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放射性现象
- 格式:ppt
- 大小:492.50 KB
- 文档页数:35
一、单选题(每题1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也不扣分)1、英语单词“radioactive”的中文含义是()。
(A)放射(B)放射性的(C)放射性(D)放射现象2、()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A)违反交通管理(B)走私黄金(C)违反消防管理(D)违反户口管理3、实施口岸查控,防止非法入出境是()的工作职责。
(A)海关(B)卫检(C)动植物检疫(D)边防检查站4、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的原则是()。
(A)统一管理,分管领导负责(B)统一管理,分工负责(C)统一管理,部门负责(D)集体管理,领导集体负责5、()是民航特殊旅客。
(A)头等舱客人(B)保密客人(C)公务舱客人(D)公安人员6、日常生活中,忌吃猪肉的民族是()。
(A)藏族(B)回族(C)蒙古族(D)满族7、对装有外汇的箱(袋),凭()免检介绍信免予安全检查。
(A)123(B)456(C)789(D)7998、航空邮件必须经过安全检查,如发现可疑邮件时,安检部门应当会同()部门开包查验处理。
(A)工商(B)邮政(C)值机(D)电信9、在空运货物中,如发现伪报品名,要及时通知()作出处理。
(A)承运公司(B)航管(C)民航公安机关(D)机组1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有发生和()的科学。
(A)发现规律(B)普通规律(C)发展(D)规律11、()是我国目前使用的安全门。
(A)法国02PN8-PE型(B)公安部MEX型(C)芬兰METOR200型(D)美国型12、脉冲式安全门的性能特点是()。
(A)设备发生的一连串的脉冲信号产生一个时变磁场(B)通过改变脉冲持续时间和反射机电流断开与接受机打开之间的延误时间得到较好的探测效果。
(C)通过感应寄生电流及均化磁场的数字信号处理方式而获得很高的分辩率,但发射磁场强度很低,对心脏起搏器佩带者、体弱人、孕妇、磁性媒质和其他电子装置无害。
(D)探测物通过探测器速率的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探测效果。
13、X射线的基本知识是()。
5 职业工作人员眼睛,皮肤当量剂量限值,公众皮肤限限值?这个表几乎都考过出处GB18871-2002也考过6 介入机房和CT机房有用线束和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CT和介入已经考了好几次了7 腰椎剂量率?什么投射位置自己对照?8 乳腺钼靶每次曝光腺体平均剂量率?13 医用X射线诊断机入射体表剂量率?24 头腰椎腹部都考过应该不难记25 通用防护要求(1)X 射线设备出线口上应安装限束系统(如限束器、光阑等)。
(2)X 射线管组件上应有清晰的焦点位置标示。
(3)X 射线管组件上应标明固有滤过,所有附加滤过片均应标明其材料和厚度。
①除乳腺 X 射线摄影设备外,在正常使用中不可拆卸的滤过部件,应不小于0.5mmAl;②除乳腺 X 射线摄影设备外,应用工具才能拆卸的滤片和固有滤过(不可拆卸的)的总滤过,应不小于 1.5mmAl;③除牙科摄影和乳腺摄影用 X 射线设备外,X 射线有用线束中的所有物质形成的等效总滤过,应不小于 2.5mmAl;④标称 X 射线管电压不超过 70 kV 的牙科 X 射线设备,其总滤过应不小于1.5mmAl;⑤标称 X 射线管电压不超过 50 kV 的乳腺摄影专用 X 射线设备,其总滤过应不小于0.03mmMo。
26 回旋加速器制备PET药物需要报告表属于2类射线装置27 介入医务人员受到辐射哪几种?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主要辐射危害因素是辐射源具有贯穿性能的电离辐射的外照射,它可分为两个类别,初级辐射和次级辐射。
次级辐射为两项,散射辐射和泄漏辐射。
28CT机房面积?41 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多选题41 医用X射线诊断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主要包括 X 射线摄影、X 射线透视和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1)X 射线摄影是直接或在转换之后摄取、记录和选择处理影像接收面上的 X 射线影像中所包含的信息的技术。
(2)X 射线透视是获得连续或断续的一系列 X 射线图像并将其连续地显示为可见影像的技术,透视设备根据影像接收器的不同分为荧光屏透视、影像增强器透视、平板探测器透视等。
20200508 王1 为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现行的基本安全标准是A GB18877-2012B GB18285-2018C GB18871-2002C GB18883-20022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工作中所受职业照射在连续五年平均(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不超过()mSv (其中任何一年又可达50mSv)A 30B 50C 20D403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工作中所受职业照射在连续五年平均(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不超过20mSv (其中任何一年又可达()mSv)A 30B 50C 20D404 全身骨密度仪机房(照射室)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和最小单边长度分别是()A 15㎡、3.0mB 30㎡、4.0mC 10㎡、2.5mD20㎡、3.5m5 以下关于医疗照射指导水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医疗照射指导可作为当前良好放射学实践的指南B 不允许依据临床判断实施高于指导水平的照射C 医疗照射指导是针对中等身材受检者提出的一种合理的平均而言的典型值D不能视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达到最佳性能的指南6 除了乳腺摄影X射线机外,X射线管件中遮挡X射线束材料的质量等效过滤必须符合:在正常使用中不可拆卸的材料,应不小于()A 1.5mmALB 1.5mmFeC 0.5mmALD0.5mmFe7 () 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A 国务院生态环境B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C 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D国务院卫生8 对职业照射用年有效剂量评价,应符合GB18871-2002 中规定的限制,其中四肢(手和足)的年当量剂量为()A 