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病例讨论精美
- 格式:ppt
- 大小:11.91 MB
- 文档页数:78
多发性硬化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2300字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多发性硬化病患者3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3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例,近期缓解者21例,总有效率80%,无效6例。
结论:经临床治疗及护理,阻止病程进展,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缩短复发期,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重视生活护理,提高生存质量。
毕业多发性硬化;观察;护理R744.5 B1004-4949(2015)03-0388-01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呈现病灶部位及时间上的多发性,多数为反复发作与缓解及阶梯样加重的病程[1]。
主要临床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的多灶性与病程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时间多发性。
对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多发性硬化病患者3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多发性硬化病患者3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0岁。
急性和亚急性起病22例,慢性起病8例。
首发症状视力障碍12例,肢体麻木无力13例,耳鸣、听力下降、走路不稳5例,精神障碍1例。
1.2 方法采取糖皮质激素冲击为首选的急性发作期治疗和免疫调节剂为平台的缓解期治疗,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晚期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
1.3 结果3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例,近期缓解者21例,总有效率80%,无效6例。
2 护理2.1提供安全方便的环境将呼叫器置于病人伸手可及处,日常用品如餐具、水、便器、纸巾等定位放置于床旁,以方便病人取用;活动空间不留障碍物,灯光明暗适宜;走道、楼梯设置扶手;病房、浴室地面平整、防湿、防滑;配备手杖、轮椅等必要的辅助用具,以增加活动时的安全性;指导病人眼睛疲劳或复视时,尽量闭眼休息或双眼交替休息;指导其使用字体较大的阅读材料和书籍等。
51例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与治疗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51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多发性硬化症表现多样,且无特征性,采用激素等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以脑神经受损较为突出,激素对其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治疗;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1例患者均符合Mcoonald多发性硬化症诊断标准[1],其中男18例,女33例,发病年龄为5~63岁,平均年龄(33.5±15.6)岁,其中20~40岁者29例。
26例急性起病,病情在1周内达到高峰;14例亚急性起病,病情在1周至1个月内达到高峰;11例慢性起病,病情在1月以上才达到高峰。
1.2首发症状51例患者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者20例,感觉异常者16例,视力障碍者13例,头痛者7例,头昏者5例,呕吐者3例,共济失调者3例,还有部分患者首发症状存在记忆力下降、不自主运动、疲劳和发作性言语中断等。
1.3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以下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①高级神经活动障碍者25例,其中意识障碍5例(嗜睡3例、浅昏迷1例、深昏迷1例);精神障碍者12例(智能减退9例、兴奋7例、淡漠5例、抑郁6例、烦躁2例和谵妄3例);语言障碍者2例(运动性失语1例,混合性失语1例)。
②脑神经损害者43例,其中视神经损害共29例,表现为视力下降12例、视乳头苍白8例、视乳头水肿2例、视神经萎缩1例、复视11例、眼肌麻痹10例;面神经(中枢性或周围性)受损14例。
③运动系统改变者40例,其中肌力减弱27例,共济运动失调8例、痛性痉挛5例。
④感觉系统改变者37例,其中浅感觉障碍感觉减退21例,深感觉障碍共16例。
1.4磁共振检查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病灶主要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呈类圆形,有的融合为斑,主要见于侧脑室前角与后角周围,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部分患者有脑室系统扩张,脑沟增宽、脑白质萎缩等。
行走不稳1+月病史患者男性,26岁,因“行走不稳1+月”于2019年1月19日首次入院。
现病史: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行走不稳,不能直线行走,行走时有身体左右摇晃,时有头晕、视物旋转,偶有复视(看远处物体可疑)及饮水呛咳,小便费力,需压迫腹部等增加腹压方式辅助排小便,并出现性功能障碍(阳痿),无肢体无力、麻木,无视物模糊、头痛、言语不清、踩棉花感、心慌胸闷等不适,大便尚可,未重视。
近半月,患者感行走不稳加重,自诉类似醉酒后步态,维持站立等姿势困难,身体摇晃明显,常有跌倒感,为求诊治,来我院门诊,行颅脑CT提示“左侧顶叶脑软化灶”,遂以“共济失调脑干脑炎?”收住入院。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可,饮食如常,大便正常,小便见上,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既往有听力下降病史,2年前患者出现过不能直线行走,自诉服中药后缓解。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
无农药、毒物及动物接触史。
手术史:无。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史。
内科系统体格检查生命体征:体温:36.9℃,心率:94次/分,卧位血压120/86mmHg,血氧:99%,呼吸19次/分。
一般状况:头、眼、耳、鼻、喉正常。
双肺呼吸音粗糙,少许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未触及包块。
肠鸣音正常。
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入院时查体:精神智能状态:神清,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定向力正常。
