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机场10.11事故案例(1)
- 格式:pptx
- 大小:5.44 MB
- 文档页数:23
和安全和生命对比,奖赏机长300 万不多【素材回放】2016 年 11 月 3 日,东方航空召开虹桥机场10· 11 事件何超机组表彰大会。
民航局和包含刘绍勇在内的东航高管尽数出席。
此中机长何超被评为先进党员,并奖赏人民币300万元。
同机遇组也获取表彰和人民币60 万元奖赏。
占有关媒体报导,中公民用航空局在官网上,将该事件定义为“两机靠近事件”。
民航局建立了“10·11”事故检查组,通告了初步检查结论,这是一同塔台管束员忘记飞灵活向,违犯工作标准而造成的人为原由严重事故征候。
并肯定 A320 机长何超坚决处理,让 439条生命防止了可能的事故。
这样评论何超:“办理特别到位、正确,临危抉择,立了大功。
”而当班管束员过后妄图瞒报。
结果,上海虹桥机场塔台全部领导遇到就地撤职、转岗办理。
何超的功绩很大,毫无争议。
由于,他坚决处理,保护了439 条生命。
据悉,虹桥机场此次事件与1977 年特内里费空难极为相像,当年,一架荷兰皇家航空的波音747- 客机与一架美国泛美航空的波音747 客机在机场相撞,共583人死亡。
因而可知,两机相撞带来的灾难是多么可怕。
从何超保护了439 条生命的角度来看,奖赏其300 万元其实不算多,同时,重奖何超的坚决处理行为,也是把尊再生命上涨到令人仰望的高度,踊跃意义不问可知。
除了重奖A320 机长何超之外,还对有关责任单位领导和责任人作出严肃办理,华东空管局等部门的13 名领导干部,受各处罚。
民航局对“虹桥惊魂”事件有奖有罚,奖惩分明,态度明亮,对令人服气,对业内触动必定比较大。
【素材解读】没了安全,引起的链式反响很可能延绵到重创社会的层面。
在奖赏处险机长问题上,钱的问题已经退居其次,而奖赏最重要的社会目的也在于安全。
人们乐见那位勇敢的机长被重奖,是希望此举能激励更多民航业从业者,平常里有素训练,练出过硬的心理素质,练出危情之下正确判断、坚决处理的能力,危在旦夕之际能转败为胜。
机场交通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介绍本文档旨在对机场交通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详细描述事故案例以及对其原因和后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增强对机场交通安全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案例一:飞机地面撞车事故事故概述:某机场的地面乘务车辆与停在滑行道上的飞机相撞,导致飞机机翼受损。
事故原因:驾驶员在驾驶乘务车辆时注意力不集中,未及时发现飞机。
同时,机场管理部门缺乏足够严格的安全监管措施。
事故后果:飞机机翼受损,导致航班延误,并对机场正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分析:飞机地面撞车事故的发生除了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等人为因素外,机场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也存在问题。
应加强驾驶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同时加强对机场地面运行的监管和控制。
案例二:停机坪行人事故事故概述:某机场的一个行人在停机坪上被出租车撞倒,造成严重伤害。
事故原因:出租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未注意到行人,未能及时停车避让。
事故后果:行人受伤严重,需要进行紧急治疗,并对机场安全形象产生不利影响。
分析:停机坪行人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出租车司机的疏忽大意造成的。
机场应采取措施确保停机坪上的行人和车辆分开,并进行司机培训,提高其对行人安全的重视程度。
解决策略1. 加强驾驶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对航空器及地面车辆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2. 完善机场安全监管措施,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控。
3. 在停机坪上设置明确的行人通道和车辆通行区域,并加强巡视和警示设施的设置。
4. 加强机场工作人员和出租车司机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行人安全的重视程度。
5. 建立机场交通安全事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类似事故的监测和分析。
6. 定期进行机场交通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结论通过对机场交通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加强驾驶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完善机场安全监管措施,以及分隔行人和车辆通行区域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机场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机场工作人员和出租车司机对行人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是避免类似事故的关键。
