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混凝土再生试验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的实验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材料的环保性也越来越关注。
传统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和骨料等材料不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废渣,而且资源消耗量也很大。
因此,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已成为当前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
再生资源包括废弃建筑材料、工业废渣等,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量。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探究再生资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寻找最佳的再生资源配比方案。
三、实验方法1.试验材料(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骨料:采用粗骨料和细骨料,其中粗骨料为破碎废弃混凝土,细骨料为砂石。
(3)再生粉料:采用破碎废弃混凝土粉末。
(4)掺合料:采用粉煤灰和矿渣粉。
2.试验方案(1)配合比设计:根据试验要求,设计不同的配合比方案,以控制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再生粉料用量、掺合料用量等。
(2)试件制备:根据配合比方案,制备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件,包括压缩强度试件、抗拉强度试件、抗压强度试件。
(3)试件养护:将试件养护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包括恒温恒湿养护和自然养护。
(4)试验方法:根据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对制备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四、实验结果1.不同再生资源配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混凝土的强度: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再生资源的加入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再生粉料的掺量为20%时,混凝土的强度呈现出一个最佳值。
(2)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再生资源的加入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当再生粉料的掺量为30%时,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最佳。
2.试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再生资源的加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是掺量过高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再生粉料的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最为显著,适当的掺量可以提高混凝土性能。
《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
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的建筑材料,具有显著的环保优势。
然而,在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由于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其损伤演化过程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的演化过程,以期为该类混凝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建筑垃圾,节约天然资源,降低环境负荷。
然而,再生混凝土在寒冷地区使用时,由于其内部的微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往往受到低温环境的挑战。
特别是在极端温度变化下,再生混凝土的损伤问题愈发严重。
因此,研究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对于提高其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比例的再生骨料混凝土进行实验。
首先,收集废弃混凝土进行破碎、清洗、分级等处理,得到再生骨料。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再生骨料与新骨料混合,制备成不同配比的再生混凝土试件。
在实验过程中,对试件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测试和损伤观察。
2. 损伤演化过程分析通过对试件进行低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测试,观察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
具体包括试件的外观变化、内部微裂缝的发展、力学性能的降低等。
同时,结合微观结构分析手段,如扫描电镜等,对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3.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再生混凝土的损伤程度与温度变化、骨料比例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低温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有所降低,且随着温度的降低,损伤程度逐渐加重。
此外,骨料比例对再生混凝土的损伤程度也有影响,高比例的再生骨料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在讨论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可能的损伤机理和影响因素。
四、损伤演化模型与模拟基于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建立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温度变化、骨料比例等因素对混凝土损伤的影响,能够较好地反映再生混凝土在寒冷环境下的损伤演化过程。
废弃混凝土再利用配合比实验和力学性能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建筑因达到使用年限或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而被拆除,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
为了解决一直以来建筑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将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因此我们通过测试掺废弃混凝土为骨料的混凝土试块性能与传统混凝土所制作的试块之间的对比,确定了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可行性。
标签:废弃混凝土,配合比,力学性能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建筑因达到使用年限或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而被拆除,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
然而,对于这些废旧混凝土的有效处理方法却不多,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是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这种方法会带来高昂的处理费用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一方面,目前全世界混凝土的年生产量约为28x108m3,中国混凝土的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5%,废弃混凝土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生产混凝土需要大量的矿料,矿山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需要加以保护。
