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评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7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项目建设方案白银鑫盛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三月1.建设目标通过中央补助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积极推进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总体能力与水平。
2.建设依据(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3)《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投资〔2008〕639号)(4)《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112号)(5)《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号)(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国办函〔2007〕2号)(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9)《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环发〔2009〕156号)(10)《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11)《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12)《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及其补充标准(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4)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环发〔2003〕3号)(15)《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0〕1号)《2010年全国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仪器设备配置指南》(16)3.背景及现状我国基层县区地大面广,污染源众多,治理水平普遍偏低。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城市污染源的外迁,基层广大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趋势日益明显,基层环境质量监测任务不断加重。
2024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____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
环保监测站是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的重要设施,在环境管理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程度较低,标准不统一,监测数据存在偏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功能不够强大。
因此,为了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制定和实施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对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统一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2)提高监测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环境评估和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持;(3)提高环保监测站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4)提高监测站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任务(1)制定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规范,确保监测设备和技术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2)提高环保监测站的自动化程度,改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减少人工操作;(3)加强监测站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加大对环保监测站建设和运营的投入力度,完善设施设备,提高管理水平;(5)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具体措施1.制定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规范(1)建立国家统一的环保监测站标准,规范监测站的选址、建设、设备配置、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2)制定监测站建设图纸和技术规范,确保监测站的结构和设备符合标准;(3)制定监测设备的采购和验收标准,确保监测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2.提高环保监测站的自动化程度(1)采购先进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2)实施远程监测技术,改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提高监测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3)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管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环境保护考核评分标准1. 背景信息为了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制定本文档,规定环境保护考核评分标准,以确保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得到充分落实和落地。
2. 考核指标2.1 排放达标率指标描述:单位排放物质的达标率。
评分标准:- 达标率大于90%,评分为优秀;- 达标率为80%~90%,评分为良好;- 达标率为70%~80%,评分为一般;- 达标率小于70%,评分为差。
2.2 废物处理合规率指标描述:单位废物处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评分标准:- 合规率大于90%,评分为优秀;- 合规率为80%~90%,评分为良好;- 合规率为70%~80%,评分为一般;- 合规率小于70%,评分为差。
2.3 环境事故数量指标描述:单位发生的环境事故数量。
评分标准:- 环境事故数量为0,评分为优秀;- 环境事故数量为1~3,评分为良好;- 环境事故数量为4~6,评分为一般;- 环境事故数量大于6,评分为差。
3. 考核流程3.1 考核周期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3.2 考核方式通过现场检查、数据核对和文件审查等方式进行考核。
3.3 考核结果评定根据各项指标的综合得分,评定单位的环境保护考核结果。
4. 考核结果运用4.1 奖惩措施根据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措施,以激励单位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4.2 考核结果公示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增加对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5. 评分标准调整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和要求。
6. 结语本文档所规定的环境保护考核评分标准旨在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和监督,促进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改善和提升。
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环境保护工作。
关于印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办[2012]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指导和推动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开展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2010年我部印发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环发〔2010〕146号)。
为加强和规范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管理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已经部常务会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gkml/hbb/bgt/201206/t20120614_231616.htm二○一二年六月九日附件: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加强和规范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各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考核验收管理。