439条性命万幸保住!虹桥机场10·11事件初步处罚结果公布?11⽇中午,上海虹桥机场的两架东航客机在跑道上发⽣了冲突,险些酿成事故12⽇下午中国民⽤航空局对事件进⾏了通报,经初步调查这是⼀起“跑道侵⼊”事件起因是塔台管制员的指挥失误14⽇,民航局召开全⾏业航空安全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10·11”事故调查的初步结论这是⼀起塔台管制员遗忘飞机动态违反⼯作标准造成的⼈为原因严重事故征候据中国青年⽹最新消息,虹桥10.11事件初步处罚结果——当班管制员事后曾给330机长打电话要求瞒报,已经三停。
上海虹桥机场塔台所有领导就地免职,转岗,虹桥塔台现在由空管中⼼代管,这些仅仅是针对瞒报缓报作出的处罚。
⽽技术上的问题等总局出结果再作进⼀步处罚。
事件回放飞机碰撞事故险些发⽣!当时,东航A320客机正载旅客147⼈东航A330客机正载旅客266⼈……加上机组⼈员两架飞机上⼀共是439条⽣命.......模拟画⾯10⽉11⽇,上海虹桥机场⼀架东航A320客机正在跑道滑跑起飞,突然发现前⾯有⼀架东航A330⼤型客机正在穿越跑道,情况⼗分惊险。
幸得A320机长果断拉起,避免了两机相撞。
调查进展▲10⽉12⽇12⽇,中国民⽤航空局官⽅⽹站发布了关于10⽉11⽇虹桥机场发⽣飞机冲突事件的通报。
内容如下:民航局调查组连夜对10⽉11⽇发⽣在上海虹桥机场的两架飞机冲突事件进⾏了调查,初步判断,该事件是⼀起因塔台管制员指挥失误造成跑道侵⼊的不安全事件。
事发后,民航局领导⾼度重视,成⽴了由民航局、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共同组成的调查组,分别对事发相关⼈员进⾏了调查问询,调取通话录⾳、雷达录像,并对两架涉事飞机的飞⾏数据记录器、驾驶舱语⾳记录器进⾏了译码。
⽬前,调查⼯作还在进⾏中。
▲10⽉14⽇14⽇,民航局召开全⾏业航空安全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10·11”事故调查的初步结论——这是⼀起塔台管制员遗忘飞机动态、违反⼯作标准造成的⼈为原因严重事故征候。
虹桥机场跑道入侵事件作者:李翊来源:《蓝盾》2017年第01期2016年10月11日,东航A320/B-2337号机执行MU5643(上海虹桥-天津)航班,在执行起飞阶段发现一架A330(东航MU5106航班)准备横穿跑道。
最接近的时候,两架飞机垂直距离仅19米,翼尖距13米。
10月14日,中国民航局调查组公布了初步调查结论:这是一起塔台管制员遗忘飞机动态、违反工作标准造成的人为原因严重事故征候(民航术语,指在飞机运行阶段或在机场活动区内发生的与飞机有关的,不构成事故但影响或可能影响安全的事件)。
性质极为严重,属A类跑道入侵,差三秒造成两机相撞。
与死神擦肩而过10月11日早上10点10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裴易峰和另外三个同事在上海虹桥机场准时汇合,他们四人要乘坐东航MU5643航班从上海飞乌兰浩特做实验,经停天津。
“那天一切都很正常,准时在11点登机。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裴易峰说,他坐在34A靠窗的位置,其他三个同事分别坐在34C、35C和38L(靠安全通道)。
天气预报显示,上海这天多云,微风,最低气温19摄氏度,最高气温24摄氏度,空气质量指数优。
执飞MU5643的有一名机长,两名副驾驶,机型A320,机上有147名乘客。
根据中国民航局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和公开资料显示,11点54分,飞机在晚点了19分钟后,接到塔台指令开车滑出,12点03分,塔台指挥飞机进跑道36L,机组在执行完起飞前检查单之后进跑道,12点04分,塔台指挥320飞机可以起飞。
在确认跑道无障碍的情况下,A320机组执行了起飞动作。
然而,就在飞机滑跑速度达到110节(每小时200公里)左右时,机长突然发现有一架A330正准备横穿36L跑道,在立即让中间座询问塔台时,机长观察并确认该A330飞机确实是在穿越跑道,此时飞机速度已经达到130节(每小时240公里)。
横穿跑道的A330是东航MU5106航班京沪快线,机上载有266名旅客。
机场室内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机场是一个人流量大、设施齐全的大型公共场所。
在机场内,人员和物品的流动都非常频繁,而且机场内的消防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室内火灾事故是机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以某机场室内火灾事故为案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该事故的原因、应对措施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
一、案例描述某机场位于城市中心,是国内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
该机场建筑规模宏大,楼层高大,机场内设施齐全,各种便民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一应俱全。
但在今年某个晴朗的春日,该机场内突然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室内火灾事故。
据调查,当时是下午高峰期,机场内的乘客和职工都非常多。
突然间,有人发现机场内一家餐厅的一角传来浓烟,并随即发出了火灾报警。
餐厅内人员迅速撤离,并且按照预先训练的逃生路线快速撤离到室外。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势迅速蔓延,并且迅速蔓延到其他楼层。
机场内的广播系统迅速发布了火灾紧急情况,并呼吁所有人员立即按照预案逃生。
机场内的工作人员和应急人员迅速投入到了撤离工作中。
