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技术标准与要求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12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设计原则:电梯设计应符合人性化、安全可靠、舒适便捷、节能环保的原则。
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应尽量满足老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需求。
2.安全规范:电梯设计应符合国际、国家和地方的安全规范,如国家标准《电梯和自动扶梯安全规范》(GB7588-2003)。
根据规范,电梯应具备超载保护、裂缝防护、闭锁装置、紧急救援等安全功能,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收。
3.功能规范:电梯设计应根据使用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电梯的功能和配置。
例如,在高层办公楼中,应考虑需要快速运行和大容量的载客电梯;在住宅楼中,应考虑老人和儿童的需求,配置相应的无障碍设施和安全保护装置。
4.机房规范:电梯机房应符合相关的机电设备安装规范,包括机房的尺寸、通风、防火等要求。
机房内设备应安装牢固,维修通道应保持畅通,清洁卫生应得到保障。
5.电梯井道规范:电梯井道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防烟性能,并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
井道的尺寸和结构应满足电梯设备的安装和维修要求。
6.电子控制系统规范:电梯的控制系统应满足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要求。
控制系统应具备监控、故障自检、数据记录等功能。
7.电梯舱内规范:电梯舱内应设置相应的操作按钮、安全标识、紧急报警装置等设施,以方便乘客的使用和安全。
舱内的装修和材料应符合相关的环保和消防标准。
8.声音和振动规范:电梯在运行时应尽量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
设计应采用隔音隔振的技术措施,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感。
总之,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舒适和可靠运行。
设计者应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充分考虑电梯的功能和用户的体验。
只有合理的设计和规范的施工,才能保证电梯在使用中没有安全隐患,提供良好的服务。
电梯工程施工标准及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电梯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质量,电梯工程施工标准及要求成为了必要的规范。
本文将从施工标准、要求以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施工标准电梯工程的施工标准主要包括技术规范和安全规范两个方面。
技术规范包括了电梯井道、机房、轿厢等各个部分的施工要求,包括基础的打造、井道墙面的砌筑、机房内设备的安装等。
而安全规范则包括了电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要求,如相关人员的资格要求、现场防护、安全防范等。
在电梯井道施工中,施工方应根据建设要求,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井道墙面的砌筑需要保证平整而且牢固,以确保电梯轿厢的运行安全。
同时,电梯机房内的设备安装也是电梯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相关的安装规范应得到严格的遵守。
二、施工要求除了施工标准外,电梯工程还有一些具体的施工要求。
首先,施工方应具备相关的工程施工资质,并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现场安全规则,例如穿戴好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符合要求的施工设备等。
此外,对于德国扶梯的制造和安装,还需要严格执行德国扶梯特定的施工标准和要求。
三、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电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质量控制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需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在电梯工程施工中,施工方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评估,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施工方还应对施工设备和材料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确保选用的设备和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总结电梯工程施工标准及要求是保障电梯安全性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施工方在电梯工程施工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标准和要求,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质量。