第三条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实行分级验收、动态管理。
第四条《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计分细则》为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考核验收评分的依据。
按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中对应的等级要求打分,得分达到90 分的,可认定为相应等级达标单位。
第五条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实行国家、省两级验收管理。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省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负责组织辖区内环保部门的达标验收工作,地市级一级达标单位应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第六条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分为网上初审和现场验收两个阶段。
第七条申请验收的环保部门登陆“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网上申报审核系统”填报相关信息,并在线评分,达到90分后,可通过系统提交网上初审申请,经负责验收的上级环保部门网上审核确认后,方可申请现场验收。
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是指根据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对企业、产品或项目进行环境管理和环保措施的评定和评分的标准。
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的内容。
1. 环境管理体系,评分标准将对企业是否建立并有效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定,包括是否建立环境管理手册、环境目标和计划、组织结构和责任、培训和意识提升等方面的要求。
2. 环境风险管理,评分标准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进行评定,包括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环节和物质的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和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3. 环境监测与报告,评分标准将对企业是否建立并有效实施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进行评定,包括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排放进行监测和报告的要求。
4. 环境法律法规遵从,评分标准将对企业是否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评定,包括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税收等方面的要求。
5. 环境绩效改进,评分标准将对企业是否进行环境绩效改进进行评定,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友好产品研发等方面的要求。
二、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的意义。
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推动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保意识,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同时,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的实施,也有利于政府监管,提高环保执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三、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的建设路径。
1. 制定相关标准,相关部门应结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制定适合国情的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
2. 宣传和推广,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重视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的重要性。
3. 建立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环保标准化评分标准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监督和检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56号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需要,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我局组织制定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二○○七年四月二十三日主题词:环保建设标准通知抄送:财政部。
附件: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指导和规范全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有关辐射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标准另行制定。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本标准规定了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标准及机构、监测经费、监测用房、基本仪器配置、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和专项监测仪器配置。
本标准为最低配置标准,有能力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本标准实行分级设置,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标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环境监测站、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各专业环境监测站;二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直辖市所辖区(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三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所辖区、县(自治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
每个级别(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方法)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档,处于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不同的标准。
直辖市及其所辖区(县)环境监测站分别执行东部地区一级、二级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及高级、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详见表1。
表1 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监测站级别适用范围人员编制(人)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比例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一级东部地区不少于120 人不低于85%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5%,中级不低于45%中部地区不少于100 人西部地区不少于90 人二级东部地区不少于150 人不低于85%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中级不低于50%中部地区不少于100 人西部地区不少于70 人三级东部地区不少于20 人不低于75%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50%中部地区不少于18 人西部地区不少于10 人二、监测经费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应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经费支出。
环境保护监测技术评分标准
1. 背景
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保护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确保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工作能够科学准确地进行,制定一套统一的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2.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环境保护监测技术的评分标准,以帮助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评估各项监测技术的质量和可行性。