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机场内的所有乘客和工作人员都成功地撤离到了室外,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但是整个火灾过程持续了长达3个小时以上,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1. 餐厅内火灾原因根据初步的事故调查结果,机场内火灾是由餐厅内的一台电线老化引起的。
电线老化是一种常见的火灾隐患,容易引发短路和火灾。
而餐厅内的油烟和厨房用具等易燃材料也为火灾的快速蔓延提供了条件。
2. 现场管理不当火灾发生后,机场内的广播系统虽然迅速发布了紧急疏散的消息,但是机场内的人员撤离速度并不理想。
有部分人员在火灾发生后还继续逗留在店内用餐,没有及时撤离。
也有部分乘客因为受到火势限制,等待时间过长,没有第一时间逃生。
3. 应急响应能力不足在火灾发生后,机场内的应急响应能力并不足够。
在火灾初期,机场内并未能够迅速组织有效的灭火抢救工作,导致火势蔓延迅速。
此外,机场内的疏散通道并未能够满足大规模人员疏散的需求,部分通道因为堵塞严重,导致人员逃生受阻。
所谓“火烧虹桥机场战斗真相揭密”一、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千千万万的老一辈用鲜血和和生命换来的,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我们后来人应该怀着崇敬之心,在学习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前辈们为了中华民族解放、捍卫国家独立自由的不屈不挠奋斗精神。
对于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应该认真探索,细致分析,在确定的事实基础上进行论证。
切忌随意草率,不能主观想象,更不能借此发泄个人私忿,采取编造、杜撰历史的手法。
1939年7月,发生的袭击虹桥机场战斗,在1984年后被某些人质疑。
由于每个人的立场、观念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有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理解,可以讨论。
我们反对的是个别人,不依靠事实来分析认定,而是凭着主观想象,甚至捏造事实来竭力否定这一场战斗。
譬如,牛氏(new4army1)就是一个!我们来看看牛氏(new4army1)是如何来否定“虹桥机场战斗”这一段革命史实的。
最初,牛氏(new4army1)的否定依据来自顾复生。
她口口声声说,顾老是“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一生实事求是,为人正直。
”是顾老在1984年就提出袭击虹桥机场战斗是“传闻失实”。
牛氏最初发博客的文字(包括对打击许连生的看法)几乎都是照搬了顾复生的(不包括牛氏后来的扯谎造谣)。
据牛氏的评价,顾复生应该是个为人正直、敢于说话的人。
事实是这样的吗?当年为了打击汉奸土匪许连生部,顾复生有不同意见。
许连生被打击以后,,他始终耿耿于怀记在心中。
在叶飞到青浦以后,尽管当事人吴堒、廖政国都在,顾当时就向叶飞告了吴和廖的状。
几年以后,当顾复生到苏北向刘少奇汇报工作时,他仍然记着打击许连生一事,再次向刘少奇告了状。
由此看来,顾复生的性格确实不是一个不敢说话的人。
那么,在当年发生的袭击虹桥机场战斗如果是“虚构”的话,以顾复生“为人正直”的个性和胆量,一定在当时就会向上级领导提出,告吴和廖的状。
而且,既然顾是“为人正直”,那么也绝不会像牛氏所言“为了保护大批涉及此事的同志”而放弃告发的原则立场。
八一三事变的历史事件介绍八一三事变是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那么你了解八一三事变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一三事变的简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八一三事变的简介关于八一三事变,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企图进一步扩大对华夏的侵略而在其上海发动的一场事变,所以也被人们称之为上海事变。
当然其八一三的由来是因为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的8月13日,即卢沟桥事变之后。
下面来看看八一三事变简介。
根据八一三事变简介可以看出1937年的8月9日这一天,驻扎在上海的日本海陆两军的一个长官带领着自己的事变开车强行冲进了中国的军用机场虹桥机场,因为这一次行为不符合当时的国际法律,所以当时的机场卫兵对两人的做法采取的行动是当场击毙。
这也就是八一三事变发生的导火索。
在两人被击毙后,上海当局立即派遣中方代表前往与日本军方进行交涉,要求双方就这一事件采取外交的方式解决。
但是日本军方并不愿意以外交方式解决,他们甚至提出要求,让中国的军队从上海撤兵,同时将其在修建的一切军用设施拆除,当然除了对中方的提出无理要求外,日本还开始向上海增派兵力。
同年8月13日,日军并不满足他们目前在中国的所得,便以当时的日租界和军舰为其军事基地,开始向中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面对这样强势的进攻,中国方面军并不恐惧,他们在华夏国民的支持下,与日军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会战,这也就是八一三事变。
当然关于这次会战,日军威胁到的不仅仅是中方的利益,同时还有英国和美国的在华利益,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不得不调遣军队,加入到战争中来。
也就是说,八一三事变,使得中国开始进入全面抗日阶段。
