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6
工地噪音防控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建筑工地产生的噪音却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地噪音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还可能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工地噪音防控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技术措施1.使用低噪音设备:在建设工地上,应尽量选择低噪音的设备和机械设备,如使用低噪音的工地起重机、钢筋切割机等。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2.隔音措施:可以在建设工地周边搭建隔音挡墙或者使用隔音板进行隔音处理。
挡墙和隔音板的材质应选用吸音性能较好的材料,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隔音效果。
3.空气动力噪音控制:通过增加消声设备,减少空气动力设备噪声的产生。
例如,在建筑工地的空气压缩机和风机上安装消声器,可以有效降低噪音。
4.施工计划优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音干扰。
例如,在居民区离高峰时段施工,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管理措施1.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建立监管部门与建筑工地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定期检查工地是否符合相应的噪音排放标准。
2.提高工人素质: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重视噪音污染的防控工作。
让工人们养成良好的工地作业习惯,减少噪音的产生。
3.宣传教育:通过建立宣传噪音防控的标识牌、播放相关宣传片等方式,向工地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普及噪音防控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4.环境评估:在工地施工前应进行噪音环境评估,科学制定防控方案。
施工期间,需要定期开展噪音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噪音问题。
三、法律法规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要加强对工地噪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工作,将工地噪音纳入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中,并对违反噪音排放标准的建筑工地进行严厉处罚。
2.执行力度加大:通过加大对建筑工地噪音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地按照规定开展工作,并对违规建筑工地进行严厉处罚,从而有效遏制工地噪音污染。
噪声污染防治方案第1篇噪声污染防治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噪声污染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改善声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原则1. 目标:到2025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 原则:坚持绿色发展、综合治理、社会共治、科技创新和法治保障,强化源头防控,严格监管执法,提升治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声环境权益。
三、防治措施1. 源头防控(1)加强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声环境因素,合理布局产业、交通、居住等功能区,防止噪声污染产生。
(2)优化产业结构。
严格限制高噪声产业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噪声污染源。
(3)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道路、轨道交通、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低噪声技术和材料,降低噪声污染。
2. 综合治理(1)强化噪声污染源监管。
加强对工业、建筑、交通、社会生活等噪声污染源的监管,确保噪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开展噪声污染治理。
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开展噪声污染治理,实施噪声污染源综合治理。
(3)提升声环境监测能力。
建立健全声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 社会共治(1)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噪声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参与噪声污染防治。
(2)鼓励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噪声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举报噪声污染行为。
(3)强化企业责任。
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减少噪声污染排放。
4. 科技创新(1)支持科研攻关。
加大对噪声污染防治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
(2)推广低噪声技术和产品。
鼓励企业研发、生产低噪声技术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3)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根据2024年的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保噪声污染控制达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二、具体措施1. 加强噪声监测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的噪声监测网络,覆盖城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
- 提高噪声监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范围,实时监测噪声水平。
- 加强对噪声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 严格噪声排放标准- 制定更严格的噪声排放标准,推动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噪声排放。
- 加强对噪声源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企事业单位严格履行噪声排放标准。
- 加强对工地、施工单位的监督检查,严禁夜间施工和噪声污染行为。
3. 鼓励科技创新- 支持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开展噪声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开发。