只有这样,城市中的电梯才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安全、便利的服务。
电梯技术要求一、基本技术要求1、运行速度:依据会议纪要2、噪声:运行时轿厢内噪声≤55dB开关门噪声≤65dB机房噪声≤70B3、起、制动及运行时应舒适,无抖动、冲击感觉,运行曲线应平滑,运行效率高。
4、厅轿门关闭连锁打开瞬间至电梯启动瞬间的间隔时间应<0.3 秒。
5、电梯运行时,垂直方向震动加速≤20cm/s2和水平方向的震动加速分别≤15cm/s2。
6、层门形式为自动中分门,门机应采用交流变频控制。
7、门运行效率:开、关门时间应可调整,并采用提前开门方式。
开、关门时间分别为:中分门当开门宽度为800mm 时,开门时间≤3 秒,关门时间≤3 秒。
8、轿厢内净尺寸:按标准设置9、电源:交流三相380V、50HZ、TN-S交流单相220V、50HZ电压波动范围±7%10、信号指示装置要求:轿厢信号装置操纵箱设在轿厢右前壁,设有数字式楼层指示器和上下行箭头,显示电梯位置及运行方向,还应设有其他必要的装置如楼层登记及显示钮,控制按钮为微动式或触摸式。
层门信号装置电梯各层控制按钮为微动式或触摸式;显示楼层数字、运行方向。
信号指示装置的布置方式及装饰要求美观、新颖、具体的式样由投标商投标时提供样本供选择。
11、控制系统要求a:调频调压调速VVVF采用高质量可靠性产品;b:绝缘电阻值满足国标要求c:控制柜应具有故障显示功能,主要部件采用高质量可靠性产品。
12、拖动系统要求:采用变频变压调速拖动系统,无齿轮曳引方式,永磁式同步电动机(PMSM技术);a:电机具备过热过载保护功能,运行平稳,运行噪声《78dB;b:曳引机制动应可靠,在电梯整机上、下行时,平衡系数为0.45~0.5,轿厢内加上150%额定载重量,历时10min,制动轮与制动闸瓦间应无打滑现象,c:曳引机箱体分割面、窥视盖等处应紧密连接,不允许渗漏油。
13、门机系统要求:采用交流变频变压调速系统。
14、安全、可靠系统a:限速器----操纵轿厢安全钳装置的限速器的动作速度不应低于电梯额定速度的115%b:安全钳装置----轿厢应装有仅能在下行时动作的安全钳装置。
电梯技术标要求条件
一、安全性
1、完全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及可行性评价要求,采用国家有关安
全设计标准及质量检验,货梯每部装置安全附件应完全满足国家有关安全
法规要求的规定。
2、电梯货口处应有安全门,安全门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及
技术标准要求,开门也应有措施来确保安全。
3、每部电梯都要装设有安全钳、防止货口折叠、电梯的变频器缓冲
装置和电梯滑行限位装置等,以确保运行安全性。
4、当电梯运行时,顶、底应有对应的限位开关,当货口离开安全阀后,电梯马上停止运行,以保障安全,到达安全位置后电梯自动停止运行。
5、电梯运行中,控制箱应装有机械保护罩,免遭液体溅洒等外力。
二、稳定性
1、电梯货口的稳定性,应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检验要求,保证其抗侧
偏能力,避免货口左右摇晃、上下抖动。
2、梯内附件应选用耐磨、耐热、耐腐蚀的耐老化材料,具有良好耐
磨性和防腐蚀性,确保梯行为高可靠性,长期使用寿命。
3、电梯操作系统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安全法规要求,更好地
保证电梯稳定性。
4、电梯的抗震等级能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能抵御外力作用,
保证梯行稳定的运行。
电梯技术规范电梯是现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必须遵守一些电梯技术规范。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电梯技术规范的要求和规定。
一、电梯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规范1. 电梯设备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使用性质和使用人数来选择。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应选择高速电梯,低层建筑可以选择低速电梯。
2. 电梯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布局,同时也要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电梯应尽量靠近主出入口和主要交通通道。
二、电梯运行规范1. 电梯运行速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提供准确稳定的服务。
电梯的开关门时间应不超过规定的时间限制,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2. 电梯的起停应平稳,不能有明显的晃动。
在启动和停止时,应避免产生冲击和噪音,以保证乘客的舒适感。
三、电梯载重和乘客容量规范1. 电梯的载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以满足不同建筑物的使用需求。