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代替传统矿料作为新拌混凝土的骨料,将是解决这两方面问题的最优方案[1]。
2.再利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2.1配合比计算步骤。
(1)根据实际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最大粒径和塌落度。
(2)求混凝土配制强度。
(3)求出相应的水灰比。
(4)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和塌落度要求查表确定。
(5)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6)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和水灰比选取砂率,用质量法或体积法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
2.2配合比设计方法。
(1)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
骨料的含水状态通常可分为四种:干燥状态、气干状态、饱和面干状态和湿润状态。
在计算混凝士各组成材料配比时,若以饱和面干状态的骨料为基准,则不会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和骨料的用量,因为饱和面干状态的骨料既不从混凝土中吸收水分也不向混凝土中释放水分。
对于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较大的吸水率和特殊的表面性质,导致再生混凝土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不断减少,这将难以保证混凝土正常的凝结硬化。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比较其与天然骨料混凝土在力学性能、耐久性等方面的差异,为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原生混凝土:采用大连理工大学结构试验室废弃试件,经人工破碎、筛分得到再生骨料。
2. 天然骨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天然砂、碎石。
3.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4. 外加剂:减水剂、缓凝剂等。
5. 水源: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
三、实验方法1. 根据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的粒径、吸水率等性能,设计不同配合比的再生骨料混凝土。
2. 按照标准试验方法,分别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天然骨料混凝土试件。
3. 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能、抗冻性能等力学性能测试。
4. 对试件进行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等耐久性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学性能表1为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比。
| 项目 | 再生骨料混凝土 | 天然骨料混凝土 || ---------- | -------------- | -------------- || 抗压强度 | 28.5 MPa | 30.0 MPa || 抗折强度 | 4.2 MPa | 4.5 MPa || 抗渗等级 | P4 | P6 || 抗冻等级 | F250 | F300 |由表1可知,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略低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但抗渗等级、抗冻等级均满足要求。
2. 耐久性表2为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对比。
| 项目 | 再生骨料混凝土 | 天然骨料混凝土 || -------------- | -------------- | -------------- || 碳化深度(mm) | 1.5 | 1.8 || 氯离子扩散系数| 1.5×10^-11 m²/s | 1.8×10^-11 m²/s |由表2可知,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略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但均满足要求。
《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然而,混凝土在寒冷地区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损伤。
因此,研究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对于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再生混凝土概述再生混凝土是指利用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得到的骨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骨料配制成的混凝土。
它不仅具有环保性,而且经济性好、利用效率高。
在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使用更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它能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三、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在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主要受到温度、湿度、骨料种类和配比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温度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从而引发微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其次,湿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损伤程度,湿度过低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过快,使混凝土变得脆弱。
此外,骨料种类和配比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四、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本文采用了一系列实验方法。
首先,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观察其损伤演化过程。
其次,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混凝土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其微观结构的变化。
此外,还通过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和分析,揭示了各种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的影响规律。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温度的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逐渐增多、扩展,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程度加剧。
2. 湿度对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也有一定影响。
湿度过低会加速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使混凝土变得更加脆弱。
3. 骨料种类和配比对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废弃混凝土的数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因此,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再生利用已成为环保节资源的重要举措。
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降低建筑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研究目的本项目旨在通过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关键技术,探究将废弃混凝土转化为高品质再生骨料的可行性,为实现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内容(1) 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调研:调查当前废弃混凝土在大规模开发和建筑中的处理方式以及再生骨料的应用情况。
