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R&D补贴政策效率分析基于博弈论的研究方法硕士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64
论财政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摘要】现代经济社会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财政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优化财税政策支持、建立科技创新补贴机制、推动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这些措施的详细解读,可以发现财政政策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
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化,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也会不断完善,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财政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至关重要,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财政政策、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财税政策、科技创新补贴、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和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企业在保持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市场份额。
由于科技创新的周期长、风险大、投入大,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方面遇到了困难和挑战。
为了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旨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减轻税收负担、完善创新补贴机制、促进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支持。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不仅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还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重点探讨财政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以期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是财政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是由政府专门设立的资金池,用于支持企业开展科技研发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这种专项资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包括直接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形式。
论改革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各国都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然而,改革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还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财政投入不足。
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财政投入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
虽然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投入比例仍然远不如发达国家。
此外,现有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也不完善,导致一些科技项目难以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其次,科技创新和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性还需提高。
当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和支持科技创新,导致很多科技创新项目无法得到财政补贴或优惠政策的支持,反而因此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因此,财政政策需要更多地关注科技创新,制定更加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最后,科技创新需要更加重视转化。
当前,一些科技创新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反而陷入了“成果孤立”的境地,最终导致科技创新的资源浪费。
因此,科技创新需要更加注重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创新和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税收优惠等方式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其次,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
建立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机制、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等,有利于科技创新项目更加顺畅地获得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最后,增强成果转化和应用能力。
针对科技创新成果孤立的问题,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补贴政策,鼓励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应用,并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能力和效率。
总之,改革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只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成果转化和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论改革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改革财政政策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可以对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激励。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而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增加科研项目的资金拨款,提高科研人员的研发经费,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财政部门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基金,提供贷款和补贴,鼓励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
通过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可以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激励。
当前,我国对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着一些优惠税收政策,比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等。
这些政策仍然有待完善。
财政部门可以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提高优惠力度,降低科技企业的税负,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财政部门还可以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的税收减免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
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仍然相对较低,很多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和风险投资,帮助科技企业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财政部门还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提供融资和股权投资,帮助科技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推动科技创新的商业化。
通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可以提高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推动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论改革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
改革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途径。
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和竞争优势,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
财政政策在促进科技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财政政策,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激励,能够有效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改革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财政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财政资金的投入能够有效地撬动社会各界的创新活力,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热情。
为了促进科技创新,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为科研项目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激励政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还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科研开发投入,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激励政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改革财政政策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扶持。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仍然存在着资源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