50mSvB 500mSvC 20mSvD150mSv9 典型成年受检者X摄像摄影的剂量指导水平AP位(前后位)照射腹部,每次摄影入射体表剂量为()A 7mGyB 30mGyC 5mGyD10mGy10 ( ) 是受检者位于X射线管和探测器之间,对其进行多方向X射线扫描,并将检出的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实现重建断层摄像A X射线透视B 放射治疗C X射线摄影D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11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按有关规定办理了异地使用备案后,应当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A 国务院B 使用地当地C 移出地D移出地及使用地省级12 在野外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的,应当经()人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批准方可进行。
第十九章 原子核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铀核(238 92U)衰变为铅核(20682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解析:物理化学方法都无法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故A 项错;β衰变中释放的电子是核内的中子转化的,并不是核外电子,B 错;α、β、γ三种射线的电离本领依次减弱,贯穿本领依次增强,C 正确;8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32,质子数减少16,10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0个,电荷数不守恒,故D 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答案:C2.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 A .11.4天 B .7.6天C .5.7天D .3.8天 解析:半衰期是指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根据⎝ ⎛⎭⎪⎫12t T =18,t T=3,因为t =11.4天,所以T =11.43=3.8(天),故D 正确. 答案:D3.原子核238 92U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 90Th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 91Pa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 92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A .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 .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 .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解析:238 92U *①K234 90Th ,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说明①为α衰变.234 90Th *②K234 91Pa ,质子数加1,质量数不变,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234 91Pa *③K234 92U ,质子数加1,质量数不变,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为成质子.故选项A 正确.答案:A4.(多选)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B .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C.238 92U 衰变成20682Pb 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解析:β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γ射线的实质是电磁波,γ射线的穿透本领比较强,故A 错误;半衰期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少量的原子核不适用,故B 错误;因为β衰变的质量数不变,所以α衰变的次数n =238-2064=8,在α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总共少16,则β衰变的次数m =16-101=6,故C 正确;β衰变时,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故D 正确.答案:CDA 级 抓基础1.天然放射现象中可产生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B.238 92U 经过一次α衰变,变为234 90ThC .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穿透能力强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解析:β衰变产生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而来的,故A 错误;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氦核(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成的氦原子),并且转变成一个质量数减小4,核电荷数减少2的新原子核,故选项B 正确;α、β、γ三种射线分别是氦、电子、电磁波,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逐渐增强,即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穿透能力弱,故选项C 错误;半衰期是原子内部性质决定,与温度无关,所以升高放射性元素的温度不能缩短其半衰期,故D 错误;故选B.答案:B2.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释放出大量的碘131,碘131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会发出β射线与γ射线,碘131被人摄入后,会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B .碘131的半衰期为8.3天,则4个碘原子核经16.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C .