电梯的载重量应标明在电梯内部和入口处。
2. 电梯的乘客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梯内应明确标明乘客数量限制,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舒适性。
四、安全装置规范1. 电梯应配备防止超载的安全装置,当电梯超载时,应自动停止运行,并发出警报,以保护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2. 电梯应配备紧急停止装置,当发生突发情况时,如地震或火灾等,乘客可以手动按下停止按钮,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3. 电梯井道和层门应配备防夹功能的安全装置,可以确保乘客在进出电梯时不会受到夹伤。
五、维护和检修规范1. 电梯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维护和检修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并记录维护和检修情况。
2. 电梯的保养和维修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并确保使用合格的零部件和配件。
总之,电梯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使用电梯时必须遵守一些技术规范和安全规定,以确保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单位也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选型、安装和维护工作,以提供高质量的电梯服务。
电梯参数规范篇一:电梯参数及技术要求电梯货物清单及技术要求一、电梯参数表1、自动扶梯:要求角度:30°,运行速度:0.5米/秒,输送能力:9000人/小时,梯级宽度:1000mm, 运行方式:变频低速待机2、货梯:载重量:2000KG,运行速度:1.0米/秒,一层为双方向开门,其余层为单方向开门3、客梯:消防电梯兼客梯:载重量:825KG,运行速度:1.75米/秒,轿厢尺寸要求宽度≥1400mm,深度≥1350mm;担架电梯兼无障碍电梯:载重量≥1000KG,运行速度:1.75米/秒,轿厢尺寸要求宽度≥1100mm,深度≥2100mm;注:以上所述尺寸均须依现场实测核对后方可进行电梯装配施工,要求电梯厂家开放五方通话协,设计院设计电梯的消防智能点:迫降与求助功能,电梯控制箱内主要设电梯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上/下运行方向、楼层信息的辅助触点二、客梯要求1、品牌要求(1)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均可。
投标设备及所有部件需列明生产品牌及产地2、电梯一般技术要求(一)可行性要求1、要求连续工作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
2、正常使用寿命期要求15年以上。
3、在确认认可的材质工艺要求前提下,其外观质量和舒适感应有可比性的优越。
(二)控制方式1、客梯:应采用VVVF微电脑控制,开门方式为中分门。
2、自动扶梯:变频功能(低速待机)(三)操作方法供应商提供的电梯操作方法应符合:控制管理系统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电梯现在位置的基础上选择回应电梯。
为了提供高效服务,运行指挥应使电梯在任何条件下使轿厢召唤等待最少时间。
假如主要电脑出错,每个电梯应提供备用系统功能单独为层间服务,并能同时继续进行。
(四)系统要求:投标设备及所有部件需列明清单。
整机:要求产品采用国际统一商标主机: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采用原品牌,整机国内组装。
机房形式:上置机房控制柜:控制系统主要部件电脑主板、信号输出入基板采用原品牌。
门机系统:交流变频变压调速。
电梯规范最新标准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运输工具,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电梯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电梯规范的最新标准概述:1. 设计和制造标准:- 电梯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确保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 制造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保证其耐用性和稳定性。
2. 安全性能要求:- 电梯必须配备紧急制动系统,以防止意外坠落。
- 应有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如感应器或安全光幕。
3.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应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问题。
- 应有备用电源系统,以保证在主电源失效时电梯能安全运行。
4. 轿厢和井道:- 轿厢尺寸应满足乘客和货物的承载需求,同时保证足够的通风和照明。
- 井道设计应保证足够的空间,以便于电梯的安装、维护和紧急救援。
