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综合练习题出示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25
1.2人口迁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A.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B.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2017年3月份开始,西安等一批新一线城市推出以落户优惠为主的人才政策,引发“抢人大战”。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西安人口净增长变化和该地净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据图文材料推断,近十年西安()A.人口性别比大幅提高B.户籍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人口容量变大D.人口结构趋于年轻3.2017~2018年西安人口净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主要原因是()A.户籍制度改革B.生态环境改善C.地方政策吸引D.生活水平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口迁移背景发生了巨变,利用各省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总迁移人口的比重观察迁入人口的规模比例变化更能反映迁入人口数量的真实特征。
下图是东北三省1982-2015年人口迁入状况。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东北三省的人口迁入状况,说法正确的是()A.三省的人口迁入规模在不断增加B.辽宁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最强C.吉林人口迁入规模始终保持最小D.黑龙江迁入人口比例持续下降5.东北三省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总迁移人口的比例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A.人口迁移的引力在增强B.人口迁移的推力在增强C.人口迁移的引力在减弱D.人口迁移的推力在减弱“反向过年”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亲人接来工作的城市过年,近年来选择“反向过年”的人大幅增加。
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春节期间接待游客数量对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推测,出现“反向过年”最多的城市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深圳7.“反向过年”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B.缓解城市春节用工荒C.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D.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差异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8.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9.“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初中地理人口迁移练习题及答案一、人口迁移练习题1. 什么是人口迁移?2. 列举主要的人口迁移原因。
3.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4. 解释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区别。
5. 请列举和解释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6. 人口迁移对源地和目的地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7. 解释人口自然迁移和人口计划迁移的概念。
8. 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9.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文化的影响。
10. 你认为人口迁移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为什么?二、人口迁移答案1.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2. 主要的人口迁移原因包括经济原因(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社会原因(教育机会、社会保障)、政治原因(战争、政治迫害)以及自然原因(自然灾害、环境条件)。
3.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4. 内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内部的迁移,而国际人口迁移是指跨越国家边界的人口迁移。
5. 城市化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影响。
城市化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但也带来了城市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等问题。
6. 人口迁移对源地和目的地社会经济都有影响。
源地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等问题,而目的地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压力。
7. 人口自然迁移指的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产生的迁移,例如家庭成员的迁移;人口计划迁移是指政府或组织根据政策或计划安排的人口迁移。
8. 人口迁移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扩张导致土地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9. 人口迁移会对文化带来影响。
移民汇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促进文化多样性,但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10. 人口迁移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平衡源地和目的地的利益,确保迁移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关注人口迁移对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专题训练及答案人口迁移的定义与分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根据迁移的原因和方向,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内部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和城市人口迁移。
内部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内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其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因素、就业机会、教育资源、自然环境等。
内部人口迁移对原居地和目的地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原居地可能出现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等问题,而目的地可能面临人口过剩、社会压力增加等挑战。
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家边界进行迁移。
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因素、战争与冲突、政治迫害、自然灾害等。
国际人口迁移对原居地和目的地的影响巨大。
原居地可能面临人口流失、人才流失等问题,而目的地可能面临社会多元化、经济发展等机会与挑战。
城市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城市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
主要原因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社交环境等。
城市人口迁移对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都有着重要影响。
农村地区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城市地区可能面临人口过剩、城市扩张等挑战。