碘131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γ射线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强解析:半衰期不受温度,压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以人类目前无法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故A错误;半衰期是对大量粒子的一个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单个原子,故B错误;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衰变方程为10n →0-1e+11H,故C正确;β射线为高速电子流不是电磁波,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答案:C3.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4820Ca(钙48)轰击249 98Cf(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数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是( ) A.中子B.质子C.电子D.α粒子解析:由钙48与锎249合成的第118号元素,质量数是297;发生3次α衰变,质量数少12,核电荷数少了6,可见,先放出三个粒子电荷数是0,质量数是1,是中子,选A.答案:AB级提能力4.(2014·大纲全国卷) (多选)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解析:有些原子核不稳定,可以自发地衰变,但不是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故A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决定,与外界的温度无关,故B正确;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与核外电子无关,故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故C正确;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只能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中的二种(α、γ射线或β、γ射线),α、β和γ三种射线,γ射线的穿透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D错误.故选A、D.答案:AD5.某原子核A先进行一次β衰变变成原子核B,再进行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C,则( )A.核C的质子数比核A的质子数少2B.核A的质量数减核C的质量数等于3C.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3D.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5解析:原子核A进行一次β衰变后,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并释放一个电子,再进行一次α衰变,又释放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所以核A比核C多3个中子1个质子,选项C 正确,A、B、D错误.答案:C6.天然放射性铀(23892U)发生衰变后产生钍(23490Th)和另一个原子核.(1)请写出衰变方程;(2)若衰变前铀(23892U)核的速度为v,衰变产生的钍(23490Th)核速度为v2,且与铀核速度方向相同,求产生的另一种新核的速度.解析:(1)23892U→23490Th+42He.(2)设另一新核的速度为v′,铀核质量为238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38mv=234m×v2+4mv′得:v′=1214v.答案:(1)见解析(2)121 4v。
第一章概论1、放射性强度单位(国际、常用)1)贝可勒尔(Bq) :国际单位,1Bq 表示放射性核素在一秒内发生一次核衰变。
2)居里(Ci、mCi、μCi):常用单位1Ci=3.7×1010Bq1Bq=2.703×10-11 Ci2、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衰变规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仅与时间有关半衰期:实际工作中表示放射性核素衰变速率的指标。
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衰减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半衰期:进入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由于排泄、分泌等使其在体内的含量间质原来的一般所需要的时间。
3、显像原理[根据放射性核素的示踪作用]引入机体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机器标记化合物→[依据在体内的特点和在特定脏器或病变组织中的聚集]用放射性核素现象仪探测获得脏器或病变组织中的射线分布图像→在体内显示脏器和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功能结构变化。
4、显像方式和种类(书P5)a静态显像与动态显像b局部显像与全身显像c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d阳性显像与阴性显像e早期显像与延迟显像第二章神经系统1、脑血流断层显像1)显像剂及特点显像剂:99m Tc-ECD、99m Tc-HMPAO、123I-IMP特点:a分子量小、零电荷、脂溶性高的胺类化合物和四配基络合物。
b能通过正常血脑屏障为脑细胞摄取。
c进入脑细胞内经脑内酶水解转变为水溶性化合物不能反扩散出脑细胞,较长时间滞留。
2)显像原理:显像剂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
在正常血供和功能的脑组织显影,而血供较差的脑组织、坏死和瘢痕组织轻度显影(稀疏)或不显影(缺损)。
3)图像分析灰质结构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区,白质和脑室部位放射性明显低下。
放射性分布两侧基本对称,与X-CT影像类似。
异常图像:a过度灌注:发病数日后,由于侧支循环丰富,在rCBF断层影像上可见到病变四周出现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区。
b大小脑交叉失联络:病变对侧小脑呈放射性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