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蒸发1
- 格式:ppt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30
糖厂蒸发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一、蒸发岗位职责1、直属班长领导,执行其指示,并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
2、负责维护及检修本岗位的设备的管路及阀门。
3、正确使用和保管好本岗位的仪表。
4、必须遵循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并能掌握五效蒸发的五定操作。
5、在转停罐操作时,需要其他岗位人员协助,蒸发工在业务上督促和领导其他人员的转停罐操作。
6、要认真填写好本岗位的原位记录。
7、蒸发工有协助车间查定或其他科研技术查定的义务。
8、负责本岗位工作面和地面的清洁工作。
二、五效真空蒸发操作技术条件及质量要求1、入罐清汁的浓度要求14ºBx以上,温度115~125℃左右。
2、#1效汽鼓压力为1.5~2kg/cm2(具体各厂可按本厂实际情况调整)。
3、五效蒸发时,未效真空度要求600mm汞柱(0.08MPa左右)以上,并保持其稳定。
4、采用低液面蒸发,即各效蒸发罐沸腾液面盖过汽鼓面,不使加热管露空,并保持稳定。
5、在正常情况下,各有关阀门启开必须慢慢调整,以稳定糖汁液面,防止走糖。
6、未效放出的糖浆浓度一般要达到60~65°Bx。
7、#1效汽凝水不含糖份;#2效1/10000以下;#3至#5效集合汽凝水含糖份不高于1.5/10000,喷射器尾管排出的水含糖份不高于1/5000。
三、五效真空蒸发操作方法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①开榨前要提前进行煮罐及通洗工作,并把罐顶及罐壁的积垢及铁锈铲除干净。
②开榨前要对各效汽鼓试水压,#1效为3.5kg/cm2~4.kg/cm2,其它各效为3.0kg/cm2(表压),试压后检查无漏才能投入生产,若有漏必须进行处理。
③检查各效罐内是否有工具和其他物品遗留,待工作人员全出罐后,便可关闭人孔。
④检查各效罐的糖汁(糖浆)、蒸汽(汁汽)和汽凝水的管路是否畅通,阀门开关是否灵活,然后将各效罐(除轮停罐外)应开应关的阀门,都开好和关好。
2、开机操作:①本岗位检查就绪后,通知开真空喷射水泵抽末效真空,当抽至600mm汞柱,查明不漏真空后,开#5效汽鼓氨管,抽#4效真空至400~500mm汞柱,查明不漏真空后,再开#4效氨管阀,抽#3罐真空至100~150mm汞柱,最后依次检查各效真空是否正常。
低温蒸发原理(一)低温蒸发1. 引言•低温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它能够快速将液体转变为气体,同时去除热量,造成温度下降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低温蒸发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2. 原理解析低温蒸发的原理可以从分子动力学理论出发来解释。
2.1. 分子动力学理论•分子动力学理论认为,物质由许多分子组成,分子之间不断碰撞。
分子的运动速度和能量与温度有关。
•分子在液体表面附近活跃,部分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能够克服液体的表面张力转变为气体。
2.2. 低温蒸发过程低温蒸发是通过控制液体表面活性分子的能量来实现的。
•在低温蒸发中,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降低液体分子的平均能量。
这使得液体表面较活跃的分子能够转变为气体,同时带走一部分热量,导致液体温度的下降。
•低温蒸发通常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以保持液体与外界的隔离。
通过控制外界环境的热量传递,可以进一步降低液体的温度,加速蒸发过程。
3. 低温蒸发的应用3.1. 工业应用•低温蒸发在化工、制药等工业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低温蒸发可以实现液体的浓缩,提高产品纯度。
•低温蒸发还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盐类结晶等过程,在环保和资源回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3.2. 日常生活应用•低温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常见。
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空调和冰箱都是利用低温蒸发原理工作的。
•空调通过低温蒸发来降低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环境。
而冰箱则利用低温蒸发来冷却食物和保鲜。
4. 总结•低温蒸发是一种利用分子动力学理论实现的物理现象。
通过降低液体表面活性分子的能量来实现液体向气体的转变。
•低温蒸发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浓缩液体、废水处理、盐类结晶以及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等。
