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开除董事长,为何?
- 格式:pdf
- 大小:180.48 KB
- 文档页数:3
这一次,高通伤得不轻作者:李瑶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16期高通布局未来智能物联芯片市场的关键一招宣告失败。
在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审查阶段截止日(2018年8月15日)到来之前,高通不再有耐性,选择放弃收购荷兰半导体公司恩智浦。
高通方面7月26日表态,因和恩智浦约定的交易期限已到期,收购终止,并向后者支付20亿美元收购终止解约费用。
这起跨时21个月、交易金额达440亿美元、需9个国家监管审核的全球史上最大芯片并购案,最终黄了。
当被问及为何不继续延长要约、给中国监管方更多时间时,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表示,高通除了通过并购寻求新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提供确定性,“不仅是给投资人和合作方确定性,也需要给我们的员工以确定性。
”这样的答复看似冷静而体面。
然而,扎心的是,除了“20亿美元‘分手费’相当于高通去年营收的8.9%,净利润的80%”,对未来物联网芯片市场的宏伟布局遇挫,更让看热闹的群众感叹:高通这次伤得不轻。
梦碎自2016年10月高通首次提出收购恩智浦起,这桩收购案就震惊了全球半导体行业。
业内人士津津乐道于双方的联姻匹配度:高通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计算与通信芯片厂商,尤其在移动通信领域,近乎垄断地位;恩智浦虽然体量不如高通,但在汽车芯片、微控制器芯片、金融IC卡芯片、移动支付芯片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如果高通能够并购恩智浦,就能把自己的智能手机芯片业务和所有智能互联网产品结合起来,快速扩大芯片业务版图,推动业务向多元化转型,成为一个几乎无人能敌的国际超级半导体巨头。
就连史蒂夫·莫伦科夫也曾公开表态,“将高通领先的SoC(集成电路芯片)能力与恩智浦领先的产业分销渠道以及在汽车电子、安全和物联网领域的优势加以结合,相信我们将在让客户尽情享受智能互联的世界时具备更胜一筹的能力。
”彼时,还有分析人士预测,一旦这起并购成功,高通还将获得恩智浦旗下的十余家半导体晶圆厂和封装测试厂,从而打通和控制从芯片设计到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的整个芯片产业链,对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芯片业务掌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反垄断案落幕:高通开启中国新征程作者:暂无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5年第5期盘点近年来通信行业的标志性事件,历时1年有余的高通反垄断案无疑榜上有名。
中国发改委对这家移动芯片制造商开出了中国反垄断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罚单60.88亿元,并责令其全面整改。
而面对天文数字罚单,高通公司的谦和姿态令人玩味——欣然认罚、股价大涨、巨资深耕中国、开启全新市场……然而,尘埃落定之后,人们不禁要问:这宗轰轰烈烈的反垄断大案,究竟对高通及相关电信业带来了哪些改变?文/马钰高通求变技术创新随着历时14个月的“反垄断案”落下帷幕,高通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依然充足。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移动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对于企业的全球业绩贡献率不容小觑。
尽管已经遭遇巨额处罚和各类整改,高通总裁德里克阿伯利仍对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高通公司在中国发展逾十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并计划与当地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向市场推出高速的4G无线网络。
阿伯利认为高通“有机会,并将努力争取”继续这种双赢合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制造商,高通正利用其在移动设备方面的丰富储备,转型为一个覆盖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汽车、医药技术等行业领域的科技巨人。
阿伯利表示:“我们利用相当小的增量投资,进入诺多新兴市场,以抓住大的发展机遇。
”2015年,高通聚焦“物联网”的两大主要领域是汽车和医疗。
在汽车领域,高通将建立联网汽车,建立类似通用“OnStar”的安全与导航系统,提供数字显示板和安全系统。
譬如,当摄像机发现司机脸上出现疲劳迹象时,便会在有必要时刻发出警告。
进军汽车行业,将令高通与图形芯片制造商nVidia发生直接竞争,后者亦在开发类似系统。
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在2015美国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表示:“未来人们的汽车,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
”在医疗行业,高通公司与连锁药店Walgreens和制药商Novartis结为合作伙伴关系。
反垄断案落定:利好高通国内手机厂商获利仍需靠己右舍【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1页(P18)【作者】右舍【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国家发改委近日开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反垄断罚单:对高通公司处以60.88亿元人民币的罚款,并要求其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高通反垄断案在历时14个月之后,最终以高通被罚60.88亿元人民币而结束,这是中国反垄断历史上的最大一笔罚款。
罚单落地后,高通表示将不寻求任何进一步的法律程序进行抗辩,并将对手机的专利授权方式做出多项调整,包括对中国厂商不再捆绑专利授权、不强制交叉授权、整机收费打折等。
就在国家发改委对高通开出罚单的第一时间,高通相关高层人士立即予以了积极的回应。
例如高通公司CEO史蒂夫・莫伦科夫就表示:“过去多年,高通对中国移动和半导体产业的成功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期待通过加强在中国的投资、接触和商业活动,使这一基础更加牢固。
我们很高兴这一解决方案消除了高通在中国的业务上的不确定性,我们现在将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用在支持高通在中国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上,以寻求更多未来的机会。