要促进科技创新,需要改革财政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扶持。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引导各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还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资助制度,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对科技创新成果给予良好的激励,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
我国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充分发挥财政投入、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等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历来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而且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可供借鉴。
因此,本文主要从财税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机理和财税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现状,来分析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制度设计。
关键词:科技创新财政政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则认为技术创新是新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虽然企业对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视,但技术创新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强。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有历史因素如长期的计划经济与短缺经济的影响、企业的技术基础差外,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而,设计和制订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自然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长期、重要目标。
财政激励机制作为这种机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如果把科技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来看待,那么促进科技创新的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作用和目的就是促成社会对这种产品的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扩大。
以西方传统的经济学观点来看,就是使科技产品的供需曲线外移,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达到均衡。
如图1所示,最初的科技供需曲线S、D 相交点的横轴距离为OQ,如果科技进步与发展意味着对科技供需的增加,那么供需曲线将向右移动,由S 移至S’,D 移至D’,科技水平也由OQ 发展到OQ’。
促进科技进步的财政政策的实质意义,就是指政府通过财政的收支来影响科技发展的内部诱因和改善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以最终影响科技产品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来促进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
财政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其在促进科技创新中的定位非常关键,它决定着该政策发挥作用的方向和力度。
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采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即供需曲线的外移作为科技进步的标志,为达到提高科技——这种特殊产品的供需均衡量的目标,可采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以及与财政政策相关的配套政策。
科技创新财政政策论文
科技创新财政政策论文
一、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科技投入政策体系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强财政科技投入,来加强科技进步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激励科技发展的支持政策,1995年我国正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8年开始试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政策的实施,这一期间,国家出台了若干科技计划,加强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财政直接科技投入在十几年间始终保持增长的态势。
(一)财政科技投入的政策梳理
1.财政科技投入的政策法规
1985年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科学技术拨款,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应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速度增加。
”
1993年出台的《科技进步法》明确规定:“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截留国家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
”
199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每年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要更大些。
同时,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础建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
要加大对农业科学研。
科技创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论文[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自21世纪以后,科技创新突飞猛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向,在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的请求的环境下,企业不只必需别离本身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而且将与利益相关者(如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的运营资源进行优化置,从而时辰降低运营本钱,监视资金流向,及时精确反响信息,精确把握市场方向,全方位控制市场,另外财务管理的环境发作着普遍的剧变,企业的财务从业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样性。
因而,企业基于久远战略目的效劳的高度组织和展开活动的根底上,开端优化组织管理机构,变革财务管理形式,强化企业的财务从业人员坚持的财务价值观,本文为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理论起着严重的指导意义。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科技创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的宏大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关注科技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h.j.bulliger(xx)研讨以为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加快了财务管理更新与变革;Baldwial。
(xx)从企业财务构造、研发强度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的方面研讨,发现研发强度高的公司对企业的财务构造具有显著相关,财务构造中负债的比重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显著相关。
JP。
Barnes(2000)以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研讨,借助最新的财务软件等管理工具,完成财务管理的动态性、实时性。
吕阳(xx)经过对学问经济时期财务管理的研讨,论述了针对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处理方案,并瞻望了财务管理的开展趋向。
张霞(xx年)以为网络经济的疾速开展,给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严峻应战,迫切需求创新;崔晓莉(xx年)以为在科技创新的时期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理解决方案。
翟克华(xx年)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财务评价理论和根本特征动身,针对该类企业的财务特征存在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提升财务管理程度。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影响研讨处于起步阶段的不完善状态。
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激励作用-生产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由于当前在技术创新方面市场的作用失灵,从而使企业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进而阻碍了企业自身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使得企业在生产中出现了技术创新不足的情况。
此时,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能,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指导。
通过政府这一外部力量,更好地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弥补市场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在企业政策指导下,能够较好地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带来外部激励。
1 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1.1 从传统理论角度分析政府行为在早期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中,基本没有考虑政府因素,实际把政府因素看作是外生变量而将其排除在技术创新的体系外。
根据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观点,市场可以发挥自我调节的作用,而政府如果此时进行干预,则属于不合理的行为。
因此,在早期研究中,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并没有发挥作用。