八一三事变的经过八一三事变是日本侵华的一场战争,那么八一三事变经过是怎样的呢? 下面就来看看八一三事变经过。
1937年,企图进一步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日本政府方面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寻滋挑事,试图挑起战争。
同年8月,日本海军将领带领其部下驾车冲进了中国上海虹桥机场,并被当时的机场保安击毙。
“10.11”虹桥机场两机险撞事件学习材料2016年10月11日中午12点04分,一架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A320型飞机在虹桥机场执行航班起飞过程中,遇另一架A330飞机准备穿越跑道,A320机长随即果断起飞,避免了两机相撞事故的发生。
为深刻汲取该事件的经验教训,切实做好地铁运营工作的安全防范,保障乘客人身安全和地铁安全有序运营,现将事件材料整理,请各中心、部门组织学习。
一、事件概况2016年10月11日,东航飞行员准备驾驶A320飞机执行MU5643航班,晚点了19分钟后,接到塔台指令滑进跑道36L 待命。
12点04分,A320机组得到起飞命令后,执行了起飞动作,在飞机滑跑速度达到110节(每小时200公里)左右时,发现东航MU5106航班A330飞机正在降落,并已130节(每小时240公里)速度穿越36L跑道。
A320机长立即加速,最终A320飞机从A330飞机的上空飞越,避免了可能的撞机事故(机上旅客413人、机组26人)。
根据民航局初步调查后召开的视频会议中透露的细节,当时两架飞机的垂直距离最小时仅19米,翼尖距13米,只差三秒就造成两机相撞。
二、事件处置经过事发后,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共同组成的调查组,通过分析事发相关人员的通话录音、雷达录像、飞行数据,民航局认定该事件是一起因塔台管制员遗忘动态、指挥失误造成的认为原因严重事故征候。
同时,事件中还存在:1、塔台管制员违反相关规定,双岗制责任落实不到位;2、A330机组接受了穿越跑道的错误指令后,虽然看到了飞机起飞,但并未提出质疑。
且330存在SOP(标准化操作程序)的问题,观察不周,不按规定,关闭了应答机。
3、带飞左副驾驶不知道东航穿越跑道程序,没有交叉检查,没有互相证实。
10月14日,民航局组织召开了全行业航空安全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六查要求: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健全;二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要求是否落实,关键岗位人员培训是否严格落实,资质能力和工作作风是否符合岗位要求;三查是否存在超能力运行;四查管制运行程序是否合理优化;五查是否存在违章运行情况;六查是否存在迟报、谎报、瞒报航空安全信息问题,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等触碰红线的安全失信问题。
从上海虹桥机场跑道入侵事件谈飞行冲突的处理飞行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相撞问题,但地面相撞占有很大的比例。
防止飞机相撞,已成为空管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每起飞机相撞事故的发生,都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文章对上海虹桥机场跑道入侵事件谈飞行冲突处理,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供实际工作进行参考。
标签:空管;防相撞;跑道入侵;飞行冲突防相撞是确保飞行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而飞行冲突是导致飞机相撞的直接原因,严重威胁着飞行安全。
正确处理飞行冲突化解飞行矛盾是防相撞的重要环节。
文章通过对上海虹桥机场跑道入侵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飞行冲突处理的有关问题。
1 事件经过2016年10月11日,东航A320/B-2337号机执行MU5643(上海虹桥-天津)航班,飞机于11:54(北京时间)滑出,12:03(北京时间)塔台指挥飞机进跑道36L,机组在执行完起飞前检查单之后进跑道,12:04(北京时间)塔台指挥:跑道36L,可以起飞。
机组在确认跑道无障碍的情况下,执行起飞动作,在速度110节左右,机长发现一架A330(经调查,该飞机是东航MU5106航班)准备横穿36L跑道,立即让中间座询问塔台,此时机长观察并确认该A330在穿越跑道,此时飞机速度130节,机长短暂判断后决定起飞,于是带杆起飞,飞机从A330上空飞越,监控飞机状态正常,并将情况汇报塔台,后续飞行正常。
2 事故分析两架涉事客机均属于中国东方航空。
事发时,A320客机正在执行标号MU5643,从上海至天津的航班。
飞机于中午12点03分接塔台指令进跑道,并于12点04分接塔台指令称“可以起飞”。
机组在确认跑道无障碍的情况下,执行起飞动作,在速度110节左右,随后,该机机长发现一架A330准备横穿跑道。
而就在此时,A320飞机速度已经提至130节(约241公里/小时),机长短暂判断后决定起飞,于是带杆起飞,飞机从A330上空飞越。
民航局11日晚间的通报,将这一事件称为“两机接近事件”,并称事发时,“机长判断后决定继续起飞,后续飞行正常”。
