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格式:pdf
- 大小:100.58 KB
- 文档页数: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也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伟大旗帜。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环境,对于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培养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我国社会当前正在经历着极为深刻的转型和变革。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价值体系、收入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这些变化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空前的影响。
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在这个发展机遇和矛盾凸现相互交织的形势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健康成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探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的具体做法。
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设置相关单元或章节,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如何贯彻实施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意义和目标,认识到它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密切关系。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在教学中要注重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活动。
可以通过讨论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引导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和力量。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参与者。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还可以结合思政课的特点,运用案例分析、问题导学等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评价方式要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相匹配。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注重对学生吸收记忆知识的检测。
而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评价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表现的考核,如思政实践报告、小组合作项目等。
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评价,通过开展思想品德评议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价值观养成情况。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这对化解当前高校学生群体中出现各种问题和困惑、推动其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主要包括强化宣传、深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推动理论结合实践,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更进一步提出,当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高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客观存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帮助大学生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是极其必要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主阵地,是广大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与形成的关键环节,担负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四个方面的内容,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由此可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要求。
从内因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中国民间社会思潮发育、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探析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推广和宣传,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首先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价值观既包括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同价值追求,又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教师要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才能在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认同和内化这些价值观。
二、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雷锋精神、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多角度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材和教学内容中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程中。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在选取教材和教学资源时,也可以重点选择那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先进人物事迹等方面的教学资源,以此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
四、开展主题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五、教师自身的理念和实践的引领要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理念和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者:朱晓娟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01期要使在校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1]要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从当代在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必要性。
首先,从理论层面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一定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
它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5]。
152013年Vol.28No.6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3-05-18作者简介:刘小丽(1980-),女,四川中江人,从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不断的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信息化交流的快速融合,我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多元化的思想意识下,如何坚定不移的确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国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十七大中,又再一次的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意识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在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下,对社会主义核心理论已然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动摇。
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要顺应党的号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其中,并成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当前,我国要清醒的认识到挑战与问题,了解相关的内容、价值和功能以及有效的途径,从而使大学生在思想上能够顺应我国时代的发展。
由此可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带到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便开始进行探索,在实践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不断的进行总结。
经历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所组成。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国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是重要的规范,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在高等院校中不仅学习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在对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徐柏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指针,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动摇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精神支柱,动摇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第二,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