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我至死 不与你做媳妇,我请愿和你见官去。”
• “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 9
•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 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 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 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 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 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 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 只落得两泪涟涟。
元代文学
1
元杂剧的兴盛原因
• 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 戏剧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 科举废行,轻视儒生
2
元杂剧的形成
• 元杂剧产生于金末元初的中国北方,是在前代“杂剧”的基 础上发展成的真正戏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 种戏曲形式,元杂剧首先在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 地区流传。到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一大批 优秀作家、作品活跃在全国各地,将元杂剧推向了鼎盛时期。
15
• 《汉宫秋》是一末本戏,汉元帝是剧中主角。
• 汉元帝:作为一国之君,竞保护不了自己宠爱的一个妃子,的确是一个 耻辱。一个国家的危亡竞然系在一位弱女子的身上,对于满朝文武来说 也是一个耻辱。作者对他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写他沉湎酒色,荒淫误国, 招致外敌欺凌,又写他的可悲遭遇,并通过他的口斥责那些不能保卫国 家的文武朝臣,太平时卖功,危难时想出以一个弱女子换取国家苟且的 坏主意,也正是对宋金亡国之臣的批判,有现实针对性,并通过汉元帝 对昭君的思念,渗入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 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形 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