参考资料: - Smith, W.F. (2008). Principle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cGraw-Hill Education. - Hammersley,A. (1997). Low Temperature Physics and Biology Springer.5. 实例分析:低温蒸发的实际案例5.1. 工业应用案例:浓缩液体•在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常常需要将溶液中的溶质浓缩,以提高产品的纯度或者有效回收溶质。
蒸发器工作原理蒸发器是一种重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量转移和物质分离。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蒸发过程,通过将液体置于高温环境中,使其迅速蒸发,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和物质分离。
本文将介绍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蒸发器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利用能量转移和物质分离的基本原理。
在一个典型的蒸发器中,液体被加热至其饱和温度以上,从而使其转化为蒸汽。
这种转化过程需要吸收外界的热量,通常是通过燃烧或电加热来提供。
当液体蒸发后,产生的蒸汽会快速升空并在蒸发器内部形成一个蒸汽气流。
在蒸发器内部,有一组密排的管道或板片,这些管道或板片通常用于扩大蒸汽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蒸汽通过这些管道或板片流过时,会与液体发生热量交换,从而导致液体快速蒸发。
蒸发过程中液体的温度逐渐降低,而蒸汽的温度逐渐升高。
蒸发器中的蒸汽气流在与液体接触的同时,也会与外界的冷却介质发生热量交换。
这种热量交换使得蒸汽逐渐冷却并凝结为液体,从而释放出热量。
凝结后的液体会被引导到下一级循环中,形成一个循环过程。
蒸发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液体蒸发和蒸汽冷凝的基本原理。
通过不断地加热和冷却循环,蒸发器能够实现热量的传递和物质分离。
蒸发器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项主要应用是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
蒸发器作为制冷循环中的关键组件,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来实现空气的冷却。
另外,蒸发器还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和能源等行业,用于处理废水、浓缩溶液、干燥物料等。
在化工行业中,蒸发器常用于溶剂回收、浓缩溶液和脱水等工艺中。
通过将溶剂或溶液放入蒸发器中,加热至饱和温度以上,将其蒸发并与冷却介质发生热量交换,从而实现溶剂回收或溶液浓缩的目的。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蒸发器可用于浓缩果汁、乳制品和调味品等。
此外,蒸发器还可用于医药行业中药液的浓缩、纯化和制造干粉药物。
为了提高蒸发器的效率和性能,一些先进的蒸发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例如,多效蒸发器通过在蒸发过程中使用多个级别的蒸发器来提高能量利用率。
蒸发化工原理
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工工艺中。
蒸发是通过加热液体使其产生蒸汽,将液体中的溶质分离出来。
这一过程主要依靠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克服和蒸汽与环境之间的质量传递完成。
在化工原理中,蒸发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单效蒸发、多效蒸发、闪蒸、蒸发结晶等。
其中,单效蒸发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通过加热液体,使其沸腾产生蒸汽,然后分离出液体中的溶质。
多效蒸发则是在单效蒸发的基础上,将蒸汽传导给下一个蒸发器加热新的液体,从而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蒸发过程中,液体分子的动能逐渐增高,能量不断转化为蒸汽的动能,导致液体温度升高。
当液体温度超过其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开始沸腾,产生大量蒸汽。
蒸汽与液体之间的传质过程是通过蒸汽在气液界面上的传递完成。
蒸汽与液体之间的传质速率取决于温度差、接触面积、液体流动情况等因素。
蒸发的应用广泛,常见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食盐生产、化工中间体的提纯等工艺中。
通过蒸发,可以实现对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离和浓缩,提高产品的纯度和品质。