- 鼓励引进噪声控制技术和设备,推动噪声污染防治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对公众的噪声污染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
- 组织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噪声污染的重视程度。
- 加强与媒体合作,利用各种宣传渠道传达噪声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效果。
5.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完善有关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处罚措施。
-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执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三、工作计划1. 第一季度:制定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完善噪声监测网络建设计划。
2. 第二季度:加强对噪声排放标准的落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第三季度:鼓励科技创新,开展噪声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开发。
4. 第四季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工作效果评估建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评估机制,定期进行工作效果评估,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以上是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的内容,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与方法,以实现噪声污染的有效控制和防治,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筑工地噪声控制方案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噪声,这些噪声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还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噪声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一、噪声源分析建筑工地的噪声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机械设备噪声如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搅拌机、打桩机等,这些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2、运输车辆噪声运输建筑材料和废料的车辆在进出工地时,发动机和喇叭声也会产生噪声。
3、施工操作噪声如敲打、钻孔、切割、焊接等施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4、工人活动噪声工人在施工现场的交流、呼喊等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
二、噪声控制目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结合工地周边环境和居民情况,确定合理的噪声控制目标。
一般来说,建筑工地周边的昼间噪声应不超过 70 分贝,夜间噪声应不超过 55 分贝。
三、噪声控制措施1、选用低噪声设备在设备采购时,优先选择噪声低、性能好的机械设备。
例如,采用电动设备代替燃油设备,选用低噪声的搅拌机、起重机等。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如夜间 22 点至次日早上 6 点)进行高噪声施工。
对于必须连续施工的工序,应提前向相关部门申请,并向周边居民做好解释和公告工作。
3、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因设备故障或磨损而产生的额外噪声。
4、安装降噪设施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如打桩机、搅拌机等,可以安装隔音罩、消声器等降噪设施。
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隔音屏障,减少噪声的传播。
5、优化施工工艺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噪声的产生。
例如,采用预制构件代替现场浇筑,减少现场施工的噪声。
6、加强运输管理要求运输车辆在进出工地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避免经过居民密集区。
7、人员培训与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和噪声控制知识的培训,要求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四、监测与评估1、定期监测使用专业的噪声监测设备,对工地周边的噪声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噪声情况。
噪声管理工作方案以下是 6 条关于噪声管理工作方案:方案一:咱来讲讲家里的噪声问题啊!你想想,晚上你正想好好休息,那邻居家电视声音开得老大,是不是烦死啦?这时候就得制定个规则啦!规定个合理的时间,大家都保持安静。
比如晚上十点后,就都轻轻的,别弄出大动静。
就像你在图书馆一样,小声点嘛!不然,这日子咋过呀?方案二:嘿,说到公司的噪声!那真得好好管管了。
同事们大声讨论问题,那声音简直了!咱得划分区域呀,办公区就该安安静静的。
设置个静音标识,就像路边的交通指示牌一样明显。
难道大家都喜欢在嘈杂的环境里工作?那多影响效率呀!方案三:在公共场所,那噪声可真像只调皮的猴子,到处乱窜!比如说在商场,那广播声、人群的嘈杂声。
咱们得加强管理呀!安排些工作人员引导一下,让大家声音小点。
就好比牧羊人赶羊一样,把声音都赶到合适的地方去。
不然,逛街都没心情了,对吧?方案四:学校里那课间的吵闹声,哇,跟菜市场似的!怎么解决呢?可以开展噪声管理的教育活动呀!告诉同学们噪声的危害,让他们自觉控制。
这就好比给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安静的种子,慢慢发芽。
他们能不知道在图书馆得安静吗?那在学校也得一样呀!方案五:对于施工噪声,那真让人头疼!那大机器嗡嗡响。
咱得让施工队采取降噪措施呀,给设备装上隔音的东西。
这不就像给机器穿上了棉袄,声音小多了嘛!不然周围的居民怎么生活呀?总不能天天捂着耳朵吧!方案六:社区里的噪声也是个问题呀!有些大爷大妈跳广场舞,音乐声老大了。
咱们得和他们沟通,规定个合适的音量。
毕竟大家都在一个社区生活,得互相照顾嘛!不能因为自己开心了,就让别人遭罪呀,是吧?我觉得噪声管理真的非常重要,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积极行动起来!。
一、背景及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噪声防治专项方案。
二、组织领导成立噪声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专项方案的实施、监督和评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三、防治目标1. 降低噪声污染,确保噪声达标排放。
2. 提高居民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噪声防治的积极性。
