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方言 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18.38 KB
- 文档页数:4
{精品}洛阳方言(一)洛阳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福建洛阳地区、台湾大部分地区(约占台湾全省人口的75%)、广东潮汕地区、海南省、浙江南部的平阳、玉环一带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据统计,全球讲洛阳方言的约有5000万人。
由于洛阳方言保留较多的古音、古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引起海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
在海峡两岸人民交流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透过洛阳方言的研究,不仅能寻觅更多的知音,而且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更有现实意义。
闽台同源血脉相连袁家骅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一书中说:“中原人民迁移入闽的过程,大概始于秦汉,盛于晋、唐,而以宋为极。
”在台湾,人们习惯地称说洛阳话的人为河洛人,称洛阳话为河洛话。
河洛人在晋代以前在中原的黄河、洛水流域,当时这一带简称河洛地区。
河洛人第一次大规模入闽当推东晋的“五胡乱华”之际。
史书上记载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三山志》)”,指的就是这一批人。
这次入闽的汉人比较集中地定居在建溪、富屯溪流域,闽江下游和晋江流域。
这些汉人带来的汉语(据史载是河南中州一带)便是洛阳方言形成的基础。
河洛人第二次大规模入闽的时间是唐高宗总章二年。
公元669年,以河南光州固始县人陈政、陈元光父子为首的123个将领,南下“征蛮”。
这批汉人“征蛮”后就定居焉,并开发了漳州(《漳州府志》)。
他们带来了7世纪中州话,发展了洛阳方言。
河洛人第三次集体迁闽是唐朝末年,当时中国又陷入封建割据状态,河南光州固始县人王潮及其弟王审知乘乱起兵,带了大批人马南下入闽,占据福建全境。
王潮被册封为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公元926年,王审知之子王延翰建闽国称帝。
这批人带来10世纪中州话,对洛阳方言产生很大影响。
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颜思齐、郑芝龙等开发台湾,招募不少洛阳人到台湾屯垦定居。
郑成功于1661年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又带去了大批洛阳人移垦台湾,因郑成功是泉州府南安县人,他的左右将士大多是泉州人,他们定居在台南地区。
洛阳方言(最后一句是经典)估计即使是洛阳人,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听懂.我也有些都听不懂,给你们看看!!中——好喷——侃古状——蹲布衫——衣服古——给木——没秒——没有抓雷——干吗毛到——骗人页儿——昨天墩儿——凳子步老盖儿——膝盖带劲——舒服独孤眼儿——一个人司跟——一起滴脑——头dia——下面死慌——累信求——傻瓜弄啥来——你干吗呢死鬼——讨厌次瓜——笨蛋磕儿台儿——台阶坐桌——吃喜酒各喽——碗今儿前本儿--今天上午今儿后本儿——今天下午前bersher——上午夜儿后晌——昨天下午夜黑儿——昨天晚上与哦--一俩--二撒--三嗦--四卧--五罗--六去哦--七罢--八社--十加司——厉害枯出——皱挂赖子——勾引街上混的去求——完蛋喝汤秒——吃饭没操气——生气外线——外面火烧儿馍——烧饼里各老——屋里面不拉不拉——用手抹一下协货——喊rua牌——洗牌der——玩某项游戏或者活动看好——正好、刚好捣鸡毛——调皮单木身儿——专门、故意咯夷人——烦人镇着——现在那帮——那边日马chua——差劲叶荷尔塞啥叶儿——昨晚休息得怎么样保说啦,豆哪儿吧——不要再说啦,就这样吧。
墙麻灰儿——捉迷藏糊杜面贴儿——糊涂面条脊娘——脊梁Go甲——身上的灰门各捞——门后面床和拉——床下面猜票儿——簸箕赤八脚——光脚吽(ou)——牛代开——请客大那蛋——洛阳人都知道日你mer——同上觉气——角憨水——口水哭册儿——短裤撇这儿——放下信着木有——找到没灶火——厨房赤肚子——裸身凑人——烦次马糊——眼屎特儿——桃子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七孙——骂人的话赖爪——赖种去球——完了日龙——搞砸的意思不老盖——膝盖嘎支(几)窝——腋窝夜黑——昨晚的意思将妞——刚才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不枪中——不行的意思跟盖——旁边的意思姑堆——蹲的意思布住——抱着的意思空壳篓、木任啥——没有的意思出儿出儿油——蟋蟀各意人——恶心人突鲁——下滑的意思咣揩——咣揩,你不能了吧,很难解释,看看的意思吧个寥——古怪气蛋——烦人个一蛋——怎么解释呢?