(2) 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物化性能测试: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物化性能,包括密度、吸水性、抗压强度、吸附性能等。
(3) 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加工技术: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加工工艺,包括破碎、筛分、清洗等,并分析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
(4) 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应用研究:探究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路面建设、混凝土制品、景观建设等,评价其工程性能。
4. 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研究现状。
(2) 实验室测试法:在实验室进行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3) 现场考察法:考察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加工过程和应用情况,了解实验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之间的异同。
5.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持,为建筑节能和环保节能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预期成果包括: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加工工艺,对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评价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应用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环保、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的主题,建筑工程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影响较大。
因此,建筑工程对于环境的保护尤为必要。
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可以将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废弃物通过再生的方式利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工程性能,为其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再生骨料的制备与评价通过实验研究,探究不同制备工艺、不同来源的再生骨料的性质变化及强度表现,比较其与天然骨料的性能差异。
对再生骨料的评价指标进行建立和优化。
2. 再生混凝土施工性能测试通过实验研究,测试再生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包括塑性度、坍落度、泌水率等,比较其与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差异。
3.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实验研究,测试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融性能等,比较其与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差异。
四、研究意义通过对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可以对其性能表现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同时,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利用,也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测试。
具体方法如下:1. 制备再生骨料:选择废弃混凝土等不同来源的建筑废弃物,采用不同的制备工艺制备再生骨料,进行性能测试。
2. 施工性能测试:通过研制的测试方案,测试再生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比较其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
3. 力学性能测试:通过研制的测试方案,测试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比较其与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差异。
六、预期结果通过实验研究,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不同来源、不同制备工艺的再生骨料,其性能表现不同。
2. 在一定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施工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较小。
3. 在一定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未必能够完全达到普通混凝土的标准,但其性能可以满足一定程度的工程使用要求。
再生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摘要:在本文中,主要对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试验过程进行了论述,对包括棱柱体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立方体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抗压强度随着我国城市建筑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建筑物被拆除,拆除之后产生了的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传统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方式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资源浪费。
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开发,很大程度上提高废弃混凝土的利用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对于环境保护和对建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是多方面的,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试验仅对再生混凝土众多性能中的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能够为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研究提供帮助。
一、试验准备与设计1.试验材料准备水泥:选取表面密度为3100kg/m3的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沙:选取细度模数为2.75的普通黄沙;粗骨料:天然粗骨料所选取的是最大粒径为31.5mm的连续级配碎石;再生粗骨料是由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而成,经过试验检测,其抗压强度为37~45mpa;(粗骨料基本性能对比参见表1)拌合水:普通自来水;通过表1中再生粗骨料与天然粗骨料的对比发现,相对与天然粗骨料来说,再生粗骨料具有密度低、压碎指标大、吸水率高等特点。
得出结论为再生粗骨料的强度低、空隙率大,究其原因是由于再生粗骨料表面具有大量的水泥砂浆而导致的,属于正常结果。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强度为20-40,根据所设计的不同强度将混凝土分为10组。
(参见表2)3.浇注与养护选取一容量为50l的搅拌机作为所有混凝土的统一搅拌设备。
在投料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顺序进行投料(正确投料顺序为:黄砂-水泥-粗骨料-水),投料完毕后,将混凝土拌和物注入钢模,所有试件需一次性进行浇注,1d后进行拆模,通常情况下应对其养护30d左右后,取出试件进行试验。