机场交通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1. 引言机场是一个高度繁忙和复杂的运输枢纽,交通安全在机场运营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时常发生的交通事故给机场运营和旅客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机场交通安全事故,提取教训并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2. 案例分析2.1 案例一:飞机地面滑行事故2018年某机场,一架飞机在地面滑行时与一辆机场巴士相撞,导致巴士翻覆,造成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受伤。
事后调查发现,驾驶员疲劳驾驶、巴士维护不当以及通信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 案例二:行人与行李车碰撞事故2019年某机场,一名行人在机场行李区内与一辆行李车发生碰撞,导致行人受伤。
调查显示,行李车驶入行人通行区域,未按规定行驶,并存在驾驶员对行人注意不足的问题。
3. 事故原因分析3.1 人为因素机场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人为原因是一个重要因素。
驾驶员疲劳驾驶、驾驶员对交通规则和机场运营规定的不熟悉、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2 设备故障及维护不当机场交通工具的设备故障或者维护不当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
如案例一中,巴士维护不当和通信失误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4. 解决方案4.1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针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是降低机场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
机场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确保他们熟悉交通规则和机场运营规定。
同时,机场应建立完善的执勤记录和驾驶员管理机制,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4.2 强化设备维护和检修机场交通工具的设备维护和检修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
机场应建立规范的设备维护和检修制度,确保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同时,完善通信系统,提高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效率和准确性,降低通信失误导致事故的风险。
5. 结论机场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机场运营和旅客带来了巨大损失,也对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了威胁。
通过分析案例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提高机场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东航事件东航事件是指发生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下称东航)的一系列事件。
近年来,东航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航公司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虽然东航在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小问题,但有几次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2013年发生的一次东航事件。
当时,一架东航的客机在无锡机场降落时,由于机组驾驶失误,飞机悬停能力不足,在低空飞行时落地。
这次事件造成机舱内乘客的恐慌和轻微的伤害。
根据调查报告,事件是由于机组疲劳、操作失误和对天气情况的判断错误所致。
这次事故引起了关于航空公司员工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的争议,也加深了公众对东航安全管理的质疑。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东航事件是2015年发生的飞机起飞时机舱冒烟事件。
这次事件发生在上海浦东机场,一架东航的客机在起飞前,机舱的空调系统突然冒烟。
乘客们被紧急疏散,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是机舱内的一台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这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东航的安全问题的担忧,并对航空公司的维护和检修流程提出了质疑。
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东航事件发生在2017年。
当时,一名东航的空乘在武汉天河机场拒绝乘客带上机的行李,乘客和空乘之间发生了争执和冲突。
这个事件被乘客拍摄下来,并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
这次事件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批评,许多人指责东航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态度。