很讨厌吧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表方言摸肚——最后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光嘟,撤都儿——不穿衣服光屁股芫荽(yan sui)——香菜摸出——动作缓慢,墨迹的意思老末——最后的意思愚活——绣逗,迷瞪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白动——别动天树杆——甘蔗驭(yu)——停,架车时对马、驴等动物的言语,哋(dei)、加,卧,驭墩儿——板凳阿(a音或e音)渣——龌龊摆置——收拾乌拉——形容说话不清楚毒气——狠的意思幺火,协活——喊短——说谁谁短,应该是不仗义的意思水货——东西不是正版的,人也不地道清倒切——早晨老渣皮——不时髦马几妞——知了晒百,朔白,成脸子——故意挑衅,不好解释出奇,出样——新鲜,与众不同出绿——跑的意思拉虎——邋遢马虎瞪——迷瞪鬼觉——臭美的意思嗑衬——恶心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脏了,布拉布拉糊肚——有点稠的粥摸嘟儿——最后的意思烧包——指人不踏实扑狼鹅——蛾子扁嘴——鸭子花大姐——瓢虫绑张——排场虚湖不虚湖——注意没注意片叉,片汤糊涂叉——不怎么地住贵——贵重滴瞎儿——刚下雨的时候老鳖一——吝啬这帮那帮,这腔那腔——这边那边挨口,挨爽——被批评的意思长虫——蛇楚喘——蚯蚓花椒——本是一种调味品,现指嘲笑讽刺的意思熊样,熊货,熊脸——骂人的词信球——白痴,傻瓜欣——我去给你欣点青菜回家下面条,指白拿,白要的意思欣——你家的闺女欣下了没有?指出嫁的意思猫——骗人大鬼小鬼,大毛小毛——扑克牌里的大小王库券(ku quan)——通常是形容人弯身吧不份儿——不服气的意思拾捣——收拾,修理坷拉蛋——小石头当门——客厅揉(rou)夕——傍晚左接吧右接吧——左胳膊右胳膊斜色,和色——发抖的意思吝蛋——烦人搁住老——不值得,犯不上掏劲——使劲清倒切——早晨抹肚儿——最后喝了汤——天黑后普通话版:太阳啊~!我的母亲啊~!您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您累不累啊~!洛阳话版:日头啊~!俺哩娘啊~!你从东边爬揣~!从西边咕噜下去~!你死不死勒晃啊~!。
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准考证号:300208200051 指导教师:陈颖作者:何园园摘要: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
而亲属称谓词则是指称谓人际亲疏、尊卑、长幼关系的词语。
本文主要是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洛阳方言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及社会文化特征进行了概括的研究;最后,论述了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发展趋势,使其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一、引言(一)有关称谓词语随着方言称谓词研究的不断增多,其名称也各不统一。
《辞海》和《汉语大词典》都是以“称呼”解释“称谓”。
如:《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
”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而本文主要介绍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如:父亲、母亲、爷爷、伯父、姨夫、姑父等)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只有恰当的称谓语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给交际带来障碍,妨碍交际的正常进行。
亲属称谓词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类词,也是能深刻反映人们思想、心理以及社会文化制度的一类词.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是汉民族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的外化符号,其间富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
因此,研究洛阳地区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洛阳地区社会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
同时,考察亲属称谓的变化能够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人们的心理状态等的变迁。
由于亲属称谓词是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起来的,其中叠置着不同历史时代的成分,所以在语音方面、语义方面都会有所放映,对不同方言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时,这种语音、语义的差异都有所突显,对于揭示方言语音、语义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意义。