3. 评分标准
3.1 数据准确性
评分标准的首要考量是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以下因素将影响评分:
- 监测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
-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 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2 技术可行性
评分标准还需考虑监测技术的可行性,主要包括:
- 技术操作的简便性和可靠性
- 资源需求和成本效益性
- 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
3.3 创新性与发展前景
评分标准还将评估监测技术的创新性和未来发展前景,包括:
- 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情况
- 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潜力
- 技术在科研和工程实践中的前瞻性
4. 使用方法
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可以根据本文档所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不同的环境保护监测技术进行评估和比较。
评分结果可作为制定环境保护监测方案和投资决策的参考依据。
5. 总结
本文档旨在为环境保护监测技术提供一套科学、全面的评分标准,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精确与可行性。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能够充分利用本标准,提升环境保护监测技术水平,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 2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细则一、地表水环境质量(一)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依据环境监测部门的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考核。
当上游断面水质超标时, 采用剔除其影响后对下游断面 水质进行考核。
达标率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评分计算公式如下:县(市)、区全年得分:断面 C0D (或者氨氮)得分=断面 C0D (或者氨氮)满分-累计 扣分断面得分=断面 C0D 得分+断面氨氮得分n断面得分i 1 县(市)、区断面数(二)计分方法 本项满分 16 分, 其中各断面化学需氧量( C0D )、氨氮分别全年该断面监测总月数-全年该断面水质不达标月数 全年该断面水质监测总月数 监测断面达标率(%)= × 100% 县(市)、区得分=为 8 分。
各断面化学需氧量( COD)、氨氮全年达标率大于 70%为 基本达标。
达标率大于(等于) 70%得满分,每项因子每降低 10 个百分点扣该项因子 1.5 分,直至扣完。
(三)操作解释考核指标为化学需氧量( COD)、氨氮。
未建自动站断面以手工监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
已建自动站断面, 自动站正常运行时, 以自动监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 自动站运行不正常时, 以手工监 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
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一)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指城市市区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地取得的水量中,其地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Ⅲ类和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水质标准 》 ( GB/T14843-93 ) Ⅲ类的数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如 下:全市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量之和 全市饮用水源地取水量之和 (二)计分方法本项满分 5 分。
达标率为 100%时得 5 分,每降低 4 个百分 点扣 1 分,小于等于 80%得 0 分。
(三)操作解释达标率(%) =1以环境监测部门监测的数据进行评定。
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一)计分方法本项满分 5 分。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的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7.25•【文号】环办函[2011]885号•【施行日期】2011.07.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的复函(环办函[2011]885号)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你局申请,按照《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通知》(环发〔2007〕56号)的要求,经组织专家现场评审,同意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
请你局根据达标验收现场评审意见,进一步加强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并积极推动区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达标验收工作。
附件: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评审意见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附件: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评审意见2011年6月17日,环境保护部监测司会同人事司组织专家验收组,对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进行了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
验收组听取了重庆市环保局关于监测中心标准化建设情况的汇报,查阅了相关文件资料,随机抽取了部分原始资料进行核实,并现场检查了有关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基本监测项目能力等情况。
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和《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办法》的要求,形成验收意见如下:1.监测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和组成方面符合标准化建设要求。
在编人员121人,其中技术人员104人,占在编人数的85%;高级技术人员、中级技术人员各45人,分别占技术人员总数的43%。
2.监测中心业务经费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并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
2011年监测业务费1400万元(人均11.57万元)。
3.监测中心仪器设备基本符合标准化建设要求。
其中,基本配置中缺少细菌鉴定分类系统,自定仪器设备中的石油硫分测定仪尚未到位,其他仪器设备配置满足要求。
三级(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评分表类别分值序号考核项目项目分值具体考核要点单项分值评分要求得分得分情况说明机构与人员人员编制人员规模达到相应的标准,有相关文件。
按国家标准要求人的下限计算,人员编制达到下限不扣分,每低扣分,扣完为止。
在岗人员数达到标准数量。
每低扣分,扣完为止。
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和比例人员结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
按比例要求,每低扣分,扣完为止。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中级以上达到。
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比例达到要求,不扣分;比例达不到要求,每低扣分,扣完为止。
监测经费监测站经费监测站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
监测站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
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监测经费(包括业务费、自动监测及信息系统运行费、仪器设备购置费、仪器设备维护费)是否达到相应标准。
业务费(不含人员经费)、自动监测及信息系统运行费、仪器设备购置费、仪器设备维护费分别达到相应标准。
按照标准下限值计算,每少扣分,扣完为止。
类别分值序号考核项目项目分值具体考核要点单项分值评分要求得分得分情况说明仪器设备基本配置现场查验站内的仪器设备,达到标准中基本仪器设备配置表(表)项规定的配置标准。
以规定的仪器设备项目和数量计算,仪器必须通过计量检定且在有效期内。
如有替代的仪器设备,该台(套)仪器必须通过计量认证,且认证项目需覆盖被替代仪器的监测项目。
(下同)每缺项扣分,有该项仪器设备但数量不足,每缺台(套)扣分,扣完为止。
根据本地的环境特点和污染特征及实际工作需要,有开展其相应专项工作所需的基础仪器设备。
现场查验基本仪器设备配置表(表)中项自定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根据当地污染特征开展专项监测任务,是否满足工作需要,有该项设备但数量不能满足任务要求的,每缺台(套)扣分,扣完为止。