3. 建立健全噪声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四、防治措施1. 加强噪声污染源头控制(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噪声污染防治“三同时”制度,即噪声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推广使用低噪声设备,淘汰高噪声设备,降低噪声产生。
2. 严格噪声污染排放管理(1)对噪声污染企业进行排查,督促企业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对噪声超标排放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3.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1)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开展噪声污染防治知识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噪声污染防治能力。
4. 加强噪声污染监测与评估(1)建立健全噪声污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噪声污染源进行监测。
(2)对噪声污染情况进行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五、实施步骤1. 制定噪声污染防治专项方案,明确防治目标和措施。
2. 开展噪声污染源排查,建立噪声污染源档案。
3.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4. 严格噪声污染排放管理,督促企业落实防治措施。
5. 加强噪声污染监测与评估,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方案顺利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保障。
3.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4. 建立健全噪声污染防治考核机制,确保防治效果。
通过本专项方案的实施,力争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噪声污染,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
为有效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的生活幸福感,特制定本噪音管理专项整治方案。
二、整治范围与内容1. 整治范围:全市范围内的住宅小区、商业区、学校、医院、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
2. 整治内容:(1)社会生活噪声:包括但不限于居民家庭装修、宠物叫声、店铺经营噪音、广场舞噪音等;(2)工业噪声:包括但不限于工厂、车间、工地等生产过程中的噪声;(3)交通噪声:包括但不限于机动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噪音;(4)建筑施工噪声:包括但不限于工地施工、拆除、运输等过程中的噪音。
三、整治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2. 联合执法: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公安、城管、住建、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3. 严格监管:对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查处,确保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4. 强化源头控制:(1)对居民家庭装修、宠物饲养等产生噪声的行为,要求业主自觉遵守相关规定,降低噪声污染;(2)对工业噪声,要求企业采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噪声排放;(3)对交通噪声,加强交通执法,规范交通秩序,减少交通噪音;(4)对建筑施工噪声,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降噪措施,降低施工噪音。
5. 优化治理措施:(1)加强噪声监测,建立噪声污染数据库,为整治工作提供依据;(2)建立噪声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市民投诉,确保噪声污染问题得到及时解决;(3)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专项治理。
四、工作要求1.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噪音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 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整治工作。
3.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噪音污染整治工作的投入,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噪声污染防治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汽车、工厂、建筑施工等行业的发展,噪声污染也越来越突出。
长期的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均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方案,从源头上控制噪声。
下面就具体探讨一下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一、从源头上控制噪声1. 声源控制。
主要由相关部门对噪声污染源的声音功率、声源的工作状态、工作时间、工作频率进行监督,并设置有效的噪声限制标准。
同时,通过采用环保技术改造,如采用噪音减振材料等,降低声源级别,减少噪声产生。
2. 人为因素的控制。
如减少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的使用量,提倡居民步行、骑行等方式出行;控制机场、火车站等人员聚集场所的人口密度;限制工厂生产时间等。
二、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1.宣传教育。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科普、讲座、宣传海报等途径,向居民宣传噪声危害,鼓励市民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噪声控制。
2.加强立法监管。
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格打击和处罚,以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群众控制噪声,共同守护干净的环境。
三、优化城市规划1. 严格限制噪声污染源的相对距离。
在城市建设中,应禁止噪声源在敏感区域内建设,如离居民住宅、幼儿园、学校等场所一定距离之内。
2. 增加绿化带。
城市规划中应增加公园、绿化带等开放空间,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减轻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和危害,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加强技术支持和管理1. 加强监管和管理。
设立专业机构,对噪声污染源进行监管和管理,定期检测和维护设备,收集噪声数据,建立噪声污染监测网络。
同时,加强对危险性噪声污染源的专业管理。
2.利用先进技术手段。
如通过电子噪声监测、声音测量技术等,实时监测噪声源的声级,对超标情况进行警示和纠正,以实现对噪声的可持续性的有效管理。
以上即是噪声污染防治方案。
通过加强立法、提高环保意识、优化城市规划等途径,不断从源头和环境中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产生。