洛阳⽅⾔:阔利
今早在⼩吃摊上听见俩⽼洛阳⼈对话:恁家,事⼉都办阔利了吧....?阔利啦.....这是⽼洛阳话⼉,赶紧记下来,⼀会⼉我就忘了。
阔kuo:1.宽⼴,或指时间的长久:⼴阔。
辽阔。
阔别。
阔步。
⾼谈阔论。
海阔天空。
2.富有,豪奢:阔⽓。
阔绰。
3.粗疏,不细密:阔略。
阔达。
疏阔。
4.离别,分离:阔情。
久阔。
叙阔。
请⼤家注意:解析⾥有⼏个洛阳⼟语单词,以后有时间了我给⼤家解释。
利li:会意。
从⼑,从⽲。
表⽰以⼑断⽲的意思。
本义:⼑剑锋利,⼑⼝快。
利还有其他意思,不再啰嗦啦。
阔利:⼆字的组合,表⽰了⼤事⼉豪奢,红⽩⼤事⼉的结束。
普通⽼百姓在这些事上基本也不含糊,这是民意、风俗习惯。
亲戚朋友得请到,拜、宴乃必须。
⼀般做询问语乃参与或知晓者对主家⼈的问候、问安,关切,毕竟过⼀件事⼉很⾟苦。
我家娶⼉媳妇,这可是⼤事⼉,朋友、同事见⾯都会问候:阔利了吧?这句单词⽐普通话的:都办完了,结束了....有情、有趣、有味。
完了、结束了,在洛阳办⼤事⼉家庭是要忌讳的。
年轻⼈不懂,⽼年⼈⼼领神会。
(⽂稿由⽹友“洛阳车⼈”撰写)。
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摘要】洛阳方言为典型的中原官话,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类型多、分布广。
文章主要介绍了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并对其进行分类概括。
【关键词】洛阳方言儿化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 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洛阳因位于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地处东经111.8至' 112.59',北纬33.35 ' 至35.05 '之间,美丽的洛河水悠悠地从城中穿过。
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 公里,南北宽约168 公里。
洛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洛阳方言为典型的中原官话。
儿化词。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大量而丰富的儿化词的使用是洛阳方言的特色之一。
一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类型多、分布广,汉语词类在洛阳方言中没有被儿化的只有叹词、助词、连词、借词和语气词,名词被儿化的最多。
1.名词的儿化洛阳方言中被儿化的名词种类很多,有表示人的、表示事物的、表示时间的、表示方位的、表示处所的等等。
第一,表示人。
指人名词的儿化。
如:官儿、头儿、小人儿、替身儿、爷们儿、娘们儿、弟儿们、媳妇儿、闺女儿。
例句:爷们儿的事儿,老娘们儿不要参合。
称谓名词的儿化。
如:妈儿(妈妈)、婆儿(外婆)、哒儿(叔叔)、婶儿(婶婶)、姐儿(姐姐)、哥儿(哥哥)、妹儿(妹妹)。
例句:我姐儿是老师。
第二,表示事物。
洛阳方言中表示事物的儿化名词特别多。
如:头皮儿、交情儿、眼珠儿、吐沫星儿、花篮儿、小名儿、蜜蜂儿、鼻子眼儿、好话儿、盆景儿、蜜枣儿、馅儿、柳条儿、牡丹花儿、指头儿、小曲儿、心坎儿、戒指儿、瓦片儿、转头儿、树叶儿、布袋儿、耳坠儿、墙角儿、头发丝儿、红嘴唇儿、小皮球儿、勺儿、桌儿。
关于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务院首批公布的历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牌城市”。
洛阳因位于古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要发祥地。
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5.05’之间,美丽的洛水悠悠地从城中穿过。
东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接壤,南与平顶山、南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洛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阳方言为典型的中官话。
儿化词“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了的韵母就叫做“化韵”。
大量而丰富的儿化的使用是洛阳方言的特色之一。
一洛阳方中的儿化词洛阳言中的儿化词类型多、布广,汉语词类在阳方言中没有被儿化的只有词、助词、连词、借和语气词,名词被儿化的最多1.名词的化阳方言中被儿化的名词种类很,有表示人的、表示事的、表示时间的、示方位的、表示处所的等等。
第一,表示人。
指名词的儿化。
如:官儿头儿、小人儿、替身儿、爷们儿娘们儿、弟儿们、媳妇儿、闺女儿句:爷们儿的事儿,老娘们不要参合。
称名词的儿化。
如:妈儿(妈妈)、儿(外婆)、哒儿(叔叔)、婶儿婶婶)、姐儿(姐姐)、儿(哥哥)、妹儿妹妹)。
例句:我姐儿是老。
第二,表事物。
洛阳方言中表示事的儿化名词特别多。