语言清晰,MMSE评分30分。
颅神经:I:未测Ⅱ: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视力基本正常,视野及眼底未查。
Ⅲ、Ⅳ、Ⅵ:眼外肌运动正常。
V:轻触觉和针刺觉正常。
咀嚼肌有力。
Ⅶ:面部对称。
Ⅷ:听力正常,双眼水平及垂直凝视性眼震。
Ⅸ、Ⅹ:软腭抬起对称,反射正常。
Ⅺ:胸锁乳突肌和三角肌力量正常。
Ⅻ:伸舌居中,无舌肌萎缩和纤颤。
运动系统:正常肌容积,四肢肌张力正常。
无肌肉束颤。
四肢肌力5级。
颈强、克氏征(-)。
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反射(+++),右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左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右侧持续性踝阵挛,左侧非持续性踝阵挛。
多发性硬化症复发疑难病例讨论
本文讨论了一例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
的复发疑难病例。
患者资料
- 性别:女性
- 年龄:46岁
- 病史:多发性硬化症(诊断于2012年),曾经出现多次复发
和缓解
- 现症:近期出现复发症状,包括步态不稳、手脚麻木和视力
下降
临床观察
经过详细询问和全面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存在以下情况:
- 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右侧上运动神经元征象,包括肢体痉挛、肌力减退和腱反射亢进
- 脑脊液检查:发现脑脊液中的IgG水平升高和蛋白电泳异常-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脑部白质的多发性病灶
讨论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观察和辅助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复发症状属于多发性硬化症的再次发作。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神经脱髓鞘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和进展。
该疾病常表现为复发性和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症状。
对于本例疑难病例,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病情,确定治疗策略。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抗炎药物和镇痛剂等,以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疑难病例需要细致的临床观察和全面的辅助检查来进行评估和治疗。
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策略来控制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请注意,本文仅为讨论多发性硬化症复发疑难病例的概况,具体的治疗方案和决策应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咨询医生。
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25例临床分析多发性硬化(Multio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变,其临床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改变[1]。
为了进一步探讨多发性硬化的机理,本文就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25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25例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患者,平均年龄46.6岁,40~65岁,女13例,男12例,平均病程为3年9个月,病程为3个月~13年。
本组患者平均发作2次,最多发作6次。
排除合并淀粉样变性、胶原病、副肿瘤综合征、糖尿病神经损害、酒精中毒。
1.2实验检查由我院电生理室派专人来对患者进行四肢肌电图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潜伏期、运动单位电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等。
异常标准为:正常值±2.5SD。
将病变周围神经的部分组织进行切除,经过染色和特殊处理后,其微细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3统计处理全部数据使用SPSS 13.0 软件处理,统计结果均配t检验,以检验差异显著性。
2结果2.1临床表现本组患者都或多或少出现感觉功能障碍、局部肌肉无力或者全身肌肉无力的情况。
本组患者中6例(24%)双下肢无力,19例(76%)四肢无力;14例(56%)四肢麻木,1例(4%)单肢麻木,6例(24%)双下肢麻木,4例(16%)双上肢麻木;7例(28%)伴吞咽困难,13例(52%)伴双侧面瘫,5例(20%)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体征:本组患者都或多或少出现肌无力的情况,腱反射消失或减弱,肌张力减低,5例(20%)患者出现双侧核下性面瘫,8例(32%)患者出现肌肉萎缩,12例(48%)患者出现感觉障碍。
2.2肌电图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本组患者都或多或少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表现。
主要表现有:1例(4%)远瑞潜伏期延长,2例(8%)运动NCV减慢波幅减低,13例(5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都减慢,3例(12%)波幅降低、感觉运动NCV减慢,2例(8%)感觉NCV减慢,4例(16%)运动NCV减慢。
多发性硬化3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结果MS多见于青壮年,起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及视觉障碍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诱发电位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及诱发电位可提高临床确诊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roac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of multiple sclerosis(MS).Method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auxiliary examinations in 36 patients with MS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MS mainly invades young and middle aged people,MS was found mostly acute or subacute in onset.The first symptom appearance to limbs somatasthenia,sensory disturbance,depraved vision.The aspects of clinical and imagin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ked potential hah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MS.