5. 运行性能:- 电梯应能平稳运行,避免因速度波动或突然停止造成的乘客不适。
- 应有合理的运行速度和加速度,以适应不同建筑的需求。
6. 维护和检查:- 电梯应定期进行专业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 应有详细的维护记录,以便于追踪电梯的使用状况和维护历史。
7. 能效标准:- 电梯应符合能效标准,减少能耗,降低运营成本。
- 应采用节能技术,如变频驱动系统和LED照明。
8. 环保要求:- 电梯的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使用的材料应可回收或易于处理,减少废物产生。
9. 无障碍设计:- 电梯应满足残疾人士的使用需求,如设置语音提示、盲文按钮等。
10. 紧急救援:- 电梯应配备紧急救援设施,如紧急电话和救援通道。
11. 法规和标准:- 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应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梯规范也会持续更新,以满足更高的安全和性能要求。
制造商、安装商和维护人员都应密切关注这些变化,确保电梯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电梯技术规范要求厅、轿门技术要求1.门扇与门套,门扇下端与地坎之间的间隙:客梯1~6mm ,货梯1~8mm 。
2.开门刀与各层厅门地坎之间的距离:5~10mm 。
3.各层厅门门锁上的滚轮端面与轿厢地坎间的距离:5~10mm 。
4.各层厅门地坎的不水平度 < 2/1000。
5.各层厅门地坎应略高出装修后的地面2~5mm 。
6. 各层在门地坎至轿门地坎的距离偏差均为0~+3mm 。
7. 滚轮架上的偏心轮下导轨下端面的距离不应大于0.5mm 。
8. 厅门门套立柱和框架立柱的不垂直度和横梁的不水平度不超过1/1000 。
9. 中分式门的门扇在对口处应平整,两扇门的不平度不应大于1mm ,门缝在整个可见高度上均不应大于2mm 。
10 .门在开足后,门扇不应凸出轿厢门套,应适当缩入5mm 左右。
11 .门在开、关过程中应平稳,不应有跳动、抖动现象。
12 .厅门门扇上应装有强迫关门装置。
13 .被动门应设有电气联装置。
14 .门锁门钩子钩进量大于7mm 。
并开始与电锁联锁触点接触。
15 .关门阻止力应不大于150N 。
十一、导轨1 .导轨支架的安装l 连接方式:A :对穿螺栓固定法B :预埋螺栓固定法C :预埋钢板焊接固定法D :膨胀螺栓固定法。
E :直接埋入法 l 支架水平度: 5mm l 支架间距:(1)一定要保证每根导轨有2 只支架。
(2)间距不大于2.5M 。
( 3)与连接板不能垂直。
3.导轨安装l 垂直度:轿厢侧小于 1.2mm/5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小l 接头缝隙:轿厢导轨不大于 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 l 接头台阶:不大于 0.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大于 l 修光长度: 250~300mml 与支架的连接:不能用焊接方法。
l 导轨的最底端不能悬空。
l 轨距要求:轿厢 0~+2mm ,对重: 0~+3mm 整根用照导器修正其导距的间隙和偏斜。
十二、导靴1)固定式滑动导靴:适用于 V <0.63m/s 。
电梯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对于人们的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电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梯行业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对电梯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一、电梯技术标准的制定1. 国内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电梯行业的标准。
其中,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是电梯行业最主要的标准之一,主要规定了电梯制造和安装的安全要求。
此外,GB/T 21739《电梯维修和维护技术规范》和GB/T 26975《电梯用绳索与环链》等标准也对电梯的维护和使用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
2. 国际标准国际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制定了一系列与电梯相关的标准。
例如,ISO 4190-1《电梯和类似设备.安全要求.卷1:电力驱动乘客和货物电梯》和IEC 61508《功能安全.电子和电气系统的一般要求》等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二、电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电梯质量控制是确保电梯产品安全可靠的关键。
良好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电梯的性能和寿命,降低事故风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电梯质量控制方法。