蒸发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5章蒸发1.蒸发操作与特点生蒸汽:从系统外引来用作加热的水蒸汽。
二次蒸汽:蒸发操作中产生的蒸汽。
单效蒸发:将二次蒸汽直接冷凝,不再利用其冷凝热的蒸发操作。
多效蒸发:将前一效的二次蒸汽引入下一效(蒸发器)作为加热热源的串联蒸发操作。
蒸发可以在不同的压强下进行,如果在减压下进行,则称为真空蒸发。
真空蒸发多用于热敏性物料的浓缩。
蒸发操作是一个传热过程,其传热特点是传热壁面一侧的蒸汽冷凝与另一侧的溶液沸腾间的恒温差传热过程。
2.单效蒸发2.1溶液的沸点和温度差损失一定压强下,溶液的沸点较纯水的高,两者沸点之差,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
设加热蒸汽的温度为T,二次蒸汽温度为T′,溶液的沸点为t,则理论传热温差为:Δt T=T- T′实际传热温差(有效温差)为:Δt=T-t两者之差称为蒸发器的温度差损失:Δ=Δt0-Δt=t-T′或 t=Δ+T′造成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3个方面:(1)因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Δ′(2)由液层静压效应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Δ″(3)由于管路流动阻力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温度差损失,'''∆一般可取为1℃。
温度差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单效蒸发,若指定的是蒸发器内的操作压强,则'''∆不计入温度差损失中。
2.2 单效蒸发的计算2.2.1 蒸发器的物料衡算单效蒸发如图所示,作溶质的衡算,有:Fx0=(F-W)x1整理得:或式中:F-进料量,kg/h;W-水分蒸发量,kg/h;x0-原料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1-完成液(即浓缩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2.2 蒸发器的热量衡算溶液的比热容由下面经验公式求取:C p= C PW (1-x)+ C PB x式中:C PW和C PB分别为水和溶质的比热容,kJ/(kg·K)。
当x<0.2时,上式可简化为C P=C PW (1-x)式中:Q-蒸发器的热负荷,kJ/h;D-加热蒸汽的消耗量,kg/h;r-加热蒸汽的汽化潜热,kJ/kg;r′-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kJ/kg;t0-原料液的温度,℃;t1-完成液的温度(即溶液的沸点),℃;C P0-原料液的比热容,kJ/(kg ·K);Q L -蒸发器的热损失,kJ/h ;若原料液在沸点下进料,即t 1=t 0,并忽略蒸发器的热损失,则上式为:D =Wr ′/r或 e =D/W =r ′/r式中:e 为蒸发1 kg 水时的加热蒸汽消耗量,称为单位蒸汽消耗量,kg/kg 。
第二节蒸发量或蒸发速率的确定对蒸发量或蒸发速率,既可以利用仪器等予于测定,也可以利用一些公式进行计算。
一、器测法利用蒸发器或蒸渗仪等对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蒸腾)进行测量。
1).水面蒸发的测定可利用蒸发器(陆上蒸发器、漂浮蒸发器)和蒸发池对水面蒸发进行测量。
蒸发器以测针计量器内的水位高差。
一日的蒸发量为该日8时和次日8时的实测水位之差,如遇雨日,还需加上该日的降水量。
水面蒸发器测法计算公式蒸发量公式:E’=W1-W2+P在上式中,E’:由蒸发器测得的蒸发量(mm);W1:测量开始时蒸发器内的水位(mm);W2:测量结束时蒸发器内的水位(mm); P:测量时段内的降水量(mm)蒸发量折算公式:E=φE’在上式中,E:折算后的蒸发量(mm);φ:折算系数;E’:由蒸发器测得的、未经折算的蒸发量(mm)折算系数φ随蒸发器的不同、季节的不同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表3-1 中国各地区不同类型的蒸发器的折算系数(φ) (南京大学地理系和中山大学地理系,1978)中国自20世纪50 年代起开始建立一批设有蒸发池的实验站。
中国常用的蒸发池有面积为10 m2、20 m2和100 m2的三种。
试验表明,面积大于10 m2的蒸发池中的水的蒸发速率受蒸发面积的影响已很小,所以,可将由此类蒸发池测得的蒸发量视为天然水体的蒸发量。
由此可见,使用蒸发池尤其是大型蒸发池,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蒸发器测得的水面蒸发量偏高的问题。
事实上,在对蒸发器测得的蒸发量做折算中所使用的折算系数(φ)系由蒸发池测得的结果推算而来:在上式中,φ:折算系数;E et :以蒸发池(evaporation tank) 测得的蒸发量(mm);E em :以蒸发器(evaporimeter)测得的蒸发量(mm)et emE E ϕ=年折算系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湿润地区较大,干旱地区较小;折算系数的时间分布特点是,春季较小,秋、冬季较大。
2.土壤蒸发的测定可利用土壤蒸发器或蒸渗仪对土壤蒸发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