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Feb. 2010,V ol 19 No. 2B ·154·而增高。
我们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胃内Hp感染的范围扩大且部位上移。
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幽门腺出现的部位也上移有关[6]。
而窦体交界是幽门腺和胃底腺的迁移区,所以窦体交界也具有随年龄增长向胃近段迁移的趋势。
作者进一步分析[6],发现实验中不同年龄组各部位间Hp感染率和幽门腺出现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可以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Hp 感染的近端迁移趋势和窦体交界的近端迁移趋势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Hp感染本身可以通过加重胃黏膜萎缩,由幽门腺黏液分泌细胞取代萎缩的胃体腺壁细胞和主细胞而导致窦体交界近端迁移。
同时,幽门腺组织具有适宜Hp定植的pH条件,并且其主要构成细胞黏液分泌细胞高表达Hp黏附素相关受体及信号转导分子[7]。
所以随着窦体交界近端迁移,也就是幽门腺上移,Hp感染部位上移。
此外,由于窦体交界的特殊解剖位置和病理类型,其存在的酸性梯度,使其成为Hp定植复发的最好的庇护所。
因此向近端迁移了的窦体交界可以引起其近旁部位Hp感染程度加重或者Hp不易根除。
最终导致Hp感染部位上移。
从我们的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可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Hp感染部位和窦体交界区均具有向近端迁移的趋势,并且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认为是Hp和胃生理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正常人群存有大量的Hp感染患者,其感染率及其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在胃内的感染部位有从胃窦、胃角到胃体逐步上升的趋势。
幽门螺杆菌是胃内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病因,特别是胃癌。
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对于胃癌的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定期胃镜对胃幽门螺杆菌进行普查有临床意义。
对于胃镜的取材部位,胃镜常规应包括胃体、胃窦和胃角。
胃体取材对中、老年人和年轻人有胃窦、角有治疗史的病例和有肠腺组织转化及异型增生的病例意义重大。
高血压患者血脂控制标准
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控制标准通常是不超过5.0mmol/L。
如果血脂超过正常值范围,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脂,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请注意,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压和血脂,日常要注意保持低脂饮食,适量食用蔬菜粥、玉米粥等清淡食物,避免食用腊肉、咸鱼等高脂食物,也要注意限制脂肪的摄入,避免食用油炸类食物,比如炸鸡、炸鱼等。
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不能作为最终判断,仅供您参考。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如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引起高血脂的原因1、吸烟吸烟是高血脂发病的头号危险因素,因为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逐渐损伤血管的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间的缝隙增大,导致血脂随血液流经这段血管时,就能像水中的泥沙一样通过上皮细胞的缝隙,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血栓。
2、高血压血压过高,使血管上皮细胞长期受到高压冲击,发生变性、功能减退,从而让血脂伺机进入血管壁。
3、糖尿病糖尿病对血管壁上皮细胞的危害与冠心病相当,同样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4、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如果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男性发病早于55岁,女性早于65岁,很有可能其本人基因上也有缺陷,天生血管内壁功能不好,同样有可能导致高血脂。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血脂。
它能够在血管壁内外自由往来,因此可以把已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血脂重新“搬”出来,“逆转血脂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过程”。
但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都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有影响,比如吸烟、缺乏运动就会使其含量减少。
6、年龄血管上皮细胞的功能也会随年龄渐长而退化,当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就要注意积极防治高血脂。
高血脂的危害1、高血脂会加大血液的粘度,危害循环系统中的微循环灌注。
体内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与乳糜微粒在血液之中游离并沉积,降低血液的流速,增大血液的粘稠度,使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淤滞,并降低红血球的电泳能力、变形能力。
2、高血脂会危害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
大量脂类物质蛋白,在血浆中沉积移动,降低血液流速,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形成血管硬化。
3、高血脂会导致冠心病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
