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1)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56
2.5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淘汰.(tài) 湿润.(rùn) 水泄.不通(xiè)B.噙.住(qín) 矜.持(jīnɡ) 风度翩.翩(piān)C.抛.掉(pāo) 赢.得(yínɡ) 信守承诺.(nuò)D.大阪.(bǎn) 签.字(qiān) 语调.平稳(diào)【解析】选B。
“矜”应读jīn。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北京本来就有办奥运会的能力,此次获胜丝豪也不让人觉得意外。
(2)北京作为审办获胜城市在斯拉夫饭店新闻中心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1) 改为(2) 改为答案:(1)豪毫(2)审申3.选词填空。
(1) (A.聚集 B.集合 C.集中)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2)风度翩翩的何振梁(A.含着 B.忍住 C.噙住)了泪水。
答案:(1)A (2)C4.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3~7段,回答(1)~(4)题。
(1)中国政府对申奥的态度是怎样的?(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根据第3段中中国政府的立场找出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答案:中国政府将信守在北京陈述报告中所作的所有承诺,并将尽一切努力帮助北京实现其承诺。
(2)4、5段用具体数字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数字作用的理解能力。
采用数字说明,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用事实说话,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北京申奥的优势,说明北京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
答案:用确切的数字充分证明,在众多的申办城市中,北京获胜优势很明显,战胜了竞争对手,脱颖而出。
【解题指导】(3)“面对排着队.....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友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应如何理解?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结合语境,围绕中心来理解。
维度A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矜()持信()守风度翩翩()噙()住申()办2 解释下列词语信守: 矜持:风度翩翩:噙住:3 请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4 这篇课文是一则消息,消息是。
这则消息的副标题、导语以及主体部分都用了数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 “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了!”这个“该”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 仔细阅读课文,再联系课后附文,结合巴黎、多伦多、伊斯坦布尔、大阪等城市对北京申奥成功的反应,谈谈你对北京申奥成功原因的分析。
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文后的问题。
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国际知名科学家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来京参加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的斯蒂芬·霍金教授等国际知名科学家。
江泽民首先向霍金及在座的国际知名科学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江泽民高度称赞霍金倾毕生精力,为科学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他同时强调:中国政府十分尊重科学家独特的敏感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开展探索性的科学研究;科学规律的发现将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江泽民祝“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取得成功。
霍金说,非常高兴在1985年访华后再次来到中国,中国在过去17年取得的巨大进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说,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保持和发展重视基础科学的传统,因为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要靠基础科学。
他表示相信,再过50年,中国有望成为领导世界科学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等会见时在座。
参加国际弦理论会议和将于明天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外国专家丘成桐、爱德华·威滕、大卫·格罗斯和安德鲁·斯特罗明格等也参加了会见。
7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8 读了这段新闻之后,你觉得中国政府对科技持什么态度?9 针对科技发展,外国科学家提出了什么宝贵意见?维度C探究应用阅读下列短文,结合课文,写一写得知申奥成功后你自己的感受,想一想,北京申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该赢杨澜充满希望的等待是最令人心颤的。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归纳1. 作家作品:《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作者是许基仁、刘广、林榕均,这三个人都是《人民日报》的记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
《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作者梁家新是著名记者。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谭士珍,著名记者。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矜持. 噙. 簰. 冉冉.. 瞩.目 肆虐.. 穿梭. 籼.米 衣钵. 夜不能寐.截.止 丰硕.2. 多音字:b ó停泊 shu ài 率先 挨家挨户āi p ō l ǜ 圆周率 ái 挨打 3、成语积累(注意成语的意思和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大相径.庭 矢.志不移 劫.后余生 风度翩翩.. 功.成名就 三、单元解读1、文体知识: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
其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
(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
(2)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
它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
2、知识掌握要点:(1)、掌握新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掌握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体会文中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说课稿杨梅各位领导、评委,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版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五课,今天主讲内容是第二课时,主要讲授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特点,品味消息的语文特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去反映生活。
本文是一则优秀的消息,发表于《人民日报》2001年7月14日第一版。
北京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是2001年中国的一件国家大事,鉴于申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以两票之差落选,中国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来申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与否,万众瞩目。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时,这则消息用确凿的数字、典型的事例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特点,品味消息的语文特点,体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是:交流心得体会,提高表述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要完成三个认知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文第一课时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三个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
②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合作搜集信息、动手编写手抄报、主动参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体验民族自豪感。
现在我们的第二课时主要完成以下两个目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基本特点;2、品味消息的语文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1、教法选择:依据“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