4.具体试验方法依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来对试件进行棱柱体抗压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试验。
关于再生混凝土的报告一、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化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混凝土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
目前,全世界混凝土的年生产量约28×108m3,中国混凝土的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5% ,已达13×108~14×108m3。
在这些混凝土原材料中,粗细骨料约占混凝土总量的四分之三。
据此推算:全世界每年需要粗细骨料约21×108m3,而我国建筑行业正在蓬勃地发展,对于粗细骨料的需求量很大,我国对粗细骨料的需求约占全世界需求量的一半,而且随着发展,将来还将越来越多。
对于这么大的消耗量,这个地球的天然原生粗细骨料将殆尽,因此从资源合理开发使用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寻求原生集料的替代品非常重要。
与混凝土粗细骨料的巨大需求量相对应是数量庞大的废旧混凝土。
世界上每年拆除的废旧混凝土、新建建筑产生的废弃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工厂、预制构件厂的废旧混凝土的数量是惊人的。
2006年年4月在厦门召开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与新技术推广研讨交流会”上有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拆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亿吨以上,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约1亿吨,两项合计约3亿吨。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建筑废料总量不下5亿吨。
然而,对于这些废旧混凝土的处理方法目前显然不多,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是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
这种方法产生的巨大处理费用和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废弃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砂石骨料,如果能将它们合理地回收利用,生产再生混凝土用到新的建筑物上,不仅能降低成本,节省天然资源,缓解骨料供求矛盾,还能减轻废弃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对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如何充分、高效、经济的利用建筑垃圾,特别是废弃混凝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
而再生混凝土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再生混凝土的概念及骨料分类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
关于建筑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新技术的试验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旧房拆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旧混凝土构件和块体。
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占用大量耕地,造成环境污染,引起雾霾。
如何合理处理这部分建筑垃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混凝土废弃物;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1 混凝土废弃物用作填方料大型广场、城市道路、公路、铁路等建筑物(构筑物)需要大量的土方、石方,目前的土石方来源一般是开山取石、掘地取土,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如果将混凝土废弃物进行破碎,然后对其筛分,再按照所需土石方级配要求混合均匀,则这些混凝土废弃物的破碎物完全可以作为填方料使用。
根据工程具体要求,还可以将这种破碎物与天然土石方按照一定比例混匀使用[1]。
2 再生骨料混凝土废弃物的可利用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填方料,经过处理,它还可以作为混凝土的骨料使用(再生骨料),而且,使用这些骨料生产的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并不比普通混凝土差。
2.1 再生骨料生产工艺流程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非常简单,一般的建筑企业经过努力都有能力生产。
假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与扶持,也完全有可能在一些大中城市或大型工地建立集中生产的再生骨料工厂。
2.2 再生骨料的特性我国的混凝土构筑物,混凝土强度等级多在C30以下。
混凝土废弃物采用妥善的方法破碎后,可以得到沿骨料界面剥离下来的大量原状颗粒,这些颗粒表面的粗糙度已较前显著提高,而且上面黏附的浆渣为再利用作骨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解体和破碎时受力,有少量颗粒会沿原颗粒的岩石解理破裂,这既增加了新的粗糙面,又增强了棱角效应。
另外,通过反复的解体、破碎过程,原有骨料中的软质颗粒会被淘汰,粒形不良者也会得到改善。
上述加大粗糙度、增加棱角效应、粒形的改善和坚固性的选优排列等,都使骨料得到优化。
试验证实,从废弃混凝土中取出的原状骨料,通过筛析制成的混凝土,与用类似材质的未用过的骨料制成的级配、配合比相同的混凝土对比,前者的强度值显著提高。
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及其改性研究共3篇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及其改性研究1再生混凝土是由回收再利用的混凝土碎料、填料和其他材料经过破碎、筛分、清洗和干燥等处理后制成的混凝土,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效益显著,已成为现代特殊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及其改性研究方面的介绍。
1.力学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取决于其含量、级配和颗粒形态等因素。
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一般介于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之间,但由于料石、裂缝和接口等缺陷的存在,其韧性和疲劳性能较差。
因此,在再生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比、砂率和掺合料等技术措施,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2.耐久性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对于建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再生混凝土破碎后再次使用,其中的细沙和水泥石对于混凝土的性能贡献有限,而其中的石粒可能存在弱化、脱屑和氯化等问题,因此,其耐久性通常较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略差。
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例如控制水泥的用量、掺合适当的粉煤灰、硅灰、矿渣粉等掺合料、使用化学药剂控制混凝土内部氯离子含量等方法。
3.改性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改性研究。
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添加细沙、掺合适量的高强度、超高强度掺合料、添加纤维等措施。
例如,添加细沙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颗粒分布和骨架结构,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掺合高强度掺合料可以提高胶结材料的强度和密实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添加纤维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韧性和耐久性,防止其出现开裂等问题。