东航随后对事件进行了调查处理,并提出了整改措施,以改善服务质量和员工培训。
除了以上几个突发事件,东航在经营过程中还面临了一些其他的问题。
首先是航班延误和取消问题。
据报道,东航在过去几年中,航班延误和取消的情况比较普遍。
乘客们对此非常不满,认为东航管理不善,导致了航班的不可靠性。
其次是服务质量问题。
有些乘客抱怨东航的空乘和地勤服务不友好、态度恶劣。
还有一些乘客抱怨东航的机餐品质差,对机上娱乐设施的满意度也较低。
以上问题和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东航在管理、运营和服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虹桥机场跑道入侵事件事件概述虹桥机场跑道入侵事件是指某一特定时间,未经许可或者无证照人员进入虹桥机场跑道,给机场运营和航班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事件。
这种入侵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民航局的规章制度和机场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危及自身安全,也可能对机场正常运行和航班安全造成巨大风险。
事件经过日期:某年某月某日时间:某时某刻地点:虹桥机场事件内容:某个未经许可或无证照的个体进入虹桥机场跑道。
事件影响虹桥机场跑道入侵事件给机场运营和航班安全带来了重大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安全风险增加:未经许可或无证照的个体进入跑道,可能干扰飞机起降操作,导致飞机事故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
2.航班延误:一旦发现跑道入侵事件,机场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可能导致航班延误或者取消,给旅客和航空公司带来不便和经济损失。
3.机场声誉受损:虹桥机场是中国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一旦发生如此严重的安全事件,将直接影响机场声誉,可能会降低旅客对机场的信任度。
原因分析虹桥机场跑道入侵事件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可能原因:1.安全管理不到位:机场和民航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措施存在漏洞,未能有效监控和防范跑道入侵事件。
2.系统故障:安保设施设备或系统发生故障,导致监控失效,未能及时发现入侵行为。
3.人为疏忽或犯罪行为:个体可能是基于某种目的进入跑道,可能是由于疏忽或者犯罪动机所致。
解决方案针对虹桥机场跑道入侵事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安全防范和事件处理:1.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机场和民航管理部门应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岗位责任意识,加强对跑道的监控和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跑道入侵事件。
2.强化安全设施和技术:机场需要对安防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引入高新技术手段,如智能监控、无人机巡检等,强化对跑道的监控和安全防范能力。
3.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加强对机场安全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旅客和机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同时,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犯罪的成本和风险。
第1篇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机场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不断更新,但与此同时,机场工程施工事故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近期,某机场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施工事故,不仅给施工人员带来了生命安全的威胁,也给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带来了巨大损失。
本文将对此事故进行简要回顾,并探讨事故背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事故回顾2024年3月,某机场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施工事故。
事故发生在夜间,施工人员在进行管道安装作业时,由于施工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一名工人从高处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并对现场进行封闭处理。
二、事故原因分析1. 安全意识薄弱:施工现场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施工人员对安全操作规程不够熟悉,存在侥幸心理,导致违规操作。