”的原则,我采用设置情境导入法、多媒体视频及图片演示法、启发引导、讨论法、动手实践法、生生互动法、师生互动法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语文版八年级上)以下是关于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语文版八年级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基础知识精讲】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矜持(jīn)风度翩翩(piān)噙住(qín)赢得(yíng)淘汰(tài)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四、词语积累矜持:竭力保持端庄严肃的态度。
信守:忠诚地遵守。
承诺:对某件事务答应照办。
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有效票:有实际意义,按照要求填写的选票。
淘汰:去掉不要的,留下合适的。
赢得:博得、获得。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五、.写作背景2001年7月13日傍晚,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召开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12次全体会议,决定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
举世瞩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经过两轮的投票,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神州大地沸腾无比。
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亿万华夏儿女,无不为之欢呼,无不为之泪·下。
记者在第一时间将胜利的消息传回了祖国,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
六、文章主旨作者利用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优势,迅速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全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向全世界表明,富强、繁荣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同时,通过引用国际体育知名人士的话,说明了强大的中华民族已经得到世人的瞩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成功,是我们伟大的党领导我们振兴民族的成功。
七、结构分析消息是新闻体裁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作为一则消息,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文运用正、副两个标题,突出表现了举国上下各界人士对于申奥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主办权读后感背景介绍2001年,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举行的第112届会议上,中国北京成功获得了举办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这个消息感到无比自豪和振奋。
举办奥运会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无数机遇和挑战,北京喜获主办权,必将推动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机遇与挑战1. 经济发展举办奥运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奥运会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和游客,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收入。
同时,这也刺激了中国内部的消费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2. 城市建设北京举办奥运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城市环境的改善,奥运会为北京提供了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契机。
通过举办奥运会,北京的城市面貌将焕然一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软实力。
3. 文化交流奥运会是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的平台。
北京作为奥运会主办城市,将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展开广泛的文化交流。
这将促进国际友谊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
4. 挑战与机遇并存然而,举办奥运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面对世界的聚焦,北京必须有能力承担起组织和管理一场世界级盛事的责任。
从安全保障到交通管理,从环境污染到人员安置等等,这些都是北京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读后感作为中国人,看到北京获得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时刻,也是中国转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举办奥运会不仅是一次盛事,更是一次国家形象的展示和发展机遇。
对于中国来说,举办奥运会意味着无数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以确保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在经济上带来了巨大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带来了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中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的文章形式各不相同,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不同新闻样式的特点,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这则“消息”的语言特点。
掌握“消息”这一常见文体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深远意义。
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办好奥运会。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去反映生活。
教学策略:以读带写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消息”的相关知识和写作特点。
2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写“消息”。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活动第一课时创建情景,导入课文1.播放北京在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的实况剪辑录像,展示北京“新城市、新形象”的相关图片2.师:此文是一篇消息,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消息这一文体的构成与特点。
进入课文分析,体会作者感情及语言特点1。
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读完课文,回答问题:(1)北京是在何时何地什么会议上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她的竞争对手是哪些城市? (2)各方对北京申奥成功有何反应?2,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
3.让学生找出这篇消息的正标题、副标题、导语和主体。
明确答案。
(见板书)4.要学生细读课文,把能传达感情的词找出来。
细读课文,体会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找出能传达感情的词,加以分析。
“喜”字贯穿全文“所有”、“都”、“尽情”表达了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该”字有经过漫长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中国人的无比自豪和自信。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第二课时提问导入新课:师:文中有一些细节描写,请找出相应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生:刘淇在签定完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
点拨:善于抓住典型细节,也是这篇报道写得引人人胜的原因。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北京欢迎你》)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充满激情的八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奥运会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我们也同样不能忘记八年艰难的申奥历程。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则消息来回顾那同样激动人心的时刻。
(板书课题)听完歌的感受:喜悦、自豪、高兴、热情好客、温暖、自信、鼓舞二、整体感知(一)初步了解消息说到申奥成功,那是在2001年的7月,大家那时还小,对这件事没有太深刻的印象。
但说到消息,我想大家都不陌生。
消息是一种最常见的新闻文体,我们通过阅读消息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生活。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北京喜获2008奥与会主办权》这则消息,来了解消息的特点与结构,并品味体会本文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消息的结构:标题(引标、主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消息的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三、研读探究1、学生朗读全文。