相关专题训练题及答案1. 内部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经济因素、就业机会、教育资源、自然环境等)2. 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经济因素、战争与冲突、政治迫害、自然灾害等)3. 城市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哪些?(答案: 农村地区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城市地区面临人口过剩、城市扩张等挑战)结论人口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对于理解地理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高考地理人口迁移专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和思路。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一、单选题下表是我国“某城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市迁入人口表述正确的是()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入是国家有组织进行的C.人口迁入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状况B.推动了该市经济的发展浙江省政府通过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地图”,提供病例分布,风险评估,疫情趋势等功能,助力精准防疫。
截止3月6日,温州确诊人数居全省之最。
完成下面小题。
3.生成“疫情地图”,主要依靠的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虚拟现实技术4.温州确诊人数最多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技术偏落后B.经商返温人员多C.外出打工人数多D.在外学生人数多2018年广东省、山东省常住人口均破亿,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
专家表示,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仍将保持常态。
下表为2017~2018年度部分省市常住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原因是①城乡经济差距增大②人口调控政策严格③本市经济活力欠佳④疏解非首都功能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6.2018年人口流动状况对广东省、山东省的有利影响是A.增加市民居住面积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C.提高城市环境质量D.降低城市管理难度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③D.④8.近年来,大量叙利亚难民逃往欧洲,其产生的原因是A.②B.④C.⑤D.⑥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课后练习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 )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B.国际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D.某些国度的生育政策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回答2~3题。
2.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要素思索,其中经济开展速度较快、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
A.①B.②C.③D.④3.城市②能够位于我国的()。
A.西北内陆地域B.西南地域C.西南地域D.西北沿海地域读〝2021~2020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化状况图〞(以下图),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4~5题。
( )4.2021~2020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继续上升B.迁出率继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添加5.从人口迁移形式看,该省级行政区能够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D.河南以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表示图〞。
读图回答6~7题。
6.从图中判别,影响该地域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最有能够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要素 D.经济要素7.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清楚相关性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表示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向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是政治要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全体呈上升趋向9.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向,其缘由最有能够是( )。
A.该市因经济开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好转,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域经济的开展D.乡村生活环境已优于城市依据国度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乡村地域。
2021年到乡镇企业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
读图完成10~11题。
高考地理中国人口迁移练习题附答案人口迁移自古就有,但原因各不相同,且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会相互影响。
据此回答1~4题。
1.从迁移方向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城市到农村B.由农村到城市C.由城市到城市D.由农村到农村答案:B2.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C.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答案:B3.20世纪末因战争而引起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一组国家是A.伊拉克、伊朗、科威特B.古巴、海地、巴拿马C.卢旺达、刚果、前南斯拉夫D.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答案:C4.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答案:D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答案:D6.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气候因素D.资源开发因素答案:B7.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社会文化因素的是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D.珠海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答案:A8.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动人口大量增加B.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C.流动人口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D.人口流动主要有自发形成的和国家有组织的两种形式答案:A9.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原因是A.政区变更,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政策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C.经济发展,人口的死亡率降低D.人口迁入,人口的机械增长加快答案:D10.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组织性迁移为主B.自发迁移为主C.规模大、频率高D.规模大、迁入城市为主答案:A11.下列城市的发展早期是矿产资源开发并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形成的是A.中国的广州、深圳B.美国的阿伯丁、伦敦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D.中国的大庆、攀枝花答案:D12.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A.工作机会多B.生活困难,质量低C.公共设施不足D.失业率、犯罪率高答案:A13.21世纪初,大批伊拉克难民向国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的政策影响B.战争的影响C.自然灾害的影响D.开发国外资源答案:B14.下图是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019(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章第3节(人口迁移)及答案湘教版必修二第1章:人口与环境第3节:人口迁移一、选择题(一)十九世纪,我国有大量广东人、福建人“下南洋”。
回答1-2题。
1.这种人口迁移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有组织的迁移D.民工流动2.导致这种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宗教因素参考答案:1.A; 2.B(二)(2018·新乡高一检测)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完成1--2题。