1. 原材料质量控制电梯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制造商应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常见的原材料包括钢材、电气元件和控制系统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出厂检验和抽样检测。
2. 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制造过程是决定电梯质量的关键环节,制造商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个制造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制造商应进行严格的工艺管理,包括产品装配、焊接、涂装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以确保电梯的性能和安全指标符合要求。
3. 工厂测试和调试在电梯制造完成后,制造商应进行全面的工厂测试和调试工作。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确保电梯产品性能良好,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标准要求的重要环节。
电梯技术要求
一、总体要求
1.电梯产品应按照最新《电梯安全技术规程》strandard GB7588-2003等有关标准执行;
2.电梯应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具有精确快速的驱动及可信赖的安全保护功能;
4.电梯应配备完善的应急救援电源系统,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乘客及机械设备的安全;
5.安装条件及安装工艺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执行;
6.电梯最大平均负荷及最大载重量应满足总体设计及产品的要求;
7.电梯应具有合理的静设施、电气设施及安全装置,满足正常及故障情况下的安全要求;
二、电梯运行技术要求
1.电梯的运行要稳定,无明显的振动;
2.电梯最大速度不低于1.0m/s,最小停靠精度不大于3mm;
3.电梯停靠时不得出现明显的抖动,两次停靠偏移距离不超过5mm;
4.滑移行程不超过50mm,不得引起振动;
5.电梯运行平稳,无明显的振动;
6.电梯运行满足可靠性要求,停限制器运行稳定可靠;
7.电梯在低速运行时能有效地抑制轿厢晃动;
三、电梯安全保护系统技术要求
1.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应完善,结构及各部件质量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要求。
电梯技术规格及要求一、范围:厂房B区,研发楼1#,研发楼2#。
厂房B区共10台,其中客梯5台,货梯5台;研发楼1#共7台,全部为客梯;研发楼2#共4台,其中客梯3台,消防梯1台。
二、技术规格与功能要求:1、技术参数研发楼2#(消防梯)1.1 相对湿度:100% 1.2 抗震等级:7.5级1.3 平层精确度:≤±3mm;1.4 噪声控制:运行中轿箱内噪声≤48dB开关门噪声≤50dB机房噪声≤65dB1.5 厅轿门关闭连锁打开瞬间至电梯启动瞬间的间隔时间应<0.3秒;1.6 电梯运行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分别≤10cm/s2;1.7门运行效率:在开关门噪声≤50dB(A)时,开关门时间(中分门且开门宽度为1000mm时),基准开门时间≤2.5秒(采用提前开门方式时,开门时间应≤1秒),关门时间≤3秒;1.8 轿箱内净尺寸:请各投标人自行标明轿箱尺寸(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提供尽可能高、大的轿箱);1.9 电源:动力电源-AC交流三相380V、50HZ电压波动范围±10%;1.10 投标人投标时必须提供关键部件(曳引机、变频器、各控制电脑模块、主钢丝绳、随行电缆、门机系统、限速器、安全钳、逆变器、电路板)的详细介绍资料。
1.11 投标人必须提供下列关键进口部件或系统的型号、性能:①曳引机系统;②控制系统(包括逻辑控制系统和驱动控制系统);③门机系统。
1.12 故障率:交付使用后,用时须满足电梯的年平均故障次数≤2次(常规易损件的定期性更换不计入故障),该指标将在电梯交付使用后考核,如达不到投标时所报的指标将由采购人从质量保证款中按相应比例扣除。
2、基本要求:2.1 符合GB/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3.1条的基本要求。
2.2 电梯导靴须采用滚轮导靴。
3、外观质量要求3.1 外观质量要求应符合GB/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3.4条要求。
3.2 层门带红外线光幕保护装置。
电梯维修技术标准
电梯维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电梯维修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维修过程的安全性。
2. 电梯的保养应按计划定期进行,包括日常保养、季度保养和年度检查保养。
日常保养每月进行四次,遇到季度保养和年度检查保养时,则进行相应的保养工作。
3. 每次维修后,必须填写维修单,并由客户在维修单上签字确认。
对于紧急缺陷的修复,客户也必须填写缺陷修复表并签字确认。
在电梯维修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技术要求:
