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测试题 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海陆的变迁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能反映海陆变化历史的是〔〕A. 植被类型B. 气候类型C. 地形类型D. 生物化石2.“沧海桑田〞的地理含义是〔〕A. 地表形态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B. 地球外表的海和陆是永久不变的C. 如今的海洋曾经都是陆地D. 只有填海造陆才能沧海变桑田3.台湾海峡的底部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 海底森林死亡B. 地壳下陷,海水吞没C. 砍伐的森林丢弃到海中D. 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4.“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A. 在海边种植桑树B. 海陆的变迁C. 填海造陆种田D. 比喻世事的变迁5.以下现象不会引起海陆变迁的是〔〕A. 人类填海造陆B. 全球变暖C. 地壳的运动D. 刮风下雨6.以下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非常吻合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 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①②7.以下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选项是〔〕A. 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抬升B. 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C. 非洲的西部海岩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D. 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8.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这可以用什么原理解释?〔〕A. 地质力学B. 大陆漂移学说C. 板块构造学说D. 海底扩张学说9.以下现象不会引起海陆变迁的是〔〕A. 人类填海造陆B. 全球变暖C. 地壳的运动D. 刮风下雨10.以下自然现象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 海水的潮起潮落B. 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C. 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D.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二、填空题〔共4题;共10分〕11.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的________ 提出的.1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主要有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拟________ ,而交界处比拟________ ,多________ 、________ .13.现代科学研究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三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证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变迁》课时作业(含答案)一、选择题1.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B.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C.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D.板块相对运动的结果2.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是因为下列哪两个板块相向运动所致的()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3.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多火山、地震 B.乙处海洋面积不断缩小C.丙处山脉海拔缓慢上升 D.丁处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4.下列四个国家中,属亚洲又位于印度洋板块,居民以白种人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是()A.澳大利亚B.韩国C.印度D.俄罗斯5.世界上的主要山系、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A.亚欧板块内部B.板块交界处C.太平洋板块内部D.南极大陆6.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结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山脉会消失B.②山脉会消失C.红海会缩小D.地中海会缩小7.鱼龙是一种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年前的巨型海洋生物。
而研究人员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上发现了这种生物的化石(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此次发现说明当地()A.由海洋变成了陆地B.史前鱼龙曾生活在陆地C.人们把化石带到陆地D.海平面上升淹没了陆地8.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地中海不断缩小,终将消亡B.红海面积缩小,将形成山脉C.喜马拉雅山下降,沉入海底D.南极洲漂向低纬,冰川融化9.日本火山、地震灾害频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本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 B.日本开采地下资源C.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日本人口多10.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的轮廓比较吻合,古生物化石极其相似,由此魏格纳提出了()A.板块构造学说 B.大陆漂移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地球引力学说11.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当中,下列不属于海陆变迁的例子的是()A.日本填海造陆B.喜马拉雅山顶发现生物化石C.台湾海峡底部发现森林遗迹D.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1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A.碰撞B.张裂C.分裂D.拉伸13.下列能证明大陆漂移说的是()A.南美洲和非洲发现了相同的古生物化石 B.高原、平原在各大洲都有分布C.非洲和亚洲分布着相似的自然景观 D.世界各地都有飞鸟14.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B.北冰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15.以下实例能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的证明B.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大西洋面积不断扩大C.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是因为地壳断裂下沉D.大陆漂移说是通过研究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性后提出来的二、判断题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乏公仓州月氏勿市运河学校海陆变迁一、选择题1.以下因素不能直接导致海陆变迁的是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活动 D.寒潮天气2.以下现象属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是〔〕A.褶皱山 B.填海造陆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3.能反映海陆的变化历史的是〔〕A.植被类型 B.气候类型 C.地形类型 D.生物化石4.我国古代描述海陆变化的形象词语是〔〕A.南辕北辙 B.沧海桑田 C.烟波浩淼 D.此起彼伏5.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 B.人类活动 C.海平面升降 D.全球变暖6.关于地球外表的变化,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海陆面积的变化 B.只有海陆分布的变化C.从来就没有变化 D.旧有海陆面积的变化,也有海陆分布的变化7.可以证明“非洲和南美洲以前连在一起〞的证据包括〔〕①古生物化石②现代自然带的分布③地层构造④地形地貌的相似性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8.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及其国籍连线正确的选项是〔〕A.诺贝尔—瑞典 B.李四光—中国 C.爱因斯坦—HY D.魏格纳—德国9.“大陆漂移学说〞产生的最初启示是〔〕A.亚洲和欧洲可以拼接在一起 B.太平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彼此吻合C.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彼此吻合 D.南极洲正好与印度洋可以叠合1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板块内部稳定,不存在小的板块 B.全球可以分为五大板块C.太平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D.板块交界地带是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区11.“板块构造学说〞中没有的板块是〔〕A.大西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12.碰撞形成阿尔卑斯山脉的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C.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13.