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17
常见电脑病毒介绍大全(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常见电脑病毒介绍大全(二)》,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防范常见的电脑病毒。
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病毒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对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电脑病毒及其危害,并提供防范措施。
1. 木马病毒1.1. 定义:木马病毒是一种隐藏在合法程序中的恶意软件,通过潜入用户计算机,实现远程控制或窃取用户数据。
1.2. 危害:1.2.1. 盗取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如账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
1.2.2. 远程操控用户计算机,进行恶意操作,如删除文件、监视用户活动等。
1.2.3. 传播其他恶意软件,如勒索软件和广告软件等。
1.3. 防范措施:1.3.1. 安装可信任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
1.3.2. 不随意下载和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
1.3.3. 注意邮件和即时消息附件,避免打开来历不明的文件。
2. 蠕虫病毒2.1. 定义:蠕虫病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传播到其他计算机的恶意软件,通常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2.2. 危害:2.2.1. 大量占用带宽和系统资源,导致系统运行缓慢。
2.2.2. 删除或损坏文件和系统配置。
2.2.3. 暴露系统漏洞,使其他恶意软件更容易入侵。
2.3. 防范措施:2.3.1.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
2.3.2. 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网络安全。
2.3.3. 避免点击可疑的链接和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
3. 病毒植入器3.1. 定义:病毒植入器是一种可以将恶意代码植入合法程序中的工具,使其看起来像正常程序一样运行,从而避开杀毒软件的检测。
3.2. 危害:3.2.1. 蔓延性强,可以在计算机上植入多个恶意程序。
3.2.2. 破坏计算机系统文件和数据。
3.2.3. 密码窃取和信息泄露。
3.3. 防范措施:3.3.1. 尽量使用正版软件,避免下载和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
3.3.2. 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和操作系统,以获取最新的病毒库和安全补丁。
网络安全宣传-防范特种木马攻击1.引言特种木马是一种专门设计用来进行隐蔽操作的恶意软件,能够绕过传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实现对目标计算机系统的长期监控和控制。
这种类型的木马往往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点,能够针对特定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2.特种木马概述2.1定义与特点特种木马是指那些针对特定目标精心设计的恶意软件,它们通常具备以下特点:●隐蔽性:利用加密技术、隐藏技术以及反检测机制来躲避安全软件的检测。
●持久性:能够在目标系统中长期潜伏,即使系统重启也能自动恢复运行。
●多功能性:除了基本的远程控制功能外,还可能集成多种高级功能,如键盘记录、屏幕截图、文件窃取等。
3.攻击案例分析3.1目标系统本次研究涉及的案例中,受害者是一台位于企业内部网络中的工作站,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专业版。
3.2木马植入黑客通过电子邮件钓鱼攻击成功诱导受害者点击了一个含有恶意附件的邮件。
该附件包含一个经过伪装的可执行文件,当用户打开时,木马程序被悄悄安装到系统中。
3.3远程控制能力一旦木马程序成功植入目标系统,它便具备了多种远程控制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获取摄像头图像木马程序能够激活受害者的摄像头并实时传输图像到攻击者手中。
这使得攻击者能够监视受害者的活动,收集敏感信息。
●获取麦克风声音木马程序还能激活受害者的麦克风,监听周围的声音,进一步扩大了情报收集范围。
●获取磁盘中的文件攻击者可以通过木马程序远程访问受害者的文件系统,下载、上传或修改文件,从而获取机密信息。
●修改注册表通过修改注册表项,木马程序能够确保自身在每次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提高持久性和难以清除性。