1. 清洁机房地面、拖拉机内部、限速器和控制柜,确保它们的清洁度。
2. 检查并加固主电源、辅电源、牵引机和控制柜的端子,确保它们的连接牢固。
3. 检查主电源和控制电源的保险丝是否接触良好,以避免电路问题。
4. 检查拖拉机的减速度、机油油位、温升,确保拖拉机正常运转。
5. 检查并调整电梯制动器刹车片与制动盘的间隙,保证间隙不大于0.7mm (厂家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同时确保制动器工作正常、灵活可靠。
此外,电梯的维修还涉及到小修、中修和大修的标准。
小修主要是对电梯日常运行中出现的故障或磨损进行拆卸、更换或润滑处理,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中修则是对电梯日常运行中出现的较大故障进行修复或更换大型零配件,如电梯控制系统等。
大修则是对电梯进行全面的维护和升级。
总之,电梯维修技术标准旨在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和磨损对电梯的影响,提高电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
这些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执行和遵守。
电梯技术规范、标准及性能指标要求一、电梯应符合的技术标准:1、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2、GB/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3、GB/T—10059—1997《电梯试验方法》4、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5、GB/T-7025《电梯主要参数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尺寸》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182-93;电梯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当收规范GB50310-2202;8、其它国家、部、省市现行规范及规定。
二、技术性能指标要求:1、设备、安装调试及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合格2、电源要求:交流三相380伏交流单相220伏3、频率:50赫兹4、平层精确度:<±3mm5、噪音:运行时轿厢内噪音055dB(A);开、关门噪音065dB(A);机房噪音080dB(A)6、开门方式:中分自动门7、开门尺寸:1100mm8、控制系统:双32位数字化、模块化控制系统9、拖动系统:全数字矢量变频变压(VVVF)拖动方式,有能源再生变频功能。
10、门机系统:永磁同步无齿轮变频门机11、曳引机:绿色高科技稀土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主机12、电梯机房及曳引机位置:有机房,曳引机安装在井道上方机房内。
13、轿厢装潢及设施:发纹不锈钢轿厢、PVC塑胶地板、不锈钢装饰吊顶、嵌入式照明、通风装置、应急照明装置。
14、轿厢操纵盘:塑脂微动按钮、LCD彩色液晶显示、对讲系统等必备设施。
15、控制按钮及信号装置要求:(1)控制按钮为微动式;(2)轿厢信号装置:设有LCD彩色液晶指示器。
(3)层门信号装置:设有金属无底盒召唤,配备LCD彩色液晶显示指示器。
其面板为发纹不锈钢。
16、门套、层门:发纹不锈钢小门套,发纹不锈钢厅、轿门。
17、进口光幕门保护18、主要元器件:投标人应列出主要元器件的配置、规格及生产厂家。
电梯规范要求gb7588-2020gb7588-2020《电梯安全技术规范》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属的国家认可认证监督委员会编制的新版电梯安全标准。
该标准从安全性能、控制和监控,以及安装工艺等方面对电梯的技术要求作出了系统的规定。
一、安全性能1、安全保护装置。
本标准针对电梯部件中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比如门锁、制动器、故障监测装置、落锤装置等等,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比如,要求变频器驱动的电梯必须采用安全辅助电路技术;多臂制动器的制动环电压必须> 80V;运行重大故障时,应该采用自动弹性报警系统;制动器必须配置自检功能;超重解除装置必须测量电梯实际吨位,并支持不定期超过规定最大电梯载荷解除。
2、照明系统。
本标准要求,普通电梯及轿厢内设有至少两个独立的电源,即主照明(AC220V)及备用照明(DC24V);防火电梯及轿厢内设有至少三个与主电源分离的独立电源,即主照明(AC220V)、备用照明(DC36V)及安全性照明( DC24V)。
3、安全性能。
本标准对电梯安全性能作了要求,其中包括安全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电梯自动检测系统的各项设备,以及运行极限判断系统的报警系统,通过这类系统及机构,可以达到较高的安全性能要求,以确保乘客和电梯的安全。
二、控制与监控本标准要求,电梯采用控制与监控系统,以及相应的电梯监控室,以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和安全,确保电梯乘客的安全。
电梯控制系统采用中央控制器,控制电梯的运行,实现实时监控和运行数据的采集,实现系统的动态调整,而外部监控室则是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全方位监管,以防止意外险情出现。