要求:在自读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完成:(1)“思考与练习”一(2)对照消息的一般结构,指认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导语部分:1—2段,北京喜获奥运会主办权,中国人无比激动。
主体部分:3—10段,中国政府对申办奥运会持有的态度和申办成功后各方的反应。
结语:第11段,交代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地点。
2、分析文章的标题(1)标题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几个标题)?主要有什么作用呢?标题哪个字是贯穿全文的文眼?明确:“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正标题,在这里它(高度概括事件,“喜”字是题眼且贯穿全文,道出了对申奥成功的喜悦、激动、自豪心情)“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作为副标题,(用数字突出得票数多,中国的优势,自豪之情溢于言表)3、分析导语(1)“新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这又是什么呢?明确:(电头:指发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地的说明,包括通讯社名称,发报的地点、日期等,)反映了消息迅速及时的特点。
word《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作者简介:许基仁,不喜欢新闻,却进了复旦新闻系;不喜欢体育,却在新华社体育部彷徨至今,已无改行的机会和冲动。
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当要知人心、识天国。
平日看淡新闻,惟偏心于足球和围棋。
五届世界杯,或熬夜笔耕,或奔波赛场,万般困苦均化解于对拙作的孤芳自赏。
体育万千项目,到现场观赛均不如枯守电视。
惟有足球,从电视里只能看到伪足球,隐没于看台人海中才能感悟鲜活的灵魂和飞扬的才华。
因而,不到万般无奈,不看电视足球。
围棋之玄妙无须多言,全人类所有励志修身的哲理堆在一起,也不及高手一盘盘无言的手谈。
新华社记者,新华社体育部主任。
代表作有《体坛新纪元》《第三座里程碑》《全运会要与时俱进》等。
30岁起撰写新华社评论员文章,32岁被评为新华社首批"双十佳"记者,36岁跻身高级记者行列,38岁出任体育部副主任,41岁赴雅典开始第四次奥运会之旅。
冷眼看奥运、思奥运、写奥运,当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二、写作背景:2001年7月13日傍晚,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召开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12次全体会议,决定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
举世瞩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经过两轮的投票,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授予中华人民某某国的首都——。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神州大地沸腾无比。
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亿万华夏儿女,无不为之欢呼,无不为之泪下。
记者在第一时间将胜利的消息传回了祖国,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
1 / 1。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1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0月8日一、课程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2.掌握这则“消息”的语言特点。
掌握“消息”这一常见文体的写法。
3、使学生认识到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深远意义。
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办好奥运会。
二、教学策略:以读带写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消息”的相关知识和写作特点。
2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写“消息”。
教学活动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明:a单元设置意图1.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属新闻范畴,通过学习,可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习先进人物的高尚品质。
2.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的文章形式各不相同,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不同新闻样式的特点,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
3.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学生可掌握有关新闻的知识,培养其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本单元的学生,可使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b单元总体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去反映生活。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1.播放北京在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的实况剪辑录像,展示北京“新城市、新形象”的相关图片。
(见参考资料1)1993年,北京曾经参加过奥运会的申办。
虽然没能成功,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执着追求与满腔热情却没有减弱过。
经过长时间努力,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了!那一天,北京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心,中国人又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从那一天开始,奥运会已不仅仅是我们心中的梦想,更是我们未来7年为之奋斗的切实目标。
2001年7月13日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眠不夜,现在就让我们从新闻的角度去重温这一伟大的时刻,重温那一刻的激动与喜悦!二、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1.介绍新闻的一般知识。
(见参考资料2)2.师:此文是一篇消息,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消息这一文体的构成与特点。
奥运中国一百年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发问:中国何时能派一人参加奥运会?何时能派一队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在自己的国土上举办一届奥运会?1932年,中国选手刘长春代表中国只身参加洛杉矶奥运会,铩羽而归;1984年,中国运动员在洛杉矶奥运会上首次实现金牌零的突破;1993年9月23日,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利;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1999年9月6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成立,拉开中国第二次申奥大幕;2000年9月至次年2月,江泽民两次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接见中国奥运健儿载誉归来和会见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时郑重声明,中国政府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112次全会上宣布: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2008年,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
投票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1点56分,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投票。
21点59分,第一轮投票结果统计出来,没有城市在首轮得票超过半数,北京获得44票,多伦多20票,伊斯坦布尔17票,巴黎15票,大阪6票。
根据投票规则,大阪首轮被淘汰。
22点05分,第二轮投票结果统计出来。
22时08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申奥会徽申奥会徽由青年设计师陈绍华主创,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和香港设计师靳埭强修改后完成。
会徽以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国结为基本造型,加以动感设计,使其又似一个打太极的人形,用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寓意中国人民众盼奥运的美好心愿。
《申办报告》数千人参与编制,历时一年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和城市建设等方面,是一部实实在在反映北京和中国发展前景的“百科全书”。
《申办报告》描绘了北京未来8年的发展规划,不仅是对未来目标的描述,还反映出规划的可行性。
“申奥大片”北京奥申委邀请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和国际奥委会官方制片人、世界著名体育影片导演格林斯潘先生共同合作,为北京申奥制作宣传片,还邀请著名音乐人谭盾为宣传片修改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