通过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人员可以在溢出效果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而政府也能够在企业技术创新中适当地给予帮助,从而使得知识与技术能够在溢出效应方面作出合理的解释,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此时,政府对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作用得到高度重视。
此外,政府工作中更是把技术创新视为重要因素。
弗里曼的相关研究中提出国家创新的体系概念,他认为在技术创新方面,政府可以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
而在帕维蒂和佩特尔的观点中,激励结构和机制角度是可以较好地阐述出政府技术创新作用,因此,他们主张需要建立政府激励的机制,从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更好地帮助企业在技术方面培养人才。
例如:从最基础的研究和教育角度出发,把市场中的失效方面通过政府的作用进行弥补。
此外,在创新之后所出现的短期垄断情况,企业会在利润激励下出现大量模仿,从而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出现了压力平衡的情况,这是企业难以避免的,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面需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的。
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经验及启示【摘要】在当今科技创新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方式途径、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探讨了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强调了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关键作用。
分析了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多种方式和途径,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手段。
接着,介绍了对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效果评估方法,以及成功案例的分享。
总结了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启示,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在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经验、启示、必要性、方式和途径、效果评估、成功案例、总结、展望未来、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财政支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以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和重要政策工具。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了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各类科技项目和创新团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
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财政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如何提升财政支持的科技创新效果,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从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方式和途径、效果评估、成功案例及启示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我国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阐述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今天,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成为各国政府重要的政策选择。
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来支持科技创新,以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影响力。
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是否真正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论改革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随着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
然而,单纯地注重科技创新本身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其中,改革财政政策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政府科技创新投入的重要性政府科技创新投入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政府的科技创新投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解决高风险高成本的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问题。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试验和研究,这些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
而这些活动本身的回报率是难以确定的,存在较大的风险。
政府投入资金可以解决这些难以获得商业利润的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问题,推动高风险高成本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二)促进科技产业链的形成。
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可以通过补贴、奖励等方式,引导企业集中进行技术创新,形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科技产业链。
随着科技产业链的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将形成良性循环。
(三)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
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可以帮助企业在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促进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
政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支持科技创新成果的引进和市场化,从而加快创新成果的利用和应用。
二、政府改革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尽管政府的科技创新投入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财政政策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不够显著。
改革财政政策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
(一)转变财政投入方式。
传统的财政投入方式往往采取行政规划、直接投入等方式,往往容易出现效率底下、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政府需要针对性地对财政投入方式进行改革,采取以需求为导向的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基础研究等科技创新领域进行投入,并且通过公开透明的渠道、机制进行投入。
(二)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政府需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奖励、竞赛等方式来鼓励企业和个人投入创新活动,同时加强对创新项目投入的监管和评估,避免浪费资源。
中图分类号:F8 密级:公开学科分类号:论文编号:CS118222009020203013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R&D补贴政策效率分析--基于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作者姓名:郁文超学科专业:财政学指导教师:王静教授培养院系:财政税务学院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日A research on Financial subsidy policy efficiency toincrease the R & D activities of corporates---- Based on the reach method of game theory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Candidate:Yu WenchaoSupervisor:Prof. Wang Jing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中图分类号:F8 密级:公开学科分类号:论文编号:CS118222009020203013硕士学位论文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R&D补贴政策效率分析--基于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作者姓名:郁文超申请学位级别:经济学硕士指导教师姓名:王静职称:教授学科专业:财政学研究方向:财政支出政策分析学习时间:自2009年9 月 1 日起至2012 年 6 月30 日止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12年6 月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电子版),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科技力量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源泉,研究与开发(R&D)是科技活动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
为此,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研究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本国科技研发实力的政策。
由于企业被公认为是一国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R&D行为本身又具有公共品的性质,这就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干预来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缺陷,所以针对企业进行的R&D补贴激励政策被各国政府所广泛采用,我国政府也不例外。
但是,一些数据表明巨额的财政投入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政府的补贴规模,补贴强度也与科技发达国家不仅有着较明显的差距,而且还有逐年下滑的趋势。
这说明了我国政府对企业R&D补贴积极性不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R&D补贴效率偏低所导致。