2. 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现场存在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工艺不成熟等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重重。
3.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如安全防护设施缺失、安全通道不畅等。
4. 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对安全操作规程不了解,导致事故发生。
三、应对措施1.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操作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2. 优化施工方案: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施工工艺成熟,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 严格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完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通道畅通,降低事故风险。
4.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四、总结机场工程施工事故给我国民航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反思,从源头上查找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民航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东方航空公司危机公关事件11号孔娜娜东方航空公司危机公关事件一、东方航空航班误点三个小时事件概括东方航空公司6月30日原定下午1点40分登机的从上海飞往重庆的航班,部分机上的游客持有的是打折机票。
当天上午上海的天气有雨,导致有航班挤压没能起飞,造成后面的航班排队等候。
这班航班的原定登机时间为下午1时10分,(提前30分钟登机),有旅客在1时25分左右询问登机口人员,得知是因为飞机还在打扫,马上就能登机。
1时35分左右,旅客开始登机。
2时左右,飞机广播,说由于空中管制的原因,排在我们航班前还有20架次的航班没有起飞。
请大家耐心等待。
2时10分左右,两名乘务员为全体乘客发放一瓶250ml左右的饮用水。
有零星的乘客开始购买价格在30—40元左右的中饭,该航班本身不为乘客提供食物。
2时30分,急飞机延误一小时的时刻,开始有旅客询问乘务员到底要延误多少时间,乘务员的回答是他也是打工的,也希望可以早点飞好航班,早点回家休息,而具体需要等待的时间量他无法给出。
而后来,有女性中年旅客询问让乘务员给出还要等的时间,起飞一架飞机需要的时间,乘务员的回答是这是受塔台的控制,自己做不了主。
有男性乘客让他把当时的情况向航空公司的领导汇报,乘务员没有做出正面、积极的回应。
3时10分左右,对全体乘客进行第二次广播,广播员正是先前进行解释工作的男乘务员。
他向乘客解释什么是空中管制,他将这种情况比喻成在道路上开车,也会需要交通堵塞,由于各种原因挤压的航班太多以后,空中飞机与飞机之间的高度和相对位置的差距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需要乘客耐心等待起飞。
3时30分左右,在旅客的要求下,东方航空公司向全体乘客发放第二瓶水。
(先前有旅客提供是否可以发放第二瓶水,乘务员回答暂时不可以,航班有规定,需要请示公司。
)第三次广播说向乘客发放第二瓶水,没有利用此次广播的机会向旅客作进一步的情况更新和解释。
再到后来,有乘客喊出了“退票”的口号,有三、四位乘客呼应。
跑道侵入概念解读展开全文中国民航局空管局于2009年下发《关于加强管制员防止跑道侵入工作的通告》,对塔台管制员防止跑道侵入工作的相关程序和措施进行了规范和明确,指出跑道侵入是:在机场发生的任何航空器、车辆或者人员误入指定用于航空器着陆和起飞的地面保护区域的情况。
文件同时指出跑道侵入类型包括:(1)航空器或车辆从正在着陆的航空器的前方穿越;(2)航空器或车辆从正在起飞的航空器的前方穿越;(3)航空器或车辆穿越跑道等待位置标志;(4)航空器或车辆不能确定其所在位置而误入使用跑道;(5)由于无线电通话失误导致未按照空中交通管制指令操作;(6)航空器从尚未脱离跑道的航空器或车辆后方通过。
2016年10月发生的震惊中国民航界的10.11虹桥机场客机冲突事件,因塔台管制员遗忘飞机动态,致使上海虹桥机场36L跑道发生跑道侵入严重事故征候。
以跑道侵入事件为典型代表的机场运行安全值得高度关注,跑道侵入同“军民航相撞”、“错、漏、忘”等一道被列为民航空管行业三大风险源。
有关地面保护区的范围,2013年中国民航局空管办下发的《民航空管防止跑道侵入指导材料》指出,地面保护区包括机场跑道以及滑行道位于适用的跑道等待位置和实际跑道之间的部分、跑道中线两侧各 75m 范围内的土面区、ILS 敏感区、ILS 临界区和跑道端安全区。
该数值会随跑道代字和代码等级不同会有变化,最大为107.5米。
该数值可以视作跑道等待位置(陆空通话中称等待点)距离跑道中线的距离。
文件同时将跑道侵入事件严重程度的等级进行了分类,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把跑道侵入分为以下五个等级:A 类:间隔减小以至于双方必需采取极度措施,勉强避免碰撞发生的跑道侵入;B 类:间隔缩小至存在显著的碰撞可能,只有在关键时刻采取纠正或避让措施才能避免碰撞发生的跑道侵入;C 类:有充足的时间和(或)距离采取措施避免碰撞发生的跑道侵入;D 类:符合跑道侵入的定义但不会立即产生安全后果的跑道侵入;E 类:信息不足无法做出结论,或证据矛盾无法进行评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