总之,再生混凝土在现代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在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进行持续的技术探索和改进。
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及其改性研究2再生混凝土是指利用废弃混凝土、建筑垃圾等再加工成混凝土材料。
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和改性研究是目前混凝土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和掺合料的利用研究绪论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大量旧建筑物达到使用年限,或由于其他因素需要拆除。
一般的混凝土工程使用年限约为50-100年,我国建国初期所建成的混凝土工程己经逐步进入拆除期,21世纪将是我国混凝土结构破坏的高峰期,伴随拆除而来的是大量的建筑垃圾,在建筑垃圾中作为最大宗的建筑材料——废弃混凝土所占份额最大。
废弃混凝土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填埋,这样不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环境。
所以废弃混凝土的处理方式,能不能回收再利用是当今各国科学家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已有成效,如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
再生混凝土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废弃混凝土的处理问题,还减少了因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另外,自然资源的日夜匮乏严重影响着传统混凝土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混凝土生产方式,将混凝土的生产方式转变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可实现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加工,使其恢复原有性能,形成新的建材产品,从而既能使有限资源得以利用,又解决了部分环保问题。
这是发展绿色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第1章研究背景1.1混凝土的发展史混凝土也称砼,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
它是由胶凝材料(无机的、有机的或无机有机复合的)、颗粒状集物以及必要时加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组分经合理配合的混合料加水拌合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材料。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因而其使用量越来越大;混凝土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也广泛使用在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领域。
混凝土在古代就已得到使用,罗马人曾用火山灰混合石灰、砂制成的天然混凝土在古代的一些建筑中使用。
天然混凝土具有凝结力强、坚固耐久、不透水等特性,使之在罗马得到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罗马建筑结构的发展,而且拱和穹顶的跨度上不断取得突破,造就了一大批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公共建筑。
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技术研究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大量建筑的拆除,我国混凝土的工业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资源危机,商品混凝土使用大量的天然骨料;另一方面是环境危机,废弃混凝土和报废的结构混凝土产生的建筑垃圾既占用了宝贵的土地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我国目前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和利用还很少。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1. 本试验通过再生混凝土粗骨料的制备,测试再生粗骨料的各项物理性质,对再生粗骨料的性质与一般天然粗骨料的性质进行对比,区分,得出再生混凝土粗骨料的特性。
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得再生混凝土粗骨料的性质与天然骨料的性质相近。
2. 本试验还通过研究对配合比进行设计,并且考虑了再生混凝土骨料吸水率大这一特性,在满足坍落度的要求的情况下,设计了配合比。
3.通过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制备及对再生粗骨料的性质分析,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混凝土的配合比问题,并通过试验测出不同掺量下混凝土强度的变化,得出了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的强度性能及设计建议。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吸水率;抗压强度;基本性能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ABSTRACTAs buildings close down, the concrete industry faces two major challenges: one is a resource crisis, the pouring of concrete using a large number of natural aggregate; the second,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abandoned the structure of concrete and scrap concrete in construction waste. It not only takes up valuable land that caus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Currently our country has little research available on this topic and not much use for recycled concrete.The major research project by testing as follows:1.This project tes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comparing and distinguishing The nature of the recycled aggregate and the general nature of natural aggregates,we can ob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And take some measures to make the nature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be similar to the natural aggregate;2.In this paper,we design the mix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ject , and considered a large water absorpt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 in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lump, we design the mix proportion of each group;3. By preparat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recycled aggregate,we study the concrete mix of different cont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Through testing the veriaty of the strength under different cont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we obtain the different strength properties and some design proposals.Keywords: Recycled concrete; Recycled aggregate; Compressing strengh; Water absorption; Basic performance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技术研究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引言 (1)1.2再生混凝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内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现状 (2)1.2.2国外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现状 (4)1.3 再生骨料的分类 (5)1.4本课题拟解决问题及设计思路 (5)1.4.1本课题拟解决问题 (5)1.4.2设计思路 (6)第2章实验 (7)2.1研究思路 (7)2.2试验原材料 (7)2.2.1.