”而高通公司总裁德里克・阿博利则在电话采访中对记者表示:“我们很高兴这次调查已经结束,并且相信我们的许可业务现在能够很好地参与到中国对高通的3G/4G技术迅速加快的推广过程中去。
我们感谢发改委对高通技术的价值、重要性以及对中国的许多贡献的认可,并期待发改委在将来支持我们在中国的业务。
”为何高通针对如此高的罚单会有这般积极且乐观的反应呢?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告诉记者∶“此次发改委对高通处罚的金额,在法律规定的1%~10%范围内,而且接近处罚上限,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处罚水平。
”可见罚款数额完全在高通意料之中。
除了罚款外,对高通授权费收取标准也进行了调整,例如3G设备为5%(包括3G/4G多模式设备),4G设备为3.5%(包括3模式LTE-TDD设备),CDMA或WCDMA技术的专利费标准起点为总设备销售额度65%。
2月19日,发改委宣布,去年启动的针对美国高通公司的调查源于行业协会和律师举报,这一消息澄清了此前媒体对高通案的种种解读。
发改委称,去年年底有行业协会和律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反映美国高通公司涉嫌实施价格垄断行为,作为中国的反垄断机构,这是发改委首次正式公布对美国高通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
发改委称,举报反映的主要是美国高通公司涉嫌滥用其在无线通讯标准必要专利市场和手机芯片市场上的支配地位,实施价格垄断行为,主要包括不公平的高价、歧视性定价、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发改委在4G启动的这个节点给高通“下马威”意义深远,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有可能触动或改变高通收取专利授权费的商业模式。
据了解,有关国家对高通发动反垄断调查的高峰是2005年至2006年,很多调查2009年已经有结果。
中国去年才启动调查。
4G启动的节点据发改委介绍,去年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高通(中国)总部和高通(上海)公司进行了突袭调查,调取相关证据材料。
12月20日,对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William Bold、负责专利许可事务的副总裁Fabian Gonell等进行了调查询问,了解核实举报反映的有关情况。
同时,对10多家国内外手机制造企业和数家手机芯片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高通公司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的具体情况,获取有关证据资料。
发改委称,从目前了解的情况和取得的证据看,一定程度上或者说初步印证了举报反映的一些事实。
目前,案件仍在调查过程中。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法推进该案的调查工作,在调查清楚事实的基础上,对涉嫌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分析论证,依法对案件进行研究处理。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我们将继续与高通公司进行充分的沟通。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厂商,高通在3G和4G领域拥有1400多项手机专利,在知识产权方面处于强势地位,按照《反垄断法》规定,高通属于“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
中国反垄断第一大案:高通反垄断案评析作者:钟磊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5年第7期钟磊新疆大学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接到两家美国公司对高通垄断行为的举报,并根据举报启动了反垄断调查。
历时14个月的调查之后,于2015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针对美国高通公司垄断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处罚金额按2013年度高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总额8%的罚款,共计60. 88亿元人民币,高通公司对中国政府的所有处罚条款不持异议,并在一周内交纳完全部罚款。
该案因涉案标的额巨大,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本文对案情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局通案案情介绍高通公司1985年创立于美国圣地亚哥,是一家研发和推动CDMA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小型公司,第一笔大订单是一个采用CDMA解决卫星通讯问题的政府项目,合同标的虽只有20万美元,却为高通后来在该技术领域的独霸天下奠定了基础。
到了90年代,高通已经在美国的CDMA市场独占鳌头。
进入3G时代,高通又凭借13000多项专利总数进军芯片市场,2014年公司市值高达1300多亿美元,超过英特尔公司。
国外的苹果、三星、国内的中兴、华为、联想、小米等手机品牌几乎都采用高通的芯片,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在销售芯片的同时,高通还利用其难以替代的专利技术资源向手机厂商收取专利费。
之所以说高通的专利难以替代,是因为其掌握了一大批必不可缺,在通讯领域已经成为技术标准的专利,即标准必要专利。
手机制造商为使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就必须获得高通的专利许可。
根据高通公布的数据,其营业收入来自于芯片销售额和专利许可费用之间的比例基本是2:1,但利润比却达到1:9。
高通是科技时代的佼佼者,这种依靠标准以及技术实现巨额利润的运营模式是所有科技公司的梦想。
然而高通却滥用其在芯片领域的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
其专利许可模式多年来饱受非议,依据我国发改委的调查结果,高通实施了三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
高通裁员出人命,华裔工程师跳楼身亡
美国时间上周日,在美国电信设备巨头高通公司上班的华人工程师David Wu,在公司的大楼上纵身一跃,在自己工作了10年的地方结束了生命。
有消息说,让David走上绝路的原因,是公司第二次解雇他。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尤其小伙伴们都在异国他乡打拼,面对的挑战肯定会更多。
遇到自己不愿接受的改变,请小伙伴们一定学会自我调节,千万不要被那些无所谓的破事打败!