三、安装工艺本标准制定详细的安装工艺要求,电梯安装工序要求从钢材安装到轿厢内外装饰,涉及的工序包括设计、施工申请、环境要求、安装材料、地基改造方案、基础建设、机室布置、机房管道安装、楼宇部件安装、导轨安装、电气控制、索引头及气缸的安装、有害气体抽出、安全装置装配。
电梯质量标准最新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和提升电梯的使用效率,电梯质量标准的最新规范应运而生。
以下是电梯质量标准的最新规范内容:一、电梯设计规范1. 电梯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考虑到乘客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2. 电梯的载重和速度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楼层高度合理确定。
3. 电梯井道的设计应保证足够的通风和照明,以及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电梯制造材料标准1. 电梯的主要结构材料应选用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以确保电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电梯的轿厢、门板等部件应采用防火材料,以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3. 电梯的电气系统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元件,确保电气安全。
三、电梯安装和调试规范1. 电梯的安装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团队完成。
2. 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安装手册进行,确保电梯各部件的正确安装。
3.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调试和测试,确保电梯运行平稳、安全。
四、电梯维护和保养规范1. 电梯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2. 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电梯制造商的指导手册进行。
3. 电梯的维护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以便于追踪和监督。
五、电梯安全运行规范1. 电梯应配备完善的安全装置,如紧急制动系统、超速保护装置等。
2. 电梯运行过程中,应有清晰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以指导乘客正确使用电梯。
3. 电梯应安装监控设备,以便于实时监控电梯的运行状态和乘客的安全。
六、电梯应急处理规范1. 电梯应配备紧急通讯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联系。
2. 电梯应有明确的应急疏散路线和指示标志。
3. 电梯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结束语电梯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最新的电梯质量标准规范,我们可以确保电梯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服务。
电梯技术标准和要求
1、技术规格及基本要求
1.1货物需求一览表
电梯技术参数(以图纸为准)
电梯产品清单
【对开式】电梯进户
单门电梯
1.2交货时间:3个月。
安装工期:自设备到场后45天内完成。
1.3交货地点:
1.4招标货物总体要求
1.4.1投标范围包括:电梯的供应、安装、调试、报验收和检测等工作。
1.4.2投标设备必须满足全天候使用要求,还应保证与安防、消防系统的有效连
接及接口有效。
1.4.3投标货物、设备满足安全使用的同时,必须考虑防火、防尘、耐用、节能、
容易清洁及便于日常维修。
1.4.4投标的所有部件、配件的制造日期不能比整机出厂日期提前10个月以上。
1.4.5 外观质量要求:轿厢、轿门、层门、操纵盘、钥匙开关、操纵盘上舱门、
按钮、厅外召唤盒、轿内及厅外数字楼层显示器等所有可见部分都不得有划痕,不得有凹进或凸出部分,连接处不得有可见的缝隙。
1.4.6所有使用的不锈钢材质应耐酸、碱、盐等化学介质腐蚀。
1.4.7轿厢门、轿厢四壁、厅门、门套所采用的不锈钢板厚度应≧1.0毫米。
1.4.8供货合同签订后7日内,卖方须向买方提供依据买方已有的井道、机房图
纸和目前建筑的现状而设计的每台电梯井道、机房等相关土建布置图,供
买方确认。
卖方提供的电梯土建布置图不能偏离买方提供图纸所反映的建筑设计尺寸和目前建筑的现状,并应利用目前已施工的孔洞。
1.4.9电梯的使用寿命不低于20年。
1.4.10卖方所提供的货物必须符合中国国家及北京市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
标准、规范等相关规定。
1.4.11供电系统:保护线(地线)的接地电阻值:≤4 欧姆;动力电源:交流
380V、3相、50HZ;照明电源:220V单相、50HZ;
电梯在供电电压波动±10%及供电频率波动≤±2%时仍能正常工作。
1.4.12温度及湿度:适应在北京地区温、湿度条件下使用。
所有设备应允许在
较高或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的恶劣环境条件下作短暂性的正常操作。