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 and evoked potential can raise rate of clinical definite of patient.【Key words】Multiple sclerosis;Clinical characteristic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是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而发生的自身免疫过程[1]。
多发性硬化患者病例论述摘要: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特定性地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导致其脱髓鞘的自身免疫病。
多发于青壮于男性。
属痿躄,与肾、脑关系极为密切。
确切的发病机理还不明,现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点是自身的免疫细胞错误地把自身的组织视为病毒或者细菌,从而,对自身组织发起攻击,引发炎症反应。
而ct扫描可协助确定多发性硬化空间多灶性病变的特点,是一项客观、有价值的铺助检查方法。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ct 临床特征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医疗手段不断提高,多数多发性硬化(ms)都能被检测出,因此多发性硬化患者呈上升趋势。
所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指人类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损害脑、视神经和脊髓。
ms的病理基础包括炎性脱髓鞘、胶质增生和硬化斑块形成。
笔者重点观察了本院2008年10月一2011年10月确诊的20例ms报告。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ms还可能造成神经元变性和原发性轴索损害,表现为大脑灰质,尤其是大脑深部灰质损害,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多发性脑梗死和代谢性脑病[1]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搜集到的20例多发性硬化症病例,分析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ct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共有2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于我院就诊,其中男性患者12例,其余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10—57岁。
经主述入院,临床上观察,表现为头痛、发音障碍、视力下降、以及感觉异常、昏迷、储蓄等,本文主要对ct结果进行论述。
1.2 方法目前,确诊多发性硬化并没有特异的方法,一般是根临床经验,及相关辅助手段进行确诊。
以此国内外提出了不少诊断标准,其内容大同小异,可以相互借鉴。
临床上最简单、最基本的诊断标准是,患者至少有两次发作,病变至少多于一个部位。
为进一步确诊,笔者观察的20例患者,其颅脑ct平扫后均做增强扫描,ct为ge hispeed fx/i螺旋扫描,层厚10mm或5mm,pitchl.0增强扫描使用了注射速度为3ml/s的高压注射器肘静脉团注法。
多发性硬化96例临床回顾分析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9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MS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以急性起病为主;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最多见;疲劳、肢体无力、麻木及视力障碍是M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脑脊液检查部分有异常;诱发电位在发现亚临床病灶中发挥重要作用,MRI阳性率高,已成为诊断MS的重要手段。
结论:M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临床特点,结合神经电生理、脑脊液检查及MRI检查能大大地提高临床确诊率。
标签:多发性硬化;脑脊液;神经电生理;临床特点;MRI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常有缓解和复发现象,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
MS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造成诊断困难。
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我院近五年来诊断为M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以期为临床上MS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帮助。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2003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96例MS患者,均采用Poser 标准进行诊断。
1.2 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规律、临床表现、MRI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效果。
2 结果2.1 一般资料男39例(40.6%),女57例(59.4%),男女比为2∶3。
发病年龄18~57岁,以20~40岁居多,平均发病年龄32.7岁。
起病形式:急性(发病1周内达峰)起病45例(59.4%),亚急性(1周~1个月)起病24例(25.4%),慢性起病21例(17.6%)。
诱发因素:首次发作前2周内有明确诱因41例(42.7%),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5例(26.0%),腹泻7例(7.3%),过劳5例(5.2%),外伤2例(2.1%),手术应激2例(2.1%)。
2.2 首发症状视力障碍40例(42.7%),其中,一侧者16例,双侧者24例;肢体无力31例(32.3%),肢体感觉异常15例(15.2%),头昏3例(3.1%),共济失调2例(2.1%),抖动2例(2.1%),精神异常1例(1.0%),言语不利1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