水泥 (7)2.2.2.骨料 (8)2.2.3.水 (9)2.3试验设备 (9)2.4再生混凝土粗骨料 (10)2.4.1再生混凝土粗骨料的来源 (10)2.4.2再生粗骨料的分离工艺 (1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2.5 再生粗骨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12)2.5.1压碎指标 (12)2.5.2吸水率 (13)2.5.3堆积密度 (14)2.5.4表观密度 (14)2.6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5)2.6.1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5)2.6.2试配及调整 (16)2.7再生混凝土强度试验及结果 (17)2.7.1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制备 (17)2.7.2强度测试结果 (19)第3章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20)3.1 试验结果 (20)3.1.1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分析 (20)3.1.2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 (21)3.1.3不同处理条件下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22)3.1.4不同处理条件下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提升率的影响 (23)3.2 理论分析 (24)3.2.1再生粗骨料不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流动性及强度的影响 (24)3.2.2未经处理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分析 (24)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技术研究3.2.3预泡水处理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分析 (25)3.2.4相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强度比较分析 (25)第4章结论与展望 (26)4.1结论 (26)4.2展望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30)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技术研究第1章绪论1.1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住宅的更新和市政动迁规模不断加大,大量混凝土旧建筑物和构筑物被拆除,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
废弃混凝土再生试验研究报告
据统计,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建筑废弃物独占40%,其中废弃混凝土是建筑废弃物排放量最大者之一,而且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原有建筑物的拆除、改造工程与日俱增。
建筑废弃物量大而广,恶化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
混凝土中砂石骨料占总重量的70%以上,长期以来砂石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随意开采,甚至滥才滥用。
结果造成上体滑坡、河床改造,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有碍于骨料原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社会负面效应,并建在一点意义上讲天然砂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混凝土用量的增多,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与骨料危机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由于废弃混凝土块中含有大量砂石骨料,如果能将它们就地回收,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作为骨料再利用,生产再生混凝土用到新建建筑物上,则不仅能降低成本、节省天然骨料资源、缓解骨料供求矛盾,还能保护骨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又能解决城市废弃物的堆放、占地和环境污染问题。
就在暑假前我报名参加了这次由学校组织在假期开课的土木工程材料创新型实验。
我们组主要就是进行实验研究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裂解、清洗、破碎、筛分、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再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成再生骨料混凝土。
目前主要用来制作中低强度的混凝土,一般用于基础、路面和非承重结构的低强度混凝土,通过选择和严格控制配合比及再生骨料的掺和量使其满足承重结构混凝土的要求。
而本次创新型实验主要就是以试验的手段和方法来检测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确定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配合掺配比例,从而得出合理优化的再生骨料配合比,用以指导工程实践。
我们的实验共进行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在实验第一天上午我们在系领导辅导员和指导老师的主持下召开了动员大会随后指导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试验原理、所用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从而我们了解了我们这次试验的目的和步骤。
理论知识学习过后我们就为这次实验做准备工作,开始制备再生骨料,由于我们没有现成的废弃混凝土,我们便将以前制作的标准混凝土试件用铁锤砸碎并收集起来,接下来我们进行分级,用顶击式两用震筛机筛分,然后将不同的级配收集在一起,并做标记。
收集完足够的再生骨料后再进行天然骨料的筛分,收集起来并做标记。
将骨料筛分收集好,在石老师和王老师的指导下设定三种再生骨料级配比并进行计算各骨料级配的质量和水泥、砂、水等质量,最后制得再生骨料比分别为30%、45%、75%的再生混凝土标准试件各六块,然后放入智能养护室进行养护,等到3天、28天分别放入数字测力仪中测其抗压强度并做记录统计,分析再生混凝土比例对强度的影响,得出合理的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掺配比例,并归纳出再生骨料混凝土合理的配合比。
但由于得到28天才测得试件得抗压强度,指导老师便让我们等到暑假结束开学后再测,所以现在还没有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当然不管实验结果怎样,我们从这次实验当中受益匪浅,我对建筑工程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了更多的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并积累了经验。
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次试验主题,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砂石的随意开采,甚至滥采滥用,还有建筑垃圾的产生,且量大而广。
结果导致山体滑坡、河床改造、废弃物的堆积成山等等。
因此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学生:赵程
200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