控制噪声的三个措施
提高社会生活水平,减少噪音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民众健康的关键。
这里有三个措施可以控制噪声污染:
第一,要通过立法来强化环境噪声控制。
加强政府的管理,制定环境噪声管理条例,企业应当按照环保法定标准,进行噪声检测和排放控制,对于超大量级噪声污染源要严格管理和持续监测。
第二,要利用科技来强化工程手段,借助环保高科技,一、用消声材料全面改造噪声源环境。
二、过滤和阻挡噪声的传播。
三、使用噪音减振器来降低噪声水平。
第三,运用文化引导来综合控制噪声污染。
及时传播政策,引导及教育人们了解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危害,以遏制不法违规活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维护环境绿化和粉尘污染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教育,引导社会各界及全体公民肩负起促进绿化建设的责任;加强噪声污染控制的社会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以上是控制噪声污染的三个措施,总之,按照尊重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指导,加强法规政策管理,利用技术手段控制噪声污染,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作用,确保室内外的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环境噪声控制工作。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第5.5代低温多晶硅(LTPS)TFT-LCD及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四标段新建宿舍项目
施
工
噪
声
污
染
控
制
方
案
编制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第 5.5代低温多晶硅(LTPS)TFT-LCD及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四标段新建宿舍项目,建设单位: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地点位于厦门翔安区海翔大道与翔安西路交界处。
工程规模:本工程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第 5.5代低温多晶硅(LTPS)TFT-LCD及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四标段新建宿舍项目由A8倒班宿舍楼、A9倒班宿舍楼、B2人防地下室、G4门房及室外配套工程组成。
建设工期为不超过300日历日。
(1)A8倒班宿舍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3层,建筑面积为11310.09m2,檐口高度47.4米,采用预应力砼管桩(PHC桩)基础。
(2)A9倒班宿舍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3层,建筑面积为11310.09m2,檐口高度47.4米,采用预应力砼管桩(PHC桩)基础。
(3)B2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为4299m2,地下室为剪力墙结构1层,采用预应力砼管桩(PHC桩)基础、筏板基础。
(4)G4门房:为框架结构1层,建筑面积为34m2,建筑高度3.85米,采用独立柱基础。
(5)室外配套工程:包括电力外线、路灯、电话网络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市政工程、绿化工程。
其中电气工程包括铜芯电力电缆敷设、电气配管、电缆保护管、电缆沟、地沟、路灯安装;给水系统采用塑料给水管,排水系统采用塑料排水管,雨水系统采用塑料排水管,消火栓系统采用塑料给水管,喷淋系统采用塑料给水管;市政工程包括路面拆除、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
混凝土路面。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3、《施工现场环境工作实施办法》HB-3
三、噪声污染源统计概况
根据本工程施工噪声源统计情况,产生施工噪音的来源主要情况如下:
1、工程机械噪声:
现场施工机械主要有:木工房加工设备、混凝土泵、混凝土振捣棒等。
2、施工作业噪声:
施工设备及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进场装卸及搬运;混凝土施工时振捣棒对钢筋或模板的振动。
3、作业区人为噪声:
施工现场操作工人在施工中大声喧哗。
四、噪声污染防预控制措施
噪声源控制标准:GB12523-90
单位:等效声级Leg[dB(A)]
1、施工机械噪声控制措施:
混凝土输送泵:
原因分析:因本项目工期较为紧迫,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在A8、A9栋号南立面施工现场设置一台HBT-80D混凝土输送泵。
混凝土泵为柴油机发动机为动力,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产生的噪音较大,产生的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凸出。
控制措施:为减少在混凝土浇筑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声音污染,缩小噪声污染的范围,对现场的混凝土泵进行封闭,使用∮40钢管骨架,外挂竹胶合板,胶合板外加盖隔音布等方法降低噪声的外泻。
可有效的降低发动机产生的噪声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结构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混凝土泵噪音控制材料用量表:
木工加工设备:
工程基础施工阶段,木工加工设备全部安排在现场东南角处,搭设木工加棚,并对其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加工设备的噪声外泻,并严禁在22~6点之间
进行加工。
混凝土振动棒:
原因分析:混凝土振动棒在施工时产生的噪声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振动结构钢筋或模板时产生的强噪音。
控制措施: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对操作工人进行班前培训,针对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易产生噪声的环节进行控制,减少噪声的产生次数。
在混凝土振捣棒选择时优先选用低音棒。
2、施工噪声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易产生噪声的环节主要集中在:施工设备、机械、原材料及半成品进场装卸或搬运的过程中,针对这几个方面,在进场前对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控,在搬运和装卸过程中统一调度和指挥,轻拿轻放,避免碰撞,防止在操作时产生较大的噪音。
3、作业区人为噪声
在进行夜间施工时,对现场人中进行班前培训,对在施工中应注意的环节应着重讲解。
并对现场指挥人员配备对讲设备,控制人为噪声的产生。
五、噪声污染控制体系
项目部应对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噪声污染和对周围居民的生活起居产生的影响引起重视,项目部设置专人掌握现场各个污染源的情况,对产生较大噪声污染的污染源进行事实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报和处理。
防噪棚搭设示详见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