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PPT第13章 均相化学反应器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76
第02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二节质量衡算1、什么是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2、以物料的全部组分为衡算系统时,其衡算方程如何表述?3、以某种组分为衡算系统时,其衡算方程如何表述?4、什么是转化速率?如何确定其正负?第三节能量衡算1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热量衡算方程?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热量衡算方程?第03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道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2流体流动时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什么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牛顿型流体有哪些?4简述温度和压力对液体和气体黏度的影响。
第四节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1写出圆直管中阻力损失通式。
2试推导层流流动的速度分布和阻力损失公式。
(课后练习)3圆管内,层流流动的摩擦系数如何确定?4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直管中稳态层流流动,试分析以下情况下,管内压力差如何变化:a.管径增加一倍;b.流量增加一倍;c.管长增加一倍。
5试分析圆管湍流流动的雷诺数和管道相对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第五节管路计算1管路设计中选择流速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简单管路具有哪些特点?3分支管路具有哪些特点?4并联管路具有哪些特点?5分析管路系统中某一局部阻力变化时,其上下游流量和压力的变化。
第I 篇环境工程原理基础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二节质量衡算◆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划定衡算系统;确定衡算对象;确定衡算基准;◆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不随时间变化,称稳态系统;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称非稳态系统。
◆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式:见(2.2.4)p29第三节能量衡算◆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封闭系统:与环境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与环境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热的传递三种方式的特点1、热传导:条件:物体各部分之间无宏观运动机理:通过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在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中都可以发生,但传递的方式和机理不同。
气体的热量传递方式: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固体的热量传递方式:两种方式:晶格振动、自由电子迁移液体的热量传递方式:分子振动、分子间的相互碰撞2、对流传热: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仅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对流与热传导的区别: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
自然对流传热强制对流传热3、辐射传热:物体由于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过程。
能量传递的同时又有能量的转化,不需要任何介质作媒介。
第二节热传导◆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意义:见(4.2.2)适用条件:平壁和圆管壁的稳态热传导◆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若采用两种导热系数不同的材料为管道保温,分析应如何布置效果最好。
第三节对流传热◆对流传热的机理、传热阻力的分布及强化传热的措施机理: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仅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传热阻力的分布:层流底层(热传导)、缓冲层(热传导、对流传热)、湍流中心(对流传热)强化传热的措施:减小层流底层◆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物性特征;几何特征;流动特征◆保温层的临界直径和保温层的临界厚度。
什么情况下保温层厚度增加反而会使热损失加大(保温层外径小于临界直径)?保温层的临界直径由什么决定(导热系数与对流传热系数的比值)?◆间壁传热热阻包括哪几部分?若冷热流体分别为气体和液体,要强化换热过程,需在哪一侧采取措施?(1)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热阻、污垢热阻、间壁导热热阻。
十一章第一节(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1.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一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物料的进与出。
(2)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处理。
(4)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不便自动控制。
2.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2)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
(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
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4)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3.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
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 v)之比值.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6) 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7)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