1.4.13在发生地震烈度为中国标准8度时,如果建筑结构没有发生损坏,则所
有设备不得发生损坏。
1.4.14本次招标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
a)* 曳引机: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上曳引
b)* 驱动方式:电力驱动的曳引式。
c)* 拖动系统:交流变频变压调速系统(VVVF)。
d)* 控制系统:采用全电脑单台集选控制。
e)* 变频器: 采用生产厂家专用变频器。
f)* 信号传输方式:数字串行通讯。
g)* 门机系统:交流变频变压控制。
2.设备配置
2.1.1 轿门:发纹不锈钢。
2.1.2 轿壁四壁:发纹不锈钢。
2.1.3 护脚板:投标人自行确定。
2.1.4 地板:耐磨、防滑塑胶地板。
2.1.5 扶手:不要求。
2.1.6 镜子:不要求。
2.1.7 天花板(吊顶):明亮型轿箱。
2.1.8 轿内及轿顶照明电压应符合国标。
2.1.9 轿内配置低噪声风扇,均匀柔和送风。
2.1.10 配置紧急出口。
2.1.11 配置紧急照明装置。
2.1.12 操纵盘:在右侧前轿壁上配置操纵盘,包括:选层按钮、开、关门按钮、
应急报警按钮及相应对讲装置;其按钮为不锈钢材料或高强度树脂、附
轻触式应答灯。
2.1.13 厅门(层门):所有层采用发纹不锈钢。
2.1.14 门套:所有层小门套采用发纹不锈钢。
2.1.15 厅门地坎:高强度铝合金。
2.1.16 召唤盒:每层每台电梯一套,面板材料:不锈钢;
2.1.17 按钮:不锈钢或高强度树脂,轻触式,附发光式应答灯。
2.1.18 厅讯号指示系统:每台各层厅站处配置:运行方向指示灯或箭头指示器、
数字式轿厢位置显示器。
相关要求为:数字式LED轿厢位置实时显示
器,位置与召唤盒一体。
2.1.19卖方自行提供并安装钢牛腿。
2.1.20基本配置功能要求
3.需提供的技术资料
3.1设备安装基础图,在合同生效后壹周内提供。
3.2三套中文和英文及相应的电子文档资料
——设备精度标准及检验报告
——设备平面布置图、安装图
——设备操作、维修指南
——编程、系统使用说明书
——设备电气原理图、接线图
——备品清单
——装箱单
4.备件
提供设备两年正常运转所需备件及清单,按照生产厂商、型号规格、数量、单价、安装使用部位逐一列出,其费用包含在投标总价内。
5.设备验收、安装及培训
免费为买方的电梯维修人员提供现场培训,使受训人员至少达到以下水平:掌握电梯的一般运行原理、使用方法、紧急救援及日常维护等技能。
6.质量保证期
6.1整机质量保证期:自设备安装调试及经国家及地方规定的相关部门验收合
格颁发许可证,并且,招标方或业主发出竣工证书并经双方代表签字之日
起,中标方方应提供一年的质量保证期。
在质量保证期内,免费更换所有存在缺陷的部件或损坏的部件(因使用不当除外)。
更换的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期从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为壹年。
6.2对于隐蔽性的、合理的检查和试验都不易发现的缺陷,即使质量保证期
已过,由于其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安装缺陷等造成的故障,中标方应免费维修。
6.3整机保证期一年内提供免费维修服务,维修内容包括:①24小时应急服
务,且不收取法定工作日和日常工作时间以外的附加费用。
②中标方接到故障报警后,必须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
③普通故障的修复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如果需要更换电机之类的笨重部件,其修复时间允许适当延长但不能超过基准值72小时。
修复时间从中标方接到故障通知时计算。
6.4 提供易损件的报价。
7.维修保养(提供分项报价)
卖方须承诺在电梯的质保期后,始终能以市场上最优惠的价格提供优质的维修保养服务予业主或其指定的物业管理公司。
卖方承诺:
7.1A类(清包):卖方的服务内容应不低于以下原则:
7.1.1 每月提供两次定期保养。
7.1.2 保养须在非繁忙时间进行。
7.1.3300元以内免费提供配件(投标时提供相应免费配件清单)。
7.1.4买方可能再支付的费用只有300元以上的备件费用,其它费用都已
包含在维修保养费中。
7.1.5卖方自备所有用于维修保养的工具、仪器、常用材料。
7.1.624小时应急服务,不收取法定工作日和例常工作时间以外的附加费
用。
7.1.7卖方接到故障报警后,必须在120分钟内到达现场。
7.1.8普通故障的修复时间为不大于4小时;如果需要更换曳引机之类的笨
重部件,其修复时间允许适当延长但不能超过基准值72小时。
修复
时间从卖方接到故障通知时计算.
7.2B类(全包):除满足A类清包的服务原则外,免费提供所有损坏的部
件(因使用不当除外)。
8. 其它要求
对招标文件中有错字或漏字的地方或投标人不理解的地方,投标人应于领取招标文件后48小时内提出。
投标人不能以此为由,拒绝承担卖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9. 售后服务
9.1设备保修期为最终验收双方签字之日起12个月。
9.2在设备保修期内,供货方工程师对设备出现的各类故障应及时免费提供维
修服务,对非人为造成的各类零件损坏,应及时免费更换,当发生重大故障时,在故障解决后保修期需适当延长,具体时间双方商定。
9.3投标人有固定的并已正常运行的售后服务机构及常用备件库,无不良的售
后服务记录,具备培训、编程和维修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