如:头儿、交情儿、眼珠儿、吐星儿、花篮儿、小名儿、蜜儿、鼻子眼儿、好儿、盆景儿、蜜枣儿馅儿、柳条儿、牡丹花儿、指头儿小曲儿、心坎儿、戒儿、瓦片儿、转头儿、树儿、布袋儿、耳坠儿、墙儿、头发丝儿、红嘴唇儿、皮球儿、勺儿、桌儿。
例句:我妈儿今儿了可多蜜枣儿。
他就知道在儿面前说好话儿。
小王儿嘴哼着小曲儿。
王儿今儿给他媳妇儿买个戒指儿。
第,表示时间。
洛阳方言中表示时的儿化名词主要有:“今儿、明、后儿、过会儿、初三、初四儿、初六儿、月端午儿、三天两头儿”等等,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今儿、明儿、后儿。
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摘要】洛阳方言为典型的中原官话,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类型多、分布广。
文章主要介绍了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并对其进行分类概括。
【关键词】洛阳方言儿化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洛阳因位于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5.05’之间,美丽的洛河水悠悠地从城中穿过。
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
洛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洛阳方言为典型的中原官话。
儿化词。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大量而丰富的儿化词的使用是洛阳方言的特色之一。
一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类型多、分布广,汉语词类在洛阳方言中没有被儿化的只有叹词、助词、连词、借词和语气词,名词被儿化的最多。
1.名词的儿化洛阳方言中被儿化的名词种类很多,有表示人的、表示事物的、表示时间的、表示方位的、表示处所的等等。
第一,表示人。
指人名词的儿化。
如:官儿、头儿、小人儿、替身儿、爷们儿、娘们儿、弟儿们、媳妇儿、闺女儿。
例句:爷们儿的事儿,老娘们儿不要参合。
称谓名词的儿化。
如:妈儿(妈妈)、婆儿(外婆)、哒儿(叔叔)、婶儿(婶婶)、姐儿(姐姐)、哥儿(哥哥)、妹儿(妹妹)。
例句:我姐儿是老师。
第二,表示事物。
洛阳方言中表示事物的儿化名词特别多。
如:头皮儿、交情儿、眼珠儿、吐沫星儿、花篮儿、小名儿、蜜蜂儿、鼻子眼儿、好话儿、盆景儿、蜜枣儿、馅儿、柳条儿、牡丹花儿、指头儿、小曲儿、心坎儿、戒指儿、瓦片儿、转头儿、树叶儿、布袋儿、耳坠儿、墙角儿、头发丝儿、红嘴唇儿、小皮球儿、勺儿、桌儿。
浅析洛阳方言和普通话发音的差异[摘要]:洛阳方言属北方方言,语音发音与普通话接近,但也有一些不同点。
洛阳方言的声母和普通话相比较,除z c s 和zh ch sh 、尖音和团音、个别零声母外,其它声母的使用情况与普通话大体相同,差异不大。
在洛阳方言中,有39个韵母,但是这些韵母在与声母相拼时,有些发生了差异,甚至有些韵母变异较大。
洛阳方言的声调有四种调类,但对应的调值与普通话不同,因此,洛阳方言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调值的差异上。
古入声字在洛阳方言已不存在,调值的分派有一定的规律。
[关键词]:洛阳方言普通话发音差异声母差异韵母差异声调差异[前言]: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廛河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
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57万(2009年),市区人口147万。
廛河区和老城区是旧市区,居民多是本地人,大多说洛阳方言;涧西区、吉利区是工业区,外来人员占多数,98%说普通话;西工区、洛龙区是新区,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语言杂乱;洛阳市辖县人口多为本地居民,以方言为主。
洛阳方言与其它方言一样,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
在演变过程中,受战争、迁徙的影响而与其他民族的语言以及其它方言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语音状况。
在中国历史上,洛阳先后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后梁、后唐等朝代的都城。
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方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作为“雅言”对全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六中说:“中原惟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大”。
此话真实地反映了宋代及宋代以前,洛阳方言在全国语言中的地位。