本文针对这一宏观层面出现的问题,以较为独特的视角深入到微观层面,考察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关系,刻画出企业出于利益的考虑骗取政府R&D补贴的策略性行为,得出政府的补贴将产生“逆向”激励作用的结论,从而揭示了政府积极性下降,补贴效率不高这一问题发生的微观机制。
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意义,在阅读和梳理前人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主要对本文所要涉及的理论进行梳理,包括经济增长、财政R&D补贴、博弈论三个方面。
第三部分对国内及山东省的R&D 补贴政策和补贴现状进行描述和实证分析,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政府公共支出激励与我国自主创新冲动关联度不高或者说政府公共支出支持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来说是不稳定的,补贴效率不高。
第四部分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分析,即政府科技政策制定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资助与被资助相互博弈。
力图以模型的形式刻画出企业发送虚假“创新类型”信号以骗取政府R&D补贴的微观行为,并讨论在不同博弈均衡条件下政策制定者面对企业逆向选择行为的最优对策。
第五部分,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现实情况,就如何调整财政R&D补贴政策以及运用其他配套政策来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R&D补贴效率信息不对称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governments were awaring of the ultimate source of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i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s the most creative par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Therefore, governments were considering policies of how can they better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Enterprises be acknowledged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one country, and R&D behavior is a kind of public goods naturally, which need the government s‟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to compensate for defects caused by “market failure”, so the policy of R&D subsidies to the enterprises were widely adopted by governments, including our government. However, some data suggest that huge financial investment didn…t get corresponding return. Not only the scale and the strength of government s‟ subsidies have a clear gap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also have a downward trend year by year. It shows that the probable reason of the low degree of enthusiasm of our government s‟ R&D subsidies is the low efficiency of R&D subsidy. In this paper, in allusion to this macro level problems, I chose a more unique perspective which is the micro level, inspected the game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depicted the enterprise s‟ benefit strategic behavior which defraud the government s‟ R&D subsidy, got the conclusion of government s‟ subsidies will generate "reverse" incentive, then revealed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the declining of government s‟enthusiasm, and the poor efficiency of subsidies.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major parts. The first part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and m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ading and combing theory and literature. The second part collects the theory involved, including economic growth, financial R&D subsidy, game theory. The third part describes the R&D subsidy policies and subsidie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and Shandong Province, and makes empirical analysis, then points out some possible problems: the degree of government public spending incentives and China'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mpulses associated with is not high or rather government public expenditure support for enterprise autonomyinnovation is unstable, the subsidy is inefficient. Part IV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is problem with the method of game theory. Tries to depict a model: the microscopic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sending a false "creative types" signal to defraud the governments‟R&D subsidies, and discuss the optimal countermeasure policy makers face adverse selection of enterprises behavior in the gam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The fifth par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makes some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adjust the financial R&D subsidy policy and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wer using other supporting policies.Key Words:Financial R&D subsidy Efficiency Information asymmetry目录第1章导论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研究文献综述 (2)1.2.1 国外文献综述 (2)1.2.2 国内文献综述 (4)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6)1.3.1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6)1.3.2 研究思路 (6)1.3.3 研究方法 (7)1.3.4 创新点 (7)1.3.5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第2章政府对企业进行R&D补贴的理论基础 (9)2.1 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 (9)2.1.1 外生科技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9)2.1.2 内生科技进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10)2.2 政府R&D补贴激励的理论依据 (11)2.2.1 R&D的公共产品特性 (11)2.2.2 R&D活动的外部性 (12)2.2.3 R&D活动的不确定性 (13)2.2.4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困难 (13)2.2.5 技术进步的“马太效应” (14)2.3 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理论 (14)2.3.1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14)2.3.2 贝叶斯法则 (14)2.3.3 信号传递博弈 (15)第3章我国财政R&D补贴的现状及效率分析 (16)3.1我国的财政R&D补贴政策及投入现状 (16)3.1.1 我国的财政R&D补贴政策 (16)3.1.2 我国R&D总投入及财政R&D投入现状 (17)3.1.3 我国财政R&D投入存在的问题 (19)3.2 山东省财政R&D投入现状及问题 (23)3.2.1山东省财政R&D投入总量及规模研究 (24)3.2.2 山东省财政R&D投入强度 (24)3.2.3 山东省财政R&D投入增长幅度 (25)3.3 山东省财政对企业的R&D补贴效率分析 (26)3.3.1 财政对企业的R&D补贴效率省际比较 (26)3.3.2 对R&D补贴与企业R&D产出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28)第4章财政R&D补贴政策效率成因分析 (34)4.1 R&D补贴博弈模型的建立 (34)4.1.1 R&D阶段 (34)4.1.2 生产阶段 (35)4.2 对 R&D补贴博弈模型的分析 (37)4.2.1 信息对称条件下的R&D补贴 (37)4.2.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R&D补贴 (39)4.3 政策制定者的最优选择 (43)第5章优化财政R&D政策激励效果的政策建议 (46)5.1 实现R&D补贴长期化的制度化,建立企业创新的信用机制 (46)5.2 加大R&D税收优惠力度 (46)5.3 改革科技评估和评审体制,加强外部监督 (47)5.4 推动合作创新,加强企业R&D行为的内部监督 (47)5.5 提高R&D要素投入价格 (47)5.6 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企业创新文化 (48)参考文献 (49)本人在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52)致谢 (53)第1章导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以消耗资源来换取产出增加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受到质疑,人类越来越意识到科技进步才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曙光己经亮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