高通老员工曾遭遇停职
David来自中国,疑似是他社交媒体的账号显示,David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他到多伦多大学继续深造。
2008年,David加入高通,成为公司Modem Integration部门的全职工程师。
高通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加州的San Diego,是一家跨国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也是全球最大无线芯片制造厂商,在全球拥有约3万4000名员工,在加州多地都设有办公室,David在Dan Diego总部上班。
出纳私吞1100万元高通中国管理太混乱(上)作者:冯健来源:《财会信报》2017年第29期案例美国高通公司在中国设有外商独资企业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通中国”)和高通无线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两家境内公司的财务均由高通中国方面负责。
丁某曾在银行工作过,之后辞职,并通过笔试、面试于2006年4月进入高通中国,担任出纳,负责公司的现金和支票业务。
平时,他还可以接触到公司的财务章和法人章等财务凭证。
从2010年7月起,丁某开始通过互联网从事赌球活动,后来深陷其中,很快输光了自己的近20万元积蓄。
为了“返本”,丁某把手伸向了公司的资金。
据悉,高通中国的收支业务都是丁某一人负责,其去银行办理业务时,故意多买了一本转账支票。
丁某在网上找到了一个从事“支票串取现金”活动的人,然后通过虚构公司的业务支出项目如采购设备、礼品等开出支票;支票的收款方是“支票掮客”安排好的公司,后者把支票兑成现金,在除去0.7%~1%的手续费后,将剩下的钱打入丁某的账户。
最初,丁某只是一两万元地从公司“挪钱”,但一直没人发觉,于是胆子逐渐大起来,“挪钱”数额从几万元增加到十几万元,再从十几万元增加到几十万元,最多的一次单笔“挪”出了90万元。
最后一次是在2011年11月底,丁某开出了一张30万元的支票,“串”出了29万元现金。
丁某为了掩盖犯罪,还伪造了3枚银行柜员的人名章、1枚银行的业务专用章,以用来平账。
这是因为,丁某把钱支出后,银行会定期给公司发对账单,公司也会向银行询问支出的情况。
丁某使用伪造的印章,可以在公司的询证函上加盖银行的业务章和人名章,直接发回公司,这样公司就不会发现问题了。
除此之外,丁某还伪造过银行对账单。
据他事后交代,“给公司的对账单,都是我自己用公司电脑打印的……公司有审计制度,但具体由我负责。
”直到2011年下半年,高通中国发现,收到的对账单余额与公司的财务记录不符。
公司高级财务经理黄某问出纳丁某是怎么回事。
高通开除董事长,为何?
美国东部时间三月九日早间,高通宣布保罗·雅各布不再担任执行董事长,而由杰夫瑞·亨德森担任非执行董事长。
保罗·雅各布之后将继续担任董事职位。
根据高通官方口径,在面临博通收购的压力下“由一个独立董事担任董事长更加合适”。
目前,高通与博通的收购事项正在最紧要的关头。
博通与高通在收购价上始终难以达成一致,因此博通已经开始了恶意收购进程,意图在近期高通董事会换届选举中扶植6位支持博通收购案的人物进入董事会以通过收购提议。
而就在此时,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博通收购高通会影响高通的研发投入,从而导致美国在5G技术中落后中国”为理由将高通董事会换届时间推迟了一个月。
根据分析,CFIUS此举大大提高了博通收购高通的难度,因为博通收购高通案件必须通过CFIUS的批准才能最终完成。
新董事长是何方神圣
新董事长杰夫瑞·亨德森在2016年进入董事会担任独立董事。
当时,激进投资人Jana Partners对于高通整体管理和公司架构非常不满,试图逼迫高通将专利授权业务剥离。
为了安抚激进投资人,高通邀请了亨德森进入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