洛阳方言属北方方言,洛阳市区的廛河、老城、洛龙区,以及下辖的一市八县(除洛宁外)都以洛阳方言为交流工具,洛阳方言语音发音与普通话发音接近。
吃脊梁----光膀子阿(E)----拉屎木呆古我搬死------差点给我摔死从开-----等会儿营记——惦记操气——生气外线——外面死鬼—————讨厌洋火-------火柴弄啥来————你干吗呢夜儿个-------昨天隔伊---------烦人墩儿-----------凳子娃子---------孩子毛孩----------小娃娃憨子----------傻瓜中-------好,行,可以喷----------侃孤爽,孤最----------蹲木有,秒-----------没有组啊(zua连读)-------干吗例:你zua类,我不zua.(你想干什么,我不干什么)毛到,晃点-------骗人个老倍儿——膝盖死类慌 -------- 累信求------ 傻瓜犯塞人(二音)----讨厌人今儿前本儿--今天上午夜儿后晌---昨天下午与哦(连读)----- 一,俩------二,撒------三,嗦---四,卧---五,罗---六,去哦(连读)--七,罢--八,句哦(连读)---九,几个硕,舍---十。
枯楚--皱次鳖--------笨蛋独古远儿---独自一个司跟----一起,滴脑 -----头,大滴脑,滴脑大---意同信求嗲---底下,呲挂,日挂---批评,教训坐桌,吃桌----吃喜酒茅子---厕所.加司----- 厉害,扁食----饺子保,白---不要地儿---一点.喊---还(hai)mer街(这个有难度)———门前门各老-----门后各老只----腋窝木dei---差一点巷黑儿----傍晚去求----完蛋,拉倒,算了折(zhe)---知道嚷嚓,稀死皮---劣质(可说物,指东西不好;也可说人,指窝囊,软弱)那不年---TMD马烫---------------油条米枪——--明天早上普通话版:太阳啊~!我的母亲啊~!您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您累不累啊~! 洛阳话版:日头啊~!俺哩娘啊~!你从东边爬揣~!从西边咕噜下去~!你死不死勒晃啊~!婴记——惦记操(四音)气——生气外线——外面里各老--屋里面不拉不拉--用手抹一下挟活---叫嚷rua---揉chua满---龌龊喷----------侃古状------------蹲好看------------漂亮布衫-------------衣服古---------------给木----------------没秒-------没挝雷-------干吗毛到-------骗人。
洛阳尔雅风俗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从夏朝开始共有13个王朝在洛阳定都。
它是河洛文化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千余年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中国重工业城市。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在洛阳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休闲城市。
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洛阳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号称国色天香的古都;洛阳,出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的地位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华夏先民对祖地心理上的认同;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
洛阳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那么,他的民俗风情正如苏东坡所说:“洛阳古多土,风俗犹尔雅一、民间语言——洛阳方言进到洛阳城内,不看其人,先闻其声。
降声调的发音,似曾相识的词语,都让会让你耳目一新。
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方言也被称为“雅言”。
南宋陆游说:“中原惟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大。
”现今,洛阳市区内老城区、洛龙区主要以洛阳方言为主。
其中,老城区作为老洛阳的象征和标志,洛阳方言更是地道。
试想一下,漫步在老城区的东西大街,感受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体悟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同时,听着地道的古城方言,就好像穿越世纪,回到历史。
洛阳方言有着“洛阳味”。
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洛阳方言中的土话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但它确在洛阳风俗习惯中留下浓重的一笔,是对洛阳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乐一乐:嚷ver=最近丝跟着=几个人一起古壮---蹲下 qin qiao--辣椒qin qiao--辣椒居球:足球虽然洛阳方言正在被逐渐同化,但来到洛阳城,与街边的老人聊聊天,与没有店牌的古老商铺老板对上几句话,你马上就能听出洛阳方言的意趣,很快就能从洛阳方言中体会到洛阳人积极、乐观却又淳朴安适的生活哲理。