●运行指定程序攻击者可以利用木马程序远程执行任意程序,包括其他恶意软件或合法软件,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控制目的。
3.4技术细节木马程序采用了一种自定义的通信协议与远程服务器进行交互,该协议经过加密以增加检测难度。
此外,木马程序还采用了动态加载技术来规避杀毒软件的查杀。
4.攻击流程分析4.1初始接触●诱饵投放:通过伪造的电子邮件向目标发送带有恶意附件的消息。
常见电脑病毒介绍大全(一)引言概述:电脑病毒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储介质等途径传播的恶意软件,它们会对电脑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常见的电脑病毒,以提高读者对电脑安全的认识并防范可能的威胁。
正文内容:点一:计算机蠕虫病毒1. 开放端口利用:利用未经授权的开放端口,蠕虫病毒自动传播。
2. 攻击网络服务:通过攻击目标主机上的网络服务,蠕虫病毒迅速传播感染。
3. 网络资源耗尽:蠕虫病毒通过短时间内传播大量数据,导致网络资源耗尽。
4. 后门安装:蠕虫病毒会在感染主机上安装后门,远程操纵受感染的电脑。
5. 防范策略:更新操作系统补丁、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安装防火墙等多层防护措施。
点二:计算机木马病毒1. 远程控制:木马病毒通过远程控制手段,使黑客可以远程控制受感染的电脑。
2. 窃取信息:木马病毒可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账号密码等敏感数据。
3. 进程隐藏:木马病毒会隐藏自己的进程,使用户难以察觉其存在。
4. 反防杀软:木马病毒常常具有反检测和反防御的能力,绕过杀软的检测。
5. 防范策略:定期检查系统进程、不轻易下载未知软件、安装信任的杀毒软件等预防措施。
点三:广告弹窗病毒1. 广告弹窗泛滥:广告弹窗病毒会在浏览器中大量弹出广告,干扰正常的浏览体验。
2. 隐私泄漏:广告弹窗病毒可能通过浏览器插件等途径窃取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
3. 系统资源占用:广告弹窗病毒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导致电脑运行缓慢。
4. 恶意链接:广告弹窗病毒常常伴随恶意链接,点击之后会导致更大的安全风险。
5. 防范策略:安装防弹窗插件、更新浏览器版本、不随意点击广告等防范措施。
点四:网络钓鱼病毒1. 伪装合法网站:网络钓鱼病毒会伪装成合法网站,诱导用户提交个人信息。
2. 针对性攻击:网络钓鱼病毒会利用社工手段获取用户的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3. 传播途径多样:网络钓鱼病毒通过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4. 假冒身份诈骗:网络钓鱼病毒会伪装成银行、电商等身份进行诈骗行为。
第4章木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木马的概念●木马的工作原理2、技能目标●制作木马●清除木马●检测木马4.1 木马概述4.1.1 木马概念木马(Trojan)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希腊传说(荷马史诗中木马计的故事)。
“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恶意程序,与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者电脑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者的电脑。
木马的产生严重危害着现代网络的安全运行。
对普通用户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类:1、网游木马随着网络在线游戏的普及和升温,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网游玩木马。
网络游戏中的金钱、装备等虚拟财富与现实财富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与此同时,以盗取网游帐号密码为目的的木马病毒也随之发展泛滥起来。
网络游戏木马通常采用记录用户键盘输入等方法获取用户的密码和帐号,窃取到的信息一般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向远程脚本程序提交的方式发送给木马作者。
2、网银木马网银木马专门针对网上交易系统,其目的是盗取用户的卡号、密码、甚至安全证书。
此类木马种类数量虽然比不上网游木马,但它的危害更加直接,受害用户的损失更加惨重。
2013年安全软件电脑管家截获网银木马最新变种“弼马温”,弼马温病毒能够毫无痕迹的修改支付界面,使用户根本无法察觉。
其通过不良网站提供假QVOD下载地址进行广泛传播,当用户下载这一挂马播放器文件安装后就会中木马,该病毒运行后即开始监视用户网络交易,屏蔽余额支付和快捷支付,强制用户使用网银,并借机篡改订单,盗取财产。
思考:(1)软键盘的优点和缺点(2)扫二维码的优缺点4.1.2 木马工作原理常见的木马一般采用C/S模式,即有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客户端程序,另一个是服务器程序,在部署上有两种方式:(1)攻击主机安装客户端程序,被攻击主机安装服务器端程序。