4、高血脂会导致高血压在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脂与三大疾病的营养分析[关键词]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营养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危害人们的健康。
而高脂肪饮食使得很多人血脂升高,血脂高是三大疾病的根源。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逐渐会退化,血脂、血压有增高的现象,糖耐量减退,但从理论上说,这些问题与营养密切相关。
1 高血脂与三大疾病的关系高血脂与三大疾病的关联:糖类摄入过多→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又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副交感神经→ 肾排盐能力下降→ 高血压;高血脂→ 副交感神经→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高血脂→ 副交感神经→ 胰岛素抵抗→ (8-10年)→癌症;高血脂→ 副交感神经→ 胰岛素抵抗→ 心率升高→高血压;高血脂→ 副交感神经→ 胰岛素抵抗→ 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高血压。
11 高血脂与高血压的关系①1936年就发现高血脂摄入可引发动脉硬化,血管管腔变窄,压力增大,进而引发高血压。
②高血压对已硬化的动脉血管,又加快其硬化速度(钙协抗剂效果较好)。
③高血脂对副交感神经的影响,导致肾脏排盐能力下降,产生肾性高血压(利尿剂效果较好)。
④肾性高血压又会促使肾组织硬化,进一步加深肾脏损害。
⑤高血脂对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使心率上升,从而推动高血压(β阻滞剂倍他乐克效果好)。
⑥高血脂对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使血管收缩,从而推动血压升高。
12 高血脂与癌症的关系121 高血脂引起肝、肾、肺的代谢障碍,人体的排酸能力下降,基本处于酸性体质状态,人体血液的pH值正常为7/35-7.45(偏碱性),酸性体质的特点是:腐蚀神经,腐蚀软骨,加重溃疡,形成癌症,有统计显示100%的癌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癌细胞在缺氧的酸性条件下易发生,此时自由基活跃,高血脂具备这两个条件。
122 高血脂引发胰岛素抵抗,较多的胰岛素抑制免疫系统,影响癌细胞的清除,且酸性环境是癌细胞的温床。
三高人群饮食注意什么三高人群饮食注意什么高血糖人群饮食要点:1、每天的烹调油不能超过25克;2、忌食含糖食品,如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等;3、少吃稀饭,因为稀饭易消化难定量,餐后血糖很容易升高;4、常吃粗杂粮和薯类替代主食,如燕麦、荞麦、薏仁、马铃薯等;5、多吃有助于降糖的蔬菜,如芹菜、黄瓜、番茄、白萝卜、绿豆芽、苦瓜、青菜等;6、多吃菌藻类食物,如香菇、草菇、金针菇、海带、紫菜等;7、吃水果要扣除相应的主食,如吃150克苹果要扣除25克米;8、血糖不稳定的情况下不能喝酒水饮料。
高血脂、高血压人群饮食要点:1、每天脂肪的摄入量不能超过50克,瘦肉在100—150克之间,喝脱脂牛奶为宜;2、每天的烹调油为20克左右,尽量选择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茶油等;3、适量选用有助于降血脂的食物,如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类、富含植物固醇的豆制品、富含粗纤维的菌藻类食物等。
三高的一些治疗方法1、罗布麻茶含有鞣质,类似于维生素 P活性,能保持或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增强血管的柔韧性和弹性,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脂肪在血管壁中沉积。
茶叶中的单宁酸能抑制血压升高,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降低的作用。
特别是罗布麻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
茶多酚和维生素 C 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
2、海带绿豆汤可治高血压海带150克,浸泡、洗净、切碎;绿豆150克洗净。
共入锅内煮至烂熟,用红糖调服,每日2次。
3、醋浸花生米生花生,精醋适量,倒醋浸泡7天,早晚各10粒,待血压降后可隔日服用。
具有清热等功效,可治高血压症,对保护毛细管壁,阻止血栓形成都有较好作用三高之间的关系1、高血脂与高血压影响血压升高的因素很多,其中血管的外周阻力、动脉壁弹性、血液粘度是形成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而这三种因素与高脂血症有直接关系。
正常人血管内膜是光滑流畅的,血脂增高会在血管内膜下逐渐沉积呈黄色粥样斑块,久之破溃、出血、管腔变狭、血流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血脂增高,血脂在动脉内膜沉积可造成血管硬化,使血管壁弹性减弱,血压升高。
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
文章目录一、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二、高血压如何预防三、高血压食疗方
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1、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
高血压的疾病发生和发展都是与血脂密切的相关的,经过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生活中许多患有血脂高血压高的病人多半都患有脂质代谢紊乱,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相比较正常人的都是有显着的增高的,而高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则是比较低的。
另一方面,许多高脂血症也常合并高血压,两者呈因果关系,但何为因何为果,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同属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并存时,冠心病的发病率远较一项者高,因此,两项并存时更应积极治疗。
2、高血压的病因
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