1.春节期间该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属于( B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流动C.省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2.导致这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A.受传统文化影响B.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C.农村经济发展快D.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三)目前,全球化下的国际人口迁移日益频繁,迁移人口的结构也出现新特点。
下图示意2010年迁入日本的移民居留目的百分比(图a)和受教育状况百分比(图b),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迁入日本的移民居留目的的主导因素是( )A.文化教育B.自然环境C.移民政策D.经济水平2.迁入日本的移民主要从事( )A.高端制造业B.电子商务业C.低端服务业D.教育培训业【解析】1—2、D C。
第1题,经济因素是当今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日本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第2题,迁入日本的人口中,以高中及其以下文化水平比重最大,所以,迁入人口主要从事对文化水平要求较低的低端服务业。
(四)(2018·商丘高一检测)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从1993年开始,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 B )A.人口出生率高B.大量人口迁入C.人口死亡率低D.原有人口基数小2.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的可能是( A )A.从湖南到广东B.从河北到山东C.从广东到北京D.从湖北到重庆(五)读下图,完成1、2题。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辽宁三模]据统计,2023年末,吉林省人口跨省净迁入4.34万人,实现自2011年以来的人口净迁入,并保持增长势头。
据此完成1~2题。
1.2023年吉林省实现人口净迁入,说明该省份()A.高等教育领先,科技人才众多B.营商环境改善,产业集聚发展C.旅游景点多样,吸引人们迁居D.夏季凉爽宜人,生活环境良好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因是就业,一直以来吉林省便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先的省份,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夏季的凉爽更具有长期性,A、C、D错误,唯有近年来营商环境的改善,产业的集聚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才能够吸引人口的迁入,B正确。
故选B。
2.吉林省人口拉力最大的城市可能是()A.长春市B.吉林市C.辽源市D.延吉市答案:A解析: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聚集了全省优质的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人口拉力最大。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流动人口在进入首次流入地后,会进一步在不同流入地、同一流入地的不同空间之间流动。
下图示意我国流动人口初次流动阶段和当前流动阶段空间流向。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丁表示的地区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阶段,均是最大的流入地,推断甲地应具有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较大,我国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应为甲地;乙地初次流动流入(0.5)略大于流出(0.3),当前人口净流出(0.9),总体人口流动少,且乙地人口少量流入甲地,推测乙地经济衰退,为我国东北地区;丙地流动人口多,初次流动,主要流入甲地(初次流动35.1、当前流动36.5),同时发生本地流动(初次流动7.5、当前流动5.4),根据我国四个区域的分布,丙地距离甲地东部地区相对较近,因此为中部地区;丁地为人口净流出区(初次19.6+0.3、当前流动19.3),但是流动人口的量小于丙地,推测其为西部地区。
人口迁移(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右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1.D 2.A 3.B[根据经纬网可知,三地均位于我国境内,其中甲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丙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1题,图示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由较落后的甲地向乙、丙两地迁移。
第2题,图示人口迁移是由经济因素(收入差距)导致的人口迁移。
第3题,人口迁移可以为甲地带来经济收入和先进的理念,能够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若图中箭头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其迁移方向可能是( ) 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5.若图中箭头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其可能是( )A.从湖南迁往广东B.从河北迁往山东C.从吉林迁往新疆D.从湖北迁往重庆4.C 5.A[第4题,“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国家或地区。
但是西亚石油产量大的地区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非洲人口迁入。
第5题,近年来,我国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表现为由中西部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从湖南迁往广东,故A项正确。
]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迁移一、选择题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0.48‰。
在内地31省市中,东北三省出生率垫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出生率分别为6.45‰、6.05‰、5.73‰。
下图为2014-2019年全国总出生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出生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A.国家生育政策B.生育观念改变C.经济发展较快D.人口增长惯性2.东北三省人口出生率全国最低,说明东北地区()A.人口迁入增多B.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C.劳动力平均年龄偏高D.经济发展水平较高3.下列因素中,对我国目前低生育率影响最不明显的是()A.育龄妇女年龄B.教育成本C.就业环境D.二孩政策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时期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性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因素中对迁入人口规模影响最小的是()A.工资水平B.房价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5.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下列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A.北京B.上海C.广东D.安徽6.图示西藏人口迁移状况的形成原因是()①国家政策的影响及交通的快速发展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中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迁移D.从内陆国向沿海国迁移8.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世界人口迁移的的主要拉力是()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高的经济收入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优的自然环境读图,回答问题。
9.若图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则与该图相符的是()A.甲地为欧洲,乙地为非洲B.甲地为亚洲,乙地为北美洲C.甲地为北美洲,乙地为拉丁美洲D.甲地为大洋洲,乙地为欧洲10.若右图乙地为攀枝花,其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首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优越B.经济迅速发展C.西部大开发D.矿产资源开发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口流动状况,箭头粗细代表人口流动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