我国岛多火山地震,原因是位于〔〕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14.现代考古发现海峡有古代森林遗迹,这可以说明〔〕A.大陆处于不断的漂移中 B.过去气候比较温暖湿润C.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换 D.古代海水比现在要少很多15.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所在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16.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B.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汪洋,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C.海峡海底的森林遗迹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D.地球大地稳固稳定,海陆轮廓千古未变17.HY、菲律宾等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A.两国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B.两国认为破坏导致岩石破裂C.两国都临近太平洋D.两国都是岛国18.以下对于六大板块的说明,正确的选项是〔〕A.印度洋板块全部是大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大洋板块C.亚欧板块全部是大洲板块D.非洲板块全部是大陆板块读“六大板块示意〞,完成以下要求:(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大板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变迁练习题1.下面是某科学家在研究地壳运动时搜集到的一系列资料,请你从中选出能证明日新月异海陆变迁的资料()A.1907年,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河道和堤防水井的遗迹B.2021年,四川发生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C.2021年,爆发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D.2021年,大兴安岭发生热带雨林火灾,大片林海变成了光秃秃的荒野2.北宋科学家祖冲之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生物群发现许多海螺动物群。
这一记载说明()A.古代的海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B.太行山不久将从海里转变为海洋C.太行山遭遇了火山喷发活动D.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演变来的3.近一百多年来,澳门的面积扩大。
澳门半岛的国土面积从2.7平方千米扩大到5.7平方千米,凼仔岛与路环岛也分别扩大到4.1平方千米、6.6平方千米。
整个澳门陆地面积由原来的10.39平方千米增加到29.7平方千米。
澳门面积逐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D.人类活动──填海造陆4.下列各项,可以作为斯氏证言证据的是()①非洲和非洲有相同的古老地层②非洲和南美洲都有不可漂洋过海的海牛和鸵鸟③高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板块构造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B.魏格纳认为三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C.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的位置和现在的相同D.魏格纳认为南美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的凹进部分相吻合是大陆漂移的证据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B.医药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火山、灾情的集中分布带C.大板块内部沉积岩稳定,不可能发生地震D.板块都是静止不动的7.板块构造学说不能论据用来论断()A.火山、地震的分布B.高大山脉的形成C.东非大裂谷的已经形成D.洪灾的发生8.中国主要位于哪一医药板块上()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9.日本有“地震国”之称,202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沿海发生星毛9.0级大地震。
1.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板块之间的A.碰撞B.张裂C.分裂D.隆起2.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和地震带多集中在A.大洲和大洲的交界处B.大洋和大洋的交界处C.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D.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3.“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A.地形是静止不动的B.地形是不断变化的C.农田不会变海洋D.高山是永恒不变的4.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这一事例说明A.古人可以在海底钻井取水B.人类填海造陆C.该地发生了地壳上升运动D.这里曾经是陆地5.有人预言,几千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原因A.这是地震频繁造成的B.这是火山活动剧烈造成的C.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造成的D.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碰撞挤压运动造成的读世界轮廓图,回答6~7 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B.大洋①将缩小,大洋②将扩大C.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D.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印度与我国接壤的山地主要形成于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D.印度洋板块与南亚板块的张裂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勘测发现,在2015年4月25日发生的尼泊尔地震中,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的珠穆朗玛峰向西南方向移动了3厘米。
据图,回答8~10题。
8.图中A地是尼泊尔地震发生地,据图可判断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是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张裂C.尼泊尔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9.根据板块运动学说判断,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红海,将会A.不断缩小,最终消失B.不断张裂,形成大洋C.保持现状,永不改变D.忽大忽小,很难预测10.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11.不能说明“沧海桑田”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地理现象是A.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B.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C.新疆沙漠广布D.极地发现煤田1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挤压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13.下列地理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是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B.昼夜的更替C.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D.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远古人14.造成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海面升降,人类活动B.海水运动,地质活动C.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D.地壳的变动,人类活动15.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地层发现海洋生物化石C.我国东部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6.在下列叙述中,与大陆漂移假说不相符合的是A.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B.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泛大陆”C.原始大陆后来分裂漂移,逐渐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D.大陆漂移假说认为现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以后不再发生变化17.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壳是一整块且形状固定不变B.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016年4月日本熊本县发生大地震后,中国网民创作出熊猫安慰熊本熊的温馨漫画,体现出对日本地震震情的关心。