应急配置应急监测:制定了应急监测实施办法并根据需要配备了现场项目的监测仪器以及必要的通讯和交通工具(表)。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全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结果的通报正文:----------------------------------------------------------------------------------------------------------------------------------------------------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全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结果的通报(豫环办〔2013〕132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环境保护局:按照《省环保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豫环办〔2012〕24号)要求,省环保厅组织有关人员对焦作市环境监测站等单位进行了标准化达标验收现场评审,现将验收结果通报如下:一、通过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二级站)达标单位(按验收时间先后顺序)焦作市环境监测站、济源市环境监测站、安阳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郑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新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鹤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洛阳市环境监测站、信阳市环境监测站。
二、通过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三级站)达标单位(按验收时间先后顺序)偃师市环境监测站、舞钢市环境监测站、修武县环境监测站、沁阳市环境监测站、卫辉市环境监测站、邓州市环境监测站、巩义市环境监测站、新密市环境监测站、辉县市环境监测站、获嘉县环境监测站、原阳县环境监测站、栾川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嵩县环境监测站、伊川县环境监测站、登封市环境监测站、上街区环境监测站、洛宁县环境监测站、孟津县环境监测站、安阳县环境监测站、林州市环境监测站、博爱县环境监测站、孟州市环境监测站、新县环境监测站、民权县环境监测站、睢县环境监测站、永城市环境监测站、汝州市环境监测站。
希望各地环保部门继续巩固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成果,持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解决监测站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结构比例、监测经费、设备购置和维护、实验用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业务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扩展监测项目和监测领域,增强环境监测综合实力,加快建成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自查报告表
自查单位
填报日期
环境爱护局联系人
环境监测站联系人
表1 监测站(级站)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形自查表
表2监测站(级站)监测站经费和监测用房
自查表
表3监测站(级站)仪器设备差不多配置(必须配置)
情形自查表
续表3监测站(级站)仪器设备差不多配置(必须配
置)
情形自查表
表4监测站(级站)仪器设备差不多配置(自定)情形
自查表
表5监测站(级站)仪器设备专项配置自查表
表6 监测站(级站)监测能力自查表
表七监测站(级站)业务能力和水平自查表
表八监测站(级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自查考评表
表九监测站(级站)自查结论及达标打算。
环境保护监测质量控制考核评分标准
1. 背景
环境保护监测是确保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为了加强对环境保护监测的质量控制,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考核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2. 考核评分标准
2.1 监测质量
- 监测仪器设备(占比30%):对于监测仪器设备的选择、配置和日常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评估,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正常运行;
- 样品采集与保存(占比20%):对于样品采集的规范性和保存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 监测方法与标准(占比20%):对于监测方法和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2.2 报告编制
- 监测数据处理(占比25%):对于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进行评估,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报告撰写与提交(占比5%):对于监测报告的撰写和提交情况进行评估,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2.3 考核评分细则
根据上述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对每一项指标进行评分,最后按照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得出考核评分。
考核评分标准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3. 总结
环境保护监测质量控制的考核评分标准是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果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监测质量和报告编制两个方面的评估,可以有效提升环境保护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份简单的评分标准,具体实施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附件:江苏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目的)为全面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范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提升环境监测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整体水平,根据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原则)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简称达标验收),实行统一监督、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均衡发展的原则。
第三条(验收依据)《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是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验收内容)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按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评分办法》(见附表1)进行,验收内容包括环境监测机构的人员、监测经费、仪器设备配置、监测用房、质量管理和业务能力水平等方面。
第五条(验收组织机构) 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组织辖区内一级(省级)站标准化建设达标的预审,以及二级(省辖市级)、三级(县、市级)站的达标验收工作,并在江苏省达到整体验收条件后向环境保护部提交整体验收申请。
第六条(验收工作流程)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流程:(一)验收申请:对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评分办法》(见附表1),自评分达到85分(含)以上的二、三级环境—1 —监测站,可向省环保厅提交达标验收申请,同时向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交以下技术材料,并对照评分办法准备相应的台账资料:1.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及自评分表;2.监测站人员情况一览表(见附表2);3.监测站经费情况一览表及说明(见附表3);4.监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情况一览表(见附表4);5.监测站监测用房面积情况;6.监测站监测分析能力及持证上岗人员情况一览表(监测分析能力以通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能力项目为准,其后备注持证上岗人员姓名),参见附表5。
(二)技术初审: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各地提交的技术材料进行初审,必要时进行现场核查,向省环保厅提交初审意见。
(三)现场验收:省环保厅组织验收专家组对通过初审的监测站进行现场验收,经查阅台账资料、现场检查和核实后形成验收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