法制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他们对于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需要了解这些法制史人物的生平和思想,以及重大法律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6. 近代法制史的现实意义近代法制史对于我们理解法律制度的本质和演变规律、认识中国近代法律界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需要了解近代法制史的现实意义,并且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
7. 近代法制史的研究方法近代法制史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史料考证、比较研究等。
需要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文献资料分析和史料考证。
以上就是近代法制史学习的考点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重点关注这些内容,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对世界近代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历史事件People should have great ideals. October 2, 2021对世界近代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历史事件我觉得对世界近代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有:拿破仑、华盛顿、克伦威尔等;以拿破仑为例,他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国大革命期间,他当上了将军,在平息国内叛乱,抗击外国军队的许多战斗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的很多地方;1812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他在对外战争期间推行法典,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拿破仑拥有远大的抱负,卓越的才能和坚强的毅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具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我觉得对世界近代史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1642年,内战爆发,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战胜王军;1649年,处理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1688年,宫廷政变;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世界历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美国的诞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资产阶级经济成为发展的主流,统一市场的形成;美丽就爱你民族形成;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导火索;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一个转折点,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发表了人权宣言,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林则徐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2.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
3.魏源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近代中国正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4.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学、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5.倭仁历中允、侍讲、侍读、庶子、侍讲学士、侍读学士。
同治帝之师。
任副都统、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政治态度保守顽固,为同治年间顽固派首领。
同治六年(1867年),反对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反对选用科甲官员入馆学习天文、算学,后又长期反对清政府兴办洋务,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6.冯桂芬最早表达了“中体西用”思想。
7.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8.左宗棠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9.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
10.郭嵩焘随曾国藩组建「湘勇」,太平天国起义之后,随曾国藩参赞军务。
11.徐桐,顽固守旧,嫉恶西学,戊戌政变后,因不择手段攻击新党,得慈禧信任。
12.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
13.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14.王韬是晚清思想家,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5.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淳,别号寄簃,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同治三年(1864年),由于其父被弹劾去官,沈家本援例到刑部任郎中,开始学法律。
光绪九年(1883年),沈家本考取进士,仍留刑部供职,从此专注于法律之学。
沈家本博闻强记,遍览历代法制典章,刑狱档案,对中国古代法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他还写了大量的研究性著作。
1886年,《刺字集》成书出版刊行,这是沈家本第一部公开印行的学术著作,也是他第一部研究法学的蓍作。
此后,他又撰写了《秋谳须知》、《律例偶笺》和《律例杂说》等十余部书稿。
这些研究使沈家本具备了渊博的法律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以后从事修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沈家本发挥法律学辩才,对法国传教士妄图侵占府署东侧房产一事据理力争,最后取得胜利,但被该传教士诬告为附和义和团,被联军扣留,后几经交涉,到1901年2月14日才恢复自由。
1901年11月14日,沈家本升任刑部右侍郎。
1902年沈家本与伍廷芳一起被任命为修律大臣。
沈家本受命为修律大臣期间,最主要的活动是修订旧律、创制新律的立法实践。
修订旧律,即是对《大清律例》的全面改造,改造成果主要体现在《大清现行刑律》中,该法典删除了凌迟、荣首、戮尸、缘坐和刺字等残酷的刑罚,禁止刑讯和买卖人口,废弃了奴婢律例,统一了满汉刑律。
沈家本关于修订法律的奏议
沈家本在主持修订法律期间,还积极为将来法律的施行做准备。
他奏请设立法律学堂以造就新型法律人材。
1906年,中国第一所中央官办法律专门学校——京师法律学堂正式开学,沈家本被任命为管理京师法律学堂事务大臣。
京师法律学堂的开办堪称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创举,这不仅是配合新法创制和施行的必要措施,更成为中国近代法学研究和教育的良好开端。
此外,沈家本还主持制定了《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
虽然这些新法典未曾实行施行,但其制定的本身就已经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进步。
1911年5月,清政府为挽救危机实行新政,成立了“皇族内阁”,沈家本辞去法部左侍郎一职。
退出官场后,沈家本致力于《刑统赋解》、《粗解刑统赋》、《刑统赋疏》的整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在清廷四面危机的情况下,被迫起用袁世凯组阁,沈家本被任命为司法大臣。
1912年,清帝退位,沈家本的仕途生涯随之告终。
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沈家本在法律方面的显著成就,袁世凯任命他为司法总长。
但沈家本已厌倦了官场生活,他称病不出,专心著述,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汉律摭遗》。
该书征稽广博,取材严谨,使汉律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时光无情,沈家本壮志未酬,却已心余力衰。
1913年7月12日他在京溘然逝世,享年73岁。
噩耗传出,举国叹惜,诗词祭文,咸述其功。
正是:
“法学匡时为国重,高名垂后以书传。
”——袁世凯为沈家本墓题词(1914年)
沈家本生活的时代使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他正视急遽变化的现实,积极研究法律,以与国际接轨。
他对法律的研究和修订使中国法律逐渐地向近代转变。
沈家本坚持以“会通中西”为修订法律的原则,注重引进西方新法以改造中国的旧法,在改造过程中,又注重对其总结,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