海陆的变迁测试时间:45分钟总分:50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主要原因是A. 海平面下降B. 人类的填海造陆C. 气候的变化D. 地壳的变动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A. 太行山很早之前是海洋B.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D.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3.换个角度看世界,是哪位科学家观察世界地图之后引发了思考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A. 魏格纳B. 哥白尼C. 哥伦布D. 麦哲伦4.根据如图的信息,回答:图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第1页/共15页A. 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B. 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C. 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D. 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能力5.关于海陆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几千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B.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C. 人类活动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D. 围海造田引起了海陆的变化6.下列选项中,属于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有(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运动④海平面升降A. ③④B. ①②C. ②④D. ①③7.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结合“大陆漂移图”,完成10~11题。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A. 荷兰的围海造陆B. 喜马拉雅山区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C.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D.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8.下列现象中,你认为能够作为海陆变迁依据的是()A.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B.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C. 北方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D. 大西洋面积不断增大9.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证据是()A.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河道和水井的遗迹B. 四川发生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C. 死海的面积在缩小D. 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在减小10.“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正确含义是()A. 填海造陆种田B. 比喻世事的变迁C. 比喻海陆的变迁D. 在海边种植桑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海陆的变迁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A. 水往低处流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C。
太阳东升西落 D. 四季更替【答案】B【考点】海陆的变迁的原因【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选项中,水往低处流是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造成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所以四个选项中A、C、D都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只有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可以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
ﻫ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海陆的变迁,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2。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了6。
5级地震,此次地震最有可能是亚欧板块与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A.非洲板块B。
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南极洲板块【答案】C【考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云南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选:C。
ﻫ【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A. 板块内部B。
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C。
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 岩层褶皱、断裂地带【答案】C【考点】火山与地震【解析】【分析】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ﻬ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故选:C.【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大陆漂移学说本课要点1、举例说明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及其原因。
2、知道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能产生影响。
3、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
随堂检测一、选择题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B.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D.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2.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连线错误的是()A.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层中含有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地壳抬升。
B.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有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地壳下沉C.欧洲的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海水侵蚀D.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破裂分离3.下列国家中不太可能进行填海造陆活动的是()A.中国B.日本C.英国D.蒙古4.下列关于海陆轮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B.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C.世界上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D.世界上海陆轮廓部分地区变化,部分地区不变5.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不包括()A.气候变暖B.古生物分布C.地质构造D.大陆轮廓二、填空题1.在世界地图上,南美洲大陆_________部分与_________洲大陆凹进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2.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_________提出来的,他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_________的一块大陆。
三、读图题1.读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图(见图2-4),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说明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曾经是_________的一部分。
(2)造成目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见图2-5),回答下列问题:(1)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发现的海洋化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生过的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1.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两国共同宣布,地处中尼边境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其新高度确定为8848.86米,这是我国测绘历史上的新成果。
据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会继续“长高”,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2.由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海域是()A.地中海B.阿拉伯海C.红海D.孟加拉湾3.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