这样,一旦被攻击主机安装了木马,则会在被攻击主机上开启一个服务端口等待客户机的连接,攻击者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对被攻击主机进行控制。
pdf木马原理引言概述:PDF木马是一种利用PDF文件进行恶意攻击的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植入恶意代码或链接来感染用户的设备,并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来详细阐述PDF木马的原理。
正文内容:1. PDF文件的结构:1.1 PDF文件的基本结构:PDF文件由头部、交叉引用表、对象和内容流等组成。
1.2 PDF文件的对象类型:PDF文件中的对象可以是字典、数组、字符串等不同类型,这些对象可以通过对象引用进行关联。
2. PDF木马的植入方式:2.1 恶意代码的植入:攻击者可以通过在PDF文件中嵌入恶意代码,如JavaScript脚本或Flash动画等,以实现对用户设备的攻击。
2.2 恶意链接的植入:攻击者可以将恶意链接嵌入到PDF文件中,当用户点击该链接时,将被导向恶意网站或下载恶意文件。
3. PDF木马的执行过程:3.1 用户打开PDF文件:用户双击或通过浏览器打开PDF文件时,PDF阅读器将解析文件并加载其中的内容。
3.2 恶意代码或链接的触发:当PDF文件中存在恶意代码或链接时,阅读器在加载过程中会执行这些代码或触发链接,从而进行攻击。
3.3 攻击行为的实施:一旦恶意代码或链接被执行,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进行各种攻击行为,如窃取用户信息、传播病毒等。
4. PDF木马的危害:4.1 用户信息泄露:攻击者可以通过PDF木马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
4.2 设备感染与控制:PDF木马可以感染用户的设备,控制设备执行恶意指令,从而对用户设备进行控制。
4.3 恶意文件传播:攻击者可以通过PDF木马将恶意文件传播给其他用户,进一步扩大攻击范围。
5. 防范PDF木马的措施:5.1 更新PDF阅读器:及时更新PDF阅读器的版本,以修复已知的漏洞。
5.2 谨慎打开PDF文件: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PDF文件,尤其是从不可信的来源下载的文件。
5.3 安装杀毒软件:在设备上安装杀毒软件,及时进行病毒扫描,以防止PDF 木马的感染。
pdf木马原理引言概述:PDF木马是一种恶意软件,通过植入PDF文件中的恶意代码来攻击用户的计算机系统。
它利用PDF文件的广泛应用和用户对其信任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段来欺骗用户并实施攻击。
本文将详细介绍PDF木马的原理,包括其工作原理、传播方式、攻击手段、防范方法等。
正文内容:1. PDF木马的工作原理1.1. 恶意代码的嵌入PDF木马通过在PDF文件中嵌入恶意代码,利用PDF文件格式的特点,将恶意代码隐藏在文件中。
这些恶意代码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攻击代码,如远程执行代码、恶意链接等。
1.2. 恶意代码的触发当用户打开被感染的PDF文件时,其中的恶意代码会被触发执行。
这些代码可以利用PDF文件的漏洞,通过各种方式来攻击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如远程操控、窃取敏感信息等。
2. PDF木马的传播方式2.1. 电子邮件附件PDF木马常常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进行传播。
攻击者会伪装成可信的发送者,将感染的PDF文件作为附件发送给目标用户。
一旦用户打开附件,木马就会被激活。
2.2. 恶意链接攻击者还可以通过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中发布恶意链接的方式来传播PDF木马。
当用户点击这些链接并下载PDF文件时,木马就会被植入用户的系统中。
3. PDF木马的攻击手段3.1. 远程控制PDF木马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使攻击者能够远程操控用户的计算机系统。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个权限进行各种恶意活动,如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发起网络攻击等。
3.2. 系统漏洞利用PDF木马常常利用PDF文件格式的漏洞来攻击用户的系统。
攻击者通过这些漏洞,可以执行恶意代码、获取系统权限等,从而对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控制。
3.3. 社会工程学攻击PDF木马还可以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进行攻击。
攻击者会伪装成可信的发送者,通过发送诱人的邮件或链接来引诱用户打开感染的PDF文件。
总结:PDF木马是一种利用PDF文件进行攻击的恶意软件。
它通过在PDF文件中嵌入恶意代码来攻击用户的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