洛阳方言语气词论文引言洛阳方言是河南洛阳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是汉语的一种地方变体。
在洛阳方言中,语气词是一类非常丰富的语言元素,用于表达说话者对于所述内容的态度、情感或者语气。
本文旨在探讨洛阳方言中的语气词的分类、用法以及语气词对于句子意义和语用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洛阳方言语气词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该方言。
语气词的分类在洛阳方言中,语气词可以根据功能和语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其功能,我们可以将洛阳方言的语气词分为以下几类:1.肯定语气: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对于所述内容的肯定或确定态度。
例如,“是的”、“嗯”等。
2.疑问语气: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对于所述内容的疑问态度。
例如,“吗”、“呢”等。
3.感叹语气: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对于所述内容的惊讶、喜悦或者其他情感的表达。
例如,“哇”、“好棒”等。
4.命令语气: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对于所述内容的命令或强制态度。
例如,“快点”、“给我”等。
根据其语义特征,我们可以将洛阳方言的语气词分为以下几类:1.语气词表情类:这类语气词主要通过语音模仿的方式表达情感,如“咦”、“喔”、“哼”等。
2.情感语气词: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的情感状态,如“好吃”、“美丽”等。
3.语调语气词: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的语调或者声调变化,如“哦”、“呗”等。
语气词的用法洛阳方言中的语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有一定规律。
通常,语气词位于句子末尾或者句子的关键词之后。
例如:1.“好了,别说了啊。
”2.“你要去吗?”3.“真漂亮啊!”此外,洛阳方言中的语气词还经常与其他语言元素搭配使用,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1.“不错哦!”2.“太好了啊!”3.“快点啊!”通过对语气词的正确运用,说话者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语气词对句子意义和语用的影响洛阳方言中的语气词对句子的意义和语用起着重要的影响。
语气词的使用可以改变句子的语气、情感色彩以及说话者的心态。
{精品}洛阳方言(二)洋火,烟火-------火柴夜儿个-------昨天隔伊---------烦人墩儿-----------凳子娃子---------孩子毛孩----------小娃娃憨子----------傻瓜中-------好,行,可以喷----------侃孤爽,孤最,古庄----------蹲木有,秒-----------没有组啊或抓啊(zua连读zhuaa)-------干吗例:你zua类,我不zua.(你想干什么,我不干什么)毛到,晃点-------骗人个老倍儿——膝盖死类慌--------累中——好喷——侃古状——蹲布衫——衣服古——给木——没秒——没有抓雷——干吗毛到——骗人页儿——昨天墩儿——凳子步老盖儿——膝盖带劲——舒服独孤眼儿——一个人司跟——一起滴脑——头dia——下面死慌——累信求——傻瓜弄啥来——你干吗呢死鬼——讨厌次瓜——笨蛋磕儿台儿——台阶坐桌——吃喜酒各喽——碗今儿前本儿--今天上午今儿后本儿——今天下午前bersher——上午夜儿后晌——昨天下午夜黑儿——昨天晚上与哦--一俩--二撒--三嗦--四卧--五罗--六去哦--七罢--八社--十加司——厉害枯出——皱挂赖子——勾引街上混的不正经女人猴侯——摆弄扁食——饺子Luo馍——烙的饼mer街——门前古吨儿——胡同各老只——嘎吱窝肚磨齐儿——肚齐眼吃脊梁——光膀子阿(E)——拉屎从开——等会儿顿儿——凳子这地可真浓啊木呆古我搬死——这地不好走差点给我摔住航黑儿——晚上去求——完蛋喝汤秒——吃饭没门可儿齐——门口嚷嚓——太衰了,不中用那不娘——TMD营记——惦记操气——生气外线——外面火烧儿馍——烧饼里各老——屋里面不拉不拉——用手抹一下rua牌——洗牌der——玩某项游戏或者活动阔离——完结亚门、看好——正好、刚好捣鸡毛——调皮单木身儿——专门、故意咯夷人——烦人镇着——现在那帮——那边日马chua——差劲叶荷尔塞啥叶儿——昨晚休息得怎么样保说啦,豆哪儿吧——不要再说啦,就这样吧。
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一)【摘要】洛阳方言为典型的中原官话,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类型多、分布广。