在楼房里遇到地震,下列避震的方法正确的是()A.跳楼逃生B.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C.乘电梯下楼D.站在阳台上2.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中A处的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A.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拉伸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C.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拉伸D.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碰撞2.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A.喜马拉雅山很高B.喜马拉雅山上有湖泊C.喜马拉雅山曾经是陆地D.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3.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B.板块内部的中心地带C.海洋的岛屿中D.大陆较高大的山脉中3.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A.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B.人类活动将其带到两洲C.海平面不曾升降D.①②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2.图中所示信息可以为哪个学说提供证据()A.地心说B.板块构造学说C.海底扩张学说D.大陆漂移假说3.提出该学说的科学家是()A.哥伦布B.魏格纳C.哥白尼D.麦哲伦二、选择题4. 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C.在南极地区发现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5.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2海陆变迁练习题一、单选题1.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地带无关的板块是()A. 非洲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美洲板块D. 亚欧板块2.如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 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B. 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C. 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D. 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3.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
据此回答。
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A. 流水和风力作用的结果B. 大气运动的结果C. 板块运动的结果D. 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4.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2018年9月28日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地震一度引发震中附近海域发生1.5米至2米高海啸。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原因可能是()A. 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跃B. 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C. 山地多,平原少D. 沿海地带5.读“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有()①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②相邻的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A. 太行山很早之前是海洋B.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D.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7.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A. 太平洋B. 印度洋C. 北冰洋D. 大西洋8.地震时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B.C. D.9.南极洲存在大量着的煤炭资源,下列解释最不正确的是:A. 火山活动形成媒B. 曾经有过森林C. 南极大陆发生过漂移D. 南极板块移动的证明10.印度尼西亚号称“火山国”,该国位于()A. 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B. 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C.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D. 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二、双选题1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和()A. 环大西洋火山地震带B.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火山的地震带C.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D.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12.以下说法不属于“大陆漂移假说”主要观点的是()A. 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自古以来便是如此B. 七大洲是原始大陆分裂、缓慢漂移而形成的C.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泛大陆,被泛大洋所包围D. 原本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13.关于海陆变化预期正确的是()A. 喜马拉雅山正在不断增高B. 地中海正在逐渐变大C. 大西洋正在逐渐缩小D. 红海正在逐渐扩大14.下列现象是由板块张裂运动产生的是()A.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B. 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C. 喜马拉雅山脉继续升高D. 红海不断扩张15.读图,回答下列题。
新人教地理七年级上第3单元:达标训练(多变的天气)
达标训练
基础·巩固·达标
1安第斯山脉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
A.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解析: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濒临太平洋,容易被混淆成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
答案:D
2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A.太平洋板块
B.
C.亚欧板块
D.
解析:板块名称虽然与大洲名称相似,但并不表示其位置关系就完全一致。
澳大利亚大陆属
答案:B
3不属于板块学说中的六大板块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
C.美洲板块
D.
解析:海洋板块有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陆地板块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答案:B
4读图2.8,两大板块交界处为B区域,此处分布着高大的山系,关于此图说明正确的是()
图2.8
A.B
B.B处地壳稳定,A、C两处相对地壳活跃
C.B处火山地震频繁,A、C
D.] 解析: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对活跃,火山地震频繁。
板块相互挤压形成高山,张裂形成
裂谷。
B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相互挤压的结果,火山地震最为频繁,A、C位于
答案:C
5喜马拉雅山还在长高,说明(
A.喜马拉雅山上的积雪在增厚
B.
C.地球在不断膨胀
D.地球公转造成的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
答案:B
综合应用创新
6下列自然灾害成因与众不同的是(
A. B.
C.2018
D.
解析: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火山地震多是因为两国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频繁,2018年底印度洋大海啸是因为海底地震导致的,这些都是因为板块运动的结果。
而菲律宾的泥石流灾害是因为森林被破坏,再加上本地区降水较多,导致泥石流灾害,
答案:D
7下列现象与板块运动有直接关系的是(
A. B.
C. D.南
解析:黄土高原的沙土来自北方戈壁沙漠地区,是风吹来的,与板块运动无关;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人为砍伐森林严重导致的。
欧洲有过寒冷时期是地球气候变化造成
答案:D
8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这里地震灾害多的原因是(
A. B.
C. D.
解析:智利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板块在此碰撞挤压导
答案:A
9读图2.9
图2.9 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
由图可知,世界有两大主要山系:一是横穿大陆南北的巨大山系,
主要有山脉和山脉及其他高大山系组成;二是纵贯大陆和大陆的巨大山系,主要由山脉和
解析:山系往往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形
答案:亚欧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北美洲南美洲落基安第斯
10根据下面提供的文字信息,用恰当的文字,按因果关系将它们连接成文段,必须涵盖下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地震火山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裂谷
解析: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关系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状态,并因此导致了不同的地质
答案:提示:只要所有词汇都涵盖,且反映的地理规律或现象正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