文章主要介绍了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并对其进行分类概括。
【关键词】洛阳方言儿化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洛阳因位于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5.05’之间,美丽的洛河水悠悠地从城中穿过。
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
洛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洛阳方言为典型的中原官话。
儿化词。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大量而丰富的儿化词的使用是洛阳方言的特色之一。
一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洛阳方言中的儿化词类型多、分布广,汉语词类在洛阳方言中没有被儿化的只有叹词、助词、连词、借词和语气词,名词被儿化的最多。
1.名词的儿化洛阳方言中被儿化的名词种类很多,有表示人的、表示事物的、表示时间的、表示方位的、表示处所的等等。
第一,表示人。
指人名词的儿化。
如:官儿、头儿、小人儿、替身儿、爷们儿、娘们儿、弟儿们、媳妇儿、闺女儿。
例句:爷们儿的事儿,老娘们儿不要参合。
称谓名词的儿化。
如:妈儿(妈妈)、婆儿(外婆)、哒儿(叔叔)、婶儿(婶婶)、姐儿(姐姐)、哥儿(哥哥)、妹儿(妹妹)。
例句:我姐儿是老师。
第二,表示事物。
洛阳方言中表示事物的儿化名词特别多。
如:头皮儿、交情儿、眼珠儿、吐沫星儿、花篮儿、小名儿、蜜蜂儿、鼻子眼儿、好话儿、盆景儿、蜜枣儿、馅儿、柳条儿、牡丹花儿、指头儿、小曲儿、心坎儿、戒指儿、瓦片儿、转头儿、树叶儿、布袋儿、耳坠儿、墙角儿、头发丝儿、红嘴唇儿、小皮球儿、勺儿、桌儿。
1203班刘嘉宝2012101040333洛阳方言词汇体系调查【摘要】洛阳方言又称洛阳话,是洛阳地区①所通行的口语,属于中原官话,在河南省内属豫西方言。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相似度较高,但也有一些词汇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本文从部分时间名词的构词特点、部分词类活用而来的形容词和古汉语词汇的传承三个方面初步探究洛阳方言的词汇特点。
【关键字】洛阳方言构词活用传承洛阳地处河洛平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洛阳方言在方言分区上属于中原官话区洛嵩片,洛阳话主要通行于老城区、洛龙区、偃师市及九个所属县,也辐射到原洛阳地区的三门峡等地。
与普通话相比,洛阳方言词汇在许多方面都与普通话差别较大。
通过在微信群中采集洛阳各个区县人的所使用的方言词汇和与长期居住在洛阳的老人进行聊天,可以发现洛阳方言中时间名词构词特点和部分词类活用而来的形容词有较鲜明的地域特色,且洛阳方言中许多词汇是由古汉语词汇传承而来。
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阐述洛阳方言词汇的一些特点。
一、部分时间名词的构词特点洛阳方言中名词的构词特点与普通话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早中晚相关时间名词的构词特点和时间名词后缀“(儿)个”两方面。
(一)早中晚相关时间名词的构词特点在洛阳方言中,与早中晚相关的时间名词通常由词根(晌、黑)加相关前缀后缀组成。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对比如下:①洛阳地区,旧地区名。
1969年由洛阳专区改称。
在今河南省西部。
辖三门峡市及偃师、孟津、新安、宜阳、汝阳、伊川、嵩县、渑池、洛宁、卢氏、灵宝、临汝、栾川、陕县等县。
行政公署驻洛阳市。
由上表可见,早上、上午、下午均有一个词根“晌”,表示一天当中的一段时间。
早上就是加上前缀“前”、中午加上后缀“午”、上午加上前缀“前半”、下午加上后缀“后半”。
同样,在洛阳方言中早饭、午饭、晚饭对应的词分别为“前晌饭”、“晌午饭”和“后晌饭”;午休对应的词为"歇晌儿"。
而晚上、昨晚、今晚则都有一个词根“黑(儿)”或“黑地”,表示晚上。
有一种休息法,叫谷堆。
有一种吃法,叫吸溜。
有一种啥都不穿,叫赤码肚。
有一种走路滑一下,叫出驴。
有一种鞋,叫踢拉板;
有一种昆虫,叫麻几妞。
有一种小鸟,叫燕鳖虎。
有一种动物,叫出串。
有一种植物,叫茅子。
有一种自大,叫圣人蛋。
有一种部位,叫不老盖儿。
有一种忙,叫不拾闲儿。
有一种人,叫嫩。
有一种人,叫俺。
有一种可平的地方,叫光牛。
有一种粗糙,叫苦楚;
在河南,有一种不服,叫咋桌。
有一种可以,叫中。
有一种不着调,叫打扎子。
有一种距离,叫够不桌。
有一种空荡,叫木任啥。
有一种杯具,叫茶缸。
有一种土块,叫土坷垃;
有一种纸牌,叫接竹竿。
有一种游戏,叫藏老闷。
有一种聪明,叫能嘞不轻。
有一种愚蠢,叫信球货。
有一种漂亮,叫可排场,
有一种潇洒,叫可光棍;
有一种炫耀,叫鬼摆。
有一种赶时髦,叫烧包。
有一种开心,叫怪得劲。
有一种讨厌,叫嗝蚁人。
有一种空虚,叫可桌急。
有一种成功,叫弄类不赖。
有一种低贱,叫不主贵;
在河南,有一种抚摸,叫布拉。
有一种喊声,叫斜货。
有一种玩笑,叫花椒。
有一种折磨,叫呲闹,
有一种累,叫使类慌。